图书介绍
冉雪峰八法效方 附危急伤科证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冉雪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9787513217781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56页
- 文件大小:139MB
- 文件页数:381页
- 主题词:中医学-临床医学-经验-中国-现代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冉雪峰八法效方 附危急伤科证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冉氏八法效方举隅2
导读2
前言4
绪论5
第一章 汗方10
一、麻黄汤方(《伤寒论》)10
二、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方(《伤寒论》)11
三、麻黄附子甘草汤方(《伤寒论》)12
四、麻黄芍药人参甘草汤方(李东垣)12
五、葳蕤汤方(《小品》)13
六、愈风散方(华佗)14
七、香汗散方(《摘要》)15
八、香苏散方(《局方》)16
第二章 吐方17
一、瓜蒂散方(《伤寒论》)17
二、杜蘅瓜蒂散方(《肘后》)18
三、松罗瓜蒂酒方(《肘后》)18
四、七物瓜蒂散方(《广济》)19
五、藜芦丸方(张子和)20
六、许氏稀涎散方(《本事》)21
七、碧玉丸方(《医门秘旨》)21
八、参芦散方(《纲目》)22
第三章 下方23
一、大承气汤方(《伤寒论》)23
二、小承气汤方(《伤寒论》)24
三、调胃承气汤方(《伤寒论》)25
四、麻仁丸方(《伤寒论》)25
五、大黄附子汤方(《金匮》)26
六、生地大黄汁汤方(《千金》)27
七、千金三物备急丸方(《金匮》)27
八、更衣丸方(古方)28
第四章 和方30
一、小柴胡汤方(《伤寒论》)30
二、大柴胡汤方(《伤寒论》)31
三、桂枝汤方(《伤寒论》)32
四、桂枝加芍药生姜人参新加汤方(《伤寒论》)33
五、四神丸方(《本事》)34
六、越鞠丸方(朱丹溪)34
七、六和汤方(《澹寮》)35
八、四逆散方(《伤寒论》)36
第五章 温方38
一、理中丸方(《伤寒论》)38
二、干姜附子汤方(《伤寒论》)39
三、四逆汤方(《伤寒论》)40
四、通脉四逆汤方(《伤寒论》)40
五、乌头汤方(《金匮》)41
六、乌头桂枝汤方(《金匮》)42
七、吴茱萸汤方(《伤寒论》)43
八、半硫丸方(《局方》)43
第六章 清方45
一、白虎汤方(《伤寒论》)45
二、黄连阿胶鸡子黄汤方(《伤寒论》)46
三、犀角地黄汤方(《千金》)46
四、犀角大青汤方(《医通》)47
五、龙胆泻肝汤方(《局方》)48
六、清宫汤方(吴鞠通)49
七、大黄生地黄汤方(《济众》)49
八、五汁饮方(吴鞠通)50
第七章 宣方52
一、防风通圣散方(刘完素)52
二、消毒犀角饮方(《局方》)53
三、宣痹汤方(吴鞠通)54
四、宣郁通经汤方(傅青主)54
五、清上丸方(《尊生》)55
六、达原饮方(吴又可)56
七、普济消毒饮方(李东垣)57
八、甘露消毒丹方(叶天士)57
第八章 补方59
一、小建中汤方(《金匮》)59
二、炙甘草汤方(《千金翼》)60
三、补中益气汤方(李东垣)61
四、大补阴丸方(朱丹溪)61
五、鹿髓煎方(《圣惠》)62
六、斑龙丸方(《澹寮》)63
七、异类有情丸方(《医通》)64
八、混元丹方(《集成》)64
附:经验效方66
杀虫方一首66
截疟方一首66
疗霍乱方二首67
疗痢疾方二首67
疗伤寒坏证方一首69
疗中风坏证方一首69
冉氏中风方论72
导读72
凡例73
上卷中风辨证75
第一编 绪论76
第二编 辨证《类中秘旨》81
第三编 辨证《中风斠诠》107
下卷 古方新解159
第一编 《金匮》方及附方五首162
侯氏黑散(《金匮》方)162
风引汤(《金匮》方)163
防己地黄汤(《金匮》方)164
头风摩散(《金匮》方)165
古今录验续命汤(《金匮》附方)166
第二编 疏表方七首169
愈风汤(华佗方)169
紫汤(《肘后》方)170
排风汤(《千金》方)170
风著汤(《千金翼》方)171
延年葳蕤饮(《外台》方)171
张文仲疗一切风方(《外台》方)172
白薇汤(许叔微方)173
第三编 和里方七首175
四逆散(《伤寒》方)175
甘草干姜汤(《伤寒》方)175
芍药甘草汤(《伤寒》方)176
小柴胡汤(《伤寒》方)177
小半夏汤(《金匮》方)177
消毒犀角饮(《局方》)178
四顺清凉饮(《局方》)179
第四编 宣窍方七首181
苏合香丸(《局方》)181
麝香丸(纪用经方)182
硼砂丸(《局方》)182
鹤顶丹(《局方》)183
透顶散(许叔微方)184
乳香没药丸(《局方》)185
苍耳散(《准绳》方)186
第五编 透络方七首188
活络丹(《局方》)188
三仙散(谢璞斋方)189
地黄逐瘀汤(韩祗和方)189
地黄破血丸(《外台》方)190
三七地黄煎(陈士铎方)191
紫金丸(杨氏方)192
六神丸(雷氏秘方)192
第六编 豁痰方七首195
稀涎散(许叔微方)195
白矾散(《圣惠》方)196
半夏丸(《局方》)196
寿星丸(《局方》)197
礞石散(杨仁斋方)198
坠痰丸(《瑞竹堂》方)199
竹沥汤(《千金》方)200
第七编 润液方七首202
五汁饮(吴鞠通方)202
四生丸(严用和方)202
生地大黄汤(《千金》方)203
犀角地黄汤(《千金》方)204
黄连阿胶鸡子黄汤(《伤寒》方)204
五胆丸(《圣惠》方)205
生地黄煎(《外台》方)206
第八编 攻实方七首209
大黄黄连泻心汤(《伤寒》方)209
桃仁承气汤(《伤寒》方)209
硝石矾石散(《金匮》方)210
龙胆泻肝汤(《局方》)211
当归龙荟丸(刘完素方)211
青解毒丸(《局方》)212
藜芦散(《济众》方)213
第九编 补虚方七首216
地黄饮子(刘完素方)216
资寿解语汤(喻嘉言方)217
大补阴丸(朱丹溪方)218
虎潜丸(朱丹溪方)218
补中益气汤(李东垣方)219
回阳升陷汤(张锡纯方)220
鹿髓煎(圣惠方)221
第十编 镇静方十首224
百合地黄汤(《金匮》方)224
铁精散(《外台》方)225
银液丹(《局方》)225
金箔镇心丸(《局方》)226
至宝丹(《局方》)226
紫雪(《千金》方)227
碧雪(《千金》方)228
黑锡丹(《局方》)229
珍珠母丸(许叔微方)230
新制睡圣散231
第十一编 兴奋方十首234
新制麻沸散(华佗方)234
莨菪散(《外台》方)235
木鳖散(《永类钤》方)235
伏虎丹(《局方》)236
蟾酥丸(《圣惠》方)237
天仙子丸(《圣济》方)237
缬草根散(《药典》方)238
当归四逆加吴茱萸生姜汤(《伤寒》方)238
乌头桂枝汤(《金匮》方)239
新制乙醚(《国防新中药》方)240
冉氏温病鼠疫合篇244
导读244
温病鼠疫问题解决合篇自序246
温病问题之解决247
一、实指形质247
二、精求气化248
三、明辨证象249
四、诊断脉息249
五、详考治法250
鼠疫问题之解决252
一、研稽名词253
二、详究病理254
三、解释证象255
四、辨别治法256
鼠疫问题之解决续篇259
一、自拟经验方260
太素清燥救肺汤260
急救通窍活血汤260
二、经方解释261
麻杏石甘汤261
竹叶石膏汤262
麦门冬汤262
白虎汤262
葶苈大枣泻肺汤262
桔梗汤263
大黄牡丹汤263
升麻鳖甲汤263
升麻鳖甲汤去雄黄蜀椒263
三、时方评议264
千金麦门冬汤264
防风通圣散264
银翘散265
桑菊饮265
喻氏清燥救肺汤265
辛字润肺膏265
生脉散265
琼玉膏265
外台桔梗白散266
千金苇茎汤266
泻肺丸266
月华丸266
王氏通窍活血汤266
四、流行方驳斥267
治疫奇方267
鼠疫毒核消毒散267
治愈鼠疫经验良方267
专治鼠疫神效汤268
雷击散268
养阴清肺汤268
神仙活命汤268
归脾汤269
冉氏霍乱与痧证治要272
导读272
上篇273
正名273
辨证274
施治275
下篇277
寒多门方277
理中汤277
四逆汤278
通脉四逆汤278
白通汤278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278
白通加猪胆汁汤279
桂枝汤279
热多门方279
五苓散279
桂苓甘露饮280
四苓散280
黄芩定乱汤281
燃照汤281
蚕矢汤281
驾轻汤281
附录282
连理汤282
急救回阳汤282
冉氏麻证之商榷284
导读284
序285
一、麻之释名286
二、麻之原理287
三、麻之总纲288
四、麻之发热289
五、麻之现点289
(一)日期290
(二)部位290
(三)颜色290
(四)形状290
(五)多寡291
六、麻之收功291
七、麻之兼证292
八、麻之变证293
九、麻之治法294
十、麻之善后294
附:麻证方论295
麻杏石甘汤(《伤寒》)296
麻黄解肌汤方(《肘后》)297
知母解肌汤方(《古今录验》)297
麻黄汤方(《广济》)297
麻黄粥方(《必效》)298
麻黄人参汤方(东垣)298
麻黄散方(《麻科活人》)298
三拗汤方(《麻科活人》)299
葱豉汤方(《肘后》)299
人参败毒散方(喻嘉言)300
桑菊饮方(《温病条辨》)300
银翘散方(《温病条辨》)300
浮萍汤方(黄坤载)301
升麻鳖甲去雄黄蜀椒汤方(《金匮》)302
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方(《伤寒》)302
栀子豉汤方(《伤寒》)303
白虎汤方(《伤寒》)303
清凉透邪法方(雷少逸)303
清热保津法方(雷少逸)304
参贝散方(《麻科活人》)304
三仙散方(《麻科活人》)305
济生散方(《麻科活人》)305
回生消毒散方(《麻科活人》)305
六仙散方(《麻科活人》)305
犀角地黄汤方(《麻科活人》)306
茅根汤方(《麻科活人》)306
白虎解毒汤方(《麻科活人》)306
犀角解毒汤方(《麻科活人》)306
葶苈大枣泻肺汤方(《金匮》)307
白散方(《肘后》)307
苇茎汤方(《千金》)307
大黄牡丹皮汤方(《金匮》)307
葶苈丸方(《麻科活人》)308
备急丸方(《麻科活人》)308
滑石汤方(《集验》)308
水道散方(《千金》)308
秘本清胃散方(《麻科活人》)309
生犀地黄汤方(《麻科活人》)309
马鸣散方(《麻科活人》)309
救苦散方(《麻科活人》)310
秘本化鼾丸方(《麻科活人》)310
金蟾丸方(《唐氏血证论》)310
清热除疳丸方(《麻科活人》)310
天灵盖散方(《唐氏血证论》)311
月华丸方311
竹叶石膏汤方(《伤寒》)312
生脉散方(《千金》)312
骨皮五味饮子方(《外台》)312
乌梅饮方(《外台》)312
叶氏养胃方(《临证指南》)312
叶氏养胃方二(《临证指南》)313
清燥养营汤方(《温病条辨》)313
贝蒌养营汤方(《温病条辨》)313
琼玉膏方(《金鉴》)313
辛字润肺膏(《十药神书》)313
冉氏伤科效方318
导读318
新定伤科药方注释十则319
一、消毒类319
(一)简易消毒液319
(二)神效消毒液320
二、止血类321
(一)简易止血散321
(二)神效止血散321
三、止痛类322
(一)简易止痛液322
(二)神效止痛散322
四、排脓生肌类323
(一)简易生肌散323
(二)简易排脓散324
(三)神效排脓生肌膏324
(四)神效排脓生肌散325
选订伤科药方注释十则326
(一)特效消毒液326
(二)必效定痛液326
(三)新定麻沸散327
(四)外用麻沸散328
(五)救急开关散328
(六)神效夺命丹329
(七)接骨紫金丹329
(八)接骨软膏330
(九)散瘀软膏330
(十)挫伤软膏331
选订伤科备用药品注释十则332
(一)三七332
(二)蒲黄332
(三)紫藤香332
(四)瓦楞子333
(五)白及333
(六)番木鳖333
(七)没食子333
(八)轻粉334
(九)银朱334
(十)炉甘石334
新定内科药方注释二十则335
一、解表类335
(一)表剂退热灵335
(二)和剂退热灵336
二、通便类336
通便灵336
三、利尿类337
利尿灵337
四、和中类338
新胃治338
五、兴奋类338
(一)强心素338
(二)回阳丹339
六、镇定类339
(一)补天石339
(二)定心珠340
七、理气类341
导滞散341
八、理血类341
逐瘀散341
九、消食类342
消食丸342
十、消肿类343
消肿丸343
十一、除痰类343
涤痰丸343
十二、止咳类344
止咳丸344
十三、截疟类345
截疟丸345
十四、止痢类345
止痢丸345
十五、卒中类346
卒中夺命丹346
十六、补养类347
(一)健中膏347
(二)复脉膏348
选定内科备用药品注释二十则349
(一)人参349
(二)黄芪349
(三)当归350
(四)芍药350
(五)山茱萸350
(六)干姜351
(七)桂枝351
(八)附子351
(九)细辛352
(十)半夏352
(十一)黄连353
(十二)黄芩353
(十三)大黄353
(十四)石膏354
(十五)五味子354
(十六)槟榔354
(十七)枳实355
(十八)红花355
(十九)芒硝355
(二十)鳖甲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