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台湾历史与文化研究辑刊 初编 第22册 台湾民间信仰、神坛与佛教发展:台湾宗教信仰的特质与趋势 4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台湾历史与文化研究辑刊 初编 第22册 台湾民间信仰、神坛与佛教发展:台湾宗教信仰的特质与趋势 4](https://www.shukui.net/cover/39/30622192.jpg)
- 赖建成,吴世英著 著
- 出版社: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ISBN:9863222755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649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17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台湾历史与文化研究辑刊 初编 第22册 台湾民间信仰、神坛与佛教发展:台湾宗教信仰的特质与趋势 4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册1
上篇 台湾民间信仰、神坛与佛教之发展1
第一章 绪论3
一、研究的动机与方向3
二、佛教的发展与本质7
第二章 当前社会现象与佛教教育17
提要17
一、绪论18
(一)人间佛教19
(二)自我途径20
(三)社会问题24
(四)宗教力量26
二、众生的执迷滞障及其应治28
(一)认识自己29
(二)台湾文化30
(三)社会冲突33
(四)爱心疗伤36
(五)整饬社会歪风38
(六)心灵教育42
三、对政府宗教政策的省思47
(一)政教关系48
(二)宗教教育53
(三)政治因素55
四、现代化的佛教教育56
(一)教育理想57
(二)僧才教育58
(三)僧团组织60
五、他山之石65
(一)明智抉择65
(二)超然组合66
(三)民主平等67
(四)济化活动69
六、结论72
第三章 民间信仰与神坛现象83
提要83
一、绪论85
二、宗教与神坛87
(一)巫术色彩87
(二)社群活动88
(三)功能上的差异89
三、台湾寺庙文化89
(一)信仰民俗化90
(二)寺庙观光化91
四、巫觋与神坛93
(一)降神附体93
(二)灵媒的产生与修为96
五、儒释道对巫觋、乩坛的观感98
(一)对鬼神存畏慎心98
(二)鬼神亦有错失处99
(三)鬼灵的神通99
(四)对乩坛应有的认知100
六、从神坛到信徒之路的省思102
(一)存在的意义102
(二)管理者的省思103
(三)注重对社群的影响力104
七、结论106
八、附录:神坛与佛堂之探访110
(一)草山慈提堂110
(二)北埔天公庙112
(三)中和宝华宫114
(四)万华先天道院114
(五)木栅圣德宫115
(六)花莲慈惠堂116
(七)宜兰天君殿118
(八)雾峰佛堂120
(九)新庄自然内功121
(十)中和佛堂与神坛133
(十一)东湖太子坛133
(十二)观音协会密宗佛堂135
(十三)中坜慈安宫136
第二册143
第四章 明复法师的行实与教化关怀143
提要143
一、绪论145
二、创新的精神148
(一)办理杂志149
1、狮子吼月刊150
2、佛学译粹154
3、佛教艺术157
(二)佛教学会161
(三)佛教教育162
三、禅话与意境167
四、明复法师的佛学文丛173
五、禅画理论175
(一)画与禅的关系175
(二)禅之妙用177
(三)以禅释心179
六、结论180
第五章 台湾佛教的发展与信仰的特质——兼论观音灵感与图像信仰197
提要197
一、绪论198
二、台湾的宗教活动200
三、民间信仰与佛教201
四、台湾佛教问题205
(一)山头问题205
(二)修法问题205
(三)佛教与科学208
五、台湾佛教的发展209
(一)佛教的素质209
(二)居士问题210
(三)人间佛教212
(四)女性出家众214
(五)僧才与僧伽215
六、台湾的观音信仰218
(一)观音灵感故事218
(二)观音感应与信仰的研究219
(三)画像与塑像220
1、忏云法师的三圣像221
2、白衣观音与观音画像223
3、雕塑与纸黏土观音像229
4、观音图像与骑龙观音像234
(四)修法与持诵圣号感应240
(五)观音庙与信徒242
第六章 海峡两岸宗教文化交流概况与展望259
提要259
一、绪论261
二、政府播迁来台两岸的宗教分歧262
三、探亲名义下的宗教接触268
四、两岸政权对宗教交流的态度270
五、对宗教文化交流的展望271
六、对金门澎湖的建言272
七、宗教文化热潮275
八、结论277
第七章 结论——传统与现代化285
参考书目307
附图79
图2-1仁王护国法会79
图2-2宗教界与社会人士对谈79
图2-3星云法师谈宗教乱象80
图2-4佛化婚礼80
图2-5佛法与养生81
图2-6金宝山的磬81
图3-1民间祭祀活动137
图3-2南方澳金妈祖137
图3-3神坛138
图3-4庙会阵头活动139
图3-5盐水阵头139
图3-6神坛及其专办140
图3-7访问慈惠堂堂主140
图3-8旗山光明王寺141
图3-9东湖太子爷办事142
图3-10灵乩与问事者142
图4-1印顺法师墨宝182
图4-2明复法师与如虚法师183
图4-3印顺法师题字183
图4-4《狮子吼月刊》封面184
图4-5明复法师会下学人184
图4-6明复法师与密宗185
图4-7明复法师题水仙花禅诗185
图4-8明复法师致作者信扎186
图4-9为明复法师贺寿187
图4-10狮刊聘书188
图4-11明复法师所赠的缽189
图4-12参加研讨会189
图4-13明复法师鉴定过的钱币190
图4-14判官图——吴枝开仿法师脸形而作190
图4-15明复法师与会众191
图4-16明复法师赞王寿蘐192
图4-17《狮子吼》停刊193
图4-18纪念明复法师194
图4-19道安与明复法师195
图5-1忏云法师的西方三圣画像222
图5-2奚淞的《三十三堂札记》中的观音与善财插图223
图5-3王寿蘐的白衣观音画像224
图5-4王寿蘐及其观音画像226
图5-5王寿蘐供的观音像227
图5-6奚淞的观音画像1228
图5-7奚淞的观音画像2228
图5-8奚淞的观音画像3229
图5-9郑丽珠的纸粘土作品230
图5-10林淑慧的作品231
图5-11珈仪老师的纸粘土作品232
图5-12惠清的作品1232
图5-13惠清的作品2233
图5-14惠清的作品3233
图5-15美之城作品234
图5-16骑龙观音像1235
图5-17骑龙观音像2235
图5-18骑龙观音像3236
图5-19供奉骑龙观音图像238
图5-20作者收藏的图像239
图5-21民间佛堂1241
图5-22民间佛堂2242
图5-23民间佛堂3243
图5-24民间佛堂4245
图5-25民间佛堂5246
图5-26赖冰玉的作品247
图5-27李秀峰的作品247
图5-28作者收藏的玄英作品248
图5-29玄英收藏的陈柏梁作品248
图5-30玄英的宗教之光253
图6-1金门未来发展与前途座谈会280
图6-2两岸佛教交流研讨会280
图6-3两岸禅学研讨会1281
图6-4两岸禅学研讨会2281
图6-5两岸密宗研讨会记实282
图6-6两岸的宗教问题282
图6-7大陆的政策与法律283
图6-8民间文学交流283
图6-9宗教文物交流284
图6-10台湾人的优势284
图7-1寺院新心结302
图7-2心道法师刊物——对话与转变302
图7-3新兴宗教的教学303
图7-4受刑人皈依303
图7-5宗教与艺术结合304
图7-6宗教与学术活动304
图7-7法鼓山禅修活动305
图7-8宗教无国界305
第三册331
下篇 台湾的定位与宗教文化的进路331
第一章 绪论333
第二章 台湾的主权与定位问题335
提要335
一、绪论336
二、从一国到分歧338
(一)两岸的对峙338
(二)两岸交流与谈判339
三、统一与台独343
(一)合群与独立自尊343
(二)分离台湾与台独344
四、国家认同与主权347
(一)国家认同347
(二)独立与主权348
五、台湾的危机350
(一)中国打压350
(二)内部纷争351
(三)正名问题352
(四)开放问题354
六、统独与佛教发展355
七、结论359
第三章 台湾光复以来政府的宗教政策暨佛教发展之省思365
提要365
一、绪论366
二、佛教的发展与进路367
(二)两岸宗教的命运377
三、台海两岸宗教的分岐383
(一)王法下佛教385
(二)中共统治下的佛教387
(三)台湾的宗教生态390
四、宗教政策与佛教教育392
(一)政教关系393
(二)宗教及其教化397
(三)政治与宗教问题398
(四)宗教新趋势400
五、国家政策与宗教自由405
(一)国策下的佛教405
(二)正统与邪信问题406
(三)宗教自主问题407
六、结论411
第四章 台湾庙宇建筑及其文化变迁之因素419
提要419
一、绪论420
二、中国庙宇格调——南、北有别421
三、台湾初期的庙宇422
四、经济与庙宇发展423
五、政权与庙宇活动425
(一)清代庙宇426
(二)日治时代的庙宇427
(三)台湾光复后的庙宇431
(四)管理与经营435
六、天灾人为与寺庙443
七、两岸的寺庙文化449
(一)大陆的佛道449
(二)台湾的佛道454
八、本土化与现代性460
九、结论468
第四册491
第五章 台湾民俗节庆与寺庙文化491
提要491
一、绪论492
二、宫庙神坛的社群活动494
三、宗教与庙宇的功能498
四、佛教文化与民间信仰504
五、台湾寺庙文化512
(一)信仰民俗化514
(二)寺庙观光化516
(三)节俗与礼俗的变革519
(四)问题与省思522
六、台湾与大陆的庙宇526
七、结论531
附录:节庆活动企划案536
第六章 台湾神秘的宗教街头舞者——新庄地藏庵俊贤堂官将首团及其艺阵活动561
提要561
一、绪论562
二、庙会与八家将563
(一)起源563
(二)成员565
(三)禁忌566
三、地藏庵及其官将首567
(一)地藏庵567
(二)官将首团568
(三)与八家将之别569
(四)官将首的角色570
(五)官将首服装573
(六)法器介绍576
(七)乐器介绍576
(八)禁忌577
(九)平安符与鹹光饼578
四、宗教艺术节庆579
五、结论580
第七章 结论593
参考书目633
附图475
图4-1北方式建筑1475
图4-2北方式建筑2475
图4-3北方式建筑3475
图4-4南方式建筑1475
图4-5南方式建筑2475
图4-6南方式建筑3476
图4-7南方式建筑4476
图4-8紧临民屋的庙宇1476
图4-9紧临民屋的庙宇2476
图4-10青山宫477
图4-11保安宫478
图4-12临济护国禅寺479
图4-13花莲慈惠堂480
图4-14中台禅寺480
图4-15新店土地公庙481
图4-16北港朝天宫481
图4-17万华龙山寺482
图4-18台南孔庙482
图4-19万应公庙483
图4-20姑娘庙483
图4-21开元寺484
图4-22开台天后宫484
图4-23鹿耳门天后宫485
图4-24延平郡王祠485
图4-25一贯道庙宇486
图4-26宗教与行政486
图4-27佛寺建筑与经营487
图4-28新店公墓附近的宫庙487
图4-29坟上的土地神供奉488
图4-30金宝山的土地公488
图4-31日治时代的本尊信仰489
图4-32日制的观音像489
图4-33流落到台湾的佛像490
图4-34落难神明490
图5-1社教活动548
图5-2台湾的进香信仰548
图5-3本土密宗的活动549
图5-4宫庙艺术549
图5-5密法招财550
图5-6供密宗财主550
图5-7庙会活动551
图5-8土地公与土地婆551
图5-9宜兰壮围神坛552
图5-10灵乩及独特的乩文552
图5-11民宅供奉土地公553
图5-12龙山寺与学术553
图5-13中台山的亲子活动554
图5-14金宝山的塔位554
图5-15神佛合祀555
图5-16社区的普度活动555
图5-17庙宇与农民历556
图5-18佛教与民间信仰556
图5-19绍绮的小财神557
图5-20语乔的财神爷557
图5-21佛堂的庄严558
图5-22神坛的阴森558
图5-23信生肖还是观音559
图5-24寺庙的籤文559
图5-25新年同祈愿560
图6-1八家将的基本阵型566
图6-2官将首的特性569
图6-3虎爷571
图6-4阴阳司官572
图6-5配饰物573
图6-6法器576
图6-7乐器577
图6-8庙会阵头585
图6-9盐水阵头遶境586
图6-10八家将官将首比赛586
图6-11新庄地藏庵官将首587
图6-12新庄大热闹587
图6-13宗教艺术节庆588
图6-14庙会的神明出巡588
图6-15官将首专辑589
图6-16进香团活动与乩身589
图6-17新庄鼓艺团590
图6-18优人神鼓590
图6-19景文神艺社成员591
图6-20学校神艺社团591
图7-1显密互通现象628
图7-2佛教的习性——喜说因果与业障629
图7-3佛道杂揉信仰629
图7-4鸾堂说佛道修持630
图7-5乩仙乩佛现象630
图7-6居士谈佛法修证631
图7-7佛教重视佛学631
图7-8俗见与空慧632
图7-9民间信仰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