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教材 治疗学基础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教材 治疗学基础 第3版
  • 王怀良主编;艾长山,秦晓霞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38418296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443页
  • 文件大小:106MB
  • 文件页数:46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全科医师岗位培训教材 治疗学基础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治疗方案的优化与选择1

第一节 治疗方案的优化原则1

一、明确目标,决定治疗1

二、标本兼治,立足治本1

三、综合治疗,突出重点2

四、简单易行,防避风险2

五、经费较低,减轻负担3

六、全面考虑,照顾长远3

七、团队合作,利用资源3

第二节 治疗方案的选择过程4

一、树立请病人与家属参与选择的新型医患关系4

二、制订可共选择的几种层次不同的治疗方案4

三、全科医生对治疗方案的选择应有自己的看法5

四、全科医生与病人或病人家属在治疗方案选择上应尽量取得共识5

第三节 治疗方案的修正、调整与再选择5

一、由于病情变化而进行的治疗方案的修正与调整5

二、由于诊断改变而进行的治疗方案的修正与调整5

三、治疗方案修正与调整后的再选择6

药物治疗学基础7

第一章 药物治疗学概论7

第一节 概述7

一、药物治疗的基本概念7

二、与药物治疗有关的学科8

三、药物的作用9

四、药物作用的原理10

第二节 药物的体内过程11

一、吸收11

二、分布12

三、生物转化12

四、排泄13

五、药物的消除和蓄积13

第三节 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14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14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15

三、给药方法方面的因素15

第四节 药物的制剂及药物的管理17

一、药物的制剂17

二、药品管理18

第五节 处方学19

一、处方的概念19

二、处方的结构20

三、处方中常用的缩写字及其意义21

四、处方法与处方的基本类型22

第二章 抗感染药物22

第一节 β-内酰胺类抗生素23

一、青霉素类23

二、头孢菌素类28

三、β-内酰胺酶抑制剂与青霉素类或头孢菌素类组成的复方制剂32

四、新型β-内酰胺类33

第二节 氨基甙类抗生素34

第三节 四环素类抗生素38

第四节 氯霉素类抗生素39

第五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40

第六节 其他抗生素41

第七节 合成抗菌药43

一、磺胺类药物43

二、氟喹诺酮类46

三、硝基呋喃类及其他抗菌药物48

第八节 抗结核药50

第九节 抗真菌药53

第十节 抗病毒药56

第三章 神经及精神药物58

第一节 解热镇痛药58

一、水杨酸类58

二、苯胺类59

三、吡唑酮类60

四、其他抗炎有机酸类60

第二节 镇痛药61

第三节 镇静催眠及抗焦虑药63

第四节 抗精神病药65

第四章 抗心力衰竭药物67

第一节 抗心力衰竭药物分类67

一、正性肌力药物67

二、减负荷药67

第二节 常用抗心力衰竭药物67

一、强心甙类67

二、非强心甙类正性肌力药70

第五章 抗心绞痛药物74

一、硝酸酯类74

二、β受体阻断药76

三、Ca2+拮抗药76

四、其他抗心绞痛药77

第六章 抗心律失常药物79

第一节 抗心律失常药物分类79

第二节 常用抗心律失常药物79

一、Na+通道阻滞药79

二、β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84

三、延长APD药物85

四、Ca2+通道阻滞药物86

五、其他新型抗心律失常药物86

第七章 抗高血压药物88

第一节 抗高血压药物分类和评价88

一、利尿降压药88

二、交感神经抑制药88

三、血管扩张药89

四、酶抑制药89

五、膜通道作用药89

第二节 抗高血压药物应用原则89

第三节 常用抗高血压药物91

一、交感中枢抑制药91

二、肾上腺素受体阻断药92

三、血管扩张药96

四、Ca2+拮抗药98

五、ACE抑制药100

六、利尿药103

七、5-HT2受体阻断药104

八、K+通道开放激动药105

第八章 抗休克药物106

第一节 常见休克的治疗106

一、心源性休克的治疗106

二、低血容量性休克的治疗107

三、神经源性休克的治疗107

四、感染性休克的治疗107

第二节 常用抗休克药107

一、扩血管药物107

二、缩血管药111

三、非强心甙类强心剂113

四、糖皮质激素制剂114

五、用于休克的研究性药物114

六、血容量扩充药116

第九章 降血脂药物117

第一节 降血脂药物联合应用117

第二节 常用降血脂药物118

一、多烯脂肪酸类118

二、苯氧乙酸类衍生物118

三、HMG-CoA还原酶抑制药120

四、阴离子交换树脂类122

五、其他降血脂药物122

第十章 抗血小板及溶栓药物125

第一节 抗血小板药125

第二节 溶栓药125

第十一章 抗凝血及止血药物127

第一节 常用抗凝血药127

第二节 常用止血药128

第十二章 抗贫血药物131

第十三章 作用于呼吸系统的药物134

第一节 抗喘药134

一、拟肾上腺素药135

二、糖皮质激素类136

三、茶碱类药物137

四、M胆碱受体阻断药139

五、过敏介质阻释药140

第二节 镇咳药141

一、中枢性镇咳药141

二、外周性镇咳药142

第三节 祛痰药及粘痰溶解药142

一、祛痰药142

二、粘痰溶解药143

第十四章 作用于消化系统的药物144

第一节 抗消化性溃疡药144

一、抗酸药144

二、H2受体阻断药146

三、M胆碱受体阻断药146

四、胃壁细胞H+泵抑制剂146

五、胃泌素受体阻断药147

六、增强粘膜防御机能的药物147

七、抗幽门螺旋菌药147

第二节 助消化药147

第三节 胃肠解痉药149

第四节 止吐药150

第五节 泻药151

一、容积性泻药151

二、接触性泻药152

三、润滑性泻药153

四、泻药适应症与注意事项153

第六节 止泻药154

第七节 利胆药155

第八节 治疗肝脏疾病的辅助药155

一、治疗肝炎和肝硬化的辅助药155

二、治疗肝性脑病的药物157

第十五章 利尿药和脱水药160

第一节 利尿药160

一、强效利尿药160

二、中效利尿药162

三、弱效利尿药163

第二节 利尿药治疗水肿的应用164

第三节 脱水药165

第十六章 抗过敏药166

第一节 抗组胺药166

第二节 钙盐167

第十七章 激素类药物169

第一节 肾上腺皮质激素169

一、糖皮质激素类药169

二、盐皮质激素类药物172

第二节 甲状腺激素及抗甲状腺素药172

一、甲状腺激素172

二、抗甲状腺药174

第三节 胰岛素和口服降血糖药176

一、胰岛素176

二、口服降血糖药178

第十八章 性激素与计划生育用药180

第一节 雌性激素和孕激素类药物180

一、雌激素类药180

二、孕激素类药181

第二节 雄激素类药和同化激素类药182

一、雄激素类药182

二、同化激素类药182

第三节 主要抑制排卵的避孕药183

第四节 主要阻碍受精的避孕药184

第五节 主要干扰孕卵着床的避孕药184

第六节 外用和男用节育药184

一、外用避孕药184

二、男用节育药185

三、人工流产和引产药185

第十九章 抗寄生虫病药186

第一节 抗疟药186

一、疟原虫生活史及抗疟药作用环节186

二、常用抗疟药187

第二节 抗阿米巴病药189

一、抗肠内阿米巴病药190

二、抗肠外阿米巴病药190

三、抗肠内和肠外阿米巴病药190

四、治疗阿米巴病的选药原则191

第三节 抗血吸虫病药、抗黑热病药和抗丝虫病药192

一、抗血吸虫病药192

二、抗黑热病药193

三、抗丝虫病药194

第四节 抗肠虫病药194

第二十章 抗恶性肿瘤药197

第一节 概论197

第二节 抗代谢药198

第三节 生物碱类药200

第四节 烷化剂201

第五节 抗癌抗生素203

第六节 其他类药205

第二十一章 影响机体免疫功能的药物207

第一节 免疫抑制药207

一、免疫抑制药的适应症及用药原则207

二、免疫抑制药的共同不良反应207

三、常用的免疫抑制药207

第二节 免疫增强药209

第二十二章 特殊解毒药211

第一节 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解毒药211

一、胆碱酯酶复活药211

二、有机磷酸酯类中毒的防治212

三、M受体阻断药212

第二节 金属与类金属中毒的解毒药213

第三节 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和氰化物中毒的解毒药214

第四节 氟乙酞胺中毒的解毒药215

第五节 香豆素类及敌鼠钠中毒的解毒药216

第六节 毒蛇咬伤解毒药216

常用治疗技术218

第一章 心理治疗学基础218

第一节 概述218

一、心理治疗的概念及适应症218

二、心理治疗的历史发展218

三、关于心理治疗概念的几点澄清219

第二节 心理治疗中的医患关系和基本技巧220

一、心理治疗医生必备的基本条件220

二、心理治疗中的医患关系221

三、心理治疗的基本技巧224

第三节 精神分析疗法226

一、精神分析的基础理论227

二、精神分析的治疗方法228

第四节 行为治疗230

一、行为治疗的基础理论230

二、行为治疗的几种方法231

第五节 认知疗法234

一、认知疗法的基础理论234

二、认知治疗的方法236

第六节 森田疗法与新森田疗法237

一、森田疗法的基础理论237

二、森田疗法的治疗原则238

三、森田疗法的治疗方法239

第二章 无菌术240

第一节 无菌消毒的基本方法241

一、机械方法241

二、高温灭菌241

三、消毒法243

第二节 常用备品的消毒灭菌243

一、橡胶类物品的消毒和灭菌243

二、搪瓷类物品的消毒和灭菌244

三、玻璃制品的消毒和灭菌244

四、器械类的消毒和灭菌244

五、缝合线的消毒和灭菌244

六、棉织品的无菌法244

第三节 简易手术室及其无菌术245

一、手术室内的清洁,消毒和灭菌245

二、对手术室内人员的一般要求245

三、手术室内无菌物品的保管245

四、无菌包的包法和打开法245

五、无菌手术器械桌的准备246

六、几种无菌技术的基本操作法246

第四节 手术人员和病人的准备247

一、手术人员的准备247

二、病人的准备249

第五节 手术中的无菌原则250

第六节 敷料交换的无菌术250

第三章 手术基本操作253

第一节 手术的基本器械用品253

一、钳类253

二、刀剪类254

三、镊255

四、缝合针与持针器255

五、露(拉)钩255

六、线类256

七、敷料和手术巾257

八、其他257

第二节 切开分离257

一、切开257

二、分离257

第三节 止血、结扎和缝合258

一、止血258

二、结扎的方式和方法260

三、缝合的方式和方法263

第四节 吸引和引流268

一、吸引268

二、引流268

第五节 包扎和固定270

一、绷带包扎术270

二、固定273

附:伤口的修复276

一、组织损伤后的修复过程276

二、伤口处理要点276

三、各种组织的修复277

第六节 常用小手术278

一、清创术278

二、静脉切开术279

三、浅部软组织脓肿切开引流术280

四、痈切开引流术280

五、皮脂腺囊肿(粉瘤)切除术281

六、鸡眼切除术281

七、拔甲术282

八、乳腺脓肿切开引流术282

九、气管切开术283

十、嵌顿包茎复位术285

第七节 围手术期处理286

一、术前准备286

二、术后处理287

三、术后并发症287

第四章 麻醉和疼痛治疗288

第一节 麻醉概述288

一、麻醉的方法288

二、麻醉前准备289

三、麻醉后处理289

第二节 基层常用的局部麻醉290

一、局麻药应用须知事项290

二、表面麻醉290

三、局部浸润麻醉290

四、区域阻滞术291

第三节 疼痛治疗概述291

一、疼痛的发生291

二、疼痛的症状分类291

三、诊断原则292

四、疼痛治疗的基本方法292

第四节 慢性疼痛的治疗292

一、骨关节及其周围组织、肌组织的非感染性慢性炎症292

二、神经痛293

三、癌症疼痛293

第五章 液体疗法294

第一节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294

一、水、电解质平衡294

二、酸碱平衡297

第二节 水、电解质及酸碱失衡299

一、水与电解质失衡299

二、酸碱失衡300

第三节 输液疗法302

一、常用液体的种类和用途302

二、输液途径和方法304

三、一般状况下输液治疗305

四、特殊病情的输液治疗306

五、输液治疗的并发症和处理307

第四节 儿科常用液体疗法307

一、小儿体液平衡特点307

二、小儿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308

三、小儿液体疗法常用的溶液及配制方法309

四、小儿常见疾病的液体疗法310

第五节 输血的临床应用315

一、输血的种类和用途315

二、输血并发病及其处理316

三、输血注意事项317

第六章 营养治疗318

第一节 营养治疗基础318

一、热能318

二、三大营养素320

三、营养膳食324

第二节 常见病症的营养治疗325

一、心血管疾病325

二、胃肠道疾病327

三、肝、胆疾病328

四、肾脏疾病329

五、糖尿病329

第三节 重症病人的营养治疗330

一、管喂饮食330

二、要素饮食(要素膳)331

三、完全胃肠外营养(TPN)332

第四节 中医膳食治疗(食疗)332

第七章 物理治疗335

第一节 传导热疗335

一、热水袋传热335

二、温水坐浴335

三、蜡疗336

四、泥疗336

第二节 电疗336

一、直流电疗法336

二、直流电化学疗法337

三、直流电药物离子导入疗法338

四、低、中频电疗法339

五、高频电疗法341

六、禁忌症342

第三节 激光红外线和紫外线的治疗342

一、激光治疗342

二、红外线治疗343

三、紫外线治疗343

第四节 冷疗344

一、冷冻外科344

二、非冻结性冷疗346

第五节 体外震波、超声波和磁场疗法346

一、体外震波碎石346

二、超声波治疗347

三、磁疗348

第六节 放射治疗349

一、放射治疗物理学349

二、临床放射生物学351

三、放射治疗的临床应用352

四、放射治疗的适应症和禁忌症354

五、放射反应及其防治355

第八章 护理技术356

第一节 无菌技术356

一、无菌技术操作的基本要求356

二、无菌技术的几项基本操作356

第二节 注射技术358

一、注射操作的要求358

二、注射前准备359

三、各种注射技术360

第三节 药物过敏试验361

一、药物过敏反应特点361

二、青霉素过敏试验362

三、链霉素过敏试验363

四、破伤风抗毒素(TAT)过敏试验363

五、普鲁卡因过敏试验364

六、细胞色素C过敏试验364

第四节 静脉输液与输血365

一、静脉输液365

二、静脉输血367

第五节 吸入技术369

一、氧气吸入369

二、超声波雾化吸入370

三、水罐蒸汽吸入371

第六节 排痰技术372

一、体位引流及肺部拍打372

二、吸痰372

第七节 置胃管技术374

一、鼻饲374

二、洗胃375

第八节 灌肠治疗技术377

一、不保留灌肠法378

二、保留灌肠法379

第九节 膀胱置管技术380

一、导尿法380

二、留置导尿381

三、膀胱冲洗381

第十节 冷热应用技术382

一、冷的应用382

二、热的应用382

第九章 康复治疗384

第一节 运动疗法384

一、生物力学性疗法385

二、中枢性瘫痪的神经肌肉功能促进技术388

三、生物反馈训练法392

第二节 作业疗法392

一、作业活动的技能成分393

二、常用作业活动的选择393

三、日常生活动作(ADL)394

四、作业疗法的适应症395

第三节 语言疗法396

一、语言疗法的原则396

二、语言障碍的分类396

三、语言障碍的治疗397

第四节 气功康复疗法399

第五节 康复工程疗法400

一、假肢400

二、矫形器(支具)400

三、助行器和自助器400

第十章 针灸401

第一节 经络腧穴401

一、手太阴肺经(11穴)402

二、手阳明大肠经402

三、足阳明胃经402

四、足太阴脾经404

五、手少阴心经405

六、手太阳小肠经406

七、足太阳膀胱经406

八、足少阴肾经409

九、手厥阴心包经410

十、手少阳三焦经410

十一、足少阳胆经411

十二、足厥阴肝经412

十三、督脉413

十四、任脉415

十五、经外奇穴416

第二节 针法、灸法417

一、毫针417

二、灸法421

三、拔罐法422

四、三棱针法423

五、皮肤针法423

六、耳针424

七、头针426

八、电针疗法427

九、埋线疗法430

十、贴敷疗法431

第十一章 按摩433

第一节 常用的按摩手法433

一、推法433

二、一指禅推法434

三、滚法435

四、揉法435

五、摩法436

六、擦法436

七、搓法437

八、抹法437

九、抖法437

十、振法438

十一、按法438

十二、点法438

十三、捏法439

十四、拿法439

十五、捻法439

十六、踩跷法440

十七、拍法440

十八、弹法440

十九、摇法440

二十、拔伸法441

第二节 按摩的适用范围与禁忌44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