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西方百年广告设计艺术 中国分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霍楷编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东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5170517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35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144页
- 主题词:广告-设计-历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西方百年广告设计艺术 中国分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月份牌广告的起源及发展7
1.1 月份牌广告的概念及背景7
1.1.1 月份牌广告的概念7
1.1.2 月份牌广告的背景7
1.2 月份牌广告起源说8
1.2.1 华英月份牌起源说8
1.2.2 《二十四孝图》起源说8
1.2.3 《沪景开彩图》起源说9
1.3 清末民初月份牌广告艺术风格9
1.3.1 平面装饰画面10
1.3.2 表现道德礼仪10
1.3.3 记录生活情节10
1.3.4 传达象征寓意11
1.4 清末民初月份牌广告题材11
1.4.1 国画题材11
1.4.2 年画题材11
1.4.3 神话传说及历史故事题材12
1.4.4 古装仕女题材12
1.5 清末民初月份牌广告形式13
1.5.1 古典图表式13
1.5.2 古典绘画式13
1.6 清末民初月份牌广告特点14
1.6.1 民俗性14
1.6.2 古画风14
1.6.3 朴实感14
1.7 清末民初月份牌广告技法15
1.7.1 平涂技法15
1.7.2 白描技法15
1.7.3 装饰技法15
第2章 早期洋广告的传入及本土化过程17
2.1 洋广告的入侵17
2.2 洋广告的艺术特点18
2.2.1 东洋广告的艺术特点18
2.2.2 西洋广告的艺术特点19
2.3 洋老广告的技法分析21
2.3.1 东洋老广告技法21
2.3.2 西洋老广告技法21
2.4 洋广告的本土化22
2.4.1 洋广告的风格传入22
2.4.2 洋广告的融合发展22
第3章 20世纪初老广告的艺术风格25
3.1 20世纪初月份牌广告面貌25
3.1.1 强化主体面貌25
3.1.2 强化立体面貌25
3.1.3 “组装嫁接”模式26
3.1.4 娇柔妩媚形象26
3.1.5 继承古画遗风26
3.2 20世纪初月份牌广告选题26
3.2.1 历史故事及神话传说26
3.2.2 简化的古装美女选题27
3.2.3 风景题材27
3.3 20世纪初月份牌广告形式27
3.3.1 以图为主体形式的确立27
3.3.2 古今形式的转换28
3.4 20世纪初月份牌广告特点28
3.4.1 边框风格的确立28
3.4.2 中西风格的矛盾性28
3.4.3 新旧风格的过渡性28
3.5 20世纪初月份牌广告技法28
3.5.1 中西融合技法28
3.5.2 框架分割与镶嵌装饰技法29
3.6 20世纪初月份牌广告代表人物及艺术风格29
3.6.1 代表人物周慕桥29
3.6.2 艺术风格29
第4章 20世纪20年代老广告艺术风格31
4.1 20世纪20年代月份牌广告面貌31
4.1.1 初显时尚面貌31
4.1.2 局部细节刻绘31
4.1.3 点缀装饰布局32
4.1.4 结构镶嵌装点33
4.1.5 边框装饰衬托33
4.2 20世纪20年代月份牌广告选题34
4.2.1 古装人物题材34
4.2.2 时装女性题材34
4.2.3 水彩风景题材35
4.2.4 传统文化题材36
4.2.5 欧式风格题材36
4.3 20世纪20年代月份牌形式36
4.3.1 新时代赋予月份牌新的形式36
4.3.2 场景的转换和技术的革新赋予月份牌新的形式36
4.4 20世纪20年代月份牌广告特点37
4.4.1 羞涩感37
4.4.2 时代性38
4.4.3 衬托性38
4.4.4 创新性39
4.4.5 融合性39
4.4.6 真实性40
4.5 20世纪20年代月份牌广告技法40
4.5.1 擦彩技法40
4.5.2 白描技法40
4.5.3 油彩渲染41
4.6 20世纪20年代月份牌广告代表人物及艺术风格41
4.6.1 代表人物41
4.6.2 艺术风格45
第5章 20世纪30年代老广告艺术风格47
5.1 20世纪30年代月份牌广告状况47
5.1.1 局部刻画展示47
5.1.2 单体刻画表现47
5.1.3 群体刻画表现48
5.1.4 系列刻画表现48
5.1.5 满底绘图表现49
5.1.6 宣传纪念并举50
5.2 20世纪30年代月份牌广告选题50
5.2.1 旗袍女郎50
5.2.2 生活一角51
5.2.3 明星美女51
5.2.4 传统题材52
5.2.5 欧式装饰题材52
5.2.6 风景题材53
5.2.7 无广告类题材54
5.3 20世纪30年代月份牌形式55
5.3.1 形式的主体化和灵活性55
5.3.2 形式的多样化和时尚性55
5.4 20世纪30年代月份牌广告特点55
5.4.1 时髦摩登流露55
5.4.2 都市情调彰显56
5.4.3 简约风格表现57
5.4.4 生活情调渲染57
5.4.5 创意多样展示58
5.4.6 灵活装饰表现59
5.5 20世纪30年代月份牌广告技法59
5.5.1 擦彩技法59
5.5.2 墨彩结合技法60
5.6 20世纪30年代月份牌广告代表人物及艺术风格60
5.6.1 代表人物60
5.6.2 艺术风格65
5.7 月份牌广告的爱国情结和民族气节66
5.7.1 爱国情结66
5.7.2 民族气节67
第6章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老广告状况69
6.1 抗日战争时期月份牌广告状况69
6.2 抗日战争时期月份牌广告选题69
6.2.1 抗战题材69
6.2.2 其他题材70
6.3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月份牌形式70
6.4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月份牌广告的特点71
6.4.1 爱国情结71
6.4.2 夹缝中生存72
6.5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稚英画室72
6.6 月份牌广告的衰亡73
6.6.1 月份牌的衰亡趋势73
6.6.2 月份牌的衰落原因73
第7章 月份牌广告画法研究75
7.1 月份牌广告工具75
7.1.1 炭精粉75
7.1.2 颜料75
7.1.3 纸75
7.1.4 笔75
7.2 月份牌广告的表现75
7.2.1 头部的表现75
7.2.2 衣服的表现76
7.2.3 背景的表现76
7.2.4 美工设计77
7.3 月份牌广告绘制过程80
7.3.1 素描稿80
7.3.2 色彩稿80
7.3.3 透图80
7.3.4 擦炭精粉80
7.3.5 赋色80
7.3.6 调整与修补81
第8章 新中国初期宣传画艺术83
8.1 新中国初期宣传画状况83
8.1.1 来自苏联和波兰的影响巨大83
8.1.2 国内政治转型期的舆论宣传需要83
8.1.3 画家主体创作风格的变更83
8.1.4 促进建设社会主义经济跃进发展83
8.2 新中国初期宣传画选题83
8.2.1 抗美援朝选题83
8.2.2 解放台湾选题84
8.2.3 反帝题材84
8.2.4 国庆选题84
8.2.5 土地改革选题85
8.2.6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选题85
8.2.7 工业生产选题86
8.2.8 农业生产选题86
8.2.9 科学技术选题87
8.2.10 幸福生活选题88
8.2.11 民主选举选题88
8.3 新中国宣传画形式88
8.3.1 图画文字主次对比构图形式88
8.3.2 突出个体动势力度表现89
8.3.3 突出群体积极向上团结奋进89
8.3.4 画面情节与说教科普结合89
8.3.5 填充装饰点缀结合90
8.4 新中国宣传画特点90
8.4.1 风格过渡90
8.4.2 视觉表现力强90
8.4.3 大众舆论性强91
8.4.4 主题思想性强91
8.4.5 政治性强92
8.4.6 欣欣向荣93
8.4.7 题材广泛93
8.4.8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94
8.5 新中国宣传画表现手法95
8.5.1 擦笔水彩画技法95
8.5.2 平涂线描与装饰96
8.5.3 广告画手法97
8.5.4 写实绘画97
8.5.5 写意手法97
8.5.6 系列表现98
8.5.7 摄影、绘画蒙太奇表现手法98
第9章 “文化大革命”时期宣传画艺术101
9.1 “文化大革命”时期宣传画状况101
9.1.1 以政治运动为中心101
9.1.2 模式化塑造领袖及工农兵形象101
9.2 “文化大革命”时期宣传画选题101
9.2.1 领袖人物选题101
9.2.2 工农兵、红卫兵选题101
9.2.3 “文化大革命”——阶级斗争选题102
9.2.4 生活选题102
9.2.5 不爱红装爱武装——女性选题103
9.2.6 军民鱼水情选题104
9.2.7 第三世界大团结选题104
9.2.8 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选题105
9.2.9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选题106
9.3 “文化大革命”时期宣传画形式106
9.3.1 强化张力与视觉冲击106
9.3.2 固定的图式和范式107
9.3.3 色彩与政治108
9.3.4 人物造型被赋予强烈情感表达108
9.4 “文化大革命”时期宣传画特点108
9.4.1 高大全、红光亮108
9.4.2 艺术风格趋于单一109
9.4.3 热情温暖的表情捕捉109
9.4.4 热与激情的岁月110
9.4.5 针对性强110
9.4.6 毛主席语录凸显个人崇拜110
9.4.7 政治特征凸显111
9.5 “文化大革命”时期宣传画技法111
9.5.1 广告画技法111
9.5.2 版画手法112
9.5.3 写实绘画手法113
9.5.4 蒙太奇组合嫁接手法113
9.5.5 线描手法114
9.5.6 年画手法114
9.5.7 水墨写意手法114
9.6 “文化大革命”宣传画的衰落114
第10章 改革开放后广告设计117
10.1 改革开放后广告设计状况117
10.1.1 政治宣传画的结束与设计新风的开始117
10.1.2 西方现代设计思想传入117
10.1.3 电脑辅助设计普及提升117
10.2 改革开放后广告设计选题117
10.2.1 生育选题117
10.2.2 绿色环保选题118
10.2.3 文体活动选题(文体活动、文艺事件等)118
10.2.4 重大事件政策选题(港澳回归、突发事件等)119
10.2.5 新人培养选题119
10.2.6 社会生产生活选题119
10.2.7 卫生健康选题120
10.2.8 精神文明选题121
10.2.9 时代新风选题121
10.2.10 女性与儿童选题122
10.2.11 科学与文化选题122
10.3 改革开放后广告设计形式122
10.3.1 打破“样板化”与自由个性形式的探索122
10.3.2 抽象与构成形式的探索123
10.3.3 传承传统与借鉴现代设计形式124
10.3.4 新世纪广告设计新形式124
10.4 改革开放后广告设计特点124
10.4.1 突破与创新124
10.4.2 改革开放新时尚125
10.4.3 跟进时代多元发展125
10.4.4 设计形式趋于理性126
10.5 改革开放后广告设计技法127
10.5.1 综合绘画127
10.5.2 传统年画风格表现127
10.5.3 装饰图案表现128
10.5.4 平面图形构成表现129
10.5.5 卡通与动画表现130
10.5.6 摄影技术的广泛应用130
10.5.7 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主130
10.6 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与广告设计131
中国老广告发展线索及设计风格演变132
后序134
参考文献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