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共南京地方史 1949-1978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共南京地方史 1949-1978](https://www.shukui.net/cover/24/30605867.jpg)
- 蒋晓星,庄小军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 ISBN:978750980228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614页
- 文件大小:98MB
- 文件页数:640页
- 主题词:中国共产党-地方组织-党史-南京市-1949~1978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共南京地方史 1949-1978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编 贯彻实施党的新民主主义建国纲领(1949年4月-1952年12月)3
第一章 摧毁旧制度,建立新政权3
第一节 全面接管旧政权3
一、成立军管会,建立新政权3
二、全面接管官僚机构及文教、厂矿、金融单位7
三、妥善处理涉外事务12
第二节 全力稳定社会秩序16
一、开展肃特斗争16
二、解决社会积弊,妥善处置失业、无业人员20
三、打击非法交易,稳定金融、物价市场25
第三节 建立基层居民自治组织30
一、废除保甲制度30
二、建立居民委员会32
第四节 支援解放大西南34
一、西南服务团在南京组建34
二、西南服务团奉命西征37
三、二野军大在南京招生及出征西南39
第二章 恢复地方经济和社会事业42
第一节 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及群团组织的建立42
一、问计于民,征求建设新南京良策42
二、南京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召开44
三、群团组织的建立与发展48
第二节 多管齐下,积极恢复城乡经济60
一、防灾抢险,开展生产自救60
二、开展反轰炸、反封锁斗争66
三、积极维持和恢复生产68
四、统一财经,争取南京财经状况根本好转71
第三节 恢复、维持与改造私营工商业77
一、合理调整工商业77
二、对私营工商业的限制与改造79
第四节 调整和改造文化、教育等事业82
一、加强宣传思想工作82
二、教育事业的改造与发展84
三、文化、卫生事业的恢复与发展91
四、知识分子的学习与思想改造95
第三章 巩固新生政权的各项改革和斗争101
第一节 全市各界人民支援抗美援朝101
一、普遍深入地开展抗美援朝宣传教育101
二、全民动员,响应“三大号召”104
三、开展大规模的爱国卫生运动109
第二节 南京青年学生和宗教界的反帝爱国运动113
一、南京学生开展反侮辱、反诽谤运动113
二、南京基督教的“三自”革新运动117
三、南京天主教的反帝爱国运动121
第三节 进行土地改革,解放农村生产力126
一、南京市郊区的土地改革运动126
二、南京郊区农业互助合作运动的兴起133
第四节 镇压反革命,打击敌对残余势力135
一、进行反动党团、特务人员登记135
二、开展镇压反革命运动139
三、全面取缔反动会道门143
第五节 开展其他社会改革148
一、打击贩毒活动,全面查禁烟毒148
二、取缔妓院,改造娼妓153
三、宣传贯彻《婚姻法》157
四、开展“三反”、“五反”运动159
第四章 执政初期党的建设167
第一节 执政初期党的组织建设167
一、召开会师大会与新市委的建立167
二、首次整党与党组织的公开170
三、结合“三反”运动再次整党173
第二节 加强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175
一、干部队伍组成及变化175
二、加强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教育176
三、整顿干部作风178
四、加强廉政建设181
第二编 贯彻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1953年1月-1956年9月)189
第五章 开展大规模经济建设189
第一节 江苏建省及南京“一五”计划的编制与实施189
一、江苏恢复建省,省会确定南京189
二、南京“一五”计划的编制及主要指标193
三、南京市计划经济管理体制的初步形成196
第二节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南京的贯彻执行199
一、宣传、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9
二、南京“一五”计划的实施201
三、实施“统购统销”政策206
第三节 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及抗洪救灾212
一、初级农业合作社的快速发展及整顿212
二、南京人民战胜特大洪水214
第六章 政治建设及社会事业的发展218
第一节 民主政治建设和党的统一战线工作218
一、开展区、乡人大代表普选工作218
二、南京市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220
三、坚持和扩大党的统一战线222
四、开展肃反运动228
第二节 科研、教育、文体等事业的发展231
一、科技、城建工作成效显著231
二、教育、卫生事业加速发展236
三、文化、体育事业复兴普及238
第三节 知识分子工作出现新的局面242
一、在知识分子中建党242
二、制定知识分子工作纲要245
三、切实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247
第七章 完成三大改造,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250
第一节 市郊提前实现农业合作化250
一、毛泽东视察南京农业合作社250
二、市郊农村提前实现社会主义农业合作化252
第二节 南京市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55
一、手工业合作社的发展及合作化的实现255
二、手工业合作化中的问题及其解决措施257
第三节 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61
一、有计划地改造私营工商业261
二、完成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组改造263
三、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成就与不足267
第三编 全面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1956年9月1966年5月)273
第八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和整风反右斗争273
第一节 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273
一、中共南京市第三次代表大会的召开273
二、南京“一五”计划提前完成275
三、学习贯彻八大精神,编制南京“二五”计划281
四、南京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284
第二节 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286
一、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开展整风运动286
二、南京反右派斗争的开展289
三、紧缩机构,下放干部297
四、宣传贯彻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300
第九章 人民公社化和各行各业“大跃进”305
第一节 人民公社化运动305
一、农业“大跃进”的序幕305
二、不切实际的“跃进”目标310
三、从长江人民公社成立到郊县人民公社化313
四、农田基本建设与社队工业的兴起317
第二节 “以钢为纲”的工业“大跃进”319
一、全民动员,大炼钢铁319
二、工业骨干企业的建设和支柱行业的初步形成322
三、大办街道工业与城市人民公社326
第三节 各条战线“大跃进”330
一、手工业合作社的“升级过渡”330
二、教育、体育、文化等领域的“大跃进”332
第四节 从初步纠“左”到再掀“跃进”高潮337
一、首次整顿人民公社337
二、中共南京市第四次代表大会的召开340
三、动员农民发展副业生产342
四、“反右倾”再掀“跃进”高潮343
第十章 贯彻“八字”方针,进行经济及政治关系调整347
第一节 学习贯彻“八字”方针347
一、事与愿违,经济发展受挫折347
二、贯彻中央精神,调整政治关系349
三、总结经验教训与中共南京市第五次代表大会的召开353
第二节 农业的调整356
一、加强农业发展与纠正“共产风”的初步举措356
二、大力发展副食品、蔬菜和粮食生产360
三、实行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361
第三节 工业的调整363
一、降低高指标,压缩基建战线363
二、调整布局,精简职工,恢复发展轻工业和手工业365
三、整顿企业秩序,确立责任制367
四、发展科技,提高劳动生产率368
第四节 商业、手工业和服务业的调整370
一、分期分批调整分配和管理体制370
二、积极改善市场供应371
三、修旧利废,抓好小商品生产372
四、紧俏商品凭票、凭证供应和供应高价商品373
第十一章 五年调整的显著成效和“左”的错误继续发展376
第一节 各项事业在调整中发展376
一、工农业经济的恢复376
二、教育事业稳步发展377
三、城乡人民生活得到改善379
第二节 经济建设成就显现380
一、经济地位全省领先380
二、一批大中型企业和国家重点企业建成382
第三节 城乡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全面展开383
一、开展以“五反”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社教运动383
二、市郊农村开展社教运动385
三、农村社教运动的发展391
第四编 “文化大革命”十年内乱及干部群众的抵制与抗争(1966年5月-1976年10月)397
第十二章 “文化大革命”兴起引发的全面内乱397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在南京的发动397
一、学习、贯彻“五一六”通知及市委的最初部署397
二、南大“溧阳分校事件”及省、市委派遣工作队402
第二节 内乱从校园殃及社会407
一、红卫兵“破四旧”冲上社会407
二、“大串联”加剧社会内乱412
三、市委试图规范运动、把握局面的努力415
第三节 内乱升级,南京发生首次大规模武斗420
一、矛头指向党政机关的“批判资产阶级反动路线”420
二、“一三事件”——南京发生首次大规模武斗422
三、市委被迫停止办公426
第四节 从“一·二六夺权”到实行军管428
一、“造反派”一·二六抢印夺权428
二、市军管会成立及“三支两军”431
第十三章 市革委会的建立与“斗、批、改”运动435
第一节 全面大联合与市革委会的建立435
一、省、市军管会制止武斗的努力435
二、中央要求南京地区停止武斗、实现联合438
三、各系统实现大联合与市革委会成立440
第二节 全面开展“斗、批、改”运动443
一、“清理阶级队伍”和“一打三反”运动443
二、深挖“五一六”运动450
三、从“一○四”干校到“五七”干校456
四、干部、职工和居民下放459
第三节 “教育革命”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462
一、开展“教育革命”与工宣队进驻学校462
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467
第四节 整党建党和中共南京市第六次代表大会的召开472
一、全面开展“整党建党”472
二、中共南京市第六次代表大会的召开475
第十四章 干部群众对极左思潮的抵制与纠“左”工作的反复478
第一节 从“批陈整风”到“批林整风”478
一、学习理论,开展“批陈整风”478
二、批判“林、陈反党集团”480
第二节 纠“左”整顿在各方面的展开482
一、区划、机构调整,落实干部政策482
二、下放企业、下放管理权对地方经济发展的影响485
三、整顿企业管理,反对无政府主义488
四、其他事业的曲折发展490
第三节 “批林批孔”运动及其间发生的有关事件494
一、“批林批孔”与钟志民退学事件494
二、下放工人回宁风潮498
三、为“五一六”分子平反501
第四节 南京“三五”、“四五”计划的编制与执行504
一、南京“三五”计划的编制及完成情况504
二、南京“四五”计划的主要指标及执行情况506
三、南京长江大桥建成通车及南京交通运输事业的飞跃发展508
四、开展“南京煤田大会战”513
五、备战教育与“深挖洞”518
第十五章 全面整顿及南京人民反对“四人帮”的斗争523
第一节 全面整顿在南京523
一、开展“一学、三批、五大讲”自我教育运动523
二、铁路、工矿企业的整顿526
三、普及大寨县及开挖秦淮新河529
第二节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532
一、“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受到群众抵制532
二、帮派小团体的篡党夺权活动534
第三节 沉痛悼念周恩来与反对“四人帮”的“南京事件”538
一、人民群众自发悼念周恩来538
二、南京人民反对“四人帮”的斗争540
三、“四人帮”下令追查“南京政治事件”546
四、庆祝粉碎“四人帮”的胜利550
第五编 拨乱反正,经济、社会事业在徘徊中前进(1976年10月-1978年12月)557
第十六章 思想政治上的初步拨乱反正557
第一节 揭批“四人帮”的罪行557
一、群众性揭批“四人帮”运动的展开557
二、清查与“四人帮”有关的帮派组织560
第二节 落实党的政策,复查平反冤假错案563
一、复查“文化大革命”冤案和党内历史遗留问题563
二、调整社会关系和落实党的各项政策565
第十七章 城市经济、社会事业的恢复与发展570
第一节 城市经济较快发展570
一、工业经济较快增长,出现经济比例失调570
二、商品流通渠道重新建立,传统服务项目逐步恢复572
三、财政收入在整顿中增长,基建投资出现规模膨胀575
第二节 农村经济迅速恢复576
一、农业生产得到较快发展576
二、城乡互助,发展农村乡镇企业及社会事业578
第三节 社会事业重现生机581
一、首批重点中小学的确定及高考的恢复581
二、科技、文化事业恢复生机582
三、解决居民住房困难,开建大型住宅小区585
第十八章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在南京588
第一节 “两个凡是”方针和经济新冒进对南京的影响588
一、“两个凡是”方针与拨乱反正在实践中的矛盾588
二、掀起普及大寨县和创大庆式企业的新高潮590
三、中共南京市第七次代表大会的召开594
第二节 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及其深远影响596
一、南京理论学术界的研讨596
二、各界开展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和为“南京事件”平反598
三、学习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600
结束语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