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 顾诵芬自传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顾诵芬口述;师元光整理 著
- 出版社: 航空工业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516503317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20页
- 文件大小:61MB
- 文件页数:355页
- 主题词:顾诵芬-传记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工程院院士传记 顾诵芬自传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参加航空工业从修理到仿制1
离别合众图书馆3
进入航空工业局7
参加政治运动11
在第一技术科工作13
在机关的业务学习22
第二章 开始自行研制设计25
一定要自行设计27
筹备工作29
组建飞机设计室33
自行设计歼教1飞机42
风洞试验46
学习是最重要的51
我不适合管人54
歼教1样机审查55
请苏联专家审查方案58
歼教1试飞59
参加“响尾蛇”导弹的分析65
歼教1后的设计任务67
初教1(初教6)70
第三章 “大跃进”的“东风”77
“东风”10479
“东风”10680
“东风”10783
邝厚全91
在批判中向前走92
最后落实还是靠吹风96
关于抬机翼的问题98
一个短暂的低潮100
两个设计室合并101
苏联设计专家首次来华104
AT-1风洞108
第四章 六院一所时期111
一所成立113
摸透米格-21118
国防科委第十六专业组119
一所成立以后121
与江泽菲结婚125
被授少校军衔126
第五章 研制歼8飞机129
改进米格-21131
要搞一个什么样的歼8133
陈大筏136
机头进气还是两侧进气138
选用雷达141
进了学习班142
歼8飞机的方向稳定性问题145
纵向稳定性问题147
水平尾翼效率148
关于振动的问题150
出现振动153
歼8越飞越快156
一个好的试飞员是新机成功的关键157
在阎良试飞158
三次乘歼教6上天159
关于歼8飞机的重量问题162
关于歼8飞机试飞中的空中停车问题163
问题不是一下子解决的164
歼8定型166
歼8交到空军十一航校169
关于歼8飞机减速板振动171
一次事故172
未能参加天安门阅兵176
关于歼8全天候飞机177
地面烧掉一架歼8全天候飞机178
歼8飞机交部队使用180
第六章 歼9飞机研制181
从1964年讲起183
确定方案不容易184
飞机设计的“革命化”185
回沈阳以后187
第七章 歼13飞机研制189
要一个歼6后继机191
选用发动机191
斯贝发动机192
考察斯贝194
斯贝放在了430厂196
确定歼6后继机方案197
改用910发动机199
接收米格-23200
新歼方案203
第八章 歼8Ⅱ研制207
歼8以后209
一次住院经历209
回访NASA211
遇到小学同学蔡为仑212
开始歼8Ⅱ设计213
关于歼8Ⅱ设计中的技术问题216
“82工程”220
关于歼8Ⅱ的一次事故225
一次事故征候225
第九章 离开601所227
当了一段时间所长229
交接工作230
第十章 参加“863”的工作233
来京后第一项任务235
“不能蹬自行车上月球”236
参加国际会议237
看来走飞船的路是对的238
第十一章 关于主动控制技术241
负责主动控制技术(ACT)研究243
第一阶段的试飞244
全数字的也飞起来了246
开展国际合作247
摔了一架飞机248
坚持进行下去251
第十二章 关于气动力数值计算253
最初的尝试255
再次推动255
始终未死心256
第十三章 对俄合作259
启动阶段261
按第三方案进行262
中苏气动、强度学术会议263
在苏联政局动荡之中265
克服困难、抓住机会266
请专家来合作268
组织了一次汇报会270
关于战效分析研究的合作271
第十四章 地效飞机275
驻俄使馆的建议277
李绪鄂介入278
资金来源靠贷款279
请俄罗斯专家审查方案280
在太湖试用281
想从军用找出路283
维持局面284
第十五章 关于苏-27飞机287
RAML新型歼击机289
与苏局设计师研讨289
苏局总设计师西蒙诺夫292
赴苏考察293
新机研制需要灵活的试制能力295
第十六章 关于大飞机297
民用飞机的酝酿299
香山会议300
对大飞机发展途径的考虑301
参加中南海的一次会议302
形势起了变化302
第十七章 我现在能做的305
在科技委的工作307
翻译出版了三本书308
第十八章 我所认识的外国同行313
法国达索的哈维兰315
格鲁门公司的派莱哈克316
米高扬设计局的别列可夫317
卢鹤绅318
法国宇航院的波松·奎登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