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状与走向:和谐社会视野中的纠纷解决机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状与走向:和谐社会视野中的纠纷解决机制
  • 吴卫军,樊斌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780185673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79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88页
  • 主题词:民事纠纷-调解(诉讼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现状与走向:和谐社会视野中的纠纷解决机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研究的意义与价值1

二、研究的基本方法和路径4

三、研究的基本框架7

第一章 当代中国社会纠纷解决体系的反思与重构9

一、国家转型:纠纷解决体系变革的时代背景9

二、现状评析:纠纷解决体系的整体运作状况19

三、未来进路:纠纷解决体系的重构与再造28

第二章 消费者协会纠纷解决机制研究——从制度文本的解读到实证材料的分析41

一、消费者权益纠纷的界定42

二、消费者协会及其解纷机制的缘起45

三、消费者协会及其解纷机制的文本解读47

四、消费者协会解纷机制的个案分析61

五、消费者协会解纷机制的效能分析78

六、消费者协会及其解纷机制的前路86

第三章 基层工会纠纷解决机制研究——劳动争议中扮演“红脸”的策略、困惑和出路89

一、基层工会的制度定位与调查对象的选择90

二、基层工会眼中的劳动争议:文本的解读96

三、基层工会解决劳动争议的方式108

四、基层工会解决劳动争议的策略与追求110

五、基层工会纠纷解决机制简评120

六、一条新的途径:地方总工会的参与125

七、结语:一个初步的建议130

第四章 “黑恶势力”与社会纠纷的解决——个案描述与实证调研基础上的分析132

一、“黑恶势力”的界定及在我国的现状133

二、“黑恶势力”参与纠纷解决的特点——从几起案例谈起136

三、“黑恶势力”参与纠纷解决的若干实证数据143

四、“黑恶势力”参与纠纷解决的缘由分析146

五、“黑恶势力”参与纠纷解决之前瞻155

第五章 律师参与纠纷解决的制度研究——兼论律师执业行为规范的完善157

一、我国律师的定位与律师的功能158

二、现行立法有关律师参与纠纷解决的规定163

三、现行律师参与纠纷解决的制度缺陷171

四、律师参与纠纷解决的制度再造178

五、律师执业行为规范的完善185

第六章 农村纠纷解决机制的个案研究——以黔西北农村高坡水库案为切入点的分析202

一、本文的研究进路及意义202

二、高坡水库案的全景式扫描208

三、高坡水库案中的社会纠纷223

四、行政与司法:国家正式解纷机制在高坡水库案中的体现228

五、高坡水库案中纠纷的主体与纠纷解决的主体234

六、国家控制抑或民间自治:农村纠纷解决的两难抉择240

七、结论246

第七章 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研究249

一、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的发展与演进249

二、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的价值合理性分析254

三、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的文本解读256

四、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的现状剖析261

五、人事争议仲裁制度的特色评述——比较意义上的分析 268

六、对C市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的个案实证分析273

七、人事争议仲裁制度之前瞻279

第八章 刑事和解制度研究286

一、引论:从一起刑事案件的处理谈起286

二、西方刑事和解制度评析289

三、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的历史、现状304

四、刑事和解制度在我国的建构311

第九章 行政裁决制度研究322

一、行政裁决制度的基本理论322

二、国外行政裁决制度评析330

三、我国行政裁决制度的现状分析342

四、我国行政裁决制度的重构346

附录:论刑事诉讼中的自诉担当358

一、问题的缘起:公诉权与自诉权的关系358

二、两种模式:德国与我国台湾地区自诉担当制度之比较360

三、初步构想:我国自诉担当制度之设计366

主要参考书目371

后记3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