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美育与美育心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美育与美育心理
  • 钟仕伦,李天道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58754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81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397页
  • 主题词:青少年-美育-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美育与美育心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美育的意义1

一 新中国成立以来美育的发展过程1

二 美育的内涵5

三 应该避免的几种倾向6

四 美育的现状与任务10

五 美育的独立意义12

六 美育与素质教育14

第二节 美育特点剖析18

一 美育与“自由人”19

二 美育的特点与学校的任务24

三 美育的关键与美育实践方式31

四 审美教育的特点35

上编 美育的内容与形态46

第一章 自然美与美育46

第一节 自然美的意义、特征和类型47

第二节 自然美的双重审美特性57

第三节 望峰息心:自然美对美育的意义62

第二章 自然美的欣赏66

第一节 美向何处寻66

第二节 烟笼寒江月笼沙——自然景物的形象声色之美70

第三节 横看成岭侧成峰——变幻莫测的自然美76

第四节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自然美与人81

第三章 人生美与美育人生86

第一节 人的体态美87

一 神奇的黄金分割律87

二 风姿特秀的嵇康90

三 林肯体现的人性美93

第二节 人的风度美96

一 羽扇纶巾的诸葛亮96

二 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98

三 袒腹东床的王羲之100

四 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101

一 无情不是真君子102

第三节 人的情感美102

二 让世界充满爱104

三 分享快乐106

四 友谊地久天长107

五 高山流水觅知音109

第四节 人的品格美110

一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110

二 岁寒而知松柏之后凋112

三 赤子深情的鲁迅先生113

第五节 人的仪表美115

一 变幻的仪态——美的骨架115

二 穿衣之道——美的魔术师117

四 历史悠久的仪表谈——仪表的审美欣赏118

三 仪表美的实践——美学理论的实体化118

第四章 艺术美与美育120

第一节 艺术美的主观创造性121

第二节 艺术美的真实性125

第三节 内容与形式的统一130

第四节 形神兼备与情景交融135

第五章 艺术美的类型(上)140

第一节 文学艺术140

第二节 迷人的诗歌艺术145

第三节 绘画艺术美的特性146

一 立体的诗——雕塑的艺术美153

第一节 凝固的舞蹈——雕塑美153

第六章 艺术美的类型(中)153

二 瞬间的精彩——雕塑的美学特点157

三 想象的美——雕塑的审美欣赏159

第二节 “凝固的线条”——建筑美160

一 技术和美的综合——建筑的艺术美160

二 “重重叠叠,层层楼阁”——建筑美的欣赏161

三 凝固的音乐——建筑的音乐美165

四 和周围的风景融为一体——建筑的和谐美166

第三节 “巧夺天工”——园林美168

一 “自出心裁”的山水——园林美的特点168

二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园林艺术的诗情画意172

第四节 “高超细密”——工艺美174

第七章 艺术美的类型(下)177

第一节 “主人忘归客不发”——音乐美的特征177

一 “无声胜有声”——音乐美的审美特征177

二 流动的诗画——古典音乐美181

三 音乐之王——交响乐的审美欣赏182

四 流行歌曲谈184

五 泥土的芳香——民歌的艺术美185

六 封陈的美好记忆——历史歌曲的魅力187

第二节 无声的艺术——舞蹈美189

一 旋转的人体——舞蹈的艺术美189

二 红舞鞋上的歌——芭蕾舞的审美欣赏190

三 程式化的舞蹈——戏曲舞蹈的审美欣赏192

四 自愉自乐的舞蹈——现代舞蹈的审美欣赏193

第三节 “综合的舞台艺术”——戏剧美194

一 表演艺术——戏剧美的审美特征194

二 表演出来的人生——戏剧的艺术美198

三 最伟大的演员和最伟大的观众——戏剧的观赏态度199

四 怎样把戏看懂——“戏剧性”的把握201

第四节 银屏上的艺术——影视美203

一 最大众化的艺术——影视艺术的审美特征203

二 献给大众的艺术——电影的艺术美208

三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电影的镜头分切210

四 电影语言的组合——“蒙太奇”手法212

五 电影的孪生兄弟——电视剧的艺术美213

第五节 纸上的音乐——书法艺术美214

下编 美育的心理要素与过程219

第八章 审美心理过程219

第一节 审美心理过程是诸种心理因素和谐运动的过程219

第二节 审美感知阶段222

一 对形式美的感知是美感运动的起点222

二 审美初感在审美感知中的意义226

第三节 审美经验阶段229

一 审美经验的含义229

二 审美经验结构要素的两大系列229

三 审美经验结构的两大系列与审美对象内容的对应关系232

一 拓展审美对象的意蕴234

第四节 审美创造阶段234

二 构筑新的审美意象236

第九章 审美需要239

第一节 需要——主体积极性的源泉240

一 需要的界说240

二 审美需要是人的高级精神需要243

三 审美需要是人追求和获得审美情感的需要245

第二节 审美需要是审美主体的自我实现248

一 对马斯洛“自我实现”概念的评价248

二 审美需要是人的自我实现的需要249

第三节 审美需要产生和发展的条件与规律253

一 激发律253

四 意识调节律257

二 累积律257

三 情绪强化律257

第十章 审美感知觉259

第一节 审美知觉的内涵260

一 日常知觉260

二 审美知觉261

第二节 审美知觉的主要特征264

一 敏感性264

二 朦胧性266

三 生动性267

四 丰富性268

一 形式结构的张力269

第三节 形式结构与情感模式269

二 感应形式结构内蕴的张力271

三 大脑生理电力场运动272

第四节 审美直觉、审美联觉274

一 审美直觉274

二 审美联觉277

第十一章 审美想象285

第一节 审美想象的内涵286

一 想象与审美想象286

二 审美想象产生的条件287

二 具有非物质功利性291

一 具有广阔的覆盖性291

第二节 审美想象的基本特征291

三 具有明显的情绪性292

四 具有普遍有效性293

第三节 审美想象的类型293

一 不随意想象与随意想象293

二 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296

三 审美想象在文艺审美接受过程中的表现形式302

第四节 审美联想304

一 审美联想的含义304

二 审美联想的种类305

三 审美联想的美学意义307

第十二章 审美情感310

第一节 审美情感的内涵311

一 情感与审美情感311

二 审美情感与道德感、理智感的联系与区别315

第二节 审美情感在审美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318

一 静态考察318

二 动态分析321

第三节 审美情绪326

一 审美情绪的含义326

二 审美情绪的表现形态327

第四节 审美移情331

一 移情的机制331

二 移情的形态335

第十三章 审美理解340

第一节 审美理解的内涵341

一 审美理解的含义341

二 审美认识与概念认识的区别与联系341

三 审美理解与“直接观照”344

第二节 审美理解的层次348

一 区分现实状态和虚幻状态349

二 领会审美对象的含义353

三 领悟审美对象的深层生命意蕴353

第十四章 审美体验358

一 审美体验的含义359

第一节 审美体验的内涵359

二 审美体验与非审美体验362

第二节 审美体验的主要特征364

一 极大的灵活性和广泛性364

二 强烈的个体性和主观性365

三 丰富的直觉性和具体性366

四 浓厚的感情性和活跃的联想力366

第三节 审美体验的类型368

一 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揣摩型368

二 情不自禁、神与物游的迷狂型369

三 设身处地与情不自禁的综合型370

参考文献371

后记3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