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各家学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医各家学说
  • 鲁兆麟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7801560817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240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24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医各家学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医学术流派的形成1

第一节 中医理论体系的形成1

上篇 中医学术流派1

第二节 学术流派的形成与划分4

一、医学流派形成的年代4

二、学派的划分6

第三节 研究学术流派的意义7

第一节 伤寒学派9

一、宋金以前伤寒八家9

第二章 主要中医学术流派9

二、明清伤寒三派11

第二节 河间学派15

一、河间学派的形成15

二、河间学派的发展与演变15

第三节 易水学派19

一、易水学派的形成19

二、易水学派的发展20

第四节 温病学派21

一、奠基阶段22

二、形成阶段23

三、发展阶段24

第五节 汇通学派26

下篇 历代著名医家31

第三章 金元以前著名医家31

第一节 孙思邈的养生观及临床经验31

一、论医德32

二、论养生32

三、脏腑辨证体系33

四、方药运用经验34

第二节 钱乙儿科学的成就36

二、儿科五脏辨证37

一、儿科生理病理特点37

三、儿科诊断方法38

四、调剂制方特色39

第三节 陈自明对妇科外科的贡献41

一、对妇科学的贡献41

二、对外科学的贡献43

第四节 刘完素的火热论及杂病证治经验47

一、火热论47

二、亢害承制论50

三、杂病证治的经验51

第五节 张元素的脏腑辨证说与遣药制方论55

一、脏腑辨证论56

二、遣药制方论57

三、养正除积的治疗经验58

第六节 张从正的攻邪论和情志疗法61

一、病由邪生,攻邪已病61

二、攻邪三法63

三、情志疗法67

第七节 李杲的脾胃内伤论69

一、脾胃的生理70

三、脾胃内伤的病机71

二、脾胃内伤的病因71

四、内伤外感的鉴别72

五、脾胃内伤的治疗73

第八节 朱震亨的“两论”及杂病治疗经验76

一、阳有余阴不足论77

二、相火论78

三、杂病论治经验79

第四章 明代著名医家84

第一节 薛己的温补学说84

一、治病求本,滋其化源84

二、温补脾胃85

三、其他治疗经验86

第二节 万全对儿科及养生学的贡献89

一、儿科学术观点90

二、养生四要92

第三节 龚廷贤的杂病治疗经验95

一、调理气血95

二、调理脾胃96

三、泄泻、呕吐的治疗经验97

四、老年医学的研究98

第四节 孙一奎的命门学说与三焦相火论100

一、论三焦相火100

二、论命门动气102

第五节 杨继洲对针灸学的贡献104

一、重视经络105

二、选穴配方,独有特点106

三、讲究针刺手法107

四、主张针药并用108

第六节 缪希雍的外感及杂病治疗经验109

一、外感热病的见解110

二、杂病治疗经验111

第七节 陈实功外科学术思想及特点114

二、外科疾病的病因115

一、外科疾病当补益气血115

三、疮疡的治疗116

第八节 张介宾的阴阳论及虚损治疗经验118

一、阳非有余论118

二、真阴不足论120

三、阴阳一体论122

四、命门学说122

五、虚损证治经验123

一、命门的位置与形态126

二、命门的作用126

第九节 赵献可的命门学说126

三、肾命水火的关系127

四、对六味、八味丸的阐发128

五、命门学说的临床应用129

第十节 吴有性的温疫学说130

一、温疫病因说131

二、邪伏募原说131

三、温疫与伤寒鉴别132

四、温疫的传变与治法133

第十一节 李中梓的水火阴阳论及临证经验135

一、水火阴阳论135

二、证治经验136

第十二节 绮石的虚劳证治139

一、虚劳致病六因说140

二、虚劳的病机141

三、虚劳的证治142

四、虚劳的防护144

第五章 清代著名医家146

第一节 喻昌的秋燥论与大气论146

一、秋燥论146

二、大气论147

三、临床经验148

第二节 傅山对妇科学的贡献150

一、析妇科病机注重肝脾肾150

二、主要的妇科辨治经验151

第三节 张璐的温补观及证治经验156

一、温补观157

二、血证论治158

三、痢疾论治160

四、产后三冲、三急、三审160

第四节 程国彭的医门八法及临床经验162

一、医门论治八法162

二、临床经验166

第五节 叶桂的杂病证治经验168

一、胃阴学说168

二、肝阳化风169

三、虚损证治170

四、奇经辨治171

五、久病入络172

第六节 徐大椿的元气论及辨证观174

一、元气论175

二、论亡阴亡阳176

三、论病证异同177

四、论遣药制方178

第七节 杨璿的伤寒温病辨180

一、伤寒温疫病因病机辨180

二、论温病治法与方药182

第八节 王清任的瘀血证治184

一、瘀血证治经验184

二、中风论治186

第九节 王泰林肝病证治188

一、肝气证治189

二、肝火证治190

三、肝风证治191

四、其他治肝法192

第十节 吴师机的外治法193

一、外治源流194

二、外治法的理论依据和作用机理194

三、外治法的临床应用195

第十一节 王士雄的温热观及杂病治疗经验199

一、对温病辨治的贡献200

二、临床辨治的理论和经验201

第十二节 唐宗海论血证辨治204

一、阴阳水火气血论205

二、血证的病因病机206

三、血证的治疗207

后记211

附:中医各家学说自学考试大纲215

《自学考试大纲》出版前言215

Ⅰ 课程性质与设置目的要求216

Ⅱ 课程内容与考核目标217

Ⅲ 有关说明与实施要求236

附录 题型举例238

《自学考试大纲》后记24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