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学元素学 文学理论的超学科视域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学元素学 文学理论的超学科视域
  • 郭昭第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0045937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580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595页
  • 主题词:文学理论-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文学元素学 文学理论的超学科视域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 文学元素学以及文学理论超学科视域研究的基本思路2

二 文学元素学以及文学理论超学科视域研究的设想17

上编作家学:作家生命现象的超学科视域33

第一章 作家的生命形态33

第一节 本能型作家33

一 以意志为核心的生命特征34

二 以迷狂为特征的创作心理37

三 以移情为方式的创作策略39

第二节 现实型作家41

一 以情感为核心的生命特征42

二 以焦虑为特征的创作心理43

三 以间离为方式的创作策略45

第三节 理想型作家48

一 以思维为核心的生命特征48

二 以虚静为特征的创作心理50

三 以抽象为方式的创作策略52

第二章 作家的生命特质56

第一节 作家的艺术意志56

一 艺术意志的哲学阐释56

二 艺术意志的整一特征66

一 艺术情感的心理学阐释75

第二节 作家的艺术情感75

二 艺术情感的两极特征79

第三节 作家的艺术思维89

一 艺术思维的人类学阐释89

二 艺术思维的类型特征94

第三章 作家的本能(生理)特征106

第一节 作家的性爱本能106

一 性爱本能与创作理念107

二 性爱本能与创作实践111

第二节 作家的自恋情结125

一 自恋情结与创作理念126

二 自恋情结与创作实践131

第三节 作家的母爱本能138

一 母爱本能与创作理念138

二 母爱本能与创作实践145

第四章 作家的现实(职业)特征150

第一节 作家的身体知觉150

一 身体知觉与创作理念151

二 身体知觉与创作实践157

第二节 作家的自我意识164

一 自我意识与创作理念165

二 自我意识与创作实践171

第三节 作家的高峰体验177

一 高峰体验与创作理念177

二 高峰体验与创作实践184

第五章 作家的理想(文化)特征193

第一节 作家的道德理想194

一 道德理想与创作理念194

二 道德理想与创作实践200

第二节 作家的宗教理想205

一 宗教理想与创作理念206

二 宗教理想与创作实践212

第三节 作家的政治理想219

一 政治理想与创作理念219

二 政治理想与创作实践225

第一章 文学文本的文化形态235

中编 文本学:文本文化现象的超学科视域235

第一节 文本的语言结构236

一 语音层次236

二 表象层次241

三 意义层次246

第二节 文本的形象结构249

一 在场形象层次250

二 隐含形象层次256

三 缺席形象层次260

第三节 文本的意义结构262

一 言中之意层次263

二 象中之意层次268

三 象外之意层次271

第一节 意境理论:文学形象的中国文化阐释275

第二章 文学形象的文化阐释275

一 天人合一:意境性质与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终极阐释276

二 有无相生:意境结构与以道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终极阐释281

三 非关文字:意境层次与以佛教文化为代表的中国文化的终极阐释284

第二节 典型理论:文学形象的西方文化阐释288

一 个性与共性:典型的整体结构与西方文化的终极阐释289

二 对立与同一:典型的深层结构与西方文化的终极阐释294

三 变化与稳定:典型的表层结构与西方文化的终极阐释298

第三节 意象理论:文学形象的中西文化阐释301

一 似与不似:意象的物象特征与中西文化的终极阐释302

终极阐释307

二 可言与不可言:意象的心象特征与中西文化的307

三 合与离:意象的整一特征与中西文化的终极阐释311

第三章 抒情语法317

第一节 抒情类型317

一 性质:纯粹抒情、叙事抒情和表象抒情317

二 方式:赋、比、兴320

三 体裁:抒情体抒情、叙事体抒情、表象体抒情324

第二节 抒情逻辑326

一 情感元素和情感义素:抒情元素的构成327

二 情感序列与情感模式:抒情结构的基本构成332

一 抒情权力336

第三节 抒情言语336

二 抒情视界339

三 抒情声音342

第四章 叙事语法347

第一节 叙事类型347

一 性质:纯粹叙事、抒情叙事、表象叙事347

二 方式:虚构叙事、复合叙事、纪实叙事353

三 体裁:叙事体叙事、抒情体叙事、表象体叙事360

第二节 叙事逻辑362

一 事件元素与行动元素:叙事元素的基本构成362

二 事件序列与行动模式:叙事结构的基本构成369

第三节 叙事言语373

一 叙事权力374

二 叙述视角379

三 叙述声音388

第五章 表象语法397

第一节 表象类型397

一 性质:纯粹表象、抒情表象、叙事表象397

二 方式:换喻表象、提喻表象、隐喻表象400

三 体裁:表象体表象、抒情体表象、叙事体表象405

第二节 表象逻辑408

一 表象形素与表象义素:表象元素的基本构成408

二 元素配列与义素模式:表象结构的基本构成412

一 表象权力418

第三节 表象言语418

二 表象聚焦422

三 表象声音427

下编 读者学:读者审美现象的超学科视域435

第一章 读者的审美形态435

第一节 拟准读者435

一 拟准读者的职业特征436

二 拟准读者的审美观念438

三 拟准读者的审美功能441

第二节 一般读者444

一 一般读者的职业特征445

二 一般读者的审美观念446

三 一般读者的审美功能449

第三节 超级读者452

一 超级读者的职业特征452

二 超级读者的审美观念454

三 超级读者的审美功能457

第二章 读者的审美心境461

第一节 读者的审美焦虑461

一 焦虑的美学阐释462

二 焦虑的大众审美趣味465

三 焦虑的准审美经验468

一 迷狂的美学阐释470

第二节 读者的审美迷狂470

二 迷狂的审美心理特征473

三 迷狂的纯审美经验475

第三节 读者的审美虚静478

一 虚静的美学阐释478

二 虚静的审美心理特征480

三 虚静的超审美经验483

第三章 读者的准审美特性487

第一节 读者准审美特性的文本形态487

一 读者准审美特性的泛化文本形态488

二 读者准审美特性的视听文本形态490

三 读者准审美特性的文字文本形态494

第二节 读者准审美特性的心理表征496

一 读者准审美特性的功利性表征497

二 读者准审美特性的流动性表征499

三 读者准审美特性的消费性表征501

第三节 读者准审美特性阐释的理论巅峰504

一 实用主义及其准审美阐释505

二 享乐主义及其准审美阐释508

三 唯意志主义及其准审美阐释512

第四章 读者的纯审美特性515

第一节 读者纯审美特性的文本形态515

一 读者纯审美特性的泛美文本形态516

二 读者纯审美特性的纯美文本形态518

三 读者纯审美特性的精美文本形态519

第二节 读者纯审美特性的心理表征523

一 读者纯审美特性的非功利性表征523

二 读者纯审美特性的反复性表征526

三 读者纯审美特性的鉴赏性表征529

第三节 读者纯审美特性阐释的理论巅峰532

一 康德主义美学及其纯审美特性阐释532

二 唯美主义美学及其纯审美特性阐释534

三 英美新批评派美学及其纯审美阐释537

第五章 读者的超审美特性540

第一节 读者超审美特性的文本形态540

一 读者超审美特性的民间文化文本形态541

二 读者超审美特性的精英文化文本形态546

三 读者超审美特性的传媒文化文本形态551

第二节 读者超审美特性的心理表征554

一 读者超审美特性的超功利性表征554

二 读者超审美特性的开放性表征557

三 读者超审美特性的批评性表征561

第三节 读者超审美特性阐释的理论巅峰564

一 法兰克福学派及其超审美特性阐释564

二 存在主义及其超审美特性阐释567

三 后现代主义及其超审美特性阐释571

后记57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