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专业基础考试复习教程 暖通空调专业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专业基础考试复习教程 暖通空调专业
  • 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711208167X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693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722页
  • 主题词:城市公用设施-工程师-资格考核-自学参考资料;采暖设备-建筑设计-工程师-资格考核-自学参考资料;通风设备-建筑设计-工程师-资格考核-自学参考资料;空气调节设备-建筑设计-工程师-资格考核-自学参考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全国勘察设计注册公用设备工程师专业基础考试复习教程 暖通空调专业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1.2 连续介质模型3

1.1.3 流体力学的研究方法3

主要符号表3

第一部分 流体力学3

第1章 绪论3

1.1 流体力学概述3

1.1.1 流体力学的研究对象3

1.2.2 质量力4

1.2.1 表面力4

1.2 作用在流体上的力4

1.3.2 黏滞性5

1.3.1 惯性5

1.3 流体的主要物理性质5

1.3.3 压缩性和热胀性8

1.3.4 表面张力特性9

选择题10

思考题10

1.3.5 汽化压强10

习题11

2.1 静止流体中压强的特性12

第2章 流体静力学12

2.2.1 流体平衡微分方程13

2.2 流体平衡微分方程13

2.2.3 等压面14

2.2.2 平衡微分方程的全微分式14

2.3.3 压强的度量15

2.3.2 气体静压强的计算15

2.3 重力场中流体静压强的分布规律15

2.3.1 液体静力学基本方程15

2.3.5 压强的计量单位17

2.3.4 水头、液柱高度和能量守恒17

2.4.1 解析法18

2.4 液体作用在平面上的总压力18

2.4.2 图算法20

2.5.1 曲面上的总压力21

2.5 液体作用在曲面上的总压力21

2.5.3 液体作用在潜体和浮体上的总压力22

2.5.2 压力体22

选择题24

思考题24

习题26

3.1.1 拉格朗日法28

3.1 流体运动的描述方法28

第3章 流体运动学28

3.1.2 欧拉法29

3.2.1 流动的分类30

3.2 欧拉法的基本概念30

3.2.2 流线31

3.2.3 元流和总流33

3.2.4 流量和断面平均流速34

3.3.1 连续性微分方程35

3.3 连续性方程35

3.3.2 连续性微分方程对总流的积分36

3.4.1 微团运动的分解37

3.4 流体微团运动的分析37

3.4.2 有旋运动(有涡流)和无旋运动(无涡流)38

选择题39

思考题39

习题40

4.1 理想流体运动微分方程42

第4章 流体动力学基础42

4.2 元流的伯努利方程43

4.2.2 理想流体元流伯努利方程的物理意义和几何意义44

4.2.1 理想流体运动微分方程的伯努利积分44

4.3.1 总流的伯努利方程45

4.3 实际流体总流的伯努利方程45

4.2.3 实际流体元流的伯努利方程45

4.3.2 总流伯努利方程的应用条件和应用方法48

4.3.3 有能量输入或输出的伯努利方程49

4.3.5 恒定气体总流的伯努利方程50

4.3.4 两断面间有合流或分流的伯努利方程50

4.4.1 总流的动量方程53

4.4 总流的动量方程和动量矩方程53

4.4.2 总流的动量矩方程57

4.5.1 速度势(流速势)58

4.5 恒定平面势流58

4.5.2 流函数60

4.5.3 流网及其特征62

4.5.4 几种简单的平面势流63

4.5.5 势流叠加68

选择题69

思考题69

习题71

5.1.1 量纲的概念73

5.1 量纲分析的意义和量纲和谐原理73

第5章 量纲分析和相似原理73

5.1.3 量纲和谐原理74

5.1.2 无量纲量74

5.2.1 瑞利法75

5.2 量纲分析法75

5.2.2 π定理76

5.2.3 量纲分析方法的讨论79

5.3.1 相似概念80

5.3 相似理论基础80

5.3.2 相似准则81

5.4.1 相似正定理83

5.4 相似定理83

5.4.3 相似第三定理84

5.4.2 相似逆定理84

5.5.1 模型律的选择85

5.5 模型实验85

5.5.2 模型设计86

选择题88

思考题88

习题89

6.1.1 能量损失的分类90

6.1 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的分类90

第6章 流动阻力和能量损失90

6.2.1 两种流态91

6.2 实际流体的两种流动状态91

6.1.2 能量损失的计算公式91

6.2.2 流态的判别准则——临界雷诺数93

6.3.1 均匀流动方程式95

6.3 均匀流动方程式95

6.4 圆管中的层流运动96

6.3.3 阻力速度96

6.3.2 圆管过流断面上切应力分布96

6.4.2 流速分布97

6.4.1 流动特征97

6.4.3 圆管层流沿程水头损失的计算98

6.5.1 层流向紊流的转变99

6.5 紊流理论基础99

6.5.2 紊流运动的特征和时均法100

6.5.3 紊流的半经验理论101

6.6.1 尼古拉兹实验104

6.6 圆管紊流中的沿程水头损失104

6.5.4 黏性底层104

6.6.2 流速分布107

6.6.3 λ的半经验公式108

6.6.4 工业管道和柯列勃洛克(Colebrook)公式109

6.6.5 沿程阻力系数λ的经验公式110

6.7 非圆管的沿程水头损失112

6.7.2 当量直径de113

6.7.1 水力半径R113

6.7.4 非圆管的沿程水头损失114

6.7.3 非圆通道雷诺数114

6.8.1 局部损失的一般分析115

6.8 局部水头损失115

6.8.2 几种典型的局部阻力系数116

6.8.4 减少局部阻力的措施121

6.8.3 局部阻力之间的相互干扰121

6.9.1 总水头线和测压管水头线122

6.9 恒定总流水头线的绘制122

6.9.2 总压线和全压线124

选择题129

思考题129

习题131

7.1 边界层的基本概念133

第7章 边界层和绕流运动133

7.2 边界层动量方程135

7.3.1 曲面边界层的分离现象137

7.3 曲面边界层的分离现象与卡门涡街137

7.4.1 绕流阻力的一般分析138

7.4 绕流阻力和升力138

7.3.2 卡门涡街138

7.4.3 绕流升力的一般概念140

7.4.2 悬浮速度140

习题141

思考题141

8.1.1 薄壁小孔口恒定自由出流143

8.1 孔口出流143

第8章 不可压缩流体的管道流动143

8.1.2 孔口淹没出流145

8.1.3 孔口的变水头出流146

8.2.2 收缩断面的真空148

8.2.1 圆柱形外管嘴恒定出流148

8.2 管嘴出流148

8.2.4 其他类型的管嘴出流149

8.2.3 圆柱形外管嘴的正常工作条件149

8.3.1 简单短管的水力计算150

8.3 简单管道150

8.3.2 简单长管的水力计算154

8.4.1 串联管道155

8.4 复杂管道155

8.4.2 并联管道156

8.4.3 沿程均匀泄流管道157

8.5.1 枝状管网159

8.5 管网水力计算基础159

8.5.2 环状管网161

选择题163

思考题163

8.5.3 水击现象163

习题165

9.1.1 明渠流动的特点167

9.1 概述167

第9章 明渠均匀流167

9.1.2 明渠的分类168

9.2.2 明渠均匀流的形成条件169

9.2.1 明渠均匀流的特征169

9.2 明渠均匀流的特征及其形成条件169

9.3.1 明渠均匀流的水力计算公式170

9.3 明渠均匀流的水力计算170

9.3.2 明渠过流断面的几何要素171

9.3.3 明渠水力最优断面和允许流速172

9.3.4 明渠均匀流水力计算的基本问题174

9.4 无压圆管均匀流175

9.4.2 过流断面的几何要素176

9.4.1 无压圆管均匀流的特征176

9.4.5 最大设计充满度、允许流速177

9.4.4 输水性能最优充满度177

9.4.3 无压圆管的水力计算177

选择题178

思考题178

习题179

10.1.2 土层的渗流特性与岩土分类180

10.1.1 水在土层中的状态180

第10章 渗流180

10.1 渗流的基本概念180

10.2 渗流基本定律181

10.1.5 流速水头的处理181

10.1.3 渗流模型181

10.1.4 渗流的分类181

10.2.3 渗透系数的确定182

10.2.2 达西定律的适用范围182

10.2.1 达西定律182

10.3.1 普通完整井184

10.3 井和集水廊道的渗流计算184

10.2.4 无压恒定渐变渗流的基本公式184

10.3.3 集水廊道186

10.3.2 自流完整井186

10.3.4 大口井187

习题188

选择题188

思考题188

11.1.2 射流的基本特征190

11.1.1 射流的结构190

第11章 气体紊流射流190

11.1 气体自由射流的结构与特征190

11.2.1 主体段轴心速度um192

11.2 圆断面射流的运动分析192

11.2.4 主体段质量平均流速v2193

11.2.3 主体段断面平均流速v1193

11.2.2 主体段断面流量Q193

11.2.8 起始段质量平均流速v2194

11.2.7 起始段断面平均流速v1194

11.2.5 起始段核心长度sn及核心收缩角θ194

11.2.6 起始段流量Q194

11.2.9 公式小结195

11.3.2 圆断面温差射流运动分析196

11.3.1 温差射流的基本特征196

11.3 温差射流与浓差射流196

11.3.3 温差、浓差射流公式小结198

11.4.1 旋转射流概述199

11.4 旋转射流199

11.4.4 旋转强度200

11.4.3 旋转射流的压强分布200

11.4.2 旋转射流的流速分布200

11.4.5 无因次流量Q/Q0及Qh/Q0201

11.5.1 射流结构202

11.5 有限空间射流202

11.5.3 半经验公式203

11.5.2 动力特征203

11.5.4 末端涡流区204

习题205

思考题205

12.1.3 动量方程206

12.1.2 状态方程206

第12章 一元气体动力学基础206

12.1 理想气体一元恒定流动基本方程206

12.1.1 连续性方程206

12.1.5 理想气体过程方程207

12.1.4 能量方程207

12.2.1 音速208

12.2 音速和马赫数208

12.2.2 马赫数209

12.2.3 滞止参数210

12.2.4 气流按不可压缩处理的限度212

12.3.1 流动参数与截面积的关系213

12.3 变截面喷管中的等熵流动213

12.3.2 通过收缩喷管的最大流量215

12.4.1 等温流动216

12.4 可压缩气体管道流动216

12.4.2 绝热流动220

习题223

选择题223

思考题223

13.1.2 压强量测仪器225

13.1.1 连通器原理225

第13章 流动要素量测225

13.1 压强量测225

13.2.1 总压管228

13.2 流速量测228

13.2.2 应用毕托(Pitot)管测量点流速229

13.2.4 其他流速量测仪器230

13.2.3 圆柱体测速管230

13.3 流量量测232

13.3.2 文丘里流量计233

13.3.1 体积流量计233

13.3.3 孔板流量计与喷嘴流量计234

13.3.4 非压差式流量量测仪器235

13.4.2 现代图像处理技术236

13.4.1 流场显示的示踪法236

13.4 流动显示与全流场测速法236

习题237

选择题237

思考题237

14.1.1 叶片式泵与风机239

14.1 泵与风机的分类及应用239

第14章 泵与风机的理论基础239

14.1.2 容积式泵与风机240

14.2.1 离心式泵的基本构造241

14.2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构造特点及性能参数241

14.1.3 其他类型的泵与风机241

14.2.2 离心式风机的基本构造244

14.2.3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性能参数245

14.3.1 流体在叶轮中的运动246

14.3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基本方程——欧拉方程246

14.3.2 欧拉方程247

14.3.3 叶片片数有限对欧拉方程的修正248

14.3.4 理论扬程HT的组成249

14.4.1 叶型对理论扬程HT大小的影响250

14.4 叶型对离心式泵与风机性能的影响250

14.4.2 叶型对理论扬程HT组成的影响251

14.5.1 泵与风机的理论特性曲线252

14.5 离心式泵与风机的理论和实际特性曲线252

14.5.2 泵与风机的损失与效率253

14.5.3 泵与风机的实际特性曲线255

14.6 相似律和比转数257

14.6.1 相似条件257

14.5.4 泵与风机实际特性曲线的试验测定257

14.6.2 相似律258

14.6.3 相似律的应用259

14.6.4 比转数261

14.6.5 比转数的意义262

14.7.2 风机的选择性能曲线图和性能参数表263

14.7.1 泵与风机的通用性能曲线图263

14.7 泵与风机的选择性能曲线图和性能参数表263

14.7.3 泵的综合性能曲线图和性能参数表265

14.8.2 轴流式泵与风机性能曲线的特点266

14.8.1 轴流式泵与风机的构造及工作原理266

14.8 轴流式泵与风机266

习题267

思考题267

15.1.1 管路特性方程和特性曲线268

15.1 管路特性曲线和工作点268

第15章 泵与风机的工作分析268

15.1.2 泵或风机的工作点269

15.2.1 并联工作270

15.2 泵或风机的联合工作270

15.3 泵与风机的工况调节272

15.2.2 串联工作272

15.3.2 改变泵或风机特性曲线的调节方法273

15.3.1 改变管路特性曲线的调节方法273

15.3.3 轴流式泵与风机的调节276

15.4.1 泵的气蚀与安装高度278

15.4 泵与风机的选择、安装和运行278

15.4.2 泵与风机的选择281

15.4.3 泵与风机和管路系统的连接283

15.4.4 泵与风机的启动与运行284

15.5.1 液体管道内的压力分布285

15.5 管道内的压力分布285

15.5.2 气体管道压力分布图287

思考题288

习题289

参考文献290

0.1.2 热对流293

0.1.1 热传导293

第二部分 传热学293

绪论293

0.1 传热的基本方式293

0.1.3 热辐射294

0.2 传热过程295

0.3 热阻296

练习题297

思考题297

1.1.2 等温面与等温线299

1.1.1 温度场和温度梯度299

第1章 导热理论基础299

1.1 导热基本概念299

1.2 傅里叶定律300

1.1.3 温度梯度300

1.3 导热系数301

1.3.3 固体的导热系数302

1.3.2 液体的导热系数302

1.3.1 气体的导热系数302

1.4 导热微分方程304

1.5 导热过程的单值性条件307

练习题308

思考题308

参考文献309

2.1.1 第一类边界条件311

2.1 通过单层平壁和复合平壁的导热311

第2章 稳态导热311

2.1.2 第三类边界条件314

2.1.3 通过复合平壁的导热315

2.2.1 第一类边界条件316

2.2 通过单圆筒壁和复合圆筒壁的导热316

2.2.2 第三类边界条件318

2.3 临界热绝缘直径320

2.4 通过肋壁的导热321

2.4.1 等截面直肋的导热322

2.4.2 肋片效率325

2.5 通过接触面的导热327

2.6 二维稳态导热问题328

思考题329

练习题330

参考文献332

3.1.1 瞬态导热333

3.1 非稳态导热的基本概念333

第3章 非稳态导热333

3.2.1 一维无限大平壁加热或冷却过程的分析解法334

3.2 对流边界条件下的一维非稳态导热334

3.1.2 周期性非稳态导热334

3.2.2 Fo准则对温度分布的影响336

3.2.3 集总参数法339

3.2.4 无限长圆柱和球体341

3.3 半无限大物体的瞬态导热343

3.4 多维非稳态导热346

3.5.1 周期性非稳态导热现象349

3.5 周期性非稳态导热349

3.5.2 半无限大物体周期性变化边界条件下的温度波350

3.5.3 周期性变化的热流波353

练习题354

思考题354

参考文献356

4.1.1 区域和时间的离散化357

4.1 建立离散方程的方法357

第4章 导热问题数值解法基础357

4.1.2 建立离散方程的方法358

4.2.2 边界节点方程式的建立360

4.2.1 内节点离散方程的建立360

4.2 稳态导热问题的数值计算360

4.2.3 节点方程组的求解362

4.3.1 显式差分格式363

4.3 非稳态导热问题的数值计算363

4.3.2 隐式差分格式365

4.3.3 边界节点方程式的建立366

练习题367

思考题367

4.3.4 节点方程组的求解367

参考文献368

5.1.1 一般分析370

5.1 对流换热概述370

第5章 对流换热分析370

5.1.2 表面传热系数与流体温度场之间的关系372

5.2.3 能量微分方程373

5.2.2 动量微分方程373

5.2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373

5.2.1 连续性方程373

5.3.1 流动边界层374

5.3 边界层换热微分方程组及其求解374

5.3.3 对流换热微分方程组的简化375

5.3.2 热边界层375

5.3.4 外掠平板层流换热微分方程式分析解简述376

5.4.1 边界层动量积分方程式378

5.4 边界层换热积分方程组及其求解378

5.4.2 边界层能量积分方程382

5.5.1 紊流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383

5.5 动量传递和热量传递的类比383

5.5.2 雷诺类比385

5.5.3 外掠平板紊流换热387

5.6.1 物理相似的基本概念388

5.6 相似理论388

5.6.2 相似原理390

5.6.3 实验数据的整理方法393

练习题395

思考题395

参考文献397

6.1.1 管内流动边界层398

6.1 管内受迫对流换热398

第6章 单相流体对流换热及准则关联式398

6.1.2 管内热边界层和换热分析399

6.1.3 管内受迫对流换热计算准则关联式402

6.2.1 外掠单管407

6.2 外掠圆管对流换热407

6.2.2 外掠管束409

6.3.1 无限大空间自然对流换热411

6.3 自然对流换热411

6.3.2 有限空间中的自然对流换热413

练习题416

思考题416

6.3.3 自然对流与受迫对流并存的混合对流换热416

参考文献418

7.1.1 概述420

7.1 凝结换热420

第7章 凝结与沸腾换热420

7.1.2 膜状凝结换热421

7.1.3 影响膜状凝结的因素及增强换热的措施427

7.2 沸腾换热428

练习题432

思考题432

参考文献433

8.1.1 热辐射的本质和特点434

8.1 基本概念434

第8章 热辐射的基本定律434

8.1.2 吸收、反射和透射435

8.1.3 辐射强度和辐射力436

8.2.2 维恩位移定律438

8.2.1 普朗克定律438

8.2 热辐射的基本定律438

8.2.3 斯蒂芬—玻尔兹曼定律439

8.2.5 基尔霍夫定律441

8.2.4 兰贝特余弦定律441

练习题446

思考题446

参考文献447

9.1.1 任意位置两非凹黑表面间的辐射换热448

9.1 黑表面间的辐射换热448

第9章 辐射换热计算448

9.1.2 封闭空腔诸黑表面间的辐射换热449

9.2.1 有效辐射451

9.2 灰表面间的辐射换热451

9.2.2 组成封闭腔的两灰表面间的辐射换热452

9.2.3 封闭空腔中诸灰表面间的辐射换热454

9.2.4 遮热板458

9.3.1 积分法确定角系数459

9.3 角系数459

9.3.2 代数分析法确定角系数462

9.4.1 气体辐射的特点464

9.4 气体辐射464

9.4.3 气体的发射率和吸收率465

9.4.2 气体吸收定律465

9.4.4 气体与外壳间的辐射换热469

9.5.1 太阳辐射能量的大小470

9.5 太阳辐射470

9.5.2 太阳辐射能量的衰减471

9.5.3 太阳辐射能量的利用472

练习题473

思考题473

参考文献475

10.1 通过肋壁的传热476

第10章 传热和换热器476

10.2 复合换热时的传热计算477

10.3.1 增强传热的方法479

10.3 传热的增强和削弱479

10.4 换热器的形式和基本构造483

10.3.2 削弱传热的方法483

10.4.2 肋片管(翅片管)式换热器484

10.4.1 管壳式换热器484

10.4.3 板式换热器485

10.5 换热器的平均传热温差486

10.4.5 螺旋板式换热器486

10.4.4 板翅式换热器486

10.6.2 效能-传热单元数法(ε-NTU法)491

10.6.1 平均温差法491

10.6 换热器计算491

思考题495

练习题496

参考文献497

附录1 单位换算表(国际单位与工程单位)498

附录498

附录2 干空气的热物理性质(p=1.013×105 Pa)499

附录3 饱和水的热物理性质500

附录4 干饱和水蒸气的热物理性质501

附录5 常用制冷剂(饱和液)和载冷剂的热物理性质502

附录7 常用材料的热物理性质参数表503

附录6 几种油的热物理性质503

附录8 若干保温材料的热物理性质507

附录9 部分材料表面的法向或半球面发射率εn508

附录10 不同材料表面的绝对粗糙度ks510

附录12 常用流体污垢热阻推荐值511

附录11 换热设备的h及k概略值511

附录13 双曲函数表512

附录15 特征方程式?=cotβ的前六个根513

附录14 高斯误差补函数的一次积分值513

附录16 黑体辐射函数表514

参考文献515

0.1 热能与机械能的转换519

绪论519

第三部分 工程热力学519

0.2 热力学发展简史520

0.3 工程热力学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521

1.1.2 热力系分类522

1.1.1 热力系定义522

第1章 基本概念522

1.1 热力学系统522

1.2.2 基本状态参数523

1.2.1 状态与状态参数523

1.2 状态、状态参数及平衡状态523

1.3.1 平衡状态526

1.3 平衡状态、状态方程、坐标图526

1.3.4 状态参数坐标图527

1.3.3 状态方程527

1.3.2 状态公理527

1.4.1 准静态过程528

1.4 热力过程528

1.4.2 可逆过程和不可逆过程529

1.5.1 功的热力学定义530

1.5 功和热量530

1.5.2 可逆过程功531

1.5.3 热量532

1.6.2 正向循环533

1.6.1 循环533

1.6 热力循环533

1.6.3 逆向循环534

1.7 单位制简介535

1.7.3 国际单位制词冠536

1.7.2 导出单位536

1.7.1 基本单位536

习题537

思考题537

2.2.1 内能539

2.2 内能和总能539

第2章 热力学第一定律539

2.1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实质539

2.3 焓540

2.2.3 系统的总储存能540

2.2.2 外部储存能540

2.4.2 闭口系统能量方程式541

2.4.1 基本表达式541

2.4 热力学第一定律的表达式541

2.4.3 开口系统能量方程的一般形式543

2.5.1 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544

2.5 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及其应用544

2.5.2 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的分析545

2.5.3 能量方程式的应用546

习题548

思考题548

3.1.2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551

3.1.1 理想气体模型551

第3章 气体的性质551

3.1 理想气体模型及其状态方程551

3.1.3 通用气体常数与气体常数的关系552

3.2.1 实际气体模型553

3.2 实际气体模型及其状态方程553

3.2.2 实际气体状态方程554

3.2.3 实际气体临界参数555

3.3.3 通用压缩因子图557

3.3.2 对比态定律557

3.3 对比参数及对比态定律557

3.3.1 对比参数557

3.4.1 比热的定义559

3.4 理想气体的比热559

3.4.3 利用比热计算热量560

3.4.2 定压比热与定容比热的关系560

3.5.1 内能和焓562

3.5 理想气体的内能、焓和熵562

3.5.3 理想气体的熵变计算564

3.5.2 状态参数熵564

3.6.2 混合气体的折合摩尔质量和折合气体常数566

3.6.1 理想气体混合物定义与成分表示566

3.6 理想气体混合物566

3.6.3 分压力定律和分体积定律567

3.6.5 理想气体混合物的比热、内能、焓和熵568

3.6.4 wi、xi、?i的换算关系568

思考题569

习题570

4.2 定容过程573

4.1 概述573

第4章 理想气体基本热力过程及气体压缩573

4.3 定压过程574

4.4 定温过程577

4.5 绝热过程578

4.5.3 定熵过程p—v图和T—s图579

4.5.2 初、终态参数的关系579

4.5.1 过程方程式579

4.5.4 绝热过程中能量的传递和转换580

4.6.3 多变过程的过程功、技术功及过程热量581

4.6.2 初、终态参数的关系581

4.6 多变过程581

4.6.1 过程方程式581

4.6.4 多变过程的特性及p—v图、T—s图582

4.6.5 过程综合分析583

4.7.2 单级活塞式压气机的工作原理和理论耗功量587

4.7.1 压气机概述587

4.7 压气机的热过程587

4.7.3 余隙容积对压气机工作的影响588

4.7.4 多级压缩和级间冷却590

思考题592

习题593

5.1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表述594

第5章 热力学第二定律594

5.2.1 卡诺循环595

5.2 可逆循环分析及其热效率595

5.2.2 概括性卡诺循环596

5.2.3 逆向卡诺循环597

5.2.4 多热源的可逆循环598

5.3 卡诺定理599

5.4.1 状态参数熵的导出600

5.4 状态参数熵及热过程方向的判据600

5.4.2 热力学第二定律的数学表达式601

5.4.3 不可逆绝热过程分析604

5.4.4 熵变量计算605

5.5.1 孤立系熵增原理606

5.5 孤立系的熵增原理606

5.5.2 熵增原理的实质608

5.5.3 孤立系中熵增与做功能力损失609

思考题610

习题611

6.1 饱和状态及其参数613

第6章 水蒸气和湿空气613

6.2 水蒸气的定压发生过程614

6.3.4 压力为p的干饱和蒸汽616

6.3.3 温度为t、压力为p的饱和水616

6.3 水和水蒸气的状态参数616

6.3.1 零点的规定616

6.3.2 过冷水616

6.4 水蒸气表和图617

6.3.6 压力为p的过热蒸汽617

6.3.5 压力为p的湿饱和蒸汽617

6.4.2 h—s图618

6.4.1 水蒸气表618

6.5 水蒸气的基本过程619

6.6.1 未饱和空气和饱和空气621

6.6 湿空气的性质621

6.6.5 湿空气的含湿量622

6.6.4 湿空气的相对湿度622

6.6.2 露点622

6.6.3 湿空气的绝对湿度622

6.6.7 湿空气的比体积623

6.6.6 湿空气的焓623

6.7 湿空气的焓湿图624

6.7.1 湿空气的h—d图625

6.8 湿空气的基本过程626

6.7.2 h—d图的应用626

6.8.2 绝热加湿过程627

6.8.1 加热(或冷却)过程627

6.8.4 绝热混合过程628

6.8.3 冷却去湿过程628

思考题629

6.8.5 烘干过程629

习题630

7.1.2 连续性方程632

7.1.1 喷管和扩压管632

第7章 气体与蒸汽的流动632

7.1 稳定流动的基本特性和基本方程632

7.1.3 稳定流动能量方程式633

7.1.5 声速方程634

7.1.4 过程方程式634

7.2.1 力学条件635

7.2 促使流速改变的条件635

7.2.2 几何条件636

7.3.1 流速计算637

7.3 喷管的计算637

7.3.2 临界压力比638

7.3.3 流量计算639

7.4 绝热节流640

习题641

思考题641

8.1.1 工质为水蒸气的卡诺循环643

8.1 朗肯循环643

第8章 动力循环643

8.1.2 朗肯循环及其热效率644

8.1.3 蒸汽参数对热效率的影响645

8.1.4 有摩阻的实际循环646

8.2 再热循环649

8.3.1 抽汽回热650

8.3 回热循环650

8.3.2 回热循环计算651

8.4 热电循环652

8.5 内燃机循环653

8.6.1 混合加热理想循环655

8.6 活塞式内燃机的理想循环655

8.6.2 定压加热理想循环656

8.6.3 定容加热理想循环657

思考题658

习题659

9.2.1 空气压缩制冷循环660

9.2 空气压缩制冷循环660

第9章 制冷循环660

9.1 概况660

9.2.2 回热式空气制冷循环662

9.3 蒸气压缩制冷循环664

9.4 吸收式制冷循环665

9.5 热泵666

9.6.1 理想液化系统所需的功667

9.6 气体液化系统667

9.6.2 可逆气体液化系统668

习题669

思考题669

附表1 各种单位制常用单位换算671

附录671

附表2 一些常用气体的摩尔质量和临界参数672

附表4 理想气体的平均定压比热673

附表3 几种理想气体的真实摩尔定压比热公式673

附表5 理想气体的平均摩尔定压比热674

附表7 空气的热力性质675

附表6 气体的平均定压比热的直线关系式675

附表8-a 饱和水与饱和水蒸气热力性质表(按温度排列)677

附表8-b 饱和水和饱和水蒸气热力性质表(按压力排列)680

附表9 未饱和水和过热蒸汽热力性质表682

附表10 氨(NH3)饱和液和饱和蒸气的热力性质686

附表11 过热氨(NH3)蒸气的热力性质687

附表12 0.1MPa时的饱和空气的状态参数690

附图1 湿空气焓湿图692

参考文献6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