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力学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武际可著 著
- 出版社: 重庆:重庆出版社
- ISBN:7536644191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369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38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力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1 “力学”概念的早期发展2
2 从知识分科与专业分工的形成来看力学的发展6
3 力学历史的分期问题9
第一章 古代中国力学的发展11
1 在律历与技术中有关力学知识的积累11
1.1 乐器、乐律与振动12
1.2 天文与历法14
1.3 车船的发展18
1.4 桥梁、水利与土木建筑的发展21
1.5 古代的机械成就23
2 中国古代对某些力学概念与规律的认识25
2.1 杠杆与平衡25
2.2 对于流体平衡与运动的知识27
2.3 中国古代对于运动、惯性与相对性原理的认识29
2.4 中国古代关于振动和共振的知识30
2.5 中国古代关于材料和结构强度的知识31
3 为什么经典力学没有产生在中国33
3.1 中国古代力学知识积累的特点33
3.2 经典力学为什么没有产生在中国34
3.3 力学是外国人送上门来的40
4 西学东渐与力学的引进41
4.1 早期的东西方学术交流41
4.2 早期翻译的力学著作44
5 西方力学传入中国的曲折过程45
5.1 徐光启的科学活动46
5.2 清初天文学上的一场生死斗争47
5.3 雍正的关门政策与鸦片战争之后的洋务运动50
5.4 同文馆的力学教育与研究51
第二章 古希腊的力学54
1 亚里斯多德及其学派54
1.1 创立逻辑学55
1.2 亚里士多德关于运动的论述56
1.3 亚里士多德关于力和运动的结论56
2 欧几里得与阿波罗尼的几何学58
2.1 欧几里得59
2.2 阿波罗尼60
3 古希腊人的天文学和托勒密系统60
3.1 天体的视运动60
3.2 在托勒密以前古希腊天文学的成就62
3.3 托勒密的天文学成就63
4 阿基米德及其力学成就63
4.1 阿基米德的生平64
4.2 阿基米德的科学贡献67
4.3 阿基米德的著作摘录71
第三章 静力学的发展74
1.1 亚力山大的希罗与帕普斯75
1 埃及与阿拉伯的古代的科学技术与力学75
1.2 阿拉伯古代的科学技术与力学76
1.3 约丹努对静力学的贡献77
2 斯梯芬的生平及其贡献79
3 达·芬奇、伽利略、托里拆利、帕斯卡等在静力学上的工作82
3.1 达·芬奇及其在力学上的贡献82
3.2 伽利略对静力学所做的贡献84
3.3 托里拆利对静力学的贡献84
3.4 帕斯卡对静力学的贡献86
3.5 瓦利农与班琐对静力学的贡献86
4 早期的变形体静力学87
4.1 梁的早期研究87
4.2 胡克的生平与胡克定律89
4.3 库仑的摩擦定律91
第四章 从哥白尼到开普勒93
1.1 哥白尼的生平简历94
1 尼古拉·哥白尼及其贡献94
1.2 《天体运行论》的要点97
1.3 哥白尼学说的影响100
2 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大定律101
2.1 第谷的观测工作102
2.2 开普勒的生平102
2.3 开普勒三定律的发现103
2.4 开普勒对他的行星运动三定律的叙述106
第五章 经典力学理论系统的建立108
1 伽利略的生平与科学贡献109
1.1 伽利略的生平109
1.2 伽利略在科学上的贡献111
1.3 伽利略的原著选段113
1.4 其他学者对伽利略的评述116
2 惠更斯以及其他学者的贡献118
2.1 惠更斯的生平119
2.2 惠更斯和其他人关于碰撞问题的研究120
2.3 单摆的研究122
3 牛顿及其在力学发展中的贡献125
3.1 牛顿的生平125
3.2 牛顿《原理》之前力学发展所处的条件127
3.3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128
3.4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选段131
3.5 牛顿力学系统与万有引力的证实133
3.6 经典力学的发展对社会生产的推动135
3.7 《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影响138
第六章 经典力学理论的进一步发展141
1 若干一般性原理142
1.1 莱布尼兹和他的活力定律142
1.2 虚速度原理(虚功原理)143
1.3 达朗贝尔与达朗贝尔原理144
1.4 最小作用量原理146
2 拉格朗日和他的《分析力学》148
2.1 一本没有图的力学书——《分析力学》148
2.2 拉格朗日生平152
2.3 国际单位制的产生153
3 哈密尔顿与雅科比在分析力学上的工作154
3.1 哈密尔顿原理154
3.2 雅科比与哈密尔顿-雅科比方程157
4 若干重要问题的研究与求解157
4.1 欧拉及刚体动力学158
4.2 刚体运动的可积情形与科瓦列人斯卡娅的工作160
4.3 拉普拉斯与他的《天体力学》161
4.4 变换、变换群与李群165
5 能量守恒定律的发现166
5.1 托马斯·杨与他的力学研究166
5.2 迈尔在能量守恒方面的工作167
5.3 亥姆霍兹与他的《论力的守恒》169
5.4 焦耳的热功当量实验170
6 蒸汽机的发明与热力学的研究172
6.1 早期的蒸汽机172
6.2 瓦特对蒸汽机的改进173
6.3 热力学第二定律176
7 运动方程的定性研究178
7.1 庞加莱与动力系统178
7.2 李亚普诺夫和运动稳定性180
第七章 流体力学的发展183
1 18世纪的流体力学183
1.1 马略特在流体力学的工作183
1.2 伯努利定律184
1.3 欧拉的理想流体力学运动方程185
2 黏性流体力学早期的实验研究186
2.1 玻尔达的阻力实验186
2.2 玻素等的水力学实验188
2.3 水洞与风洞实验190
3 纳维-斯托克斯方程191
3.1 纳维的研究191
3.2 斯托克斯的工作194
4 流体力学若干重要问题的研究进展196
4.1 气体状态方程的研究196
4.2 空气动力学的发展197
4.3 雷诺及雷诺数199
4.4 弹道学的研究200
4.5 马赫在气体力学上的工作201
5 早期人类对于飞行的探索202
5.1 达·芬奇的《论鸟的飞行》202
5.2 利用气球飞行204
5.3 凯利的飞行研究204
5.4 世界各国的早期飞行探索206
1.1 欧拉关于弹性线的理论208
第八章 固体力学的发展208
1 弹性线的研究208
1.2 基尔霍夫的研究结果210
2 弹性理论211
2.1 纳维的工作212
2.2 泊松在弹性理论上的工作214
2.3 柯西在弹性理论上的贡献215
2.4 圣维南及其在弹性力学中的贡献219
2.5 乐甫的工作221
2.6 穆斯海利什维利及其复变函数方法224
2.7 弹性力学中一些重要问题的求解225
2.8 瑞利与他关于弹性体的振动与波的研究228
3 强度理论、实验方法与结构力学的发展229
3.1 金属疲劳现象的注意与研究229
3.2 诺伊曼与光弹性230
3.4 结构力学的发展231
3.3 莫尔的强度理论231
第九章 经典力学的困难与相对论和量子论的诞生234
1 1900年以前一些著名学者对经典力学的批评235
1.1 赫兹论“力学原理的有限的有效性”235
1.2 马赫对牛顿绝对时空的批评236
2 经典力学上空的“乌云”238
2.1 以太238
2.2 以太面临的难题239
3 相对论242
3.1 爱因斯坦传略242
3.2 狭义相对论的提出243
3.3 广义相对论245
3.4 爱因斯坦对相对论的解释246
3.5 同时代学者对爱因斯坦的评论252
4.1 紫外灾难253
4 量子力学253
4.2 普朗克与爱因斯坦的量子论254
4.3 德布罗意波与薛定谔方程255
4.4 海森伯与狄拉克的量子力学256
5 从时代变化中看力学257
5.1 相对论与量子力学的产生是一场革命257
5.2 从对力学的追求到对“机械论”的批判257
5.3 让经典力学代表的科学方法更辉煌260
6 物理学与力学分道扬镳264
第十章 20世纪力学中的若干重要问题的进展268
1 对20世纪以前的力学发展特点的回顾268
1.1 力学同数学的紧密关系268
1.2 力学系统中不断出现新的模型270
1.3 理论力学与应用力学的关系271
1.4 实验在力学学科中的作用272
2 力学中的分叉问题273
2.1 周期解与非线性振动问题274
2.2 分叉问题277
2.3 Hopf分叉问题278
2.4 KAM定理与稳定性理论的进一步发展279
2.5 奇怪吸引子与全局分叉问题280
2.6 非线性科学282
3 流体中的孤立波、分叉与湍流282
3.1 湍流的早期实验研究283
3.2 流体流动的稳定性284
3.3 孤立波的研究285
3.4 早期的湍流理论研究287
3.5 湍流与分叉288
4 连续介质力学、结构分析与固体力学的发展289
4.1 连续介质力学的发展289
4.2 结构力学的进展290
4.3 塑性力学292
4.4 强度理论与材料的疲劳强度293
4.5 断裂力学的形成与发展294
5 计算力学的形成与发展295
5.1 计算机的发明对力学的推动295
5.2 有限元法的提出与普及297
5.3 非线性计算力学299
6 力学教育的发展301
6.1 早期工程学校中的力学教育301
6.2 20世纪以来高等学校中的力学教学与研究302
6.3 铁摩辛柯与他的著作304
6.4 力学教材的发展概况305
6.5 近年来教材改革的趋势307
第十一章 航空航天技术的发展与力学312
1 早期的飞机312
1.1 兰利的飞机研究与实验312
1.2 莱特兄弟的飞机313
1.3 航空事业的发展316
2 航天技术的发展317
2.1 早期星际航行的研究318
2.2 火箭的改进与V-2火箭319
2.3 人造卫星、星际航行的发展及其技术应用321
3 航空与航天力学的发展324
3.1 总的概述324
3.2 空气动力研究中心与若干著名学者的研究工作325
3.3 超音速气体动力学328
3.4 气动加热问题329
3.5 惯性导航的发展330
3.6 飞行器的稳定性与气动弹性力学问题332
第十二章 力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333
1 现代理工科教育的产生334
1.1 现代理工科教育的开始334
1.2 20世纪早期力学在中国的传授335
1.3 早期力学研究工作336
2 我国高等学校中力学专业的设置337
2.1 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力学专业337
2.2 力学系科的大发展338
3 50年代以来中国的力学发展340
3.1 从数学研究所的力学研究室到力学研究所340
3.2 中国力学学会342
3.3 力学研究成果及其在国家经济与国防建设中的作用342
3.4 “文化大革命”的干扰344
4 周培源、钱学森与中国的力学345
4.1 周培源的简历345
4.2 钱学森的简历348
参考文献351
人名索引355
主题索引365
后记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