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https://www.shukui.net/cover/10/30539382.jpg)
- 云南省环境保护局,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编 著
- 出版社: 昆明:云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7541624241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55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294页
- 主题词:自然保护区-简介-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西双版纳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述1
一、地理环境1
(一)地理位置1
(二)地貌结构1
(三)气候和土壤2
二、保护区的性质和意义3
(一)以完整流域为保护单元的自然保护区3
(二)融合保护、科研和社区发展为一体的小流域生物圈保护区3
三、生物多样性4
(一)类型多样的植被4
(二)以热带成分为主的植物区系5
(三)动物物种多样性6
四、水资源及其变化7
五、类别齐全的景观资源8
六、社会经济与社区共管9
(一)以拉祜族为主的多民族人口组成9
(二)社区基础建设有所发展9
(三)农业生产从封闭的传统农业走向经济林果种植业10
(四)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化,但以国有土地为主10
(五)以种植业为主体的生产结构10
(六)协调发展的共同需求11
(七)社区共管及其组织结构11
(八)社区参与的资源环境管理12
(九)自然保护区的社区环境教育和扶贫活动12
七、管理建设与科学研究13
(一)发展历程和机构设置13
(二)基础建设13
(四)护林防火14
(五)科学研究14
(三)巡护管理体系和林政管理14
(六)管理建设与科学研究发展规划15
八、管理成就16
第二章 植被17
一、植被分类17
(一)分类原则17
(二)分类单位17
(三)植被类型分类系统17
二、植被分布规律及特征18
(一)水平基带18
(二)水平分布规律和特征19
(三)垂直分布19
三、主要植被类型19
(一)热带雨林19
(二)热带季雨林32
(三)常绿阔叶林35
(四)落叶阔叶林44
(五)暖性针叶林45
(六)竹林45
(七)稀树灌木草丛46
(八)灌丛47
四、植被价值评估47
第三章 植物49
一、植物物种多样性49
二、资源植物52
三、珍稀濒危及珍贵植物61
(一)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1
(二)省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62
(三)珍贵树种63
二、采集和研究方法65
第四章 大型真菌65
一、研究概况65
三、保护区大型真菌概述66
(一)大型真菌物种多样性66
(二)保护区大型真菌的生态习性66
(三)保护区大型真菌的地理分布66
(四)大型真菌在保护区内的经济用途67
(五)保护区大型真菌种质资源的保护建议67
四、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名录68
第五章 动物资源72
一、动物资源多样性72
(一)概述72
(二)鱼类73
(三)两栖类76
(四)爬行类79
(五)鸟类82
(六)兽类96
(七)昆虫类102
二、重点保护和珍稀脊椎动物114
(一)概述114
(二)重点保护物种和珍稀物种简介114
三、野生动物的价值评估125
(一)生态价值125
(二)社会经济价值125
(三)科学价值126
四、野生动物的保护与利用126
(一)野生动物的保护现状126
(二)野生动物的合理利用127
(一)降水量128
二、水资源及水资源平衡128
一、纳板河流域简况与水系构成128
第六章 水资源与流域保护128
(二)地表水135
(三)陆地蒸发136
(四)地下水资源137
三、地表水泥沙含量和水质状况137
(一)年沙量137
(二)地表水泥沙颗粒及矿物组成138
(三)地表水的水质138
四、人类活动对地表水的影响和水资源变化状况138
(一)人类活动对地表水的影响138
(二)自然保护区成立前后水资源状况的比较143
(三)森林破坏对地表水的影响144
(二)水资源的保护与开发利用145
(一)目前落后的水资源利用方式145
五、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建议145
第七章 风景名胜资源147
一、风景资源类型147
二、自然景观147
(一)山峦147
(二)石峰148
(三)洞穴148
(四)温泉148
(五)瀑布148
(六)江景148
(七)动物148
(八)植物148
三、人文景观148
(三)婚姻149
(二)民居149
(一)饮食149
(四)丧葬150
(五)民族服饰150
(六)民族节日151
(七)宗教151
(八)民族文学151
四、主要景区152
(一)曼点景区152
(二)澜沧江风光152
(三)安麻山自然景观152
(四)民族风情景观152
五、风景资源的开发、保护和管理152
(一)开展旅游的基本原则152
六、人与自然和谐景观的建设与旅游开发设想153
(一)人与自然和谐景观的建设思路153
(二)开展旅游须采取的措施153
(三)景点规划153
(二)人与自然和谐景观的建设目标、对策措施及旅游开发154
第八章 社会经济155
一、民族和人口155
(一)民族结构155
(二)人口变化155
(三)人口结构156
二、村寨分布156
(一)村寨基本情况156
(二)村寨大小158
(三)村寨分布159
(四)村寨历史159
(一)住房160
三、基础建设160
(二)道路交通162
(三)水利设施162
(四)电力和通讯163
四、土地利用163
(一)土地利用类型163
(二)土地利用现状及特点164
(三)耕地及其变化165
五、经济状况166
(一)经济来源166
(二)种植业168
(三)畜牧业171
(四)采集业171
六、文化教育173
(五)森林产品173
七、保护区及周边社区经济发展建议174
第九章 建设管理175
一、保护区的沿革175
(一)初建175
(二)发展175
二、管理机构176
(一)管理机构、领导隶属和部门结构176
(二)部门岗位设置及其职能177
(三)机构设置178
(四)人员培训179
三、基础设施179
(一)保护区界桩设置179
(二)保护区宣传设施180
(一)巡护管理181
四、资源林政管理181
(四)保护区办公及通讯设备181
(三)保护区办公基础设施181
(五)保护区交通设备181
(二)林政管理182
(三)野生动物肇事的管理183
(四)护林防火183
(五)主要成就184
五、管理建设规划184
(一)管理所建设184
(二)蚌岗管理站建设185
(三)增设江边管理站185
(四)改善管理站通讯和交通设备185
(五)巡护便道的建设185
(六)规划建设动物生境管理工程185
(一)科研组织形式186
(二)科研管理186
一、科学研究活动概述186
二、科研管理186
第十章 科学研究186
三、社会经济统计和环境资源监测188
(一)社会经济统计188
(二)动植物资源监测189
四、开展的科研活动189
(一)常规科研189
(二)专题研究189
(三)保护区开展的科技推广工作190
五、科学研究发展规划191
(一)科研能力的建设和发展191
(二)建立保护区数据库191
(五)热带雨林修复与生态村示范项目192
(三)开展生态监测192
(四)动物种群数量变动规律监测192
(六)“动物通道”研究193
(七)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示范项目研究193
(八)珍稀濒危植物就地与迁地保护的研究194
(九)建立自然保护宣传教育中心194
(十)土地资源合理配置与利用195
(十一)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研究195
第十一章 资源保护和社区发展197
一、资源保护和社区发展需求197
(一)社区发展面临的主要资源环境问题197
(二)自然保护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管理问题199
二、社区共管的框架200
(一)社区共管的目标和原则200
(三)协调发展的共同需求200
(二)社区共管的组织结构201
三、社区参与的资源环境管理202
(一)共管制度化与制定村规民约202
(二)社区的资源环境管理203
(三)巡护和扑火205
四、自然保护区的社区环境教育和扶贫活动205
(一)公众环境保护意识教育205
(二)扶贫活动207
五、几个重要的转变及成效209
(一)村民保护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提高209
(二)社区经济发展促进保护区和当地群众建立了合作伙伴关系210
(三)保护区发展所取得的主要成果210
附件 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名录211
主要参考文献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