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县域经济产业协调发展应用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县域经济产业协调发展应用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10/30529734.jpg)
- 王传民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750177466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28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44页
- 主题词:县-地区经济-经济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县域经济产业协调发展应用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2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意义2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3
一、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理论3
二、经济协同发展评价研究述评6
三、县域经济问题研究述评6
第三节 主要内容及研究方法9
一、主要内容9
二、研究方法10
第四节 创新及其尚待继续研究之处11
一、本书创新点11
二、尚待继续研究之处12
第二章 县域经济系统14
第一节 县域经济的概念和内涵14
第二节 经济系统的要素与环境16
一、经济系统的概念及特征16
二、经济系统的要素19
三、经济系统的环境27
第三节 县域经济系统的结构特征29
一、县域经济系统的耗散结构特征30
二、县域经济系统的分形结构特征30
第四节 县域经济系统的功能32
第三章 协同理论在县域经济系统中的应用36
第一节 协同理论36
一、动力机制39
第二节 县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的机制研究39
二、耦合机制40
三、外部环境控制机制42
四、自组织运行机制42
第三节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模式的正确选择:协同发展模式44
一、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内涵44
二、我国县域经济发展选择协同发展模式的原因46
三、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的理论依据48
一、加快工业化进程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线52
第四章 中国县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宏观战略研究52
第一节 县域经济的发展战略52
二、城镇化是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载体和依托54
三、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是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的根本54
四、市场化是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的基本导向55
五、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稳定是发展和壮大县域经济的目标55
第二节 发展壮大县域经济的一种思路——产业集群55
一、产业集群的概念和特点56
二、产业集群与县域经济的耦合机理57
三、实施产业集群战略与县域经济发展耦合的对策思考61
第三节 县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63
一、从本县实际出发,发挥比较优势,走特色经济道路63
二、坚持以人为本,走民本经济道路64
三、发展循环经济,走可持续发展道路64
第四节 县域经济发展的产业支撑65
一、培育壮大主导产业65
二、扶持发展战略产业66
第五节 我国县域经济协同发展的政策保障67
第五章 县域主导产业选择70
第一节 区域产业结构演化理论70
一、不平衡发展理论70
二、增长极理论73
三、点轴开发理论74
四、区域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理论74
五、区域分工理论76
六、产业生命周期与梯度推移77
七、持续发展与新型工业化理论79
八、基础设施发展理论81
第二节 县域产业结构82
一、立体型的县域经济产业结构83
二、县域产业结构的特色性84
三、县域产业结构发展的阶段84
四、梯度式的县域经济空间布局结构85
五、县域产业结构的影响因素分析86
一、主导产业的概念89
第三节 县域主导产业89
二、主导产业的特征90
第四节 主导产业的选择原则和基准92
一、县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原则92
二、县域主导产业选择的一般基准93
三、县域主导产业的选择方法和指标96
第六章 县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系统动力学(System Dynamics)模型第一节 系统动力学与系统仿真102
一、系统动力学发展的基本概况102
二、系统仿真的基本知识104
三、运用系统仿真方法研究县域经济系统所依赖的基本理论106
第二节 县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建模思想108
第三节 县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建立110
第四节 县域主导产业选择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几点说明116
一、系统动力学模型在不同的地区做系统边界调整116
二、延迟和随机处理117
三、根据当地情况选择不同的公式进行模拟117
一、GDP在反映经济增长方面的片面性120
第七章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县域产业协同发展理论研究120
第一节 GDP指标衡量经济发展的局限性120
二、无法有效支持经济高速增长121
三、以GDP为核心指标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不适于我国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122
第二节 循环经济理论123
一、循环经济的界定123
二、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125
三、中国县域循环经济的产生背景及现状126
第三节 循环经济是实现县域产业协同发展的保障128
第四节 基于循环经济理论的县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的标准130
第八章 县域经济协同发展成熟度评价模型134
第一节 县域经济协同发展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134
一、县域经济产业协同发展成熟度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原则134
二、县域产业协同发展成熟度评价体系结构135
第二节 县域经济协同发展成熟度评价方法138
一、历史数据的预处理138
二、模型构成的要素与基本形式139
三、子系统内协同发展成熟度指数的预算方法140
四、大系统(子系统之间)协同发展成熟度指数的测算方法141
第三节 中国县域经济协同发展成熟度聚类分析142
一、聚类分析简介143
二、快速聚类分析在SPSS软件中的具体应用与样本聚类146
第四节 全国百强县协同成熟度分析147
一、Friedman检验148
二、运用SPSS软件处理Friedman检验149
第一节 三个典型县域选择的背景简介154
第九章 实证研究中国县域产业协同发展分类战略154
第二节 山东省邹平县经济产业协同发展实证分析155
一、邹平县主要概况155
二、邹平县产业协同发展成熟度分析157
三、邹平县产业结构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158
四、邹平县经济发展政策建议171
五、邹平县发展循环经济具体对策172
第三节 浙江省岱山县经济产业协同发展实证分析175
一、岱山县主要概况175
二、岱山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179
三、岱山县产业协同发展成熟度分析181
四、岱山县产业结构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182
五、促进岱山县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措施183
第四节 甘肃省秦安县经济产业协同发展实证分析187
一、秦安县主要概况187
二、秦安县产业发展概况188
三、秦安县产业协同发展成熟度分析190
四、秦安县产业结构系统动力学模型分析191
五、促进秦安县经济产业协同发展的对策措施192
第十章 总结与展望201
附表201
附表8-1 2002年度2056个县域的子系统内的协同成熟度201
附表8-2 2003年度2056个县域的子系统内的协同成熟度227
附表8-3 2004年度2056个县域的子系统内的协同成熟度252
附表8-4 三个年度2056个县域大系统的协同成熟度278
附表8-5 三个年度2056个县域协同成熟度聚类分析302
参考文献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