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区域产业政策与中国农村区域协调发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区域产业政策与中国农村区域协调发展](https://www.shukui.net/cover/12/30510293.jpg)
- 黄小晶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7501773262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71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97页
- 主题词:产业政策-研究-中国;农村经济-经济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区域产业政策与中国农村区域协调发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前言1
第一章 区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与方法1
一、区域的概念、特点及其划分1
(一)区域的概念1
(二)区域的特点2
(三)区域的划分3
二、区域发展理论4
(一)区域差异4
(二)区域发展理论概述5
三、比较优势理论与区域比较优势的变化9
(一)比较优势理论的发展10
(二)区域比较优势的动态变化11
四、区域经济发展的目标和原则:以我国为例18
(一)区域经济发展目标19
(二)区域经济发展原则22
(三)区域产业结构与区域经济发展26
(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基点30
一、产业政策34
(一)产业的含义34
第二章 产业政策与区域产业政策:以农业和农村为例34
(二)产业政策的范畴35
(三)产业政策的制订36
二、区域产业政策38
(一)区域产业政策的作用和特征39
(二)我国区域产业政策的调整40
三、我国农业和农村政策沿革及其评价43
(一)封建社会统治者的“劝农”措施43
(二)小农经济的没落44
(三)新中国计划经济时期的农业政策45
(四)改革开放后“三农”政策的演变47
四、国外农业政策述略55
(一)主要发达国家的农业政策55
(二)典型发展中国家的农业政策64
(三)国外开发落后地区的政策经验67
第三章 区域政策Ⅰ:促进农村区域经济协调发展73
一、农村经济发展的区域差异73
(一)农民收入差距73
(二)农村全面小康实现程度差异74
二、农村发展区域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77
(一)资源条件差异77
(二)投入水平差异79
(三)市场发育水平差异80
(四)体制和政策的影响82
三、促进农村经济区域协调发展的对策84
(一)自力更生与国家扶持相结合84
(二)充分利用资源优势85
(三)调整区域发展政策87
(四)建立符合国情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89
(五)发展壮大县域经济92
一、现代“大农业”观96
(一)传统农业96
第四章 中部传统农区: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96
(二)现代农业的特征98
(三)现代“大农业”观99
二、优化农业区域布局100
(一)优化农业区域布局的原则100
(二)加快建设优势农产品产业带105
三、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118
(一)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的类型118
(二)我国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发展123
(三)当前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中的问题127
(四)进一步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128
一、加快新型农村工业化步伐132
第五章 经济发达地区:以农村工业化带动农村实现更快发展132
(一)我国农村工业化的历史沿革133
(二)发展新型农村工业化的客观必然性136
(三)农村新型工业化的两个重点138
二、积极推进农村城镇化发展146
(一)农村城镇化的必然性146
(二)我国农村城镇化的历程147
(三)影响城镇化进程的政策因素149
(四)城镇化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150
(五)优化城镇区域布局促进农村城镇化154
(六)以中心镇建设带动解决“三农”问题155
三、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农村新社区156
(一)农村新社区的科学内涵157
(二)农村新社区的主要功能158
(三)农村新社区建设的目标任务159
(四)农村新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161
(五)加快农村新社区建设的对策措施163
第六章 欠发达地区:发展特色农业、旅游业、加快转移劳动力和扶贫167
一、积极发展特色农业167
(一)特色农业的内涵和发展条件167
(二)特色农业发展思路、原则和目标170
(三)西部特色农业发展的重点171
(四)建设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化体系178
二、欠发达地区旅游业的发展181
(一)欠发达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条件182
(二)欠发达地区发展旅游业的优势183
(三)欠发达地区发展旅游业的思路184
(四)欠发达地区发展旅游业的重点186
三、拓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189
(一)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政策189
(二)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是统筹城乡发展和统筹区域发展的结合点196
(三)调整农村劳动力就业结构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198
(四)全方位开拓农村劳动力就业领域202
四、区域开发与反贫困:坚持开发式扶贫208
(一)贫困的概念208
(二)我国农村贫困状况及其变化211
(三)我国反贫困的历程213
(四)新阶段扶贫开发的政策选择219
第七章 区域政策Ⅱ: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223
一、当前我国城乡差距的基本态势223
(一)城市和乡村的概念223
(二)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差距226
二、城乡发展差距的原因分析236
(一)城乡分割的管理制度是城乡差距的体制基础237
(二)现行财政及行政体制强化了城乡公共品供给差距扩大化的趋势238
(三)双重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剧了发展资源在工农、城乡之间的失衡240
(四)市场和效率导向与政府职能定位的缺陷加剧了城乡差距的扩大化241
(五)不同利益集团行为引发了城乡差距自我扩大的机制243
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245
(一)城乡关系245
(二)统筹城乡发展的内涵246
(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对策思路250
第八章 实证研究Ⅰ:广东区域农业政策与农业布局演变263
一、农业区域政策的历史沿革263
(一)政策的阶段变化264
(二)政策框架与重点266
(三)新阶段的新举措272
二、农业区域布局的演进275
(一)改革初期的农业区域布局276
(二)新时期农业区域布局及结构调整278
三、区域农业发展绩效之一:珠江三角洲现代农业的兴起280
(一)珠江三角洲传统农业的演变280
(二)珠江三角洲现代农业发展的优势和特色282
(三)珠江三角洲现代农业体系及扶持政策283
(四)珠江三角洲优势农产品布局及特点287
四、区域农业发展绩效之二:农业结构的优化289
(一)种植业结构的优化290
(二)林业结构的优化292
(三)畜牧业结构的优化295
(四)渔业结构的优化296
五、区域农业发展绩效之三:多样化的农业发展模式297
(一)“水面”农业298
(二)“三角洲平原”农业300
(三)“山区”农业和旅游业301
(四)城郊型农业303
(五)都市型农业304
(六)外向型农业307
(七)特区农业309
六、区域农业发展绩效之四:区域布局渐趋合理310
(一)珠江三角洲311
(二)东西两翼地区311
(三)粤北地区313
七、实现农业发展区域协调的思考和建议315
(一)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支出317
(二)实现区域性布局与规模化、集约化经营318
(三)进一步创新农业经营体制318
(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319
(一)第一招:促进珠三角率先发展320
第九章 实证研究Ⅱ:广东农村区域协调与城乡统筹发展320
一、广东农村区域协调发展政策:回顾与评价320
(二)第二招:注重县域经济在区域发展中的辐射带动323
(三)第三招:树立区域协调发展观329
(四)第四招:以发展“三化” 解决“三农”问题330
(五)第五招:提高区域综合竞争力331
二、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335
(一)小城镇发展状况335
(二)明确以中心镇为重点抓好小城镇建设的思路338
(三)分区域推进农村城镇化341
(一)加快发展农村教育事业345
三、加快发展农村社会事业,夯实农村发展基础345
(二)全面建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349
(三)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354
四、统筹城乡发展——广州的经验356
(一)加快建设中心镇村,辐射带动周边农村356
(二)引导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就业357
(三)促进农业户口人员到中心镇和城区就业落户358
(四)切实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359
(五)加快推进农村社会事业全面发展359
参考文献3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