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的土壤固碳效应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的土壤固碳效应](https://www.shukui.net/cover/57/30488043.jpg)
- 胡婵娟,郭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5515415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37页
- 文件大小:34MB
- 文件页数:247页
- 主题词:黄土高原-植被-生态恢复-影响-土壤成分-碳-储量-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的土壤固碳效应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植被恢复的生态环境效应1
一、植被恢复对生态系统的影响1
(一)植被恢复对地上植被的影响2
(二)植被恢复对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4
(三)植被恢复对土壤生物性质的影响6
二、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的基础理论8
(一)生态恢复理论8
(二)植被演替与植物多样性理论10
(三)生态恢复与土壤质量的关系13
三、黄土丘陵沟壑区主要植被恢复模式14
(一)自然恢复15
(二)人工恢复16
第二章 土壤固碳过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22
一、土壤碳在碳循环研究中的重要性22
二、土壤碳的形成和固定机制23
(一)土壤碳的形成和累积过程23
(二)土壤固碳机制25
三、土壤固碳量的主要估算方法27
(一)样点尺度28
(二)区域尺度28
四、中国主要陆地生态系统土壤碳的变化30
(一)森林30
(二)草地32
(三)农田32
(四)灌丛和湿地33
五、土壤固碳的主要影响因素34
(一)土地利用方式34
(二)气候因素35
(三)土壤性质36
(四)植被恢复37
(五)尺度38
六、黄土高原地区土壤碳的主要研究进展39
第三章 研究区域基本特征42
一、黄土高原概况42
(一)黄土高原范围42
(二)自然地理环境42
(三)社会经济特征47
(四)生态环境特征48
二、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类型及其特征49
(一)晋陕黄河峡谷丘陵区50
(二)陕北、陇东、宁东南低山丘陵沟壑区50
(三)宁南陇中梁峁丘陵沟壑区51
三、陕西省羊圈沟流域基本特征52
(一)气候52
(二)植被特征53
(三)地形地貌54
(四)社会经济条件54
第四章 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及其对地上植被及土壤性质的影响55
一、坡面尺度不同植被恢复模式下地上植被、土壤性质及土壤侵蚀过程的变化55
(一)研究方法56
(二)不同植被格局下植物物种组成及其重要值58
(三)不同植被格局下植物群落结构相似性59
(四)不同植被格局下物种多样性的变化59
(五)不同植被格局下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60
(六)坡面尺度不同植被恢复模式对土壤侵蚀过程的影响64
(七)讨论64
(八)小结67
二、流域尺度土地利用/覆被的变化及其对水土保持功能的影响67
(一)研究方法68
(二)羊圈沟小流域土地覆被的时空变化69
(三)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分析72
(四)羊圈沟小流域水土保持功能变化综合分析73
(五)小结84
第五章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对土壤碳释放的影响85
一、样地尺度不同植被恢复物种对土壤CO2释放的影响86
(一)研究方法86
(二)不同人工林土壤CO2释放速率的日变化及季节变化87
(三)不同人工林土壤基础理化性质及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89
(四)不同人工林环境因子的变化特征90
(五)不同人工林土壤CO2释放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92
(六)讨论95
(七)小结98
二、坡面尺度不同恢复植被对土壤CO2释放的影响98
(一)研究方法98
(二)坡面上不同植被类型下土壤CO2的释放99
(三)土壤CO2释放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102
(四)讨论106
(五)小结108
第六章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109
一、样地尺度不同植被恢复物种和恢复年限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110
(一)研究方法110
(二)不同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112
(三)不同人工林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的变化113
(四)不同人工林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变化115
(五)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115
(六)不同恢复年限刺槐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含量的变化116
(七)讨论117
(八)小结118
二、坡面尺度不同恢复植被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119
(一)研究方法119
(二)坡面上不同植被格局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氮的变化122
(三)坡面上不同植被格局下土壤微生物代谢活性及功能多样性的变化134
(四)坡面上不同植被格局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147
第七章 黄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对土壤碳的影响164
一、样地尺度不同植被恢复物种和不同恢复年限的刺槐林土壤碳的变化164
(一)研究方法165
(二)不同人工林下土壤有机碳的变化166
(三)不同恢复年限刺槐林土壤有机碳的变化166
(四)不同恢复年限刺槐林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生物量的变化167
(五)不同恢复年限刺槐林土壤有机碳与土壤理化性质及微生物生物量的关系168
(六)讨论168
(七)小结169
二、坡面尺度不同恢复植被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169
(一)研究方法170
(二)人工刺槐林和撂荒草地坡面上的土壤碳储量171
(三)土壤碳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173
(四)讨论175
(五)小结176
三、流域尺度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土壤碳储量的影响176
(一)研究方法177
(二)流域尺度有机碳空间分布特征178
(三)流域尺度植被恢复对土壤有机碳库的影响180
(四)小结181
四、区域尺度——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固碳量估算183
(一)研究方法183
(二)2000—2008年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实施范围和面积194
(三)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土壤固碳量影响因子分析195
(四)2000—2008年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土壤固碳量196
(五)2000—2008年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植被和生态系统固碳量197
(六)讨论197
(七)小结200
参考文献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