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中城市地理国情综合统计分析研究 以兰州市为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大中城市地理国情综合统计分析研究 以兰州市为例](https://www.shukui.net/cover/46/30481432.jpg)
- 孙建国,苗天宝,李克恭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507563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180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190页
- 主题词:地理-统计分析-兰州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中城市地理国情综合统计分析研究 以兰州市为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大中城市地理国情综合统计与分析的方法论基础1
第一节 地理国情综合统计分析概述1
第二节 大中城市地理国情综合统计分析的目标与意义2
第三节 大中城市地理国情综合统计分析的方法与技术3
一、总体技术流程3
二、关键技术方法4
第二章 兰州市土地利用水平评价8
第一节 兰州市土地利用现状与问题8
一、地形地貌特征8
二、土地利用类型9
三、土地利用问题10
第二节 兰州市土地利用水平评价方法、指标与数据10
一、指标体系构建10
二、准则域的指标值计算12
三、目标域的综合值计算18
四、土地利用耦合度19
五、土地利用耦合协调度19
第三节 兰州市土地利用水平评价结果19
一、土地利用程度评价19
二、土地利用效率评价22
三、土地利用效益评价25
四、土地利用可持续性28
五、土地利用水平综合评价32
六、土地利用耦合度与协调性分析35
第四节 兰州市土地利用水平类型区划与管治对策37
一、低度耦合协调区37
二、高度耦合协调区40
三、中度耦合协调区40
第三章 兰州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41
第一节 兰州市生态环境现状与问题41
一、大气污染严重42
二、水土流失严重42
三、土地盐碱化和沙化42
四、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43
第二节 兰州市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数据与过程43
一、“压力-状态-响应”模型43
二、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计算43
三、数据的标准化处理45
四、确定权重46
五、计算综合指数46
六、PSR协调度46
第三节 兰州市生态环境质量综合评价47
一、生态环境压力47
二、生态环境状态50
三、生态环境响应55
四、生态环境质量综合指数58
五、PSR协调度分析62
第四节 结论与对策65
第四章 兰州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67
第一节 兰州市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分布现状67
一、兰州市基础教育资源配置情况67
二、兰州市基本医疗资源配置情况70
三、兰州市公共交通资源配置情况73
第二节 兰州市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模型及指标74
一、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科学内涵及理论基础74
二、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计算75
三、数据的标准化处理77
四、确定权重78
五、计算公共服务综合指数79
六、计算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79
第三节 兰州市公共服务综合水平评价结果79
一、兰州市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总体情况79
二、兰州市基础教育服务水平评价结果83
三、兰州市基本医疗服务水平评价结果88
四、兰州市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评价结果92
第四节 兰州市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评价97
一、区县之间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比较97
二、街道之间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比较98
三、建制镇之间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比较99
四、乡之间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比较99
五、区县内部的公共服务均等化比较100
第五章 兰州市区域发展潜力评价104
第一节 兰州市经济发展现状与问题104
一、经济保持快速增长,但城市综合实力依然较小104
二、经济发展的地区差异大,城乡二元结构明显106
三、经济发展面临用地不足和生态环境承载力小的制约108
第二节 兰州市区域发展潜力评价方法108
一、区域发展潜力基础模型108
二、经济发展潜力评价的指标体系110
三、区域经济潜力评价方法——TOPSIS方法113
第三节 兰州市经济发展潜力分析115
一、经济发展拉动力115
二、交通区位支撑力119
三、土地资源保障力121
四、经济发展潜力126
第四节 兰州市经济发展潜力制约因素分析130
一、经济发展潜力制约因素判析130
二、类型区划分及应对策略131
第六章 兰州市城镇化质量评价134
第一节 兰州市城镇化现状与问题134
一、城市总体规模逐步增大,人口城镇化率快速提高134
二、城镇化水平不均衡,极化效应和“中心-外围”特征明显135
三、城市建设步伐加快,综合服务能力和质量日益提高136
第二节 兰州市城镇化质量评价模型137
一、城镇化质量的评价维度137
二、评价指标体系及指标计算138
三、熵权TOPSIS评价模型140
第三节 兰州市城镇化质量评价结果143
一、兰州市城镇化质量基本情况143
二、经济发展质量评价147
三、公共服务质量评价151
四、人居环境质量评价156
五、基础设施质量评价161
第四节 兰州市城镇化质量分类评价166
一、城镇化水平与城镇化质量关系评价166
二、城镇化质量滞后类型区划168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177
第一节 地理国情统计分析是开展区域系统研究的重要基础177
第二节 研究专题的确定应该加强综合性与专业性深度融合178
第三节 统计分析的技术和方法应强调学科交叉与实际应用179
一、以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为主,综合运用其他部门的数据179
二、综合统计分析的技术和方法应加强系统性与集成性创新179
三、重点聚焦区域地理国情现状评估、潜力分析和趋势预测179
四、形成各类地理国情指标、指数,并向社会公开发布179
参考文献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