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伦理学原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伦理学原理
  • 王海明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130424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812页
  • 文件大小:100MB
  • 文件页数:850页
  • 主题词:伦理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伦理学原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伦理学界说:关于道德好坏的价值科学1

二、伦理学公理:伦理学全部研究对象之推演4

三、伦理学意义:价值最大的科学11

上卷 元伦理学17

第一章 元伦理范畴:伦理学初始概念17

引言17

一、价值20

1.主体与客体:主体性亦即自主性20

2.价值:客体事实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效用23

3.效用论价值定义的困境:商品价值不是商品的效用26

二、善28

1.善:内在善与手段善28

2.恶:纯粹恶与必要恶30

3.善与恶定义之确证33

三、应该与正当36

1.应该:行为的善36

2.正当:行为的道德善38

3.正当、应该和善:道德应该的可普遍化性43

四、事实与是45

1.事实:广义事实概念45

2.是:狭义事实概念47

3.结论:两种事实概念50

第二章 元伦理确证:伦理学公理和公设52

一、伦理学存在公理与公设53

1.价值的存在本质:客体的属性54

2.价值的存在本质:客体的关系属性和第三性质57

3.结论:伦理学的价值存在公理和道德价值存在公设63

二、关于伦理学存在公理和公设的理论65

1.客观论和实在论65

2.实在论的几种类型68

3.主观论72

4.关系论74

三、伦理学推导公理和公设77

1.伦理学的价值推导公理和道德价值推导公设77

2.伦理学的价值判断推导公理和道德价值判断推导公设82

3.伦理学的价值判断真理性推导公理和道德价值判断真理性推导公设86

4.伦理学的优良规范推导公理和优良道德规范推导公设88

四、关于伦理学推导公理和公设的理论94

1.自然主义94

2.元伦理直觉主义97

3.情感主义101

4.规定主义105

5.描述主义106

中卷 规范伦理学115

第一篇 道德价值标准:社会为何制定道德115

第三章 道德概念115

一、道德界说116

1.道德与伦理116

2.道德与应该118

3.道德与法120

二、道德结构121

1.道德基本结构121

2.道德完整结构123

3.道德深层结构124

三、道德类型126

1.道德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普遍道德与特殊道德126

2.道德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绝对道德与相对道德129

3.道德的主客观性与优劣性:优良道德与恶劣道德131

四、关于道德概念的理论134

1.伦理相对主义134

2.伦理绝对主义:境遇伦理学137

3.道德主观主义与道德怀疑论139

4.道德客观主义与道德实在论142

第四章 道德的起源和目的145

一、道德起源和目的:从道德共同体看146

1.道德共同体概念:道德代理者与道德顾客146

2.道德共同体的界限:有利于人类的一切生物148

3.道德起源和目的:保障利益共同体与增进人类利益149

二、道德起源和目的:从社会的道德需要看152

1.社会的道德需要:道德的起源和目的152

2.道德的全部源泉和目的156

3.道德的起源和目的之社会本性160

三、道德起源和目的:从个人的道德需要看165

1.个人的道德需要:道德实现的途径和手段165

2.道德和美德:一种必要的恶168

3.道德起源和目的之他律本性173

四、道德起源和目的之理论177

1.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177

2.道德他律论与道德自律论181

第五章 道德终极标准:国家制度好坏的终极价值标准186

一、道德终极标准体系186

1.增减每个人利益总量:道德终极总标准和国家制度价值终极总标准186

2.最大利益净余额:利益冲突的终极标准189

3.最大多数人最大利益:优先于最大利益净余额标准192

4.无害一人地增进利益总量:利益不相冲突条件下的终极标准195

二、道德终极标准理论199

1.义务论与功利主义199

2.功利主义与义务论之是非201

3.以往功利主义的缺憾与诘难204

第二篇 道德价值实体:伦理行为事实如何211

第六章 人性211

一、人性概念212

1.人性界说:人生而固有的普遍本性212

2.人性结构:人性的体与用214

3.人性类型:人的特性与人的动物性217

二、伦理行为概念:伦理学的人性概念218

1.伦理行为界说220

2.伦理行为结构222

3.伦理行为类型224

三、伦理行为原动力:人性定质分析227

1.爱与恨:一切伦理行为之原动力227

2.爱人之心与恨人之心:目的利人与目的害人行为之原动力232

3.自恨心与自爱心:目的害己与目的利己行为之原动力242

4.结论:伦理行为原动力规律249

四、伦理行为目的与手段:人性定量分析251

1.爱有差等:伦理行为目的之相对数量规律251

2.伦理行为手段相对数量规律256

3.伦理行为类型相对数量规律261

第三篇 道德价值与道德规范:与道德价值相符之优良道德267

第七章 善:道德总原则267

一、善与恶268

1.善恶总原则:抽象人性之善恶268

2.具体人性之善恶:16种伦理行为之道德价值272

3.善恶六原则之确立277

4.善恶六原则的适用范围280

二、人性善恶学说287

1.性无善恶论288

2.性善论289

3.性恶论290

4.性有善有恶论292

三、道德总原则理论295

1.利他主义296

2.利己主义:合理利己主义与个人主义以及心理利己主义与伦理利己主义299

3.己他两利主义: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之统一305

4.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以及己他两利主义的真谬之比较306

5.集体主义:利他主义与利己主义之超越307

第八章 公正与平等:国家制度好坏的根本价值标准311

一、等利害交换:公正总原则312

1.公正界说:等利害交换312

2.公正类型:根本公正、社会公正和制度公正314

3.公正类型: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以及程序工具主义与程序本位主义318

4.公正效用:国家制度好坏的根本价值标准326

二、权利与义务相等:公正根本原则329

1.权利与义务界说329

2.权利与义务类型:道德权利义务、法定权利义务和自然权利义务332

3.权利与义务类型:人类的权利义务与非人类存在物的权利义务336

4.权利与义务关系:公正根本原则342

三、平等:最重要的公正347

1.平等概念347

2.平等总原则:基本权利完全平等与非基本权利比例平等349

3.平等总原则理论:罗尔斯正义论之缺憾359

4.政治平等原则370

5.经济平等原则375

6.机会平等原则380

7.结论:平等是国家制度好坏根本价值标准385

四、社会公正理论387

1.贡献论387

2.需要论389

3.自由公正论390

4.平等主义395

第九章 人道与自由:国家制度好坏的最高价值标准398

一、人道398

1.人道主义:关于人是最高价值的思想体系399

2.人道主义:关于人的自我实现是最高价值的思想体系403

3.人道总原则:国家制度好坏的最高价值标准405

二、自由:最根本的人道410

1.自由概念:自由与利用自由的能力410

2.所谓两种自由概念:利用自由的能力与自由自身之等同416

3.自由价值:创造性潜能实现和社会进步最根本的必要条件418

4.自由原则:自由的法治原则、自由的平等原则和自由的限度原则427

5.自由原则:政治自由原则与经济自由原则以及思想自由原则434

6.自由主义:关于自由社会的理论448

三、异化:最根本的不人道459

1.异化概念459

2.异化价值467

3.经济异化470

4.政治异化474

5.社会异化478

6.宗教异化486

四、国家制度好坏价值标准体系496

1.25条价值标准:国家制度价值标准体系496

2.国家制度价值标准发生冲突的取舍原则501

3.专制主义实质:一种将不平等与不自由以及不公正与非人道奉为国家制度价值标准的理论510

第十章 幸福:善待自我的道德原则517

一、幸福概念518

1.幸福界说518

2.幸福结构523

3.幸福类型526

4.两种幸福概念:快乐论与完全论531

二、幸福价值535

1.快乐:善535

2.幸福:至善539

3.人生目的541

4.人生价值与人生意义547

5.快乐主义550

三、幸福性质555

1.幸福的主观性与客观性555

2.幸福的真实性与虚幻性557

3.幸福的相对性与绝对性559

4.幸福性质的两种理论:主观论与客观论562

四、幸福规律565

1.事实律565

2.价值律572

3.实现律577

五、幸福原则595

1.认识原则:对幸福的认识与幸福的客观本性相符595

2.选择原则:对幸福的选择与自己的才、力、命、德一致597

3.行动原则:求幸福的努力与修自己品德相结合600

第十一章 道德规则体系602

一、诚实603

1.诚实概念603

2.诚实的道德价值605

3.诚实的适用范围607

二、贵生610

1.贵生概念610

2.贵生价值611

3.贵生之道614

三、自尊621

1.自尊概念621

2.自尊价值623

3.自尊原则625

四、谦虚626

1.谦虚定义626

2.谦虚价值628

3.谦虚修养629

五、智慧631

1.智慧概念631

2.智慧规律633

3.智慧取得635

六、节制637

1.节制概念637

2.节制价值639

3.节制原则640

七、勇敢643

1.勇敢定义643

2.勇敢分类644

3.勇敢价值645

八、中庸647

1.中庸概念647

2.中庸价值649

3.中庸方法650

下卷 美德伦理学655

第十二章 良心与名誉:优良道德实现途径655

一、良心与名誉概念655

1.良心:界说、结构与类型655

2.名誉:界说、结构与类型660

二、良心和名誉的客观本性663

1.良心起源:良心的目的与原动力663

2.名誉起源:外在根源与内在根源667

3.良心作用672

4.名誉作用:名誉与良心作用之比较677

三、良心与名誉的主观评价681

1.动机与效果概念682

2.行为本身与行为者品德684

3.良心与名誉评价依据的理论:动机论、效果论和动机效果统一论687

四、良心与名誉的真假对错693

1.良心与名誉的真假对错之概念693

2.良心与名誉真假对错之证明697

3.良心与名誉真假对错之意义699

第十三章 品德:优良道德之实现703

一、品德概念704

1.品德定义704

2.品德结构706

3.品德类型712

二、品德本性725

1.品德价值725

2.品德原因728

3.品德境界731

三、品德规律734

1.德富律:国民品德与经济的内在联系735

2.德福律:国民品德与政治的内在联系738

3.德识律:国民品德与文化的内在联系741

4.德道律:国民品德与道德的内在联系744

四、品德培养748

1.品德培养目标748

2.制度建设:国民总体品德培养方法751

3.道德教育:国民个体品德培养外在方法762

4.道德修养:国民个体品德培养内在方法770

5.两种品德培养方法——道德教养与制度建设——之关系782

本书所引证的主要书目78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