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央苏区史 下 2017年修订版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央苏区史 下 2017年修订版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54/30454222.jpg)
- 余伯流,凌步机著 著
- 出版社: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0075127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1439页
- 文件大小:79MB
- 文件页数:753页
- 主题词:中央苏区-历史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央苏区史 下 2017年修订版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下册691
第十一章 中央苏区的武装建设691
第一节 根据地的武装领导机构691
一、中央苏区初创时期武装部队最高领导机构及其演变691
二、中华苏维埃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92
三、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694
四、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696
五、苏维埃中央人民委员会军事人民委员部696
六、中央苏区所辖各省军区696
第二节 主力红军建制及其发展沿革703
一、红一方面军703
二、红一军团704
三、红三军团708
四、红五军团711
五、红七军团713
六、红八军团714
七、红九军团714
八、其他主力红军部队715
第三节 中央苏区地方红军独立部队与群众革命武装720
一、地方红军独立部队720
二、群众革命武装723
第四节 中央苏区的战争动员工作728
一、战争动员体制与法规728
二、兵员动员730
三、支前保障737
第五节 共产国际、联共(布)对中央苏区早期武装建设的关注和帮助743
一、支持和帮助南昌起义、广州起义743
二、关注井冈山斗争和朱毛红军744
三、指导帮助中国红军正规化建设748
四、组建以盖利斯为组长的远东局驻中共“三人军事小组”754
第十二章 中央苏区的群团建设763
第一节 工会组织与工会工作763
一、赤色工会组织系统763
二、苏区工会工作的开展769
第二节 共青团组织与青年工作777
一、苏区共青团组织系统777
二、青年工作的开展781
第三节 妇女组织与妇女工作786
一、苏区妇女组织系统786
二、妇女工作的显著成就788
第四节 其他群众团体797
一、农协、贫农团797
二、反帝拥苏总同盟798
三、中央苏区革命互济总会799
第十三章 中央苏区的经济建设800
第一节 毛泽东的经济建设思想和中央政府的经济政策800
一、毛泽东在中央苏区的经济建设思想800
二、苏维埃中央政府的各项经济政策808
三、共产国际帮助制定苏维埃政权经济政策提纲814
第二节 中央苏区经济建设的全面开展818
一、中央国民经济部的设立818
二、中央苏区南部十七县经济建设大会的召开821
三、中央苏区北部十一县经济建设大会的召开823
第三节 中央苏区的工农业生产825
一、中央苏区的农业生产825
二、中央苏区的粮食调剂835
三、中央苏区的工业生产842
四、中央苏区的邮政电讯845
五、中央苏区的交通事业853
第四节 中央苏区的商业贸易860
一、国营商业和对外贸易860
二、集体商业和个体商业867
第五节 中央苏区的财政金融870
一、根据地财政的建立与统一870
二、根据地的审计工作888
三、根据地的金融机构与苏维埃国库的建立895
四、根据地的货币流通与信贷活动903
第六节 中央苏区的合作社经济910
一、合作社的创办与发展910
二、合作社的管理及其重大作用914
第七节 中央苏区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与“左”倾错误919
一、苏区经济建设的历史经验及其重大作用919
二、苏区经济建设中的“左”的错误923
三、共产国际指示纠正苏区经济建设中的“左”倾错误925
四、陈云、张闻天等对纠正经济建设“左”倾错误的贡献928
五、刘少奇关于“建立完全的厂长负责制”卓见的提出934
第十四章 中央苏区的教育事业936
第一节 苏维埃教育的总方针和中心任务936
一、党和苏维埃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936
二、苏维埃教育的总方针和中心任务939
三、苏维埃的知识分子政策940
第二节 苏区教育的管理机构和师资建设944
一、苏区教育的管理机构及其运作944
二、苏区教育的师资建设950
三、苏区教育的奠基人徐特立、瞿秋白与沙可夫954
第三节 苏区教育的全面开展958
一、儿童义务教育958
二、扫盲识字运动963
三、干部教育967
四、红军教育969
五、职业技术教育972
第四节 苏区高等教育的创办973
一、中央马克思共产主义学校973
二、苏维埃大学975
三、红军大学977
四、中央教育干部学校977
五、中央农业学校978
第十五章 中央苏区的文化事业980
第一节 中央苏区的新闻出版业980
一、中央苏区新闻出版和印刷发行机构980
二、《红色中华》983
三、《青年实话》988
四、《红星》989
五、《斗争》等其他报刊991
六、红色中华新闻台996
七、苏区出版的各类书籍998
第二节 苏区戏剧活动999
一、苏区戏剧活动的兴起999
二、苏区戏剧活动的发展1000
三、苏区戏剧的创作成就1008
第三节 苏区的其他文学艺术1010
一、苏区音乐1010
二、苏区美术1013
三、苏区舞蹈1015
四、苏区图书馆、博物馆1017
五、苏区群众文化1019
第十六章 中央苏区的卫生体育事业1024
第一节 中央苏区的医疗卫生事业1024
一、中央苏区医疗卫生领导机构和行政管理1024
二、中央苏区红军和地方医疗机构的建立发展1026
三、群众性卫生防疫运动1031
第二节 中央苏区的体育运动1038
一、赤色体育的勃兴及其领导机构1038
二、苏区红军体育1040
三、苏区的社会体育1042
四、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赤色体育运动大会的成功举办1045
第十七章 中央苏区的法制建设1048
第一节 苏维埃法律法规的颁布1048
一、苏维埃的国家法——宪法大纲1048
二、苏维埃的行政法规1052
三、苏维埃的刑法及其相关法律1054
四、苏维埃的民法与婚姻法1055
五、苏维埃的经济法令1056
第二节 苏维埃的司法机构1059
一、中央司法人民委员部1059
二、国家政治保卫局1059
三、最高法庭和最高法院1062
四、省、县、区裁判部1064
五、劳动法庭1066
六、军事裁判所1067
七、检察长、检察员和军事检察所1068
八、劳动感化院1070
第三节 法制建设的成就与苏区三大法官1071
一、苏区法制建设的成就1071
二、苏区法制建设的不足1073
三、苏区三大法官1074
第十八章 中央苏区的反贪倡廉与社会变革1078
第一节 中央苏区的反贪风暴1078
一、苏区党政机关的贪污浪费现象1078
二、几起轰动苏区的反腐肃贪案1081
第二节 红色政权的监督机制1091
一、法制监督1091
二、党政监督1092
三、审计监督1096
四、舆论监督1096
五、群众监督1097
第三节 中国历史上最廉洁的政府1100
一、中央领导人的率先垂范1100
二、党政机关干部的廉洁自律1104
三、群众性的节省运动1106
四、“苏维埃是空前的真正的廉洁政府”1110
第四节 中央苏区的模范县乡1111
一、兴国模范县1111
二、模范的长冈乡和才溪乡1116
三、各条战线的模范1119
第五节 中央苏区的社会变革1122
一、政治领域的变革1122
二、经济领域的变革1125
三、文化教育和思想领域的变革1126
四、民众社会生活的变革1130
第十九章 中央苏区的肃反运动1132
第一节 整肃“AB团”运动1132
一、AB团的由来1132
二、赣西南整肃“AB团”1137
三、红一方面军“黄陂肃反”1143
第二节 富田事变1149
一、富田事变的起因1149
二、富田事变的经过1152
三、总前委对富田事变的定性1158
四、苏区中央局的处理与苏区领导层的歧见1159
五、共产国际和中共中央政治局对富田事变的定性和处理1162
六、富田事变领导人被处决与红二十军的解体1175
七、中共历史上的一起重大冤假错案1178
第三节 闽西苏区整肃“社会民主党”1181
一、整肃“社会民主党”的由来1181
二、整肃“社会民主党”的恶果1183
三、共产国际远东局对闽西肃“社党”的担忧与闽西肃“社党”错误的遏制1187
第四节 苏维埃中央政府成立后的肃反运动1190
一、周恩来、毛泽东纠正乱肃AB团的错误1190
二、李明瑞被杀和季、黄之死1195
三、临时中央迁瑞金后肃反错误的发展1200
四、红军主力长征前后的肃反扩大化错误1201
第五节 中央苏区肃反运动错误产生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1203
一、苏区肃反错误的严重后果1203
二、苏区肃反错误产生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1205
第二十章 中央苏区内王明“左”倾错误的全面推行1211
第一节 中共临时中央迁入瑞金1211
一、共产国际批准博古等中央领导人进入瑞金1211
二、新的中共中央局成立1213
第二节 反“罗明路线”斗争的开展1214
一、反“罗明路线”的起因1214
二、反“罗明路线”的经过1217
三、反“罗明路线”的实质及其恶果1221
第三节 反“江西罗明路线”斗争的开展1222
一、邓小平等人对“左”倾错误的抵制1222
二、反“江西罗明路线”的发动1224
三、反“江西罗明路线”的升级1227
四、邓、毛、谢、古的原则立场1228
五、“谢古邓毛剩小平”1230
第四节 反“罗明路线”斗争在苏区的扩大1233
一、反“罗明路线”斗争在建黎泰1233
二、反“罗明路线”斗争在粤赣省1235
三、反“罗明路线”斗争在红军部队1236
第五节 查田运动1238
一、查田运动的提出1238
二、大规模查田运动的开展1240
三、毛泽东纠正查田运动中的“左”倾错误1242
四、查田运动的严重不良后果1243
第六节 “左”倾军事战略的推行1245
一、第四次反“围剿”后红一方面军在乐、宜间徘徊作战1245
二、共产国际远东局和中共“左”倾领导人提出“分离作战”计划1246
三、周恩来、朱德对“分离作战”计划的抵制1248
四、东方军入闽东征1250
五、红军中央军在抚赣地区日趋被动1254
六、共产国际远东局“分离作战”计划的严重错误1255
第二十一章 中央苏区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1260
第一节 第五次反“围剿”的前期斗争1260
一、蒋介石发动第五次军事“围剿”1260
二、红军反“围剿”的动员和准备1263
三、反“围剿”错误方针的推行和李德的到来1264
四、开局即失主动权1268
五、共产国际远东局和彭德怀等建议出击赣东北遭博古、项英拒绝1271
第二节 福建事变1274
一、十九路军的媾和要求遭共产国际冷遇1274
二、共产国际对谈判的指示1276
三、反蒋停战协定的签订和福建人民政府的成立1277
四、中共中央与共产国际对执行协定的不同态度1279
五、福建人民政府的覆亡1286
第三节 中共六届五中全会和全苏二大的召开1287
一、全苏二大的筹备1287
二、共产国际指导中共召开六届五中全会1291
三、全苏二大的召开1298
四、共产国际对全苏二大的关注1305
第四节 第五次反“围剿”失败1306
一、国民党军队发动新的进攻1306
二、博古、李德推行节节抵御和“短促突击”战术1307
三、红军将领对“左”倾军事领导的批评和共产国际执委会的提醒1309
四、共产国际执委会建议集中红军决战与广昌失守1311
五、筠门岭、建宁失守1313
六、“左”倾领导人的“全线防御”1315
七、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根本原因1318
第二十二章 中央和红军主力战略转移1327
第一节 中共中央部署红军主力战略转移1327
一、中央书记处实行红军主力战略转移的决策及共产国际的态度1327
二、最高“三人团”的组成1329
三、红军战略转移的秘密准备1330
第二节 抗日先遣队壮士与红六军团西征1333
一、抗日先遣队北上1333
二、红六军团西征1336
三、突围前夕的兴国、石城阻击战1337
第三节 红军主力和中央机关突围转移1339
一、突围转移前的直接准备工作1339
二、共产国际指示与陈济棠部谈判1342
三、于都集结1349
四、苏区人民的全力支援1361
五、红军野战军踏上长征之路1363
六、突破第一、二、三道封锁线1364
七、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与中央红军胜利抵达陕北1367
第二十三章 中央苏区的三年游击战争1369
第一节 游击战争的部署与准备1369
一、中央对开展红军游击战争的布置1369
二、留守部队掩护野战军安全突围1374
三、中央苏区的最后失陷与中央分局的战略转变1377
四、国民党的“三光政策”和复辟统治1382
第二节 中央苏区各省和中央直属县初期的游击斗争1384
一、江西省的游击斗争1384
二、福建省的游击斗争1386
三、闽赣省、粤赣省、赣南省的游击斗争1387
四、中央分局直属县的游击斗争1391
五、中央分局对闽浙赣苏区红十军团行动的指导1392
第三节 中央分局领导机关和留守红军的突围转移1394
一、中央书记处的“二月电示”1394
二、九路突围1399
三、项英、陈毅上油山1401
四、苏区游击战争初期的严重受挫1402
第四节 赣粤边等地的红军游击战争1406
一、赣粤边红军游击战争1406
二、湘粤赣边游击战争1410
三、汀瑞边游击战争1412
四、闽西南游击战争1413
第五节 红军游击队改编与新四军开赴抗日前线1415
一、红军游击队下山改编1415
二、新四军的组建与挺进1419
附录1422
附录一 中央苏区“龙虎榜”——新中国成立初期省部级以上领导人名录1422
附录二 中央苏区“英名碑”——苏区时期县团级以上烈士名录1427
后记1435
修订后记1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