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百年经典学术丛刊 先秦辩学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百年经典学术丛刊 先秦辩学史
  • 郭湛波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 ISBN:9787532577996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123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135页
  • 主题词:形式逻辑-逻辑史-中国-先秦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百年经典学术丛刊 先秦辩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形名学的起源1

一 形名学是什么1

二 刑名学即形名学2

三 刑名学非“法术学”2

四 刑名学与法术学3

五 形名学为郑学4

六 结论5

第二篇 邓析7

一 邓析时代的郑国7

二 邓析略传9

三 “两可说”——邓析学说之一10

四 “无厚”——邓析学说之二13

五 邓析同时的思想家15

第三篇 惠施19

一 惠施的时代及其事略19

(一)惠施的年代及其事略19

(二)惠施的事迹20

(三)惠施的著述22

二 惠施学说的背景及来源23

(一)惠施学说的背景23

(二)惠施学说的来源24

(三)惠施的学说25

三 “坚白”——惠施学说之一26

(一)惠施与“坚白”26

(二)“坚白说”是什么28

(三)公孙龙的“坚白论”——“离坚白”29

(四)《墨经》中的“坚白论”——“合坚白”29

四 “同异”——惠施学说之二31

(一)“同异说”是什么31

(二)“大同异”——辩证思维31

(三)“小同异”——逻辑思维32

(四)《墨经》中“同异说”——“离同异”33

(五)公孙龙、荀卿的“同异说”34

第四篇 公孙龙36

一 公孙龙略史36

(一)公孙龙的年代和国籍36

(二)公孙龙的事迹37

(三)公孙龙的辩论39

(四)公孙龙的著述40

二 “白马说”——公孙龙学说之一41

(一)公孙龙与“白马说”41

(二)“白马说”是什么43

(三)各家“白马说”的批评44

(四)“白马说”在辩学上的影响45

三 “臧三耳”——公孙龙学说之二49

(一)公孙龙与“臧三耳说”49

(二)“臧三耳说”是什么49

(三)“臧三耳”与“鸡三足”50

(四)“臧三耳”与“黄马骊牛三”51

四 “指物论”——公孙龙学说之三52

(一)公孙龙与“指物论”52

(二)什么是“指”53

(三)公孙龙的“指物说”53

(四)公孙龙的“指不至,至不绝”55

五 “通变论”——公孙龙学说之四56

(一)“左右二说”56

(二)“右变说”57

(三)“羊牛非马说”57

(四)“青白说”59

(五)“犬可以为羊说”60

六 “名实论”——公孙龙学说之五61

(一)公孙龙以前的“名实说”61

(二)公孙龙的“名实说”62

(三)《墨经》中的“名实说”64

(四)荀卿的“名实说”65

第五篇 公孙龙时代的“辩者”及其学说68

一 公孙龙时代的“辩者”68

二 《天下篇》所述“辩者”的学说72

三 《仲尼篇》所述“辩者”的学说81

第六篇 墨辩85

一 墨辩85

(一)“墨辩”是什么85

(二)“墨辩”与《墨经》86

(三)“墨辩”与墨翟86

(四)“墨辩”与“别墨”90

(五)“墨辩”与惠施、公孙龙91

(六)结论94

二 “知”——墨辩学说之一94

(一)“知”是什么94

(二)“知”的来源96

(三)非“五路”的知97

(四)“知”的种类97

(五)“知”的用途98

(六)结论99

三 “辩”——墨辩学说之二100

(一)什么是“辩”100

(二)“辩”的方法102

(三)“辩”的种类105

(四)结论108

四 《墨辩》中“辩学”的实例109

(一)《墨辩》中的墨家学说109

(二)《墨辩》中“辩者”学说111

(三)《墨辩》中诸家学说之辩论113

第七篇 荀子一 荀子略史116

二 荀子与“辩者”117

三 荀子与“辩学”118

四 荀子的名学119

(一)演绎的名学120

(二)名的制定120

(三)名的用途121

(四)名的分法121

五 结论12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