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社会转型中的刑事司法改革与制度创新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能全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074588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39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355页
- 主题词:刑事诉讼-司法制度-体制改革-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社会转型中的刑事司法改革与制度创新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1
导论1
一、本书的研究意图1
二、本书的研究方法2
三、刑事司法改革研究置于我国社会整体转型的宏观现实背景之中的必要性3
(一)刑事司法改革研究置于中国社会转型背景之中的重要意义3
(二)刑事司法改革研究立足于中国本土法治实践的重要意义6
(三)刑事司法改革置于世界法治大格局中的重要意义7
上篇 社会转型中的刑事司法改革与制度创新研究总论13
第一章 刑事司法制度变动与外部环境变迁协同发展的历史考察13
一、政治环境变迁与其刑事司法制度变动协同发展的历史考察14
(一)原始民主政体与古代弹劾式刑事司法制度15
(二)专制集权政体与传统纠问式司法制度18
(三)现代民主政体与当代辩论式刑事司法制度22
(四)我国刑事司法制度与其政治环境的平衡与协调26
二、伦理环境变迁与其刑事司法制度变动协同发展的历史考察29
(一)古代伦理道德体系与传统弹劾式刑事司法制度30
(二)等级差序的伦理体系与传统纠问式刑事司法制度32
(三)古典自然法理论争鸣与近代刑事程序改革40
(四)我国刑事司法改革与其伦理环境变迁的协调与平衡43
三、文化观念环境变迁与其刑事司法制度变动协同发展的历史考察46
(一)诉讼意识与刑事司法制度变迁47
(二)国家治理思想与刑事司法制度变迁51
(三)社会价值观与刑事司法制度变迁55
(四)我国刑事司法改革与其文化观念环境变迁的协调平衡59
第二章 社会转型中刑事司法改革的国际背景66
一、世界各国刑事司法改革新动向66
二、刑事司法制度趋同化发展的主要表征76
(一)刑事司法目的衡平76
(二)刑事司法构造均衡79
(三)刑事司法主体多元81
(四)刑事司法程序理性83
三、现代刑事司法制度趋同化发展的制度背景与发展根基85
(一)市场经济体制普遍建立构成现代刑事司法趋同化发展的经济基础85
(二)民主宪政体制普遍实施构成现代刑事司法趋同化发展的政治基础87
(三)市民社会发展壮大构成现代刑事司法趋同化发展的社会基础90
第三章 社会转型中刑事司法改革的国内环境93
一、刑事司法改革面临的中国转型社会的基本特征93
(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的发展趋势94
(二)集权政治向民主政治转型的发展趋势96
(三)人治文化向法治文化转型的发展趋势99
二、刑事司法改革所面临的我国转型社会时期的不利现实环境102
(一)市场经济发展严重失衡是刑事司法改革必须面对的不利经济环境103
(二)政治体制改革严重滞后是刑事司法改革必须面对的不利政治环境105
(三)法治共识与正义理念未能达成是刑事司法改革必须面对的不利文化环境107
(四)市民社会未获充分发展是刑事司法改革必须面对的不利社会环境109
三、刑事司法改革不利社会环境的改造与优化111
(一)继续深化经济改革以破除市场垄断111
(二)积极推进民主宪政以替换集权管理体制113
(三)持续强化公平正义以洗礼身份特权114
(四)实施简政放权方略以解套社会瓶项115
第四章 社会转型中刑事司法改革的动因及进程117
一、社会转型中的刑事司法改革动因117
(一)市场经济发展迫切要求刑事司法改革118
(二)政治体制改革逐步推进亟待刑事司法改革同步跟进119
(三)刑事司法制度弊端不利于司法公正与司法效率实现121
二、社会转型中的刑事司法改革进程122
(一)刑事司法改革的起步阶段122
(二)刑事司法改革的全面展开阶段123
(三)刑事司法改革的攻坚阶段124
三、刑事司法改革中的制度转型127
(一)刑事司法目的由并重论走向解决冲突与公正司法128
(二)刑事司法构造由行政化走向对席化130
(三)刑事司法主体职能由混同走向分化132
四、刑事司法改革进程中的刑事诉讼法再修正133
(一)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突出了刑事司法新精神134
(二)明确控诉方举证责任有力促进检警协作136
(三)刑事辩护权利扩展显著提升辩护权能137
(四)裁判中立性持续增强有助于彰显司法公正138
五、新刑事诉讼法实施表明深化刑事司法改革的必要性139
(一)提前介入等检警协作机制法律依据不足140
(二)控辩对抗机制的配套制度阙如142
(三)审判独立与裁判中立要求依然受制于配合原则143
第五章 社会转型中的刑事司法理性化困局及改革出路145
一、刑事司法理性化发展趋势及我国刑事司法困局146
(一)刑事司法诉讼化及我国刑事司法改革面临的诉讼结构困局146
(二)刑事司法系统化及我国刑事司法改革面临的司法体制困局150
(三)刑事司法民事化及我国刑事司法改革面临的刑事政策困局156
二、走出社会转型期刑事司法理性化困局的改革出路160
(一)建设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以推进刑事司法诉讼化进程161
(二)推进司法职业化进程以实现刑事司法系统化使命164
(三)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以实现刑事司法民事化转向166
第六章 社会转型中的刑事司法改革反思及必须坚持的原则170
一、社会转型中的刑事司法改革反思170
(一)我国刑事司法改革存在的主要误区170
(二)我国刑事司法改革误区反映出的认识论与价值观谬误174
(三)我国刑事司法改革价值观与方法论匡正181
二、全面深化刑事司法改革必须坚持的原则185
(一)刑事司法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185
(二)刑事司法改革必须坚持循序渐进187
(三)刑事司法改革必须体现人民性189
(四)刑事司法改革必须强调系统性191
(五)刑事司法改革必须突出前瞻性193
下篇 社会转型中的刑事司法改革与制度创新研究分论199
第七章 社会转型中的刑事司法职权配置与调整199
一、刑事司法权力的性质与功能200
(一)审判权的性质与功能200
(二)检察权的性质与功能207
(三)侦查权的性质与功能216
二、刑事司法权力相互关系及调整相互关系的主要原则219
(一)诉审关系及调整相互关系的主要原则219
(二)侦诉关系及调整相互关系的主要原则222
(三)侦审关系及调整相互关系的主要原则224
三、宪政法治国家分权制衡视野中的刑事司法权力配置227
四、我国宪法安排下的刑事司法权力配置存在的主要问题231
(一)配合制约原则中的刑事司法职权不合理配置231
(二)刑事司法职权不合理配置构成体制扭曲的根本症结236
五、社会转型中我国刑事司法权力配置调整239
(一)根据刑事司法权力不同性质进行职权配置调整240
(二)根据刑事司法职权的特性与职能理顺其相互关系241
第八章 社会转型中的刑事审判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243
一、我国刑事审判体制与运行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243
(一)审判体制外部关系中的法院附属主义244
(二)审判体制内部结构中的行政权威主义247
(三)诉讼阶段中的侦查中心主义249
(四)程序回转机制中的绝对真实探知主义251
二、我国现行刑事审判体制与运行机制存在的主要弊端253
(一)法院附属化导致刑事司法体制不畅与机制扭曲253
(二)法官行政化损害刑事程序公正255
(三)程序阶段侦查中心化违背刑事司法目的256
(四)程序回转随意化冲击司法权威258
三、社会转型中的刑事审判改革与制度创新260
(一)外部体制应当以法院为中心260
(二)内部体制以法官为中心261
(三)诉讼阶段以庭审为中心263
(四)事实发现机制以一审为中心264
第九章 社会转型中的检察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267
一、我国检察制度蕴涵检察权的普遍共性与特殊个性267
二、我国检察体制及检察运行机制具有的基本特征271
(一)我国检察机关外部领导体制的基本特征271
(二)我国检察机关内部领导体制的基本特征272
三、我国检察体制及运行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273
(一)检察机关双重领导体制过分偏重于横向领导273
(二)纵向体制过分强化“领导”而对下级院自主权尊重不足275
(三)内部体制过分强调“上命下从”而对检察官独立性尊重不够277
四、社会转型中的检察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280
(一)改善党对检察等政法工作的领导280
(二)建立相对独立的检察体制281
(三)确保检察官的相对独立与客观公正立场283
(四)检察职能适度扩张和细化285
第十章 社会转型中的侦查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288
一、我国侦查体制及运行机制具有的主要特征288
(一)侦查权与其他刑事司法职权处于并列关系288
(二)侦查权主体横向配置比较分散290
(三)侦查权主体职权配置比较集中291
(四)侦查权内部管理实行双重领导体制292
二、我国侦查体制及运行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293
(一)刑事司法职权平行并列造就侦查中心主义294
(二)分散类型的侦查体制导致侦查效益低下295
(三)侦查职权配置集中存在权力滥用风险296
(四)双重领导体制缺陷致使制约监督机制失灵298
三、社会转型中的侦查体制改革与制度创新299
(一)强化侦查服务于审判的理念并完善相关制度299
(二)整合侦查资源并理顺检警关系301
(三)把握侦查权运行规律并改革侦查体制302
(四)强化并落实侦查权主体的客观与诉讼关照义务304
第十一章 社会转型中的刑事辩护制度改革与机制创新307
一、刑事辩护权利的宪法地位及实施机制308
(一)刑事辩护权利属于宪法权利308
(二)刑事辩护权利保障的法律实施机制与程序保障机制310
二、我国刑事辩护权利设置及保障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312
(一)刑事辩护权利不具有宪法地位312
(二)刑事辩护权利设置与刑事辩护权利国际标准有较大差距314
(三)刑事辩护主体权利差别待遇违反宪法的平等精神315
(四)有效辩护不足阻碍刑事辩护权利全面实现316
(五)刑事辩护权利受到侵犯缺乏有效的司法救济机制与程序制裁机制319
三、准确界定刑事辩护权利的宪法地位并努力完善其权利体系及实施机制321
(一)通过宪法修改明确刑事辩护权利的宪法属性321
(二)刑事辩护权利体系需要持续完善321
(三)建立公设辩护人制度并着力提升刑事辩护的普遍性与有效性322
(四)完善侵犯刑事辩护权利的司法救济机制与程序制裁机制324
主要参考文献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