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满洲日日新闻》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满洲日日新闻》研究
  • 谷胜军著 著
  • 出版社: 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561614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34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346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满洲日日新闻》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课题的确立及其意义1

一、问题的提出1

二、本课题的研究现状6

三、研究意义10

第二节 主要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19

一、主要研究内容19

二、研究理论与方法20

三、难点、突破与创新23

第一章 《满洲日日新闻》的创刊背景、经营方针和目的25

第一节 日俄战争的爆发、满铁的建立与日本对华舆论操纵的调整及转型25

一、日俄战争:东西方文化的冲突之战26

二、满铁的中心价值观31

三、对舆论宣传的掌控与日本试图再造新文化氛围37

四、“大陆政策”引出的对东北的狂热及办报的兴起41

五、森山守次其人46

第二节 日本在东北舆论阵地的更迭、大连报界的走向51

一、营口的衰退、大连的兴起52

二、三足鼎立的竞争态势及《满洲日日新闻》舆论主导权的确立56

三、满铁、日本报业人士与东北日本报纸的急速增长59

第三节 《满洲日日新闻》的创刊及经营63

一、后藤新平的决断64

二、人事变动、管理、个人经营到股份经营67

三、强化内部实力、拓展外部空间73

四、抓住时机,加快发展步伐78

五、关东军对东北报业、媒体的介入及统辖83

第二章 《满洲日日新闻》创刊初期的殖民主义思想、言论89

第一节 自我主张的论调90

一、实现日本近代化国家的基本国策——“大陆政策”91

二、“日清融合、提携”之说97

三、满洲权益维护论101

四、东北移民论107

五、大连经营与殖民地开发115

第二节 对他国动向的报道121

一、美国的“排日运动”122

二、中美关系127

三、俄国动向及日俄关系130

第三节 对朝鲜问题及朝鲜人的主张136

一、朝鲜人在“间岛”的权益及对朝鲜的开发136

二、《满日》所谓“保护”朝鲜人的论调142

第三章 《满洲日日新闻》的评论分析149

第一节 殖民主义思想的继续张扬150

一、对中国阶级、国情及国力的报道150

二、普及日语及日华“融和”策略155

三、殖民地经营160

四、殖民地教育166

第二节 对华“二十一条”缔结前后的论调171

一、对辛亥革命的报道172

二、安丰线等铁路的主权问题178

三、对辛亥革命之后中国国内形势的评论181

四、对华“二十一条”的主张186

第三节 以军部的主张为张目的论调190

一、“郑家屯事件”与满蒙政策的摸索191

二、满蒙问题的抬头197

三、“郭松龄事件”及对张作霖的评价201

四、有关张作霖去留问题的认识206

第四章 “九一八事变”前后及“满洲国”成立时的《满洲日日新闻》210

第一节 加快“大陆政策”的实施步伐211

一、第二次币原外交与东北政策211

二、“万宝山事件”217

三、“中村大尉事件”221

第二节 “九一八事变”的论调225

一、有关“柳条湖事件”的报道226

二、对事件发生原因的分析230

三、事件爆发后的评论233

四、满日不可分、一体化主张239

五、“东北不在中国主权之内”的主张243

第三节 “王道自治”与建立独立国家的论调248

一、“王道自治”的精神实质249

二、“满洲国”成立的目的253

三、“满洲国”国体论的内涵257

四、关于承认“满洲国”问题的指向262

第五章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满洲日日新闻》的评论分析268

第一节 日本全民族的战争269

一、战时“皇国思想”、“大和魂”精神的内涵270

二、增产节约、日常生活的主张275

三、全民族战争的论调280

第二节 建构“大东亚共荣圈”、“大东亚解放”理论框架的实质285

一、再次强调“满日一体化”的政治意图286

二、建设满洲“国学”的意识功能290

三、设置“满洲国国语”的语境功效295

四、建设“大东亚共荣圈”的真正目的301

结 论308

附 录312

参考文献318

后记33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