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部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部分](https://www.shukui.net/cover/33/30440881.jpg)
- 刘波编著 著
- 出版社: 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 ISBN:4090187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320页
- 文件大小:116MB
- 文件页数:34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政治经济学 社会主义部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3
第一章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产生3
本章中心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产生的前提3
第二节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4
一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必要性4
二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基本特征5
三 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主要矛盾7
第三节 变生产资料的私有制为公有制10
一 确立国有经济的领导地位,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10
二 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反映了历史的必然性12
三 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13
第二章 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16
本章中心16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16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20
一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性质和特点20
二 改革经济体制就是改革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和方面22
三 只有改革经济体制,才能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25
第三节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28
一 搞好社会主义建设靠的是实事求是28
二 在中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才是科学的社会主义30
三 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31
第三章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社会生产力36
本章中心36
第一节 不发达社会主义阶段的主要矛盾36
第二节 党和国家工作的重点必须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39
一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生产力39
二 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41
第三节 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实现四个现代化44
一 什么是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44
二 只有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才能建立社会主义物质基础46
三 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48
第二篇 社会主义生产过程55
第四章 在全民所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前提下发展多种经济形式55
本章中心55
第一节 全民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中的主导力量55
一 全民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主要经济基础55
二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采取国家所有制的形式58
三 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61
第二节 以全民所有制为主导发展多种经济形式66
一 发展多种经济形式是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需要66
二 发展多种经济形式有利于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制度70
第三节 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71
一 集体所有制存在的必要性71
二 集体所有制经济的性质72
三 农业集体经济中的联产承包责任制74
四 集体所有制的地位和作用76
第四节 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的有益的补充形式78
一 个体所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78
二 利用外资经营的企业也是社会主义经济必要的有益的补充81
第五章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是满足劳动人民的生活需要85
本章中心85
第一节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85
一 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客观经济范畴85
二 社会主义公有制决定了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是满足劳动人民的生活需要87
三 社会主义生产要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89
第二节 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手段92
一 社会主义生产的目的决定了达到目的的手段92
二 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发展社会主义生产的主要途径93
三 发展科学技术,使社会主义生产在高度技术基础上不断增长和不断完善94
第三节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96
一 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是决定社会主义生产一切主要方面和一切主要过程的规律96
二 坚持社会主义生产目的,按照社会主义基本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99
三 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搞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01
第六章 社会主义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05
本章中心105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在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105
一 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是一切社会生产的共同要求105
二 社会主义按比例分配社会劳动是通过计划的形式实现的107
三 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客观经济规律111
第二节 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114
一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存在的客观必然性114
二 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性质121
第三节 大力发展商品经济,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124
第七章 自觉运用价值规律的计划体制130
本章中心130
第一节 社会主义计划体制,应该是计划性同商品性相结合的体制130
一 计划经济和商品经济不是对立的而是统一的130
二 计划的统一性必须同灵活性相结合135
第二节 自觉运用价值规律,实现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的有机结合139
一 调节商品流通以至商品生产是价值规律固有的作用139
二 社会主义价值规律作用的主要形式是自觉运用142
三 价值规律对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以至商品生产的调节作用144
第三节 合理的价格是保证国民经济活而不乱的重要条件146
一 合理的价格是既反映价值又反映供求关系的价格146
二 社会主义商品的价格是有计划地围绕价值上下波动的149
三 改革过分集中的价格管理体制151
第八章 社会主义企业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153
本章中心153
第一节 增强企业的活力是发展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中心环节153
一 发展社会生产力就必须增强企业的活力153
二 增强企业的活力就要确立国家和企业、企业和职工的正确关系156
第二节 确立国家和企业的正确关系158
一 国有企业的“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158
二 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开,合理调整国家和企业之间的经营权力关系160
三 以税代利,正确处理国家和企业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165
第三节 确立企业和职工的正确关系168
一 厂长负责制要同职工民主管理相统一168
二 职工的劳动所得要同他们的劳动成果相联系171
第四节 社会主义企业之间的竞争和联合173
一 社会主义企业之间的竞争能够增强企业的活力173
二 社会主义企业的联合是生产社会化发展的必然趋势176
第三篇 社会主义流通过程183
第九章 社会主义资金运动183
本章中心183
第一节 社会主义资金的本质和运动形式183
一 价值增殖是社会主义资金的本质属性183
二 社会主义资金运动的形式186
三 社会主义资金运动的特点189
第二节 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的利用率191
一 加快资金周转的速度191
二 提高固定资金的利用率193
三 加速流动资金的周转195
第三节 降低产品成本,提高资金的增殖率198
一 降低成本、增加赢利是提高资金增殖率的基本要求198
二 社会主义企业的产品成本及其降低的途径200
三 社会主义企业的赢利及其增加的意义201
第十章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204
本章中心204
第一节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地位和作用204
第二节 社会主义商品流通的形式和渠道210
一 生产资料的流通210
二 生活资料的流通212
三 充分发挥城市的中心作用214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货币流通215
一 社会主义的货币流通是以国家银行为中心有计划进行的215
二 社会主义信贷是有计划调节货币流通的重要渠道219
三 社会主义利息是有效地动员和分配货币资金的经济杠杆222
第十一章 社会主义国家的对外贸易225
本章中心225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必要性225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的基本特征23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国家发展对外贸易的主要形式233
一 增加商品的出口233
二 引进先进科学技术237
三 积极引进国外资金240
四 发展对外承包和劳务合作241
五 开展对外经济援助242
第四篇 社会主义生产的总过程249
第十二章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249
本章中心249
第一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及其增长的主要因素249
一 社会主义社会总产品和国民收入249
二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增长的主要因素250
第二节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252
一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分配的原则252
二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254
三 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再分配255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258
一 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的构成258
二 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的关系259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个人消费品的按劳分配265
本章中心265
第一节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客观经济规律265
第二节 认真贯彻“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社会主义原则268
一 “各尽所能,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268
二 承认劳动者收入的事实上的不平等270
三 鼓励一部分人先富起来273
第三节 实现按劳分配的形式276
一 工资形式276
二 工资制度的改革277
三 联产计酬280
第十四章 社会主义社会再生产283
本章中心28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的本质和特点283
第二节 社会主义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286
一 简单再生产是扩大再生产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286
二 走以内涵为主的扩大再生产的道路290
第三节 社会主义再生产中几个主要比例关系294
一 社会主义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和实物构成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294
二 生产资料生产和生活资料生产的比例关系296
三 物质资料生产和非物质资料生产的比例关系299
四 物质资料的再生产和人口的再生产301
第四节 社会主义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304
一 搞好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综合平衡304
二 搞好财政、信贷、物资等的综合平衡308
结束语312
一 社会主义制度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制度312
二 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无比的优越性315
三 共产主义是我们的最高理想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