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农业系统发展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农业系统发展史
  • 任继周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53728612
  • 出版时间:2015
  • 标注页数:586页
  • 文件大小:99MB
  • 文件页数:611页
  • 主题词:农业史-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农业系统发展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农业系统发展史概论24

第一章 史前时期的原始草地农业24

第一节 导言24

第二节 燧巢时期——原始草地农业发生的准备期25

第三节 羲娲时期——原始草地农业萌芽期27

第四节 神农时期——原始草地农业发展期31

第五节 黄帝时期——原始草地农业大发展期34

本章小结40

参考文献41

第二章 夏商周时代的农业系统43

第一节 夏商周的农业概貌43

第二节 夏商周时代的土地管理44

第三节 夏商周土地贡赋制度48

第四节 夏商周时代的农业系统格局50

一、农耕—放牧复合系统分异的雏形51

二、黄河流域52

三、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59

四、西部内陆地区60

本章小结61

参考文献62

第三章 春秋战国至中华民国时期的农业系统63

第一节 春秋战国以来农业系统概述63

第二节 华夏耕地农业系统迅速发展与草地农业系统衰弱期64

第三节 中国耕地农业系统奠基,草地农业边缘化期66

第四节 中国农业系统多元化时期68

本章小结74

参考文献77

第二篇 北部地区农业系统80

第四章 东北农业生态系统变迁80

第一节 区域界定及自然环境80

一、区域界定与地理环境80

二、生态分野与区域划分81

第二节 东北农业起源与原始农业的分布82

一、东北人类起源82

二、东北农业的起源与原始农业的分布83

第三节 历史时期东北人口增长与农业开发85

一、人口增长与农业开发的互动历史85

二、人地关系演变规律及趋势分析96

第四节 农业系统发展100

一、渔猎经济系统同采集经济系统的分化101

二、农牧经济系统同渔猎经济系统的分化102

三、采集、渔猎以及农牧多元经济形态的并存互补104

四、种植业经济系统同畜牧经济系统的分化105

第五节 农业系统结构变迁107

一、种植结构变迁107

二、畜牧结构变迁116

三、森林系统变迁121

四、渔业系统变迁124

第六节 土地利用方式及效益125

一、土地资源利用形式日益单一化125

二、土地资源利用方式变迁的效益分析128

三、农业系统资源利用方式变迁的原因分析131

四、作物资源利用方式变迁及其效益134

第七节 农业系统发展动因分析138

一、生态制约与气候扰动139

二、战争灾荒与农牧政策140

三、人口迁徙与经济转型142

四、文化互动与技术传播143

五、宗教信仰与饮食习俗145

六、交通条件与市场交换146

本章小结147

参考文献149

第五章 华北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历史变迁154

第一节 华北地区的地域范围与自然环境154

一、华北地区的范围154

二、华北地区的自然环境156

第二节 原始农业的起源与发展157

一、中国原始农业的起源与传说157

二、华北农业的起源与发展158

第三节 传统耕地农业的形成与发展162

一、辟土殖谷奠定了耕地农业的基础163

二、耕灌结合助推了耕地农业的发展166

三、精耕细作凝聚了耕地农业的精华168

四、“以粮为纲”使耕地农业走到尽头169

五、传统耕地农业造成的隐患170

第四节 近代与现代农业的探索172

一、近代农业的萌芽172

二、现代农业与生态农业的探索172

第五节 华北地区农牧业的区域分异与农业结构变迁174

一、农区与牧区的形成174

二、农牧交错带及其变迁175

三、种植业的变迁178

四、林业的变迁183

五、畜牧业的变迁188

第六节 华北地区农业系统面临的挑战与发展190

一、水资源困境与合理开发190

二、黄河水患与整体流域治理193

三、土地盐渍化及防治197

四、农业发展的贡献与反思198

五、未来农业的功能定位与农业系统调控201

本章小结204

参考文献206

第六章 黄土高原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历史变迁207

第一节 黄土高原的地域范围与自然环境207

一、地域范围207

二、自然环境208

第二节 黄土高原史前农业的起源与发展213

一、黄土高原史前考古成果213

二、黄土高原地区畜牧业的起源217

三、黄土高原种植业的起源219

四、黄土高原畜牧业与种植业的分异与联系224

第三节 人口变迁与农业开发226

一、夏、商、西周时期226

二、春秋战国时期228

三、秦、西汉时期230

四、东汉到南北朝时期232

五、隋唐时期234

六、宋元时期237

七、明清以来的时期237

第四节 农业结构的变迁与特点241

一、种植业的变迁241

二、畜牧业的变迁243

第五节 土地利用方式及效益244

一、丘陵山区为牧时期245

二、全面垦殖时期246

三、极致垦殖时期247

第六节 农业系统发展动因分析248

一、自然环境248

二、人口因素249

三、农牧系统249

四、农业技术250

五、文化环境252

第七节 农业生态系统合理调整方向及政策建议253

一、耕地农业面临困境253

二、历史的重荷日益加重254

三、农业系统失误是问题的根源所在255

四、草地农业系统是黄土高原农业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256

五、黄土高原农业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与措施258

本章小结259

参考文献261

第三篇 西部地区农业系统264

第七章 河西内陆河流域农业生态系统的历史变迁264

第一节 河西的地域范围及自然环境264

一、河西的地域范围264

二、河西的自然条件与基本情况265

第二节 河西农业的起源与农业系统演变268

一、河西农业的起源268

二、河西古代的屯垦与农业系统变迁272

第三节 河西当代农垦与农业开发275

一、河西农垦(军垦)系统的农业开发276

二、河西当地的农业开发与农业系统变化280

第四节 河西农业系统面临的主要问题282

一、水资源匮乏,地下水超采,水位下降282

二、绿洲过垦,土地荒漠化与盐渍化加剧284

三、山地—绿洲—荒漠复合系统失调,农业生态环境恶化286

四、草畜供求不平衡,养畜效益不高287

五、气候波动和暖干化加剧288

第五节 河西农业的历史借鉴与系统调控289

一、合理配置水土资源,提高用水效率289

二、加强农业生态环境综合治理290

三、优化复合系统,建立现代草地农业系统290

本章小结292

参考文献294

第八章 新疆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历史变迁295

第一节 新疆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概况295

一、新疆的自然环境295

二、新疆的社会经济概况297

第二节 新疆农牧业的起源与发展299

一、新疆农业的起源与发展299

二、新疆的民族与农业变迁302

第三节 新疆的农地垦殖、人口变化与农业系统变迁304

一、两汉,西域屯垦起始,耕地农业迅速发展304

二、魏晋至元明,屯垦断续,农牧更替305

三、清与民国,屯垦鼎盛,耕地农业迅速扩展306

四、新中国建立后,屯垦集大成,耕地农业至于极致306

第四节 新疆农区、牧区的分异与绿洲变迁309

一、新疆农耕区与畜牧区的逐步分异310

二、新疆屯垦加速了绿洲的演变311

第五节 新疆农业系统演变的动因313

一、政策对农业系统形成与发展的作用314

二、人口增长加速了耕地农业系统的形成与发展316

三、粮食与其他需求对耕地农业系统发展的影响317

四、战争与边防需要318

五、科学与技术的推动318

第六节 新疆农业系统面临的问题与未来发展319

一、面临的主要问题319

二、农业系统的未来发展322

本章小结328

参考文献331

第九章 青藏高原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历史变迁333

第一节 区域界定与自然环境333

一、区域界定333

二、自然环境334

三、农业分区337

第二节 青藏高原史前农牧业起源339

一、青藏高原史前地理环境339

二、古人类对青藏高原的开发342

三、史前畜牧业的起源与发展344

四、史前种植业的起源与发展346

第三节 青藏高原人口变迁与农业发展350

一、部落联盟时期(7世纪以前)350

二、吐蕃王朝时期(7—9世纪)353

三、分裂时期(9世纪末至12世纪)355

四、元明清时期(13—19世纪)356

五、民国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20世纪初至民主改革前)358

第四节 青藏高原农业生态系统结构变迁358

一、畜牧业结构变迁359

二、种植业结构变迁363

三、林业、茶业等结构变迁365

第五节 青藏高原土地利用方式及效益368

一、耕作制度368

二、土地利用的时空特征370

三、土地制度和农牧业管理制度的演变371

第六节 青藏高原农业系统发展动因分析375

一、自然环境因素375

二、生态地位因素376

三、人文环境因素377

本章小结378

参考文献380

第十章 西南岩溶地区农业生态系统的历史变迁382

第一节 区域界定与自然环境382

一、区域界定382

二、自然环境382

第二节 区域农业起源385

一、原始文化遗存386

二、原始农业起源387

第三节 人口变迁与农业开发390

一、少数民族融合与农业发展391

二、汉族移民与农业进步395

三、近现代人口变化与农业系统发展401

第四节 农业系统的变迁与特点402

一、种植业的变迁与特点402

二、畜牧业的变迁与特点413

三、林业的变迁与特点415

四、渔业的变迁与特点420

第五节 土地利用方式及效益421

一、屯田、移民与土地面积增长421

二、水利的兴修与稻作面积增长424

三、耕作技术的进步与作物产量增长425

四、引进作物改变土地利用方式427

五、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农业体系428

第六节 区域农业系统发展动因分析及未来发展429

一、区域环境对农业系统发展的影响429

二、多元文化对农业系统发展的影响430

三、移民对农业系统发展的影响431

四、政策对农业系统发展的影响432

五、战争灾害对农业系统发展的影响434

六、西南农业系统的未来发展435

本章小结437

参考文献439

第四篇 南部地区农业系统444

第十一章 长江流域农业系统的历史变迁444

第一节 区域界定与自然环境444

一、区域界定444

二、自然环境444

第二节 区域农业起源445

一、以稻作为核心的农耕起源445

二、以养猪为主的畜牧业起源446

三、渔业起源447

四、林业起源448

五、蚕桑业起源449

第三节 人口变迁与农业开发450

一、地广人稀的粗放型垦殖阶段(先秦至三国)450

二、跨流域移民对长江流域的农业开发(晋代至元末)452

三、流域内移民对长江流域的农业开发(明代至民国)454

四、人口激增对农业开发的影响(新中国建立以来)458

第四节 农业结构的变迁与特点460

一、种植业460

二、畜牧业464

三、渔业469

四、林业471

五、蚕桑业473

第五节 土地利用方式及效益478

一、引入粮食作物改变中上游土地利用形式478

二、引入经济作物提高下游土地效益479

三、集约化提高土地利用率481

四、因地制宜发展生态农业482

五、优化农业结构提高综合效益483

第六节 农业系统发展的动因分析及发展对策484

一、动因分析485

二、存在问题488

三、发展对策491

本章小结494

参考文献495

第十二章 闽粤地区农业系统的历史变迁498

第一节 区域界定与自然环境498

一、区域界定498

二、自然环境498

第二节 区域农业起源501

一、史前文化遗存501

二、原始农业的萌芽503

第三节 人口变迁与农业开发506

一、历史时期人口变迁情况506

二、历史时期农业的发展511

第四节 农业系统的变迁516

一、种植业结构变迁517

二、养殖业结构变迁532

三、林产业结构变迁533

四、渔业结构变迁536

第五节 土地利用方式及效益540

一、土地的利用方式540

二、土地开发的效益544

第六节 区域农业系统发展动因分析548

一、自然资源与多样化农业系统548

二、移民与农业开发548

三、政策对区域农业开发的影响549

四、气候变化和灾害的影响550

五、海洋贸易发展对商品性农业的促进551

本章小结551

参考文献553

第十三章 中国农业系统历史轨迹及其发展趋势555

第一节 中国农业系统的格局及成因555

第二节 农业系统的健康检验559

一、农业系统的系统维检讨559

二、农业系统的类型维检讨563

三、农业系统的营养维检讨566

四、农业系统的信息维检讨567

第三节 中国农业系统的延续、转型与系统进化569

一、中国西部板块的农业系统569

二、中国北部板块的农业系统573

三、中国南部板块的农业系统574

本章小结575

参考文献577

索引578

跋58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