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职务犯罪审讯信息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职务犯罪审讯信息论
  • 尹立栋,张峰,李树真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
  • ISBN:9787510218279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86页
  • 文件大小:77MB
  • 文件页数:400页
  • 主题词:职务犯罪-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职务犯罪审讯信息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审讯信息导论1

第一节 信息论概述1

一、信息与信息传递1

二、信息论7

第二节 审讯信息论概述10

一、职务犯罪审讯的特点10

二、信息论在职务犯罪审讯中的应用12

三、审讯信息传递原理15

第二章 职务犯罪审讯信息的储备19

第一节 审讯信息的归类19

一、审讯对象的基本信息19

二、犯罪事实方面的信息31

三、有效刺激审讯对象心理反应的信息36

第二节 审讯信息收集的途径38

一、进一步认识初查39

二、收集审讯信息的法定方法43

三、收集审讯信息的实践方法50

第三章 职务犯罪审讯信源研究62

第一节 科学设置审讯室的固有信息62

一、审讯室的颜色63

二、审讯室的空间67

三、审讯室的类型74

四、传统审讯室的反思与现代审讯室的逐步建立76

第二节 巩固审讯人员信源基础79

一、审讯人员应当具备的条件80

二、审讯人员心理特征与负面心理矫正88

三、强化审讯人员的信源功能96

第三节 审讯信息传递的媒介103

一、信息传递的语言媒介103

二、信息传递的行为媒介120

第四章 职务犯罪审讯信宿研究123

第一节 审讯对象的本源信息分析123

一、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124

二、实施职务犯罪时的心理特征127

三、职务犯罪易发的阶段和起因138

第二节 审讯对象的类别信息分析145

一、犯罪嫌疑人固有信息分析146

二、行贿人固有信息分析151

第三节 审讯对象的应讯心理分析154

一、供述的心理障碍154

二、应讯心理的表现形式162

三、审讯对象的应讯心理倾向167

四、不同阶段的应讯心理反应171

五、供述的心理动机176

第五章 职务犯罪审讯的信息传递185

第一节 审讯信息传递的特点185

一、审讯信息传递的合法性185

二、审讯信息传递的有效性190

三、审讯信息传递的双向性198

第二节 审讯信息传递的规律202

一、消除审讯对象的抗审心理202

二、实现审讯双方合作的稳态213

三、消除审讯中的干扰信息216

第三节 审讯信息传递的路径218

一、搭建审讯双方沟通的平台218

二、促进审讯双方沟通的方法225

三、建立审讯双方的信任关系229

第四节 审讯信息传递的法则235

一、法律政策的威慑236

二、供述收益的得失分析239

三、审讯技巧的压力调节241

四、人性化审讯策略的铺垫244

第六章 职务犯罪审讯的信息利用249

第一节 审讯信息的估算与检测249

一、审讯信息的审前估算249

二、审讯信息的审中检测与重新估算254

三、审讯信息的审后检测259

第二节 反馈信息的分析与控制261

一、反馈信息的甄别261

二、抵制负反馈266

三、接受正反馈270

第七章 职务犯罪审讯的信息阻塞与反阻塞275

第一节 审讯信息阻塞的原因275

一、审讯对象的性格因素275

二、审讯对象的心理因素278

三、审讯人员的自身原因282

第二节 审讯信息传递的反阻塞策略284

一、引导思维模式284

二、调节心理施压286

三、疏通信息阻塞通道293

第八章 职务犯罪程式化审讯方法的构建295

第一节 职务犯罪审讯与供述的模式调整295

一、刑事案件对审讯活动的内在需求295

二、“强迫”、“限制”等基本概念厘定299

三、从生理强迫、心理强迫转向生理限制和心理限制301

四、讯问模式转型下供述自愿性与可信性的证明与反驳310

五、讯问模式转型下供述审查判断模式的变化313

六、我国讯问模式转型的进路316

第二节 职务犯罪审讯阶段的科学划分320

一、传统职务犯罪审讯阶段划分的优劣评析320

二、美国刑事审讯阶段划分的借鉴328

三、职务犯罪审讯阶段划分的重新构建334

第三节 软化审讯对象抗审心理的程式化审讯方法345

一、第一步:软化审讯对象抗审的表面心理,建立审讯双方信息交流的平台345

二、第二步:奠定犯罪事实已经暴露的审讯基础349

三、第三步:延伸展开审讯主题351

四、第四步:结合主题展开,适度施加心理压力,降低审讯对象的抗审心理363

五、第五步:从反向刺激转向正向刺激,适度调节心理施压力度367

六、第六步:努力获取审讯对象的信任369

七、第七步:突破审讯对象的供述临界心理371

八、第八步:控制审讯对象供述的节奏,适时形成书面供词374

九、第九步:巩固审讯对象供述后的悔罪心理3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