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多元协同网络视角下的城市公共服务供给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多元协同网络视角下的城市公共服务供给
  • 齐艳芬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1858196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163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177页
  • 主题词:城市-公共服务-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多元协同网络视角下的城市公共服务供给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城市公共服务多元协同网络供给研究源起1

1.1 多元协同网络供给研究背景1

1.2 多元协同网络供给研究意义3

1.3 多元合作网络供给研究回顾6

1.3.1 合作网络供给研究的演进脉络6

1.3.2 合作网络供给的供给主体研究9

1.3.3 合作网络供给的治理与绩效研究11

1.4 多元合作网络供给研究的评述13

1.5 多元协同网络供给的研究框架14

第2章 城市公共服务多元协同网络供给理论支撑17

2.1 多元协同网络供给的基础理论17

2.1.1 系统理论——协同网络供给逻辑起点17

2.1.2 协同学理论——协同供给动力机制18

2.1.3 结构功能主义理论——协同供给关系结构19

2.1.4 网络治理理论——协同供给运行机制20

2.2 多元协同网络供给基本概念22

2.2.1 城市公共服务22

2.2.2 协同供给24

第3章 城市公共服务多元合作供给实践分析26

3.1 多元合作供给的背景和条件26

3.1.1 多元合作供给的背景26

3.1.2 多元合作供给的条件27

3.2 多元合作供给的类型和角色29

3.2.1 多元合作供给的类型29

3.2.2 多元合作供给的角色30

3.3 多元合作供给实践案例32

3.3.1 南京市鼓楼区政府与养老服务中心的合作实践32

3.3.2 宁波市海曙区政府与星光敬老协会的合作实践34

3.3.3 杭州市政府与援通公司的合作实践36

3.4 多元合作供给的成效与困境38

3.4.1 多元合作供给的成效38

3.4.2 多元合作供给的困境40

第4章 城市公共服务多元协同网络供给的形成43

4.1 城市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演变逻辑43

4.1.1 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历史演变43

4.1.2 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演变特征45

4.1.3 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的发展态势46

4.2 多元协同网络供给形成的动力系统47

4.2.1 协同网络供给形成的外部动力48

4.2.2 外部动力的驱动作用53

4.2.3 协同网络供给形成的内部动力54

4.2.4 内部动力的驱动作用57

第5章 城市公共服务多元协同网络供给模式58

5.1 多元协同网络供给的秩序与运行58

5.1.1 多元协同网络供给的秩序58

5.1.2 多元协同网络供给的运行60

5.2 多元协同网络内主体与关系61

5.2.1 协同主体61

5.2.2 协同关系63

5.3 多元协同网络供给的类型和特征65

5.3.1 协同网络供给的类型65

5.3.2 协同网络供给的特征67

5.4 多元协同网络的基本构成要素69

5.4.1 信任关系69

5.4.2 信息平台70

5.4.3 管理平台71

5.4.4 政府角色72

第6章 城市公共服务多元协同网络供给的结构制约75

6.1 协同效应实现的影响要素与作用机理75

6.1.1 协同效应75

6.1.2 协同效应实现的影响要素76

6.1.3 协同效应实现的作用机理78

6.2 公共价值共识达成的制约79

6.2.1 公务员公共服务精神缺失79

6.2.2 公民公共精神匮乏80

6.2.3 企业社会责任意识薄弱81

6.2.4 社会组织志愿服务精神萎靡81

6.2.5 多元主体间的文化冲突82

6.3 城市政府协同能力的结构制约83

6.3.1 部门间关系的非协同性84

6.3.2 层级政府间关系的非协同性85

6.4 多元主体间良性关系形成的制约89

6.4.1 企业组织参与供给不足89

6.4.2 社会组织参与供给不力92

6.4.3 公民参与薄弱95

第7章 城市公共服务多元协同网络供给基础奠定98

7.1 促进公共价值共识达成98

7.1.1 培育公务员公共精神98

7.1.2 增强企业社会责任100

7.1.3 强化社会组织志愿服务意识102

7.1.4 培育公民公共精神103

7.1.5 构建协同型文化103

7.2 提升城市政府协同能力104

7.2.1 转变政府职能105

7.2.2 优化政府部门间结构106

7.2.3 理顺层级政府间关系107

7.3 发展多元主体间良性关系111

7.3.1 合理定位政府角色111

7.3.2 支持企业组织参与供给113

7.3.3 扶持社会组织参与供给115

7.4 强化公民参与供给118

7.4.1 提升政府对公民参与价值的理性认识118

7.4.2 培育公民参与服务的能力119

7.4.3 完善公民参与服务的制度119

第8章 城市公共服务多元协同网络供给机制构建121

8.1 构建公共服务多元协同网络供给理论121

8.1.1 协同供给范围限定理论121

8.1.2 协同参与主体筛选理论122

8.1.3 协同过程激励与监督理论122

8.1.4 协同合作模式发展理论123

8.1.5 协同网络供给绩效理论123

8.2 协同供给机制构建的原则124

8.2.1 公平原则124

8.2.2 效率原则125

8.3 协同供给的流程设计126

8.3.1 需求偏好表达阶段126

8.3.2 协同决策阶段126

8.3.3 协同生产阶段127

8.3.4 协同绩效评估阶段127

8.4 协同供给运行机制构建127

8.4.1 协同供给需求表达机制构建128

8.4.2 协同供给决策机制构建129

8.4.3 协同供给生产机制构建131

8.5 协同供给辅助机制构建134

8.5.1 协同激励机制构建134

8.5.2 协同问责机制构建136

8.5.3 信息共享机制构建138

8.5.4 信任形成和发展机制构建142

8.6 协同供给绩效评估机制构建144

8.6.1 绩效评估主体确定和选择144

8.6.2 绩效评估目标和方法选择145

8.6.3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和思路146

8.6.4 绩效评估基本程序设计147

第9章 城市公共服务多元协同网络供给的法制和平台建设149

9.1 多元协同网络供给的法制规范149

9.1.1 完善电子政务法规149

9.1.2 制定公共服务协同主体组织法150

9.1.3 制定公共服务协同流程法151

9.1.4 构建协同技术标准152

9.2 多元协同网络供给的管理平台设计153

9.2.1 协同网络运行的总体服务需求描述153

9.2.2 协同网络管理平台设计的原则153

9.2.3 协同网络管理平台的总体功能设计155

9.2.4 协同网络管理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157

9.2.5 协同网络管理平台上的角色划分158

9.2.6 协同网络管理平台的建设与运营159

结语16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