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工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国家战略框架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工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国家战略框架研究
  • 田景熙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4144098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41页
  • 文件大小:128MB
  • 文件页数:255页
  • 主题词:工业经济-信息资源-资源开发-国家战略-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工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国家战略框架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研究背景1

1.1.1工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国家战略框架的国内研究现状1

1.1.2工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国家战略框架的国外研究现状2

1.1.3国外工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相关法律与制度建设3

1.2研究意义4

1.2.1理论意义4

1.2.2实践意义5

1.3研究内容与方法6

1.3.1研究内容6

1.3.2研究方法6

1.4主要创新点6

第2章 工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国家战略框架研究概述8

2.1国家战略理论8

2.1.1战略8

2.1.2国家战略8

2.1.3国家战略与工业信息领域的结合9

2.2工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国家战略的基本特征10

2.2.1工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国家战略的基本内容10

2.2.2工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国家战略的基本特征11

2.2.3框架的概念与特征12

2.3工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国家战略框架的理论体系与构建原则13

第3章 信息化概念探索15

3.1“信息化”概念的国内外认知概况15

3.1.1信息化概念的引进及其在国内的地位15

3.1.2信息化概念的国外认知及对我国的影响16

3.2信息化概念存在性实证16

3.2.1信息化表述的语言实证16

3.2.2国内外信息化概念的起源与存亡原因初探17

3.3中外信息化概念的差异18

3.3.1中外信息化概念的形成时间19

3.3.2国内外对信息化背景的认知差异19

3.4信息化的内涵21

3.4.1信息化的语言学解析21

3.4.2信息化的定义21

3.4.3信息化概念的核心23

3.4.4信息化演化阶段的划分24

3.5信息化的本质及其发展特点27

3.5.1信息化的真实内涵27

3.5.2信息化兴起的原始动力27

3.5.3信息化发展的特点28

3.6信息化的哲学思考28

3.6.1信息化内涵的哲学架构28

3.6.2信息化的哲学理解32

第4章 美国工业信息资源系统建设简述35

4.1美国工业信息资源建设概况35

4.2美国国家工业信息资源系统分析37

4.2.1美国国家工业信息资源系统的基本特征37

4.2.2美国国家工业信息资源建设的阶段37

4.2.3美国国家工业信息资源建设的起步与动因38

4.2.4美国国家工业信息资源系统的建设过程40

4.2.5联邦编目系统的性质与功能41

4.3美国与北约国家工业基础信息设施建设简史42

4.3.1国家工业信息资源的规范化目标42

4.3.2美国与北约工业信息资源系统建设的特点与步骤43

4.3.3联邦编目系统的主要内容46

4.4联邦编目系统的扩展47

4.4.1从联邦编目系统到北约编目系统47

4.4.2系统升级与计算机的导入48

4.4.3从联邦编目系统到国防综合数据系统49

4.4.4编目系统功能的强化与扩展51

4.4.5信息战与电子商务时代的北约编目系统52

4.5国家工业信息资源发展的经济学规律53

第5章 国家工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法制保障55

5.1美国国家工业信息资源建设的法制需求55

5.2信息资源的国家资产观56

5.2.1明确信息资源的国家资产属性56

5.2.2信息资产的界定与划分原则57

5.3美国国家工业信息资源管理的法定内容与责任58

5.3.1政府与军方法定职责的划分59

5.3.2国家主管机构的责任体系59

5.4国际推广中的法律构架62

5.4.1国际编目与标准化规章62

5.4.2跨国管理的相关法规63

5.5美国国家工业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相关法律法规64

5.5.1主导法律64

5.5.2相关行政法规65

5.5.3技术法规升级调整实例68

5.5.4国防部手册系列69

5.5.5北约标准化协定系列70

第6章 工业信息资源的特征分析72

6.1信息资源的一般性特征72

6.2信息空间特征72

6.3工业空间特征73

第7章 国家工业对象命名战略79

7.1工业对象命名概述79

7.1.1工业对象命名的重要性79

7.1.2工业物品命名的定义79

7.1.3物品命名的特点80

7.1.4物品命名的战略性81

7.2物品命名对象83

7.2.1“生产品”与“供应品”的界定83

7.2.2统一名称的信息接口作用85

7.3物品命名作业85

7.3.1物品命名与物品识别的关系85

7.3.2物品命名内容86

7.3.3品名管理与扩展88

第8章 国家工业信息资源的识别战略91

8.1物品识别概述91

8.1.1物品识别的定义91

8.1.2物品识别的性质91

8.1.3物品识别的内容与要求92

8.1.4国家物品识别体系93

8.1.5物品识别的资源特性95

8.2物品识别的主要内容97

8.2.1物品识别的主要功能97

8.2.2物品识别定义规定98

8.2.3物品识别定义规定的构成99

8.3联邦/北约物品识别指南100

8.3.1物品识别指南简介100

8.3.2物品识别指南的主要功能104

8.3.3物品识别指南的技术内容105

8.3.4物品识别指南的管理106

8.4军方与民间使用物品识别资源的经济效益108

第9章 国家工业物品描述战略111

9.1物品描述需求111

9.1.1物品描述的基本概念111

9.1.2物品描述提供的基本服务112

9.2物品描述方法与模型114

9.2.1物品描述方法114

9.2.2物品描述模型116

9.3物品描述实例与分析118

9.3.1物品描述实例118

9.3.2物品描述的技术要求120

9.3.3物品描述需求的发展120

9.3.4物品描述资源的管理121

第10章 国家工业信息资源标识战略123

10.1标识资源概述123

10.1.1标识资源的战略价值123

10.1.2标识与识别的区别123

10.1.3标识与识别的技术差异125

10.2 EPC标识体系126

10.2.1 EPC概述126

10.2.2 EPC代码体系127

10.3新型标识体系——UID标识体系128

10.4标识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国家战略131

10.4.1推行UII体系的策略132

10.4.2 UII体系的构建规则133

10.5标识的形态与语义136

10.5.1物品标识形态136

10.5.2标识的语法和语义136

10.5.3 UID与NSN的融合137

10.5.4 UII与AIDC技术的结合139

10.5.5工业标识资源的技术发展方向139

第11章 国家工业信息资源的分类战略141

11.1工业信息资源分类概况141

11.1.1国家物品分类范围与环境141

11.1.2国家物品分类的法律依据142

11.1.3国家物品分类的战略目标和基本原则142

11.2国家物品分类体系143

11.2.1国家物品分类原则和规定143

11.2.2国家物品分类体系结构144

11.2.3国家物品分类体系管理145

11.3物品分类体系的发展146

11.3.1物品分类体系的发展规模146

11.3.2国际分类体系间的整合尝试146

第12章 工业信息资源编码的国家战略152

12.1编码概述152

12.1.1编码的重要性152

12.1.2编码的特性与接口153

12.1.3国家物品编码范围155

12.1.4国家物品编码的法律地位156

12.2国家物品编码体系156

12.2.1物品编码的结构156

12.2.2物品编码的功能157

12.2.3物品识别代码体系的构成157

12.2.4国家物资号的作用与特点160

12.2.5制造厂商用联邦物资代码162

12.2.6用户识别代码162

12.2.7资源管理机构及其代码163

12.2.8参考号166

12.2.9国家间互换性标识173

12.3代码维护、使用与管理174

12.3.1物品总记录174

12.3.2代码使用174

12.3.3代码管理175

12.3.4军品代码向民品的扩展176

第13章 零部件信息资源开发的国家战略178

13.1零部件信息资源概述178

13.1.1零部件信息资源的概念与属性178

13.1.2零部件信息资源的特点179

13.1.3零部件国家信息资源建设的必要性181

13.1.4零部件国家信息资源改进的动力183

13.2零部件国家信息资源的建设内容184

13.2.1零部件信息资源的开发变革184

13.2.2零件库(PLIB)186

13.2.3 ISO STEP系列189

13.2.4产品寿命周期支持(PLCS)系统191

13.3零部件信息资源的层级193

13.3.1零部件信息资源层次模型193

13.3.2国家与企业零部件资源的结合195

13.4国家零部件信息资源标准的国际化198

第14章 国家工业信息资源的质量战略200

14.1信息资源质量管理概述200

14.1.1国内外信息资源质量管理概况200

14.1.2 ISO 8000系列标准201

14.1.3工业信息资源质量概念的形成及其战略意义201

14.2工业信息资源质量成本及影响因素202

14.2.1工业信息资源的质量成本202

14.2.2工业信息资源质量的影响因素203

14.3工业信息资源质量控制与保证204

14.3.1工业信息资源质量控制205

14.3.2工业信息资源质量保证206

14.3.3工业信息资源质量目标208

14.4工业信息资源质量指标体系210

14.4.1准确性和完整性210

14.4.2数据覆盖性和一致性210

14.4.3时效性和及时性211

14.4.4精确性和合理性212

14.4.5效用性和参照完整性212

14.4.6易用性和可维护性213

14.4.7唯一性和有效性213

14.4.8可理解性、相关性和可信性213

14.4.9数据衰变和表达质量213

14.5工业信息资源质量指标体系的构建214

14.6国家信息资源质量管理体系215

14.6.1对资源质量保证机构的基本要求216

14.6.2资源质量保证机构的基本职能216

第15章 物联网时代的国家工业信息资源发展战略219

15.1国家工业信息资源发展转型的驱动力219

15.1.1“网络中心后勤”概念219

15.1.2“数据DNA”战略220

15.1.3“网络中心后勤”总体架构221

15.2网络中心后勤与物联网技术的结合点222

15.2.1 UID标识体系222

15.2.2“整合环境感知环境”的具体目标224

15.3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系统集成224

15.3.1电子政务与电子商务的业务融合225

15.3.2联邦/北约编目系统中电子商务业务增长的情况225

15.4国家工业信息资源系统的升级227

15.4.1前端物品实体设计领域拓展227

15.4.2后端资源一体化发展方向之一:基于eOTD的物品特征资源加工228

15.4.3后端资源一体化发展方向之二:整合多种分类体系229

15.4.4后端资源一体化发展方向之三:向资源智能化与深度化拓展230

参考文献23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