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 谭志国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世界图书上海出版公司
  • ISBN:978751005950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87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196页
  • 主题词:土家族-民族文化-文化遗产-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1

一、土家族的历史与现状1

二、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貌3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定义3

(二)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5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10

三、土家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申报19

(一)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名录19

(二)土家族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涵21

四、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点35

(一)延续性35

(二)山地性35

(三)宗教性38

(四)兼容性39

(五)外露性40

(六)综合性41

第二章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及文化变迁42

一、多元的价值内涵42

(一)内在的和谐价值42

(二)深厚的文化价值43

(三)独特的科学价值43

(四)重要的审美价值44

(五)潜在的经济价值45

二、改革开放以后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变迁46

(一)变迁的景象46

(二)变迁的原因48

(三)变迁的影响50

三、土家族非物质文化独立发展的文化生态50

(一)独特自然生态环境51

(二)切实有效的民族文化保护政策52

(三)文化异质性52

第三章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与成效54

一、保护的意义54

(一)有利于促进土家族地区文化创新54

(二)有利于保护我国文化的多样性54

(三)有利于提高文化政策的制定与执行水平55

(四)有利于我国和谐文化的建设55

二、保护实践的路径与成效55

(一)保护实践的路径55

(二)保护实践的成效61

第四章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模式解析65

一、保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65

(一)认识不足65

(二)地区发展不均衡65

(三)民族文化资源流失严重66

(四)文艺人才出现严重断层66

(五)基层文化机构基础薄弱67

(六)保护性破坏日益显露67

二、保护应遵循的原则67

(一)主体性与主导性原则67

(二)原真性与活态性原则68

(三)全局性与系统性原则68

(四)长期性与可持续性原则69

三、保护的模式建构69

(一)法律保护模式69

(二)数字化保护模式72

(三)文化生态园区保护模式74

第五章 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传承80

一、开发的意义与现状80

(一)开发的意义80

(二)开发的主要途径81

(三)开发中存在的主要问题83

二、产业化视角下的开发86

(一)产业化的优势87

(二)产业化视角下的开发对策88

三、活态开发模式探讨89

(一)旅游开发模式89

(二)会展开发模式93

四、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101

(一)传承的主要形式101

(二)传承场域的分析102

(三)传承与开发的SWOT分析108

五、土家族自治地区高等院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116

(一)优势116

(二)劣势118

(三)机遇119

(四)挑战120

六、土家族地区高等院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对策121

(一)调动民族地区高等院校师生积极性,发挥民族地区高等院校民族文化研究的主体地位121

(二)设立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门研究机构,强化研究主体队伍的素质培育122

(三)发挥校园教育的平台载体122

(四)结合民族地区高等院校教学改革,广泛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认知能力培养122

(五)倡导主动融入的研究方式,建立民族地区高等院校与政府部门的双向的交流机制123

第六章 案例与示范推广124

一、视死如生,憧憬未来——土家族撒叶儿嗬的保护与传承124

(一)撒叶儿嗬的保护与开发现状125

(二)撒叶儿嗬的文化变迁126

(三)撒叶儿嗬的现实功能分析129

(四)开发的困惑与选择131

二、吊脚楼营造技术的保护与开发——以宣恩县彭家寨为例132

(一)彭家寨吊脚楼概况133

(二)土家吊脚楼营造技艺的价值与功能134

(三)土家族吊脚楼的保护与开发135

三、长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探讨137

(一)长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模式137

(二)长阳模式的启示142

第七章 新农村背景下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144

一、土家族地区新农村文化建设现状144

(一)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145

(二)农村文化活动丰富多彩145

(三)文化保护意识不断增强145

(四)公民道德文化素质不断提升146

二、新农村文化建设背景下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意义146

(一)有利于培育新农村文化建设基础146

(二)有利于提升土家族民众素养147

(三)有利于丰富农村文化生活147

(四)有利于拓展新农村文化建设融资渠道148

(五)有利于促进农业合作协调发展148

三、新农村文化建设背景下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与发展149

(一)坚持政府主导的思想149

(二)积极抢占农村文化阵地149

(三)建立健全保护工作机制和法律法规150

(四)为保护与开发提供资金保障150

(五)提升文化建设队伍素质151

(六)营造良好舆论氛围151

四、土家族村寨新农村建设的践行与困惑151

(一)小溪村新农村建设的践行152

(二)小溪村新农村建设的解析155

(三)比较研究与建议157

结语162

参考文献164

附录A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174

附录B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民族民间传统文化保护条例18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