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法医学 第6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保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72868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33页
- 文件大小:76MB
- 文件页数:255页
- 主题词:法医学-医学院校-教材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法医学 第6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概述1
一、法医学的定义1
二、法医学与医学1
三、法医学的分支学科1
四、法医学的任务5
第二节 医学生学习法医学的意义6
一、死亡判定6
二、医疗纠纷与医疗事故6
三、医学证据保全6
四、疾病诊断7
五、临床治疗7
六、现场保护7
七、法医鉴定7
第三节 法医学的工作内容7
一、现场勘验7
二、活体检查8
三、尸体剖验8
四、物证检验8
五、书证检验9
第四节 法医学发展简史及展望9
一、中国法医学简史9
二、外国法医学简史10
三、法医学发展展望10
第二章 死亡与死后变化12
第一节 死亡12
一、死亡的概念12
二、死亡的过程与假死14
三、法医学的死亡分类15
四、死亡原因与死亡方式的法医学鉴定16
第二节 死后变化17
一、死后变化的概念17
二、早期死后变化17
三、晚期死后变化21
四、昆虫、动物对尸体的毁坏24
五、死后人为损伤24
第三节 死亡时间推断25
一、死亡时间的概念25
二、推断死亡时间的法医学意义25
三、推断死亡时间的方法26
第三章 机械性损伤28
第一节 概述28
一、机械性损伤的概念28
二、机械性损伤的形成机制28
三、机械性损伤的检查与记录29
第二节 机械性损伤的基本形态30
一、形态改变为主的损伤30
二、功能改变为主的损伤32
第三节 机械性损伤的类型32
一、钝器伤32
二、锐器伤35
三、火器伤37
第四节 特殊类型的损伤41
一、交通损伤41
二、颅脑损伤43
第五节 机械性损伤的法医学鉴定47
一、死亡原因的确定47
二、生前伤和死后伤的鉴别48
三、损伤时间的推断49
四、致伤物的推断50
五、死亡方式的判断51
第四章 机械性窒息53
第一节 概述53
一、窒息的概念53
二、窒息的分类53
三、机械性窒息的过程和表现54
四、机械性窒息死者的尸检所见54
第二节 压迫颈部所致的窒息死56
一、缢死56
二、勒死60
三、扼死62
第三节 压迫胸腔部所致的窒息64
一、死亡机制和过程64
二、尸体征象64
三、法医学鉴定64
第四节 堵塞呼吸道所致的窒息死65
一、捂死65
二、哽死65
第五节 溺死66
一、死亡机制和过程66
二、尸体征象66
三、硅藻检验的意义68
四、死亡时间的推测68
五、法医学鉴定69
第六节 性窒息70
一、性窒息的现场70
二、死亡机制与方式71
三、尸体征象71
四、法医学鉴定71
第七节 体位性窒息71
一、死亡机制和过程71
二、尸体征象72
三、法医学鉴定72
第五章 高温、低温及电流损伤73
第一节 烧伤及烧死73
一、烧(伤)死的征象73
二、死亡机制74
三、法医学鉴定74
第二节 中暑死亡75
一、中暑发生的条件75
二、中暑后的变化76
三、法医学鉴定76
第三节 冻伤及冻死76
一、冻死的征象76
二、影响冻死的因素77
三、死亡过程及机制78
四、法医学鉴定78
第四节 电流损伤79
一、影响电流损伤的因素79
二、电流损伤的征象81
三、死亡机制82
四、法医学鉴定82
第五节 雷击死83
一、雷击对人体的损害83
二、雷击损伤的征象84
三、法医学鉴定84
第六节 其他物理性损伤85
一、气压损伤85
二、辐射损伤85
第六章 猝死88
第一节 概述88
一、猝死的定义88
二、猝死的特点88
三、猝死的原因88
四、猝死的法医学鉴定89
第二节 引起猝死的常见疾病90
一、心血管系统疾病90
二、呼吸系统疾病93
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94
四、消化系统疾病95
五、生殖系统疾病97
第三节 原因不明的猝死97
一、青壮年猝死综合征98
二、婴幼儿猝死综合征98
第七章 中毒100
第一节 概述100
一、毒物及中毒的概念100
二、毒物的分类100
三、中毒发生的条件101
四、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中毒103
五、中毒的死亡方式103
第二节 常见毒物中毒104
一、乙醇中毒104
二、毒品中毒105
三、一氧化碳中毒108
四、农药中毒109
五、氰化物中毒110
六、杀鼠剂中毒111
七、砷化物中毒112
八、催眠、镇静类药物中毒113
九、其他毒物中毒113
第三节 中毒的法医学鉴定117
一、案情调查117
二、症状分析117
三、现场勘验119
四、尸体剖验119
五、检材提取120
六、毒物分析常用方法及结果评价121
第八章 性侵害、杀婴125
第一节 性侵害125
一、公民性权利的法律保护125
二、性侵害的分类125
三、性侵害的鉴定126
第二节 杀婴130
一、新生儿及其生存时间的确定130
二、新生儿生活能力及胎龄的确定131
三、活产与死产的鉴别131
四、新生儿的死亡方式133
五、新生儿权利的法律保护133
第九章 活体损伤鉴定135
第一节 概述135
一、概念及内容135
二、鉴定程序和种类135
三、鉴定的特点及注意事项136
第二节 损伤程度136
一、概念及依据136
二、分类及意义137
三、鉴定的原则及注意事项138
第三节 伤残程度139
一、概念及依据139
二、分类及意义140
三、鉴定的原则及注意事项141
第四节 诈病与造作病(伤)143
一、诈病143
二、造作病与造作伤144
第五节 虐待146
一、类型和方式146
二、表现和特点146
三、法医学检查147
四、鉴定的要点147
第十章 精神疾病的司法鉴定149
第一节 精神疾病司法鉴定的任务149
一、刑事法医精神病学的任务149
二、民事法医精神病学的任务149
三、其他法医精神病学的任务150
第二节 法定能力鉴定150
一、刑事案件中的法定能力150
二、民事案件中的法定能力154
第三节 精神损伤与精神伤残的鉴定156
一、精神损伤与精神伤残的概念156
二、精神损伤与精神伤残的评定157
第十一章 医疗纠纷159
第一节 概述159
一、医疗纠纷的概念159
二、医疗纠纷的特点159
三、医疗纠纷的类型159
第二节 医疗事故160
一、医疗事故的概念160
二、医疗事故的分级标准160
三、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167
第三节 医疗损害167
一、医疗损害的概念167
二、医疗损害侵权责任168
三、医疗损害侵权责任的法医学鉴定168
第四节 医疗相关的犯罪171
一、医疗事故罪171
二、非法行医罪172
第十二章 亲子鉴定173
第一节 概述173
一、亲子鉴定的应用173
二、亲子鉴定的依据174
三、亲子鉴定的原理175
四、亲子鉴定的程序177
第二节 亲子鉴定常用的遗传标记177
一、遗传标记的选择178
二、DNA多态性的分子基础179
三、DNA遗传标记的特征180
第三节 DNA遗传标记的检测技术182
一、DNA指纹技术182
二、聚合酶链反应183
三、其他DNA多态性分析技术185
第四节 亲权鉴定的结果分析186
一、鉴定结论的证据条件186
二、遗传证据强度的判断指标187
三、亲权关系的判定190
第十三章 生物性检材的个人识别194
第一节 概述194
一、个人识别的意义194
二、生物性检材的特点194
三、生物性检材分析的策略195
四、生物性检材的发现、采集、包装和送检195
五、生物性检材的检验程序和要求196
第二节 血痕检验196
一、肉眼检查197
二、预试验197
三、确证试验197
四、种属鉴定198
五、个人识别199
六、其他检验202
第三节 精斑检验202
一、肉眼检查203
二、预试验203
三、确证试验203
四、种属鉴定204
五、个人识别204
第四节 其他生物性斑迹分析205
第五节 毛发检验206
一、毛发与其他纤维的鉴别206
二、人毛与动物毛的鉴别206
三、人毛部位的确定206
四、毛发的脱落和损伤206
五、毛发的个人识别207
第六节 骨骼检验207
一、骨的确定208
二、种属鉴定208
三、一人骨或多人骨的鉴别208
四、个人识别208
五、死后经过时间的推测及损伤的鉴定212
第七节 牙齿鉴定212
一、种属鉴定213
二、年龄推断213
三、个体生活特征214
四、个人识别214
第八节 其他组织检验214
第九节 个人识别结果评估215
第十四章 法医学鉴定219
第一节 鉴定与鉴定人219
一、鉴定与鉴定人的概念219
二、鉴定的程序219
第二节 鉴定的原则222
一、合法性原则222
二、客观性原则222
三、独立性原则223
四、时限性原则223
五、保密性原则224
第三节 鉴定人的权利与义务224
第四节 鉴定的分析方法224
一、甄别性分析224
二、专业知识性分析225
三、综合性分析225
第五节 鉴定意见正确性的保证225
一、证据间的相互印证225
二、鉴定人的实践活动225
三、客观认识检测结果225
四、尊重事实226
五、坚持法医学鉴定的内涵226
第六节 法医学鉴定书226
第七节 鉴定人出庭作证227
英中文名词对照228
参考文献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