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药临床药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药临床药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2/35068795.jpg)
- 梅全喜,曹俊岭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80788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646页
- 文件大小:145MB
- 文件页数:670页
- 主题词:中药学-临床药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药临床药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中药临床药学的概念1
一、临床药学的概念1
二、中药临床药学的概念2
三、开展中药临床药学的必然性和必要性2
第二节 中药临床药学的特点与研究内容4
一、中药临床药学的特点4
二、中药临床药学的研究内容5
第三节 中药临床药学的发展与现状9
一、中药临床药学人才培养现状10
二、中药药动学研究与中药的治疗药物监测11
三、中药不良反应的监测11
四、中药处方点评12
五、中药煎服方法与临方炮制研究13
六、中药的临床药学服务与药学信息服务14
第四节 中药临床药学发展的策略与思考15
一、发挥中医药特点,促进中药临床药学发展15
二、医院中药师应转变观念,促进“以病人为中心”的人性化药疗服务16
三、积极探索中药临床药学的开展模式16
四、开展中药临床药学工作从处方点评开始17
五、重视中药不良反应的上报及防治17
六、加大中药临床药学人才的培养教育18
七、编撰《中药临床药学》参考书籍,为中药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提供技术支持18
八、收集中药信息,提供药学信息服务19
第二章 中药的合理应用21
第一节 合理用药概述21
一、合理用药的概念及意义21
二、合理用药的基本原则22
三、不合理用药的主要表现及不良后果22
四、保证合理用药的主要措施23
五、中成药合理应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26
第二节 中药间的配伍使用26
一、中药配伍原则27
二、中药复方的配伍29
三、中成药的合理联用30
四、中成药联用的配伍禁忌32
第三节 中西药的联合使用33
一、中西药合理联用的特点及举例33
二、中西药不合理联用出现的问题及举例37
第四节 含西药成分中成药的合理应用52
一、含西药成分的中成药的组方特点52
二、含西药成分的中成药的合理应用61
第五节 中药与食物的合用66
一、药食同源的起源及关系66
二、药食同源品种68
三、食物的性味特点69
四、常见食物的功效介绍71
五、服用中药时的饮食禁忌75
第三章 特殊人群的中药合理使用80
第一节 老年人的中药合理使用80
一、老年人合理使用中药的原则80
二、老年人用药特点82
三、老年人慎用的中药82
四、老年人合理服用滋补药86
第二节 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的中药合理使用87
一、妊娠期妇女的中药合理使用88
二、哺乳期妇女的中药合理使用98
第三节 婴幼儿和儿童的中药合理使用99
一、用药的注意事项和常见不良反应99
二、根据体质选用不同中药治疗102
三、婴幼儿和儿童慎用的中药102
第四节 肾功能不全者的中药合理使用104
一、肾功能不全对药动学的影响104
二、肾功能不全者用药基本原则105
三、肾功能不全者用药注意事项106
四、常见对肾功能有影响的中药107
五、肾功能不全时药物剂量的调整109
六、合理用药与肾功能检验指标的判读110
第五节 肝功能不全者的中药合理使用111
一、肝功能不全对药动学的影响112
二、肝功能不全者用药基本原则和注意事项113
三、常见对肝功能有影响的中药114
四、肝功能不全者给药方案调整115
五、合理用药与肝功能检验指标的判读115
第四章 中药调剂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123
第一节 概述123
一、中药调剂与中药临床药学的关系123
二、中药调剂室基本条件125
第二节 处方的常用术语127
一、处方的概念127
二、药名附加术语128
第三节 中药饮片处方的药品名称129
一、中药饮片的正名和别名129
二、并开药名131
三、处方应付132
第四节 中药的用药禁忌133
一、配伍禁忌133
二、妊娠禁忌135
三、饮食禁忌135
四、证候禁忌136
第五节 中药的用法用量137
一、中药饮片的用法用量138
二、毒、麻中药的用法用量139
三、中成药的用法用量141
第六节 中药的调剂143
一、中药饮片处方的调剂程序及注意事项143
二、中成药调剂注意事项145
三、中药小包装饮片与免煎中药饮片的调剂146
第五章 中药煎药及临方炮制171
第一节 概述171
一、中药煎服及临方炮制与中药临床药学的关系171
二、煎药室、临方炮制室基本条件175
第二节 煎药技术管理及煎药方法研究176
一、一般汤剂的煎煮方法176
二、特殊药物的煎煮方法178
三、汤剂服药时间与方法180
四、煎药方法研究进展183
第三节 煎药工作质量评定185
一、汤剂的质量标准186
二、煎煮工序质量评定186
第四节 临方炮制业务195
一、临方炮制工作的基本要求195
二、临方炮制工艺规程196
三、炮制材料与炮制品的质量标准202
四、中药炮制研究进展206
第六章 中药处方点评210
第一节 处方点评概述210
一、处方点评的产生背景210
二、处方点评与处方点评制的定义212
第二节 处方点评制的方法及工作模式212
一、建立专门的实施机构212
二、建立相关的工作制度和流程规范213
三、处方点评的依据和标准的制定214
四、处方点评的工作方法215
五、处方点评的内容217
六、中药处方点评与中药临床药学的关系224
第三节 中药处方点评225
一、中药处方点评实施要点225
二、中药处方点评举例237
第七章 中药不良反应248
第一节 中药不良反应概述248
一、中药不良反应的概念248
二、中药不良反应的认知历程248
三、中药不良反应的分类250
第二节 中药不良反应发生的因素254
一、药物方面的因素254
二、机体方面的因素258
三、环境方面的因素260
第三节 中药不良反应评价方法与常见临床表现260
一、中药不良反应评价方法260
二、消化系统不良反应临床表现261
三、泌尿系统不良反应临床表现262
四、血液系统不良反应临床表现263
五、神经精神系统不良反应临床表现263
六、呼吸系统不良反应临床表现264
七、药物变态反应264
第四节 常用有毒中药的中毒反应和基本救治原则265
一、乌头类药物及相关中成药265
二、马钱子及相关中成药267
三、蟾酥及相关中成药269
四、雄黄及相关中成药270
五、朱砂、轻粉、红粉及相关中成药271
六、雷公藤、昆明山海棠及相关中成药272
七、黄药子及相关中成药272
第五节 中药不良反应监测与报告273
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的概念及意义273
二、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方法274
三、我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开展情况及相关管理制度277
第八章 中药注射剂的安全性281
第一节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概述281
一、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不良事件281
二、近年来发生的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事件282
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现状284
第二节 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影响因素与解决对策286
一、影响中药注射剂安全性的因素286
二、解决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的对策291
第三节 中药注射剂临床合理应用295
一、树立正确的输液观念296
二、辨证使用中药注射剂297
三、正确选择中药注射剂的溶媒297
四、单独使用中药注射剂298
五、严格按照说明书规定的给药途径和剂量使用中药注射剂298
六、规范中药注射剂配药操作299
七、加强用药监护299
第四节 常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299
一、清热类中药注射剂300
二、补益类中药注射剂307
三、活血类中药注射剂310
四、其他中药注射剂314
第九章 中药药源性疾病322
第一节 药源性疾病概述322
一、药源性疾病的概念322
二、药源性疾病的分布特点323
三、药源性疾病的发病因素329
四、药源性疾病的处理原则332
第二节 中药药源性疾病的主要表现、产生原因及预防措施334
一、中药药源性疾病的主要表现336
二、导致中药药源性疾病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341
三、避免药源性疾病的措施346
第三节 常用中药致药源性肝肾损害及其防治352
一、常见致药源性肝损害的中药及其防治352
二、常见致药源性肾损害的中药及其防治362
第十章 中药临床药动学371
第一节 药动学概述371
一、药动学概念371
二、药动学基本原理372
第二节 中药药动学375
一、中药药动学的概念及发展概况375
二、中药药动学的研究目的与意义377
三、中药药动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378
四、中药药动学研究中的新理论和新方法介绍381
五、中药药动学在中药新药研究中的应用383
六、对中药药动学研究方法的评价386
七、中药药动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389
第十一章 中药的治疗药物监测与个体化给药方案393
第一节 治疗药物监测概述393
一、治疗药物监测的概念和发展概况393
二、目前进行TDM的常见药物种类394
三、TDM常用的监测方法395
四、TDM的必要性和临床意义396
第二节 中药的治疗药物监测398
一、概述398
二、中药TDM的研究现状400
三、中药TDM的必要性402
四、中药TDM的特点和难点403
五、TDM与中药给药个体化方案设计403
六、中药TDM发展方向405
第十二章 药物相互作用408
第一节 概述408
第二节 中药的配伍变化409
一、中药的配伍方法410
二、中药处方的配伍法则410
第三节 药物在体外的相互作用410
一、药物理化性质的改变411
二、药物生物利用度的改变412
第四节 药物在体内的相互作用412
一、药动学相互作用412
二、药效学相互作用416
三、掩盖不良反应的相互作用418
第五节 中西药的相互作用418
一、中西药物相互作用概论418
二、中西药物在体外的相互作用420
三、中西药物的药动学相互作用420
四、中西药物的药效学相互作用424
第六节 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428
一、食物对药物体内药动学过程的影响428
二、食物对药物效应的影响429
第十三章 中药药物经济学432
第一节 概述432
一、药物经济学的产生和发展432
二、我国药物经济学发展状况433
三、药物经济学与临床药学的关系434
四、药物经济学在临床药学实践中的应用437
第二节 药物经济学的基本术语443
一、成本443
二、结果444
三、药物经济学分析技术444
四、医疗保险和卫生保健相关术语445
第三节 药物经济学研究的分析方法445
一、药物经济学的研究设计方法445
二、药物经济学成本及其测算447
三、药物经济学分析与评价方法449
四、药物经济学研究的步骤450
第四节 药物经济学在中药中的应用455
一、中药药物经济学研究进展455
二、中药药物经济学研究实例458
第十四章 中药循证药学468
第一节 概述468
一、循证药学的概念468
二、循证药学与传统药学的区别469
三、循证药学的意义471
第二节 实践循证药学的基本条件和方法472
一、实践循证药学的基本条件472
二、实践循证药学的步骤和方法474
三、循证药学在药学领域的应用476
四、循证药学实践的实例479
第三节 循证药学在中药领域的应用481
一、概述481
二、循证药学在中药领域中的具体应用举例484
第十五章 中医药文献与信息489
第一节 概述489
一、文献的概念489
二、信息的相关知识490
三、中医文献学概述492
四、中医药文献信息学概述493
五、中医药文献信息的来源494
第二节 常用中医药信息507
一、传统中医药典籍507
二、现代中医药信息518
第十六章 中药药学服务与咨询534
第一节 药学服务概述534
一、药学服务的概念534
二、药学服务的发展535
第二节 药学服务的内容与实施方法544
一、药学服务的目的与意义544
二、药学服务的内容与特点545
三、药学服务的影响因素547
四、药学服务的实施方法551
第三节 中药药学服务的内容与特点553
一、中药药学服务的特点554
二、中药药学服务的内容555
第四节 用药咨询561
一、用药咨询的方式562
二、用药咨询的内容563
三、用药咨询的对象564
四、用药咨询的场所565
五、用药咨询的步骤566
第十七章 中药药历书写569
第一节 药历的概念与模式569
一、药历的定义569
二、药历书写的目的570
三、药历的适用范围571
四、药历的临床意义571
五、药历的模式572
第二节 药历书写575
一、药历的格式与内容575
二、药历书写的基本要求582
三、药历书写的注意事项583
第三节 中药药历书写584
一、中药药历书写的探讨584
二、典型中药药历586
附录597
附录1 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597
附录2 处方管理办法603
附录3 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611
附录4 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615
附录5 二、三级中医医院评审标准及细则(与药学有关部分)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