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系统原理与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系统原理与方法
  • 吴广谋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316508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17页
  • 文件大小:79MB
  • 文件页数:232页
  • 主题词:系统科学-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系统原理与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系统概论1

第一节 经典系统工程范例——都江堰渠首工程1

一、岷江地理概况1

二、工程的主要组成模块2

三、从系统工程视角对都江堰工程的解读4

四、总结6

第二节 系统观念的历史发展7

一、古代系统思想7

二、近代系统思想7

三、现代系统思想8

第三节 系统的基本概念10

一、系统10

二、结构14

三、功能16

四、层次18

第四节 系统的分类与系统科学20

一、系统的分类20

二、系统科学23

第五节 系统的特征25

一、整体性25

二、相关性25

三、层次性26

四、目的性26

第六节 学习方法论的系统分析26

一、研究学习的一些成果27

二、能量分配—神经元运动的学习模式27

三、学习过程模型28

四、学习内容对内学习层次的选择性30

五、知识使用系统与学习内容的相容性、适应性和排斥性31

六、学习方法论的特点31

第二章 系统工程34

第一节 系统工程及其历史回顾34

一、系统工程概述34

二、系统工程发展简史35

第二节 霍尔三维结构38

一、时间维38

二、逻辑维40

三、知识维40

第三节 逻辑维步骤详解41

一、明确问题41

二、确定目标43

三、系统综合44

四、系统分析47

五、系统评价49

六、决策49

七、实施51

第四节 应用实例52

一、丁渭修复皇宫52

二、石油运输技术方案的产生52

三、医院值班安排54

四、产品开发的明确问题54

五、逆向思维的例子55

六、自下而上的反馈55

第五节 几种常用的技术方法56

一、K.J.法56

二、概要记述法57

三、头脑风暴法58

四、5W1H法59

第三章 系统分析60

第一节 兰德型系统分析60

一、系统分析的目的61

二、系统分析的要素61

三、系统分析程序62

四、系统分析原则63

五、系统分析中的技术方法65

六、简要评述与应用66

第二节 问题分析技术67

一、问题分析概述67

二、问题分析技术的结构68

三、兰德型问题分析技术应用实例71

四、应用实例75

第三节 潜在问题分析技术78

一、潜在问题分析的含义78

二、潜在问题分析的要素79

三、潜在问题分析的价值思考79

四、应用实例80

第四章 系统研究85

第一节 目标分析85

一、目标的基本要求86

二、多目标之间的关系86

三、组织中的三层目标87

四、组织中各层次目标的关系87

五、目标的分解与协调89

六、设计目标的要点89

七、决策模拟90

第二节 分析框架93

一、决策程序及扩充93

二、定义决策系统96

三、识别决策系统的分析框架100

四、把分析框架作为思考对象100

五、分析框架的构成要素102

六、分析框架的继承与管理104

七、在思维运作中理解框架管理106

八、应用实例107

第三节 边界分析108

第四节 环境因素分析110

一、系统与环境的关系110

二、环境因素分析思路111

三、情景规划简介112

第五节 系统的结构分析114

一、系统中要素的描述115

二、要素之间关联的类型及描述116

三、关联的基本形式117

四、基本关联组合的复杂性119

第六节 结构分析的实际应用123

一、“积极惰性”的成因分析及其对策123

二、企业经营中的“舍本逐末”陷阱128

三、依赖兴趣的心路演化过程分析134

第七节 系统的功能分析137

一、功能的区分138

二、功能的层次结构与功能树139

三、单一因素限制功能的规律140

四、功能分析的思路141

第五章 切克兰德型方法论143

第一节 无结构问题143

一、从问题背景到提出目标的过程143

二、人类活动系统中的无结构问题145

三、应用实例147

第二节 切克兰德软系统思想148

一、概述148

二、方法论的逻辑顺序简介148

三、软系统方法步骤的详细讨论150

四、软系统方法论的评议161

五、应用实例162

六、案例分析165

第六章 系统的自组织168

第一节 自组织现象的典型事例168

一、雪花的形状168

二、贝纳德水花169

三、激光171

四、布鲁塞尔器172

第二节 研究自组织的学科173

一、耗散结构理论174

二、协同学理论174

三、突变论174

第三节 耗散结构理论简介175

一、耗散结构形成前主流科学的观念175

二、耗散结构176

三、熵的观点对耗散结构的解释177

四、耗散结构理论引出的与系统有关的概念178

第四节 协同学简介179

一、概述179

二、伺服原理与绝热消元180

三、序参量182

四、序参量方程的分析与自组织的特征183

五、自组织的基本共性187

第五节 系统的自组织概述187

一、组织与自组织188

二、自组织的观察点189

三、自组织过程的特殊形式192

第六节 形成自组织的途径195

一、改变系统的组分形成自组织195

二、不同自由能引发自组织196

三、外界控制参量改变引发自组织197

第七章 系统原理198

第一节 认识事物方法的发展198

一、思维的若干特征198

二、事物存在的特征200

三、联系规律200

第二节 联系的特征与规律的要点201

第三节 系统的基本概念与基本规律203

一、系统、要素、环境203

二、结构与功能204

三、层次性原理206

第四节 系统的控制207

一、反馈与控制207

二、控制的基本方式209

第五节 系统中的竞争与协同210

一、竞争211

二、协同212

三、竞争与协同212

第六节 系统的结构动态性212

一、观察结构动态性的时间尺度213

二、结构稳定性213

三、结构的突变214

四、系统的演化214

参考文献21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