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水洞沟 2003-2007年度考古发掘与研究报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水洞沟 2003-2007年度考古发掘与研究报告](https://www.shukui.net/cover/4/35059006.jpg)
- 宁夏回族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编;高星,王惠民,裴树文,陈福友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7462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77页
- 文件大小:104MB
- 文件页数:466页
- 主题词:旧石器时代文化-文化遗址-发掘报告-灵武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水洞沟 2003-2007年度考古发掘与研究报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前言&王惠民 高星1
第一节 20世纪水洞沟遗址研究简史1
第二节 21世纪初以来水洞沟遗址的研究进展3
1.发掘报告的出版和学术研讨会的召开3
2.最新研究进展4
第三节 21世纪以来水洞沟研究的新成果与新认识6
1.文章和著述6
2.对水洞沟遗址的新认识9
第二章 地质、地层、年代与环境背景&刘德成 裴树文12
第一节 地貌分析13
1.盆地地形13
2.阶地14
第二节 地层与年代18
1.第1地点(SDG1)18
2.第2地点(SDG2)20
3.第3、4、5地点(SDG3、SDG4、SDG5)27
4.第7地点(SDG7)30
5.第8地点(SDG8)32
6.第9地点(SDG9)34
7.第12地点(SDG12)35
第三节 水洞沟遗址古环境分析36
1.孢粉、植硅体分析36
2.粒度分析43
3.石英砂微形态分析45
4.磁化率分析46
5.小结46
第三章 第2地点&陈福友 李锋 张乐 张晓凌51
第一节 发现与发掘概况51
第二节 遗物空间分布与用火遗迹52
第三节 石制品52
1.第7文化层53
2.第6文化层54
3.第5文化层55
4.第4文化层57
5.第3文化层58
6.第2文化层61
7.第1文化层65
第四节 其他遗物71
第五节 小结72
第四章 第3、4、5地点&王惠民 冯兴无 马晓玲73
第一节 发现与发掘概况73
第二节 石制品74
1.第3地点74
2.第4地点76
3.第5地点82
第三节 小结85
1.上部文化层以及地表的石制品85
2.下部文化层石制品的特征86
3.下文化层石制品年代与性质的初步讨论87
第五章 第7地点&裴树文 张双权 牛东伟 周振宇89
第一节 发现与发掘概况89
第二节 遗物空间分布89
第三节 石制品93
1.石质标本大小94
2.原料97
3.风化与磨蚀状况98
4.石器技术分析99
第四节 动物化石123
1.动物群面貌123
2.动物考古学研究123
3.与SDG12之间的动物考古学对比分析126
第五节 其他遗物127
第六节 小结127
1.遗址地层与年代127
2.石器工业特点128
3.动物化石128
4.其他特点129
第六章 第8地点&王春雪 冯兴无130
第一节 发现与发掘概况130
第二节 石制品131
1.原料131
2.石制品形态133
第三节 其他遗物142
第四节 小结142
1.石器工业特点142
2.遗址古环境143
3.遗址功能与性质144
第七章 第9地点&彭菲 高星 裴树文146
第一节 发现与发掘概况146
第二节 遗物空间分布146
第三节 石制品149
1.石核150
2.剥片产品152
3.石器155
4.讨论155
第八章 第12地点&王惠民 梅惠杰 宋艳花 仪明洁157
第一节 发现与发掘概况157
第二节 石制品和骨制品158
1.各水平层石制品158
2.骨制品242
3.石制品、骨制品类型及性质的讨论243
第九章 专题分析253
第一节 水洞沟第2地点石制品的微痕研究&张晓凌 沈辰 周振宇253
1.研究背景与材料253
2.研究方法——微痕分析254
3.微痕分析结果257
4.石制品功能及相关问题的初步探讨259
5.余论260
第二节 水洞沟第2地点石制品残留物分析&关莹 高星260
1.研究背景与原因260
2.方法简介260
3.实验室流程261
4.实验结果266
5.讨论286
6.小结288
第三节 水洞沟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结构的空间利用分析&关莹 周振宇290
1.遗址空间分析方法290
2.在水洞沟第2地点的应用290
3.结语295
第四节 水洞沟遗址的石料热处理研究&周振宇 高星295
1.研究背景295
2.水洞沟的用火情况296
3.实验与结果297
4.讨论305
5.结语306
第五节 遗址鸵鸟蛋皮串珠的模拟实验研究&王春雪307
1.引言307
2.国外鸵鸟蛋皮串珠模拟实验研究的现状308
3.我国装饰品模拟实验研究的现状及鸵鸟蛋皮串珠模拟实验的应用310
4.结语315
5.未来的努力方向315
第六节 水洞沟第1地点人工刻划痕迹研究&彭菲 王惠民317
1.旧石器时代的象征与认知行为317
2.我国旧石器时代刻划痕迹的发现与研究319
3.水洞沟第1地点石制品上的人工刻划痕迹初步研究与意义320
第七节 烧石及古人类用火研究&高星 王惠民322
1.用火材料与成因323
2.模拟实验研究323
3.遗址周边古环境特点、食物资源和水质测试325
4.古人类用火方式、作用与意义326
第八节 第12地点动物考古学研究&张乐328
1.动物种属分布328
2.动物群新分类330
3.小型动物331
4.结论333
第十章 总结与讨论&高星 王惠民334
1.水洞沟遗址的历史地位和学术意义334
2.以往学术界对水洞沟遗址的认识与讨论335
3.对水洞沟遗址及其旧石器文化内涵的新认识336
参考文献343
Abstract353
后记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