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10/35050268.jpg)
- 中公教育教师资格考试研究院编著 著
-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北京公司
- ISBN:7510046963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235页
- 文件大小:79MB
- 文件页数:257页
- 主题词:中学历史课-教学法-初中-中学教师-聘用-资格考试-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初级中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历史学科知识与能力2
第一章 初中历史课程与教学基本理论2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
考点聚焦2
第一节 初中历史课程2
考点梳理2
一、初中历史课程的基本理论2
(一)初中历史课程的性质、作用与功能2
(二)初中历史课程的结构7
(三)初中历史教学的原则8
(四)初中历史课程的新特点8
二、初中历史教材的认识与使用10
第二节 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10
考点梳理10
一、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的内容10
(一)前言11
(二)课程目标11
(三)课程内容14
(四)实施建议16
二、义务教育历史新课程标准的使用17
(一)深刻领会新课程标准的理念与要求17
(二)依据新课标,用好历史教材17
(三)依据新课标,引导学生学习历史17
(四)依据新课标,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18
(五)依据新课标,评价教学目标的达成度18
第三节 初中历史教学的理论与方法18
考点梳理18
一、认识史学理论19
(一)史学理论的含义19
(二)相关概念19
(三)影响初中历史教学的几个史学观点20
二、与初中历史教学相关的史学方法21
(一)历史知识与历史体裁21
(二)资料的收集与运用22
(三)历史的阐释和评价22
强化训练23
第二章 中国史25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5
考点聚焦25
第一节 中国古代史25
考点梳理25
一、基本线索25
二、要点概述26
(一)中华文明的起源26
(二)夏商周时期: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27
(三)秦汉时期:统一国家的建立30
(四)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33
(五)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34
(六)宋元时期:经济中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38
(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41
第二节 中国近代史45
考点梳理45
一、基本线索45
二、要点概述46
(一)列强的侵略与国人的反抗46
(二)近代化的探索50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53
(四)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57
(五)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60
(六)近代民族工业62
第三节 中国现代史63
考点梳理63
一、基本线索63
二、要点概述63
(一)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1949—1956年)63
(二)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1956—1966年)69
(三)文化大革命71
(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72
强化训练76
第三章 世界史83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83
考点聚焦83
第一节 世界古代史83
考点梳理83
一、基本线索83
二、要点概述84
(一)上古人类文明84
(二)中古亚欧文明89
第二节 世界近代史91
考点梳理91
一、基本线索91
二、要点概述92
(一)资本主义的兴起(14—17世纪)92
(二)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17—18世纪)94
(三)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和发展(18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96
(四)资本主义世界的巩固与发展97
(五)无产阶级革命运动与被压迫民族的斗争98
(六)近代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100
第三节 世界现代史101
考点梳理101
一、基本线索101
二、要点概述101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世界101
(二)从大危机到第二次世界大战105
(三)从“冷战”到多极化108
(四)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113
强化训练114
第二部分 历史教学设计122
第一章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设计的理论与原则122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22
考点聚焦122
第一节 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122
考点梳理122
一、教学设计的概念122
二、教学设计的要素123
三、教学设计的特点123
第二节 历史教学设计的原则124
考点梳理124
一、整体设计的原则124
二、以学生为主的原则125
三、意义建构的原则125
四、过程开放的原则126
强化训练127
第二章 初中历史课程教学设计的环节128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28
考点聚焦128
第一节 对初中历史课程标准的理解与运用128
考点梳理129
一、对课程标准的理解129
二、课程标准与教学设计的关系129
(一)课程标准给历史教学设计带来了新理念、新教法和新学法129
(二)历史教学设计要充分体现课程标准所要求达到的目标129
第二节 解读教材130
考点梳理130
一、历史教材130
二、历史教材的使用与教学设计的关系131
第三节 学情分析131
考点梳理131
一、学情分析132
(一)学生智力因素分析132
(二)学生非智力因素分析132
二、学情分析与教学设计的关系133
第四节 制定教学目标135
考点梳理135
一、教学目标135
二、“三维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135
三、制定教学目标要做的准备136
(一)研究历史课程标准136
(二)分析教学内容136
(三)分析学习者特征136
(四)分析社会形势需要137
(五)资源的准备137
四、如何撰写教学目标137
第五节 教学策略设计138
考点梳理138
一、组织教学内容138
二、选择教学方法139
(一)教学方法139
(二)如何选择教学方法140
(三)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140
三、制定教学策略142
(一)教学策略142
(二)制定教学策略的原则142
四、选用课程资源143
(一)选用课程资源的原则143
(二)课程资源与教学设计144
(三)现代教育技术144
五、制作教学课件,设计课堂练习147
(一)制作教学课件147
(二)设计课堂练习148
第六节 初中历史教学设计的撰写148
考点梳理148
一、历史教学设计的流程148
二、中国史的教学设计149
(一)中国史的知识结构特点149
(二)案例分析150
三、世界史的教学设计154
(一)世界史的知识结构特点154
(二)案例分析155
强化训练160
第三部分 历史教学实施162
第一章 初中历史教学的高效学习162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62
考点聚焦162
第一节 初中历史学习的基础162
考点梳理162
一、历史学习的基础162
(一)兴趣基础163
(二)听课基础163
(三)阅读基础163
(四)历史学习的表达基础164
二、历史学习过程164
(一)影响历史学习过程的学习要素164
(二)历史学习过程的内涵及特征164
(三)历史学习过程的基本阶段164
第二节 历史学习指导165
考点梳理165
一、学习类型的含义与特征165
二、学习类型的分类166
(一)自主学习166
(二)合作学习166
(三)探究学习167
(四)体验学习170
(五)接受学习171
三、历史学习方法172
(一)知识型学习方法指导172
(二)技能型学习方法指导173
(三)史实运用型学习方法指导174
强化训练175
第二章 历史课堂教学的基本技能176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176
考点聚焦176
第一节 历史课堂导入技能176
考点梳理176
一、历史课堂导入技能的原则和要求176
(一)导入技能的原则177
(二)导入技能的要求177
二、历史课堂导入技能的功能178
(一)集中、定向功能178
(二)促进认知衔接的功能178
(三)交流信息、精神互动功能178
三、历史课堂导入技能的类型179
(一)复习法179
(二)设问法180
(三)兴趣法180
(四)故事法180
(五)情境法181
(六)直接式181
第二节 历史课堂语言技能181
考点梳理182
一、历史课堂语言技能的原则和要求182
(一)要有历史特色182
(二)语言要生动182
(三)语言变化要适当182
(四)面部表情要配合183
(五)心理节奏要考虑183
二、历史课堂语言技能的功能183
(一)易于学生理解183
(二)易于调动学生183
(三)教与学有机结合184
(四)感受语言美184
第三节 历史课堂提问技能184
考点梳理185
一、历史课堂提问技能的原则和要求185
(一)提问技能的原则185
(二)提问技能的要求185
二、历史课堂提问技能的功能186
(一)集中定向186
(二)反馈检查186
(三)交流沟通186
(四)发展思维187
(五)探究规律187
三、历史课堂提问技能的类型187
(一)直接提问式187
(二)兴趣启发式187
(三)问旧启新法187
(四)情境启示法187
(五)设疑置难法188
(六)讨论式188
(七)比较式188
(八)阶梯式189
(九)评价式189
(十)综合式189
(十一)化用式189
第四节 历史课堂概念阐释技能190
考点梳理190
一、历史课堂概念阐释技能的含义190
二、历史课堂概念阐释技能的要求190
第五节 历史课堂讨论和对话技能191
考点梳理191
一、历史课堂讨论和对话技能的含义191
二、历史课堂讨论和对话技能的要求191
第六节 历史课堂板书技能192
考点梳理193
一、历史课堂板书的类型193
(一)提纲式板书193
(二)重点式板书193
(三)图示式板书193
(四)表格式板书194
(五)并列比较式板书194
二、历史课堂板书的布局195
(一)对称型195
(二)偏正型195
(三)自由型195
三、历史课堂板书的技巧和要求196
(一)历史课堂板书书写技法196
(二)历史课堂板位的安排196
(三)历史课堂板书的要求196
第七节 历史课堂结束技能197
考点梳理197
一、历史课堂结束技能的含义197
二、历史课堂结束技能的功能197
(一)条理化、系统化功能197
(二)巩固强化功能197
(三)激趣开智功能197
(四)教学过渡功能198
(五)及时反馈功能198
三、历史课堂结束技能的类型198
(一)教师概括式198
(二)学生参与式199
第八节 历史课堂演示技能201
考点梳理201
一、历史课堂演示技能的含义201
二、历史课堂演示技能的要求201
第九节 历史课堂的组织和管理策略202
考点梳理202
一、历史课堂组织技能202
(一)历史课堂组织技能的概念202
(二)历史课堂组织技能的作用202
(三)历史课堂组织技能的分类203
(四)影响历史课堂组织技能的主要因素204
(五)新课程改革对历史课堂组织提出的新要求205
(六)历史课堂组织技能训练205
二、历史课堂教学组织策略206
(一)探究学习的教学策略206
(二)合作学习的教学策略207
(三)自主学习的教学策略208
三、历史课堂教学管理策略209
(一)教学氛围的营造209
(二)生成情境及问题的处理210
强化训练211
第四部分 历史教学评价214
第一章 初中历史教学评价214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14
考点聚焦214
第一节 历史教学评价概述214
考点梳理214
一、历史教学评价的内涵214
二、历史教学评价的作用215
三、历史教学评价的基本原则215
第二节 教育测量与教育评价215
考点梳理215
一、教育测量215
二、教育评价216
三、教育评价的方法216
四、教育评价与学业评价的关系217
五、试卷质量的评价217
强化训练219
第二章 历史教学评价的实施220
从考试大纲看本章考点220
考点聚焦220
第一节 历史课堂教学评价220
考点梳理220
一、历史课堂教学评价220
(一)历史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220
(二)课堂教学评价的内容221
(三)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方法221
二、自我反思222
(一)自我反思的内容222
(二)自我反思的原则222
(三)自我反思的实施程序222
(四)自我反思的实施方法223
第二节 学业评价223
考点梳理223
一、学业评价的类型223
二、学业评价的功能224
三、学业评价的方法224
强化训练226
2014年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笔试面授辅导课程230
2014年全国教师资格证统考面试面授辅导课程232
中公教育·全国分校一览表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