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经济犯罪与刑法发展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经济犯罪与刑法发展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52/30426964.jpg)
- 毛玲玲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1882707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626页
- 文件大小:79MB
- 文件页数:647页
- 主题词:经济犯罪-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经济犯罪与刑法发展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经济犯罪的概念演变与范围1
第一节 经济犯罪的概念演变1
一、从萨瑟兰的“白领犯罪”说起1
二、“经济犯罪”的概念演变5
三、我国“经济犯罪”概念的不同观点7
第二节 经济犯罪的法律经济学、伦理学分析8
一、经济犯罪的法律经济学分析8
二、经济犯罪的伦理学分析11
第二章 经济犯罪的表现与特征13
第一节 经济犯罪的表现与特征13
一、经济犯罪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3
二、经济犯罪派生其他犯罪与社会不轨15
三、经济犯罪破坏健康的经济伦理秩序16
四、经济犯罪集聚社会风险,引发其他社会问题20
第二节 经济犯罪案件的特征24
一、经济犯罪中的新问题层出不穷,法律认识不足24
二、经济犯罪案件的法律辩护反击能力较强29
三、经济犯罪的追赃与境外缉捕是重要的课题30
第三章 法定犯视角下的经济犯罪35
第一节 法定犯视角下经济犯罪的刑事立法35
一、法定犯视角下经济刑法的风险控制功能35
二、法定犯视角下经济刑法立法技术的变革38
三、法定犯视角下经济刑法立法模式的讨论40
第二节 法定犯视角下经济犯罪的司法实务难题43
一、经济犯罪“非法占有目的”要件的界定与认定43
二、经济犯罪涉案数额的认定45
三、经济犯罪刑事惩治的范围认定46
四、经济犯罪被害人诉求的处理困难48
五、经济犯罪的退赃、追赃问题49
第三节 法定犯视角下经济刑法的刑法观念变革50
一、近年经济犯罪的态势与影响51
二、经济犯罪与刑法谦抑主义54
三、经济犯罪与刑事司法的能动作用60
四、经济犯罪控制与刑事一体化理念的确立62
第四章 经济犯罪与刑事政策66
第一节 经济犯罪的刑事政策66
一、刑事政策理念66
二、我国经济犯罪刑事政策的相关观念67
三、我国经济犯罪刑事政策的表现71
四、完善我国经济犯罪相关刑事政策的设想75
第二节 经济不法行为的犯罪化问题76
一、经济不法行为犯罪化处置的困境76
二、经济不法行为刑事惩罚的适度性78
三、经济不法行为刑事惩罚标准的明确性81
四、经济犯罪刑事可罚性的判断82
第三节 经济犯罪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82
一、转型社会的社会特点83
二、经济犯罪的前形态——经济不法行为的规制84
三、经济犯罪的有效防控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88
四、经济不法行为非刑事制裁方式的制度安排94
第四节 经济犯罪的刑事审判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98
一、“宽”“严”判断标准的思考99
二、经济犯罪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落实102
第五节 涉众型经济犯罪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107
一、涉众型经济犯罪案件的相关特征107
二、涉众型经济犯罪妥善处置的困难109
三、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在涉众型经济犯罪刑事司法中的适用111
第五章 经济犯罪的刑罚问题115
第一节 经济犯罪刑罚的“轻缓化”潮流115
一、经济犯罪刑罚的“轻缓化”趋势115
二、经济犯罪刑罚违背刑罚“轻缓化”潮流的表现115
三、经济犯罪刑罚“轻缓化”的讨论117
四、经济犯罪刑罚“轻缓化”的实现条件118
第二节 经济犯罪的死刑问题119
一、经济犯罪死刑适用的争议119
二、经济犯罪免死论断的依据讨论121
三、经济犯罪死刑观念的转变124
第三节 经济犯罪的财产刑问题126
一、经济犯罪中罚金刑的适用126
二、罚金刑执行中的问题与解决128
三、罚金刑的改善方案130
四、经济犯罪没收财产刑的适用133
五、经济犯罪没收财产刑适用的争议134
六、刑事案件中财产执行的完善措施136
第四节 经济犯罪刑罚配置的改革方案139
一、经济犯罪死刑的削减方案139
二、经济犯罪自由刑的轻缓方案139
三、经济犯罪财产刑的改善方案140
四、经济犯罪单位犯罪的刑罚完善方案143
第六章 经济犯罪与刑法解释146
第一节 经济犯罪的解释问题概述146
第二节 经济犯罪与犯罪构成理论149
一、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争论状况149
二、开放的犯罪构成要件的提出150
三、经济犯罪的司法自由裁量与开放的构成要件152
第三节 经济犯罪的罪状设计与刑法解释156
一、经济犯罪概括式的罪状设计156
二、经济犯罪罪状的“兜底条款”与“行政处罚要件”159
三、经济犯罪罪状的解释162
第四节 经济犯罪刑法解释的特殊之处166
一、经济犯罪刑法解释的“常情、常识、常理”166
二、经济犯罪刑法解释的特殊内容167
三、经济犯罪刑法解释的价值判断170
第七章 经济犯罪民刑交叉问题177
第一节 经济犯罪的认定标准与民刑交叉问题177
一、经济犯罪的认定标准的讨论177
二、经济犯罪民刑交叉法律适用问题的不同观点177
第二节 经济犯罪民刑交叉案件的适用规则182
一、经济犯罪民刑责任的独立判断准则182
二、经济犯罪民刑责任的不可替代原则184
三、经济犯罪民事责任的优先承担原则185
第三节 经济犯罪民刑交叉关系的处理186
一、经济犯罪民刑交叉案件中法律关系的认识187
二、经济犯罪民刑交叉案件处理的系统理念189
三、经济犯罪民刑交叉案件执行程序的协调190
第四节 经济犯罪中民刑交叉案件的程序问题191
一、民刑交叉案件是否分案审理191
二、是否中止民事案件的审理194
三、民刑交叉案件中受害人的确定与权益保护途径196
四、经济犯罪中民刑交叉案件的常见类型199
第五节 经济犯罪民刑交叉案件中民事责任的认定200
一、被害人无过错的案件中民事责任的处理200
二、内外勾结型刑事犯罪中民事责任的处理202
三、假借他人名义实施诈骗犯罪民事责任的处理203
四、盗用他人名义实施犯罪的民事责任的处理206
第六节 经济犯罪民刑交叉案件的合同效力问题207
一、民刑交叉案件中合同效力确认的不同观点207
二、民刑交叉案件中涉及他人的合同的效力认定215
三、民刑交叉案件中犯罪目的与相关合同效力的确认220
第八章 经济犯罪刑事司法的改革与完善226
第一节 经济犯罪刑事司法中的困难与新课题226
一、经济犯罪中的证据与程序要求226
二、经济犯罪中的涉案财产与赃物处置问题229
三、经济犯罪中的限制出境与境外缉捕234
四、经济犯罪受害人的损害救济途径236
第二节 经济犯罪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241
一、经济犯罪相关行政认定的范围242
二、行政认定在经济犯罪处理中的作用243
三、行政认定在经济犯罪刑事司法中的适用误区244
四、行政认定在经济犯罪刑事认定中的完善245
五、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实体、程序衔接245
第三节 经济犯罪的司法合作机制249
一、经济犯罪执法行动中的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合作与区域合作249
二、经济犯罪执法行动的国际司法合作250
第九章 经济刑法的发展经验与域外启示251
第一节 经济刑法的发展经验与域外启示251
一、经济刑法的发展经验251
二、德、日不同的经济犯罪内涵对我国的启示252
三、附属型经济刑法立法模式的启示252
四、经济犯罪中刑罚配置的启示254
第二节 德国经济犯罪防控与惩治的经验255
一、德国经济犯罪刑事立法的演变255
二、德国经济刑法实体与程序机制的演变259
三、德国针对经济犯罪的机构改革263
第三节 美国经济犯罪防控与惩治的经验265
一、美国经济犯罪的特点265
二、美国经济犯罪防控与惩治的执法经验268
三、美国经济犯罪防控与惩治中对网络犯罪的重视277
第十章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284
第一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概述284
一、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概述284
二、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案件特点284
第二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法律适用中的疑难问题286
一、明知故意的认定问题287
二、共同犯罪人的范围确定问题288
三、犯罪金额的计算问题290
四、罪名的选择适用与执法标准的统一性问题290
第三节 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犯罪292
一、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犯罪案件的情况292
二、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犯罪中行政违法与刑事违法的衔接问题294
三、相关案件法律适用中的问题299
第四节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相关案例302
一、案例:三鹿奶粉事件302
二、案例:染色馒头事件311
三、案例:地沟油案件318
第十一章 金融犯罪325
第一节 涉货币犯罪325
一、伪造型货币犯罪的概况325
二、货币相关犯罪的社会危害性考虑328
三、案例:涉伪造型货币犯罪案件的罪名适用329
第二节 涉信用卡犯罪问题: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333
一、恶意透支行为入罪的争议334
二、恶意透支型信用卡诈骗罪的法律适用问题338
三、案例:透支本金产生费用的处理345
四、案例:透支本金的计算与定性348
第三节 信用卡权益受损与罪名争议:盗窃罪与信用卡诈骗罪的适用353
一、信用卡权益受损与罪名争议353
二、案例:窃取邮件并激活信用卡使用的行为定性355
三、案例:出售银行卡后挂失并取款的行为定性359
四、案例:未激活信用卡的刑法性质365
第四节 涉贷款犯罪369
一、涉贷款犯罪概况369
二、“骗取贷款罪”与贷款诈骗罪的区分难题372
三、小额贷款公司的身份问题374
四、案例:“骗取贷款罪”的适用387
五、案例:有担保的贷款行为能否构成贷款诈骗罪396
六、案例:骗取小额贷款公司贷款的刑事认定397
第五节 涉票据犯罪404
一、票据诈骗犯罪概况404
二、案例:票据诈骗罪“非法占有目的”的证明408
三、案例:票据中介与非法集资的界限412
四、案例:票据中介现象与非法经营罪的适用414
第六节 涉保险犯罪419
一、涉保险犯罪概述419
二、保险诈骗犯罪的新情况421
三、保险诈骗犯罪预防与控制措施的思考427
四、案例:骗取信用保证保险以获得贷款行为是否认定为保险诈骗罪429
第七节 证券犯罪432
一、证券违法的执法状态以及执法衔接432
二、证券刑事责任的重点类型:内幕交易违法犯罪434
三、案例:证券犯罪新手法与兜底条款的运用——汪建中案446
四、案例:内幕信息及其知情人范围——李启红案451
五、案例:利用未公开信息从事交易案457
第八节 逃汇罪458
一、逃汇罪概况458
二、外汇制度的变化与外汇犯罪问题——上海自贸区相关犯罪分析459
三、案例:转口贸易中虚假提单是否能够证明逃汇行为461
四、案例:逃汇行为危害性的分析角度465
第十二章 集资犯罪470
第一节 集资行为的刑事管制情况470
一、集资行为的刑事管制路径470
二、集资行为刑事管制的特点473
第二节 集资行为刑事管制的困境478
一、集资行为刑事管制的法律效果困境478
二、集资行为刑事管制的社会效果困境479
第三节 集资行为非刑事管制的方案及分析481
一、方案一:法律松绑481
二、方案二:改变融资方式483
三、方案三:纳入证券监管体系484
第四节 集资行为刑事管制的合理构建486
一、集资行为刑事管制的制度逻辑486
二、集资行为刑事管制的核心内容487
第五节 刑事管制模式下的正当抗辩事由488
一、集资行为法定出罪抗辩事由的配置488
二、惩治欺诈性的吸纳资金行为490
第十三章 涉税犯罪491
第一节 税制理念的变化与税收犯罪的轻缓化491
一、涉税犯罪概述491
二、逃税罪刑事立法的变化492
三、税制理念的变化与逃税刑事责任的轻缓化494
第二节 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的法律适用502
一、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主观罪过的证明504
二、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犯罪数额的认定508
三、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行为的损失数额计算510
第十四章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513
第一节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概述513
一、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概况513
二、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516
三、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司法处置的程序问题526
第二节 侵犯著作权犯罪529
一、侵犯著作权犯罪案件概况529
二、侵犯著作权犯罪法律适用问题531
三、网络环境下著作权刑法保护的新问题536
四、“私服”“外挂”侵权的司法适用问题540
五、“私服”“外挂”刑事案件的典型案例与法律适用543
六、案例:网络传播行为的认定547
第二节 侵犯商业秘密犯罪550
一、侵犯商业秘密犯罪法律适用的困难状况550
二、案例:商业秘密的认定与数额计算553
第十五章 走私犯罪561
第一节 走私犯罪概述561
一、走私犯罪案件概况561
二、走私犯罪刑事立法与法律适用难题563
三、走私犯罪量刑情节的认定问题565
四、走私犯罪犯罪形态与犯罪数额的认定问题567
第二节 走私犯罪的新型问题570
一、案例:空姐代购案570
二、案例:逃税是否构成走私犯罪的性质认定572
第十六章 扰乱市场秩序罪577
第一节 扰乱市场秩序罪概况577
一、扰乱市场秩序罪案件概况577
二、扰乱市场秩序罪的主要特点579
三、扰乱市场秩序罪的司法问题581
第二节 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584
一、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概述584
二、案例:雪碧“汞中毒”事件588
三、案例:记者报道与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罪590
四、案例:记者职业报道权、普通公民监督权与犯罪之间的边界592
五、案例:“纸箱馅包子”假新闻事件595
六、案例:互联网或自媒体中的损害商业信誉事件600
第三节 虚假广告罪604
一、虚假广告罪概述604
二、案例:电视台被控虚假广告罪案605
三、案例:虚假医疗广告罪案607
第四节 合同诈骗罪613
一、合同诈骗罪的构成613
二、合同诈骗罪的此罪与彼罪619
三、案例:合同诈骗罪中刑事被害人的认定与财物归属621
四、案例:涉担保合同诈骗案的认定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