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军用目标伪装隐身技术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军用目标伪装隐身技术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17/35046040.jpg)
- 杨照金主编;崔东旭副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8091878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81页
- 文件大小:202MB
- 文件页数:395页
- 主题词:军事-目标伪装-隐身技术-概论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军用目标伪装隐身技术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绪论1
1.1伪装技术1
1.1.1伪装技术的内涵1
1.1.2伪装技术的发展历程2
1.1.3伪装技术的发展趋势2
1.2隐身技术3
1.2.1隐身技术的内涵3
1.2.2隐身技术的发展历程3
1.2.3世界隐身技术的应用情况4
参考文献6
第2章 目标光学特性基础知识7
2.1目标光学特性概述7
2.2光辐射的基本量8
2.2.1辐射参数及定律8
2.2.2本征辐射参数10
2.2.3光度参数及定律10
2.2.4目标反射、散射特性参数12
2.3色度学基本量12
2.3.1颜色的定义13
2.3.2目标的色度特性参数14
2.3.3人眼视觉特性与物体观察14
2.3.4颜色三刺激值15
2.4目标的散射特性16
2.4.1面散射特性16
2.4.2体散射特性17
2.4.3散射特性的表述18
2.5光在大气中的传输20
2.5.1大气传输过程20
2.5.2大气吸收20
2.5.3大气散射21
2.6激光水下传输23
参考文献24
第3章 典型军用目标的光学特性25
3.1目标与背景基本红外特性25
3.1.1普通目标的光学特性25
3.1.2太阳的光学特性26
3.1.3地球及自然地表的红外辐射特性26
3.1.4背景的辐射特性29
3.2飞机的辐射特性30
3.2.1喷气发动机红外辐射强度30
3.2.2喷气发动机尾焰红外辐射31
3.2.3飞机蒙皮的温度31
3.2.4飞机红外辐射特征的影响因素32
3.2.5实际飞机的红外辐射分析33
3.3导弹的辐射特性34
3.3.1发动机尾喷焰红外辐射34
3.3.2蒙皮红外辐射模型36
3.3.3.尾喷管红外辐射模型36
3.3.4某型反舰导弹红外辐射计算仿真37
3.4坦克的辐射特性38
3.4.1影响坦克目标红外辐射特性的因素39
3.4.2坦克的红外辐射特性40
3.5导弹发射车的红外辐射特性42
3.5.1导弹发射车24h内红外辐射温度变化42
3.5.2导弹发射车的主要红外暴露征候43
3.6舰船的辐射特性44
3.6.1舰船红外辐射的来源44
3.6.2舰船红外辐射的估算44
3.7卫星的光学特性46
3.7.1太阳辐射46
3.7.2地球辐射46
3.7.3卫星的热特征46
3.7.4卫星的可见光特征48
3.7.5卫星的散射特性48
参考文献48
第4章 目标光学特性测试技术50
4.1目标光学特性测试概述50
4.1.1目标光学特性测试基本概念及术语50
4.1.2静态目标光学特性测量51
4.1.3动态目标角度分布测量51
4.2目标测试的一般原则及影响因素52
4.2.1一般原则52
4.2.2探测距离的影响52
4.2.3目标/背景对比度53
4.3目标光学特性测试系统及过程54
4.3.1探测过程主要要素54
4.3.2点目标测试55
4.3.3面目标测试56
4.3.4红外辐照对比度57
4.4典型目标特性测量系统57
4.4.1空间目标光度特性测量系统57
4.4.2地面跟踪目标红外特性测量系统59
4.4.3机载红外测量系统61
4.4.4激光散射特性测试64
参考文献67
第5章 军事目标的伪装68
5.1伪装技术概述68
5.1.1伪装的原理与分类68
5.1.2目标的暴露征候70
5.1.3军事目标的伪装71
5.1.4城市重要目标的伪装72
5.1.5防空武器系统伪装74
5.1.6伪装网76
5.1.7伪装毯79
5.1.8动态伪装82
5.1.9迷彩伪装85
5.2目标伪装效果评价的主要方法87
5.2.1实地检测、人工判别87
5.2.2通过发现概率方程对伪装效果进行评估88
5.2.3基于光谱反射特性的伪装性能评价89
5.2.4基于欧氏距离的伪装器材性能评估90
5.2.5基于纹理分析的伪装器材效果评价92
5.2.6基于光谱成像的伪装效果评价94
5.2.7基于模糊综合评判的伪装器材效能评估97
5.2.8基于BP神经网络的伪装效能评估100
5.2.9层次分析法102
5.2.10其他评价方法103
5.3典型装备及设施的伪装效果评价104
5.3.1地空导弹阵地实际伪装效果评价104
5.3.2集群目标伪装效果综合评价106
5.3.3导弹发射车红外伪装效果评估112
5.3.4直升机攻击条件下装甲目标伪装效能评估113
5.3.5伪装对直瞄兵器作战能力影响的评估116
5.3.6迷彩伪装效果评价120
5.4伪装性能测试124
5.4.1迷彩伪装材料实验室测量124
5.4.2地面伪装目标高光谱成像检测125
5.4.3伪装网性能测试127
参考文献128
第6章 可见光隐身131
6.1可见光隐身原理131
6.1.1可见光探测系统131
6.1.2可见光隐身的一般原理134
6.1.3动态隐身134
6.1.4自适应隐身134
6.2可见光隐身材料135
6.2.1 隐身涂料135
6.2.2动态隐身变色材料138
6.3可见光隐身主要途径140
6.3.1迷彩隐身140
6.3.2烟雾隐身140
6.3.3飞机的隐身措施140
6.4可见光隐身发展现状141
6.4.1法国的研究情况142
6.4.2隐身衣142
6.5可见光隐身效果评估143
6.5.1材料性能的表征143
6.5.2隐身效果的表征144
6.6可见光隐身性能测试145
6.6.1光在光学材料中的传输145
6.6.2反射比测量145
6.6.3隐身目标的亮度测试147
6.6.4隐身目标与背景对比度测量150
6.6.5隐身目标的颜色测量153
6.7可见光隐身计量156
6.7.1亮度计校准156
6.7.2光谱辐射计校准158
6.7.3光谱测色仪的校准159
参考文献160
第7章 红外隐身162
7.1红外隐身原理及技术措施162
7.1.1红外探测系统162
7.1.2红外隐身原理165
7.1.3红外隐身措施165
7.2红外隐身材料166
7.2.1控制红外隐身材料的发射率167
7.2.2控制温度的红外隐身材料170
7.2.3远红外伪装涂料170
7.3红外隐身技术的应用171
7.3.1飞机的红外隐身171
7.3.2坦克装甲车辆的红外隐身172
7.3.3导弹的红外隐身172
7.3.4导弹发射车的红外隐身174
7.3.5舰艇的红外隐身175
7.3.6卫星的光学隐身178
7.4红外隐身效果评估178
7.4.1红外隐身的性能表征178
7.4.2基于灰度相关的红外隐身效果评估180
7.4.3红外隐身涂层隐蔽系数182
7.4.4隐蔽效率评估红外隐身效果184
7.5典型装备的红外隐身性能评估187
7.5.1飞行器红外隐身工程评价187
7.5.2战车的红外隐身效果评估189
7.5.3水面舰艇的红外隐身效果评估192
7.5.4针对反舰导弹的舰艇红外隐身效果评估194
7.5.5飞航导弹红外隐身效能评估196
7.6红外发射率测试198
7.6.1红外发射率测试方法的分类198
7.6.2 量热法半球积分发射率的测量199
7.6.3反射法测量发射率200
7.6.4能量法测量发射率202
7.6.5多波长法测量发射率205
7.6.6实验室简易发射率测量206
7.6.7有关标准对红外发射率试验的规定207
7.7红外隐身效果外场测试211
7.7.1外场测试概况211
7.7.2典型外场测试系统212
7.8外场测试实例216
7.8.1无人侦察机红外隐身特性研究216
7.8.2飞机发动机红外隐身性能研究218
7.9红外隐身计量219
7.9.1红外发射率测量装置的溯源219
7.9.2红外热像仪参数的校准222
7.9.3红外光谱辐射计的校准与溯源226
参考文献230
第8章 激光隐身232
8.1激光隐身原理232
8.1.1典型激光武器系统的工作原理232
8.1.2激光雷达截面236
8.1.3激光雷达测距方程237
8.1.4临界散射截面237
8.1.5理论上减小激光雷达截面的方法237
8.2激光隐身主要途径238
8.2.1采取外形技术238
8.2.2采用功能材料技术239
8.2.3减小“猫眼效应”242
8.2.4其他激光隐身技术242
8.2.5激光隐身技术发展趋势243
8.2.6常用军事装备的激光隐身243
8.3激光隐身效果评估246
8.3.1激光隐身性能的表征246
8.3.2激光隐身效果的评价方法247
8.4激光隐身性能测试251
8.4.1激光隐身性能外场测试251
8.4.2激光隐身性能实验室测试253
8.4.3利用双向反射分布函数研究目标反射和散射特性256
8.4.4实际目标的反射散射特性测试258
8.5激光隐身计量262
8.5.1激光测距机测距准确度校准262
8.5.2标准反射板的校准263
参考文献265
第9章 雷达隐身267
9.1雷达隐身原理267
9.1.1雷达的工作原理与组成267
9.1.2雷达散射截面与隐身原理270
9.2雷达隐身措施272
9.2.1精心设计武器的外形272
9.2.2采用雷达吸波材料和透波材料273
9.2.3采用电子措施降低兵器的雷达截面274
9.2.4等离子体隐身技术275
9.3雷达隐身技术的应用278
9.3.1飞机雷达隐身278
9.3.2导弹雷达隐身281
9.3.3舰艇的雷达隐身282
9.4雷达隐身效果评估284
9.4.1隐身效能评估基本概念284
9.4.2雷达的目标特性286
9.4.3雷达的探测距离286
9.4.4发现概率的计算287
9.4.5舰艇雷达隐身效果评估实例290
9.4.6飞机隐身效能评估实例291
9.5雷达隐身性能测试293
9.5.1雷达散射截面测量的主要方法及要求293
9.5.2缩比模型测量294
9.5.3典型雷达散射截面测量系统299
参考文献300
第10章 声波隐身302
10.1声波隐身物理基础302
10.1.1声波基础知识302
10.1.2噪声305
10.1.3声纳306
10.2声波隐身原理308
10.2.1声特征的控制308
10.2.2声波隐身技术309
10.2.3潜艇的声波隐身311
10.2.4舰船水声隐身313
10.2.5水雷的声隐身317
10.2.6飞机的声隐身318
10.3声波隐身效果评估322
10.3.1噪声的测量322
10.3.2潜艇声隐身效果评估325
10.3.3水雷声隐身效果评估328
10.3.4消声瓦声学性能的测量330
参考文献331
第11章 反隐身技术332
11.1隐身技术和武器系统本身存在的问题332
11.1.1隐身平台本身存在的问题332
11.1.2隐身技术和武器系统作战方面的局限性332
11.2探测隐身目标的技术和系统333
11.2.1提高雷达探测能力333
11.2.2无源探测系统335
11.2.3利用光学装置探测隐身目标335
11.2.4声学探测336
11.2.5新型预警机336
11.3组网雷达反隐身技术337
11.3.1隐身目标特性分析337
11.3.2组网雷达反隐身原理338
11.3.3组网雷达的战术反隐身措施340
11.3.4组网雷达的技术反隐身措施340
11.3.5雷达网反隐身性能指标340
11.3.6组网雷达的优化部署340
11.3.7多种类雷达混编组网342
11.4组网雷达反隐身性能评估342
11.4.1组网雷达的反隐身能力评估指标体系342
11.4.2组网雷达反隐身性能评估指标模型343
11.4.3组网雷达的反隐身效能评估指标模型345
11.4.4基于探测范围的雷达网反隐身能力评估方法346
11.5反红外隐身技术349
11.5.1反红外隐身一般措施349
11.5.2飞机的反红外隐身措施350
11.6新型雷达反隐身351
11.6.1超视距雷达反隐身352
11.6.2相控阵雷达反隐身353
11.6.3超宽带太赫兹雷达反隐身356
11.6.4冲激雷达反隐身359
11.6.5米波谐振雷达反隐身362
11.6.6无源雷达反隐身364
11.6.7临近空间双基地雷达反隐身369
11.6.8成像激光雷达反隐身370
11.6.9太赫兹反等离子体隐身373
11.6.10各种新型雷达反隐身技术的性能比较373
11.7微波无源探测隐身目标374
11.7.1微波辐射计探测目标的机理374
11.7.2微波辐射计对隐身目标的探测方法376
11.7.3微波辐射计用于隐身目标探测的性能分析377
11.8激光/声反隐身探潜379
参考文献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