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与阻断机制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与阻断机制研究
  • 温志强,郝雅立著 著
  • 出版社: 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01108940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357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376页
  • 主题词:群体性-突发事件-公共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预警与阻断机制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课题研究的依据与意义1

一、选题依据1

二、研究意义2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文献综述4

一、城镇化的国内外研究状况4

二、城镇化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的研究现状22

三、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原因研究综述25

四、关于群体性事件预警的研究概况47

五、基于CiteSpace知识图谱的可视化述评51

第三节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72

一、研究内容72

二、研究框架74

三、研究方法74

第四节 相关理论概述75

一、群体性突发事件——基于快速城镇化建设的背景75

二、群体性突发事件公共危机预警79

三、社会转型期的社会风险分析81

第五节 理论基础——中性美学96

一、中性美学中的“和谐”:秩序与无序之间的现实状态96

二、群体性事件:从简单到复杂的演变99

三、秩序与混乱的博弈:用制度公利规范自由无序的自利102

四、预警与和谐:群体性事件治理的最佳选择104

第二章 快速城镇化对利益相关者的影响111

第一节 快速城镇化中的利益相关者112

一、既得利益群体112

二、争取利益群体114

三、弱势利益群体116

第二节 快速城镇化对农民的影响119

一、城镇化下农民受益分析119

二、城镇化下农民机遇分析121

三、城镇化下农民损失分析122

四、城镇化下农民挑战分析124

第三节 快速城镇化对地方政府的影响130

一、城镇化下地方政府受益与机遇分析130

二、城镇化下地方政府面临的挑战与损失分析132

第四节 快速城镇化对自治组织的影响134

一、城镇化下自治组织的利益与机遇分析134

二、城镇化下自治组织的挑战与损失分析136

第五节 快速城镇化对建设企业的影响141

一、城镇化下建设企业的利益分析141

二、城镇化下建设企业的挑战分析144

第三章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群体性突发事件频发的原因分析145

第一节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发生机理分析150

一、背景性机理:城镇化建设加速与农村社会建设滞后之间的矛盾150

二、直接性机理:农民公益性受损与基层组织自利性倾向之间的矛盾152

三、政治性机理:政府理念行为失范与农民政治机会扩大之间的矛盾154

四、体制性机理:单轨制政治体制与单向性表达体制的运转脱轨155

五、心理性机理:农民群体“类”意识强烈与法制意识淡薄之间的矛盾157

第二节 利益受损是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群体性突发事件的直接机理159

一、利益问题是城镇化建设合法性的本源159

二、利益受损是城镇化冲突爆发的直接机理160

三、利益受损与城镇化冲突之间的传导机制162

四、利益诉求表达与城镇化冲突的传导性机制163

第三节 执法不规范是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群体性突发事件的法制机理169

一、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执法不规范问题的理性分析169

二、城镇执法不规范现象究根于认知层面的三类矛盾性关系183

第四节 法律缺失和不完善是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群体性突发事件的重要诱因185

一、法律缺失和不完善是引发城镇化冲突的重要诱因185

二、城镇化法律体系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良性法律体系189

第五节 无关利益者闹大是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群体性突发事件的外部因素192

一、基于无关利益者闹大引发的城镇化冲突特点分析192

二、政治信任格局现状分析与意义探索194

三、城镇化冲突中农民政治不信任心理分析196

第四章 群体性突发事件公共危机预警管理的优势分析200

第一节 有利于培养危机预防文化200

一、预防预警突显“社会仁道”的价值取向200

二、预防预警能促使公众感知并适应社会公共危机风险202

第二节 有利于降低政府法制化治理成本204

一、预警性公共危机治理能够降低政府公共危机治理成本204

二、预警性公共危机治理能够降低政府社会秩序维护成本205

三、预警性公共危机治理能够节约危机应对的社会成本206

第三节 有利于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07

一、有利于增强体制吸纳能力,扩大公民制度化参与207

二、有利于改革和完善权力运行体制,促进职责履行210

三、完善法制,有利于规制群体性事件环境的创建211

第四节 有利于提高群体性突发事件常态化管理水平212

一、预警性公共危机治理引导政府做好危机应对的日常储备212

二、预警性公共危机治理增强政府部门的整体应对能力214

三、预警性公共危机治理有利于增强社会公共危机协同应对能力216

第五节 有利于提高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绩效217

第五章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群体性突发事件公共危机预警管理机制的构建内容219

第一节 公共危机管理的分型与预警机制建设220

一、公共危机管理的分型220

二、公共危机预警机制建设224

第二节 预测机制228

一、健全危机预测信息机制229

二、重视群体性事件危机预测知识管理232

第三节 预见机制234

一、精准把握国内外环境234

二、储备充足的知识与经验235

三、周期性地回顾和总结236

第四节 预报机制237

一、危机信息预报公布237

二、危机预警社会动员238

第五节 预防机制239

一、确立“超前工作”理念,建立“走在前”的危机防范控制机制239

二、把握好危机预警的临界状态,建立化解矛盾的新机制240

三、建立新型、系统、高效的群体性突发事件预防预警组织网络242

第六节 预备机制243

一、加强群体性事件公共危机预警的基础预备建设244

二、加强群体性事件公共危机预警的体制预备建设245

第七节 预案机制245

一、加强培训工作,提高对群体性事件处置预案的认同246

二、加强预案的编制247

三、注重预案的评审与发布249

四、积极修订与更新预案250

五、注重支持附件250

第八节 预演机制251

一、演练的作用251

二、演练的策划筹备、实施、评估与总结253

第六章 快速城镇化背景下构建群体性突发事件公共危机预警与阻断机制的策略建议255

第一节 群体性事件预警的美学路径255

一、群体性事件治理现状:处于光谱两端的“淡写”或“浓描”255

二、“光束”的汇合与聚焦:群体性事件爆发演进进路分析257

三、预警型治理:群体性事件两类极端路径的“中和化”回归趋势259

四、美学启发:棱柱型社会折射出群体性事件预警的多元化解决路径261

第二节 倡导危机预防文化263

一、预防文化的理论探源263

二、公共危机治理中的预防文化构建途径264

三、加强对群众的危机预防文化教育267

第三节 创建重大项目社会风险评估机制269

一、进一步提高对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分析与评估制度的思想认识269

二、通过稳定风险评估法律体系,增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有效性270

三、扩大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的参与主体范围270

四、培养独立的、具有专业水准的社会稳定风险分析评估第三方271

五、改进评估技术与方法,完善风险评估的指标体系271

第四节 构建政策制定中利益均衡机制272

一、强化执政党的利益整合与利益表达功能272

二、改革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制度,确保人大代表的真正代表性273

三、改革和完善政治协商制度274

四、改革和完善信访制度275

五、充分发挥大众媒体的作用276

第五节 实行关键节点的风险机制评估、纠错机制278

一、群众会聚场所公共秩序管理要素分析279

二、高密度群众会聚场所拥挤踩踏事故内在机理分析284

三、行动者行动引发高密度人群拥挤踩踏事故直接机理分析285

四、群众会聚场所踩踏事故要素风险规避策略288

第六节 政府主动维权机制292

一、创建城镇化利益引导机制293

二、创建城镇化利益互动交流机制294

三、创建城镇化利益补偿与利益反哺机制295

四、创建城镇化利益保障机制297

第七节 完善权益冲突协商机制299

一、提高农民利益表达能力,培育合格的利益表达主体299

二、畅通利益表达渠道,创新利益诉求表达网络化平台300

三、科学界定利益处理部门职能,督促利益表达客体切实履行职责301

第八节 利益矛盾基层村镇“安全阀”缓冲疏导机制302

一、重塑政府形象,增强政府信任,夯实政府合法性302

二、注重教育疏导,以角色转型促进心理转型303

三、把握主要矛盾,对具有不同心理的参与者区别对待304

四、建立系统的社会心理预警机制,加强社会心理干预和调控305

第九节 群体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预演机制311

一、具有中国特色的“一案三制”的应急管理体系311

二、“一案三制”的应急管理体系的运用现状和问题分析312

三、将应急管理案例库嵌入中国政府应急决策体制的时代意义324

四、构建基于应急预案与案例库的“两案三制”的突发事件应急决策体制326

五、应急预案建设机制328

六、应急预案预演机制330

第十节 健全城镇化冲突预警法律体系331

一、明确界定法律范围内的“公共利益”概念331

二、建立城镇化冲突预警的权威性法律体系332

三、承认农民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降低法律救济的成本和难度333

第十一节 快速城镇化过程中规范执法335

一、执法环境的规范化335

二、执法理念的规范化336

三、执法行为的规范化338

主要参考文献341

后记35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