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遗嘱制度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李岩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7511852557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80页
- 文件大小:66MB
- 文件页数:396页
- 主题词:遗嘱-司法制度-理论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遗嘱制度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章 遗嘱本体论1
一、遗嘱的历史回顾1
(一)古希腊时代的遗嘱制度2
(二)罗马法时代的遗嘱制度3
(三)日耳曼时代的遗嘱制度6
(四)我国遗嘱制度的历史演变6
二、遗嘱的制度意义8
(一)遗嘱制度最为充分地体现了私权神圣8
(二)遗嘱制度是对人性的尊重和认同8
(三)遗嘱制度是配置遗产的最佳选择手段9
(四)遗嘱制度的设立避免了继承人之间的财产纷争9
三、遗嘱的特征10
(一)遗嘱是单方法律行为10
(二)遗嘱是独立法律行为10
(三)遗嘱是死因法律行为10
(四)遗嘱是要式法律行为10
第二章 遗嘱自由限制总论11
一、遗嘱自由的内涵及法理11
(一)遗嘱自由的内涵11
(二)遗嘱自由的理论根源12
二、遗嘱自由的表现18
(一)设立遗嘱与否的自由18
(二)选择遗嘱方式的自由19
(三)确定遗嘱内容的自由20
三、罗马法遗嘱自由的限制21
四、遗嘱自由限制的必要性23
(一)遗嘱自由的限制是禁止权利滥用原则的要求23
(二)遗嘱自由的限制是婚姻家庭制度的要求24
(三)遗嘱自由的限制是保护财产所有权的要求24
(四)遗嘱自由的限制符合比较法的普遍要求25
第三章 遗嘱自由限制分论26
一、遗嘱自由限制之一:法律规定26
(一)遗嘱人只能处分个人合法财产27
(二)酌定请求权的限制57
二、遗嘱自由限制之二:公序良俗原则58
(一)泸州赠与案引发的争论58
(二)比较法下公序良俗原则对遗嘱自由的限制60
(三)公序良俗原则对遗嘱自由限制的建议62
三、遗嘱自由限制之三:特留份制度64
(一)特留份制度的历史沿革64
(二)特留份权人67
(三)特留份的份额71
(四)特留份权的保护74
(五)特留份的扣减76
(六)特留份权利的剥夺81
(七)我国特留份制度的立法现状及建议82
第四章 遗嘱解释论89
一、遗嘱解释及其必要性89
(一)遗嘱解释的概念90
(二)遗嘱解释的必要性91
二、统一解释规则抑或分别解释规则93
(一)统一解释规则94
(二)分别解释规则95
(三)统一规定与分别规定的折衷主义96
三、暗示说抑或区别说96
(一)暗示说97
(二)区别说99
四、遗嘱解释的规则103
(一)遗嘱解释的原则104
(二)遗嘱解释的具体规则105
(三)引用旁证来解释遗嘱110
五、遗嘱漏洞的补充111
(一)常见的遗嘱漏洞111
(二)遗嘱漏洞补充的原则112
(三)遗嘱漏洞的补充方法113
六、我国遗嘱解释的现状及建议116
(一)我国遗嘱解释的立法现状116
(二)我国遗嘱解释制度的完善117
第五章 遗嘱形式总论121
一、遗嘱形式概说121
(一)遗嘱形式的含义及特征121
(二)遗嘱形式的意义122
二、遗嘱形式的历史演变123
(一)古罗马123
(二)中国古代124
三、遗嘱形式的缓和趋势127
四、我国遗嘱形式的现状及评价131
第六章 遗嘱形式分论133
一、自书遗嘱133
(一)自书遗嘱的历史133
(二)自书遗嘱的有效要件134
(三)我国自书遗嘱的完善建议138
二、代书遗嘱139
(一)代书遗嘱的制度价值139
(二)代书遗嘱的有效要件140
(三)我国代书遗嘱的完善建议144
三、录音遗嘱145
(一)录音遗嘱的制度价值145
(二)录音遗嘱的有效要件146
(三)我国录音遗嘱的完善建议146
四、口头遗嘱147
(一)口头遗嘱的制度价值147
(二)口头遗嘱的有效要件148
(三)我国口头遗嘱的完善建议149
五、公证遗嘱150
(一)公证遗嘱的概述150
(二)公证遗嘱的历史沿革152
(三)公证遗嘱的成立要件153
(四)公证遗嘱的效力159
(五)公证遗嘱的变更与撤销160
(六)公证遗嘱备案查询制度概述及我国现状163
(七)公证遗嘱的完善建议167
六、共同遗嘱171
(一)共同遗嘱及其类型171
(二)共同遗嘱的特征172
(三)共同遗嘱的法律取舍174
(四)共同遗嘱的构建179
七、密封遗嘱184
(一)密封遗嘱的历史沿革184
(二)密封遗嘱成立的要件185
(三)密封遗嘱的转换186
(四)中华遗嘱库的兴起187
八、电子遗嘱188
(一)电子遗嘱的界定188
(二)电子遗嘱法律效力争论191
(三)电子遗嘱立法的必要性及可行性197
(四)电子遗嘱法律制度的完善建议203
第七章 遗嘱变动论209
一、遗嘱变更和撤回的含义209
二、遗嘱变更和撤回的条件211
三、遗嘱变更和撤回的方式211
(一)明示撤回212
(二)推定撤回212
四、遗嘱变更、撤回的撤回218
(一)遗嘱变更、撤回的撤回立法例218
(二)遗嘱变更、撤回的撤回具体情形219
第八章 遗嘱效力论221
一、遗嘱的生效221
(一)遗嘱生效要件的概述222
(二)罗马法中遗嘱的生效要件228
(三)两大法系遗嘱生效要件比较230
(四)我国遗嘱生效要件评价及建议232
二、无效的遗嘱236
(一)遗嘱完全无效的类型236
(二)遗嘱部分无效的类型239
三、可撤销的遗嘱239
(一)遗嘱人意思可撤销型240
(二)遗嘱形式可撤销型241
四、我国遗嘱效力的完善建议242
第九章 遗嘱处分论243
一、遗赠243
(一)遗赠的概念244
(二)遗赠的分类246
(三)遗赠的要件250
(四)受遗赠人的资格252
(五)遗赠的客体254
(六)遗赠的表示257
(七)遗赠的接受与放弃258
(八)普通法上的遗赠撤销原则261
(九)遗赠的冲抵264
二、遗赠扶养协议268
(一)遗赠扶养协议的立法演进268
(二)遗赠扶养协议的界定269
(三)遗赠扶养协议的性质279
(四)遗赠扶养协议的效力281
(五)我国遗赠扶养协议制度的立法完善288
三、后位继承和补充继承297
(一)后位继承和补充继承的概念297
(二)后位继承与补充继承制度的历史渊源298
(三)后位继承与补充继承之比较300
(四)后位继承与补充继承的比较法考察301
(五)我国立法对后位继承和补充继承的态度303
四、遗嘱信托303
(一)遗嘱信托的起源及发展303
(二)遗嘱信托的界定308
(三)遗嘱信托的关系人311
(四)遗嘱信托财产314
(五)遗嘱信托关系人的权利和义务317
(六)遗嘱信托的变动320
(七)我国遗嘱信托制度的完善322
第十章 遗嘱执行论324
一、遗嘱执行人制度的基本问题325
(一)遗嘱执行人的概念325
(二)遗嘱执行人制度的历史沿革328
(三)遗嘱执行人的制度功能330
(四)遗嘱执行人的法律地位331
二、遗嘱执行人的产生336
(一)遗嘱执行人的产生方法336
(二)遗嘱执行人的资格340
(三)遗嘱执行人的就职与拒绝343
三、遗嘱执行人的权责344
(一)遗嘱执行人的权利义务344
(二)遗嘱执行人的责任349
四、遗嘱执行人的终结350
(一)因遗嘱执行人死亡或者丧失行为能力而终结351
(二)因遗嘱执行人被解任而终结351
(三)因遗嘱执行人辞职而终结353
五、遗嘱执行的准备程序353
(一)遗嘱的提示354
(二)遗嘱的开视356
六、我国遗嘱执行制度的完善357
(一)我国遗嘱执行制度的现状357
(二)我国遗嘱执行制度完善的建议358
第十一章 涉外遗嘱适用论362
一、涉外遗嘱能力的法律适用362
(一)外国法涉外遗嘱能力的法律适用362
(二)我国涉外遗嘱能力的法律适用365
二、涉外遗嘱内容的法律适用367
(一)外国法涉外遗嘱内容的法律适用367
(二)我国涉外遗嘱内容的法律适用369
三、涉外遗嘱形式的法律适用370
(一)同一制立法体例下遗嘱形式的法律适用370
(二)区别制立法体例下遗嘱形式的法律适用372
(三)同一制与区别制两种立法体例的比较373
(四)我国涉外遗嘱形式的法律适用374
四、涉外遗嘱效力的法律适用376
(一)同一制立法体例下涉外遗嘱效力的法律适用376
(二)区别制立法体例下涉外遗嘱效力的法律适用377
(三)我国涉外遗嘱效力的法律适用377
五、涉外遗嘱解释的法律适用379
(一)英美法涉外遗嘱解释的法律适用379
(二)我国涉外遗嘱解释的法律适用3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