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当代麻醉学 第2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当代麻醉学 第2版](https://www.shukui.net/cover/16/35008677.jpg)
- 杭燕南,江伟,李士通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9787547817308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1295页
- 文件大小:418MB
- 文件页数:1323页
- 主题词:麻醉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当代麻醉学 第2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麻醉医学的发展和展望1
第一节 世界麻醉学发展简史1
第二节 我国麻醉医学的发展6
第三节 21世纪初叶我国麻醉学的发展9
第四节 我国麻醉学的现状和展望11
第二章 麻醉安危和质量控制14
第一节 麻醉安危14
第二节 麻醉质量控制15
第三章 麻醉与信息技术20
第一节 医学中计算机及其运作20
第二节 麻醉信息管理系统21
第三节 麻醉与物联网技术及智慧医疗24
第四章 麻醉监护设备及其安全使用26
第一节 麻醉机的使用与常见错误防范26
第二节 围术期监护仪简介和使用注意事项31
第三节 医用气体31
第四节 手术室用电安全33
第五节 静脉靶控输注系统35
第六节 可视技术36
第七节 激光的使用安全41
第五章 循证医学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43
第六章 麻醉药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基础50
第一节 药物代谢动力学50
第二节 药效动力学55
第七章 吸入麻醉药的药理和脏器保护62
第一节 吸入麻醉药的临床药理62
第二节 常用吸入麻醉药66
第三节 氙气吸入麻醉72
第四节 吸入麻醉药的脏器保护和神经毒性73
第八章 静脉麻醉药的药理和给药方法77
第一节 静脉麻醉药的药理特性77
第二节 静脉麻醉药的给药方法90
第九章 麻醉药的联合应用及相互作用98
第一节 药物相互作用的基本机制98
第二节 静脉麻醉药的联合应用及相互作用101
第三节 吸入麻醉药与其他药物的联合应用及相互作用103
第四节 肌松药与其他麻醉药物的联合应用及相互作用104
第十章 局麻药的药理和毒性反应防治107
第一节 局麻药的作用机制107
第二节 影响局麻药作用的因素108
第三节 局麻药的药代动力学110
第四节 常用局麻药的药理111
第五节 局麻药的临床应用113
第六节 局麻药的不良反应114
第十一章 阿片受体激动剂、拮抗剂和激动-拮抗剂118
第一节 阿片受体的分型和作用118
第二节 阿片类药作用机制及作用部位119
第三节 阿片受体激动-拮抗药125
第四节 阿片类受体拮抗剂127
第十二章 α2受体激动药在临床麻醉中的应用129
第一节 α2肾上腺素能受体分类及其效应129
第二节 药理学特性130
第三节 临床麻醉中的应用133
第十三章 肌松药的药理和临床合理应用138
第一节 肌松药的分类138
第二节 肌松药的作用机制139
第三节 肌松药的药理143
第四节 肌松药的临床应用145
第五节 肌松药作用监测148
第六节 肌松药残余作用和拮抗152
第七节 进展和展望154
第十四章 麻醉辅助药156
第一节 抗胆碱能药156
第二节 抗恶心呕吐药159
第三节 抗组胺药161
第四节 糖皮质激素162
第十五章 心血管药的临床药理169
第一节 增强心肌收缩药169
第二节 血管收缩药177
第三节 血管扩张药180
第四节 β受体阻滞药184
第五节 钙通道阻滞药186
第十六章 神经刺激器定位和超声引导下周围神经阻滞190
第一节 神经刺激器定位190
第二节 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193
第十七章 椎管内麻醉管理及并发症防治202
第一节 蛛网膜下腔阻滞的麻醉管理202
第二节 硬膜外阻滞的麻醉管理203
第三节 蛛网膜下腔和硬膜外间隙联合阻滞205
第四节 椎管内麻醉并发症的防治206
第十八章 麻醉方法联合应用212
第一节 硬膜外阻滞复合全身麻醉212
第二节 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216
第三节 腰硬联合麻醉217
第十九章 气管插管术及并发症防治220
第一节 气管内插管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220
第二节 气管内插管的解剖基础和器械220
第三节 气管内插管术的分类222
第四节 气管内插管的途径223
第五节 气管内插管的麻醉方法226
第六节 气管导管拔管术228
第七节 气管内插管并发症及防治229
第二十章 围术期气道管理234
第一节 麻醉前气道及呼吸功能评估234
第二节 麻醉和手术对呼吸功能的影响236
第三节 非气管导管性通气装置237
第四节 特殊患者及手术的气道管理237
第五节 围术期气道并发症241
第二十一章 喉罩临床应用245
第一节 喉罩的类型与特点245
第二节 喉罩的优缺点、适应证和禁忌证249
第三节 喉罩使用前的准备250
第四节 喉罩的置入方法252
第五节 喉罩通气的并发症256
第二十二章 困难气道处理258
第一节 困难气道的定义258
第二节 困难气道的发生因素258
第三节 困难气道的评估259
第四节 困难气道的建立261
第五节 困难插管并发的损伤267
第六节 困难气道麻醉恢复期管理269
第二十三章 动静脉穿刺、肺动脉置管测压和心排血量测定271
第一节 动脉穿刺测压271
第二节 中心静脉穿刺测压275
第三节 肺动脉压监测280
第四节 心排血量监测283
第二十四章 精确麻醉和麻醉深度监测290
第一节 精确麻醉290
第二节 麻醉深度监测294
第二十五章 体温监测与调控302
第一节 正常体温调节302
第二节 围术期体温监测技术304
第三节 低体温对生理功能的影响305
第四节 围术期低体温的原因306
第五节 体温调控措施307
第六节 围术期体温升高309
第七节 恶性高热309
第二十六章 脑、神经生理与脑保护313
第一节 脑、神经细胞功能313
第二节 脑缺血及再灌注损害314
第三节 脑保护及其进展319
第二十七章 围术期颅内高压的处理324
第一节 颅内高压的原因和诊断324
第二节 全麻用药对ICP的影响326
第三节 血管活性药对ICP的影响329
第四节 围术期颅内高压的处理330
第二十八章 癫痫和帕金森病患者麻醉336
第一节 癫痫患者的麻醉336
第二节 帕金森病患者的麻醉341
第二十九章 颅后窝和脑干手术麻醉345
第一节 颅后窝手术的麻醉345
第二节 脑干肿瘤手术的麻醉346
第三节 术中特殊监测的应用347
第四节 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348
第三十章 脑血管手术麻醉350
第一节 脑的血液供应350
第二节 出血性脑血管病麻醉351
第三节 缺血性脑血管病麻醉356
第四节 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麻醉360
第三十一章 颅脑外伤患者麻醉364
第一节 颅脑外伤分型和临床特点364
第二节 颅脑外伤的麻醉管理366
第三十二章 颈椎外伤与颈髓手术麻醉372
第一节 麻醉相关的病理生理372
第二节 颈椎外伤与颈椎手术374
第三节 术前评估与准备375
第四节 颈椎手术相关麻醉技术377
第五节 颈椎手术术中监测与体位379
第六节 术后处理381
第三十三章 呼吸生理及功能监测383
第一节 肺容量和通气功能383
第二节 吸入和呼出气体监测385
第三节 氧合功能监测388
第四节 组织氧合的监测392
第五节 呼吸力学监测393
第三十四章 胸部手术麻醉397
第一节 胸部手术患者的生理变化397
第二节 术前评估和准备398
第三节 麻醉管理400
第四节 术后管理402
第五节 特殊患者围术期处理403
第三十五章 胸腔镜手术麻醉409
第一节 胸腔镜手术的适应证和并发症409
第二节 胸腔镜手术的病理生理改变410
第三节 电胸腔镜手术的麻醉处理411
第四节 达芬奇手术系统手术412
第三十六章 肺隔离技术与单肺通气414
第一节 肺隔离技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414
第二节 肺隔离的方法415
第三节 单肺通气在临床应用中的问题422
第四节 肺隔离的并发症424
第三十七章 气管手术麻醉426
第一节 术前评估426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426
第三节 麻醉管理427
第四节 术中麻醉维持和气道管理428
第三十八章 气道高反应性患者麻醉430
第一节 麻醉对支气管收缩功能的影响430
第二节 气道高反应患者的麻醉管理433
第三节 支气管痉挛的处理437
第三十九章 肺移植麻醉440
第一节 肺移植适应证、禁忌证与手术方式440
第二节 麻醉管理441
第四十章 心血管生理与功能监测447
第一节 心率和心率变异性447
第二节 动脉血压449
第三节 中心静脉压452
第四节 肺循环和肺动脉压454
第五节 心排血量455
第六节 心肌收缩功能和射血分数456
第七节 右心功能459
第八节 微循环功能461
第九节 组织氧合与灌注(胃黏膜pH和乳酸监测)462
第四十一章 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围术期应用468
第一节 TEE设备的基本构成和图像的类型468
第二节 TEE实用监测技术指标470
第三节 TEE在心脏手术中的应用477
第四节 TEE在非心脏手术中的应用479
第五节 TEE与心肺复苏480
第六节 TEE图像常用的标准切面480
第四十二章 低温麻醉和低温治疗487
第一节 低温的分类和适应证487
第二节 低温对机体的影响487
第三节 低温对器官的保护489
第四节 麻醉和低温的实施490
第五节 深低温停循环492
第六节 低温治疗493
第四十三章 体外循环与重要脏器保护495
第一节 体外循环的基本部件和管路495
第二节 体外循环中重要脏器的保护497
第四十四章 心脏瓣膜手术麻醉505
第一节 瓣膜疾病的病理生理学特征505
第二节 瓣膜置换术的麻醉处理509
第三节 麻醉期间血流动力学调控512
第四十五章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麻醉515
第一节 冠状循环的解剖和生理515
第二节 心肌缺血517
第三节 常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520
第四节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吻合术的麻醉522
第五节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吻合术的麻醉524
第六节 快周转技术525
第四十六章 心脏移植术麻醉528
第一节 心脏移植前后的病理生理528
第二节 心脏移植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529
第三节 移植前心功能的维护530
第四节 心脏移植术的麻醉531
第五节 小儿心脏移植术的麻醉特点536
第六节 心肺联合移植手术的麻醉特点537
第四十七章 心脏病患者施行非心脏手术的麻醉540
第一节 手术前评估540
第二节 麻醉前准备与用药545
第三节 麻醉原则与选择547
第四节 各种心脏病麻醉的特点549
第五节 麻醉和手术期间常见并发症处理553
第六节 手术后处理555
第四十八章 血管手术麻醉557
第一节 血管病变和手术特点557
第二节 术前评估和术前准备与用药559
第三节 胸主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561
第四节 腹主动脉瘤手术的麻醉处理563
第五节 大静脉手术麻醉566
第六节 周围动静脉手术麻醉568
第四十九章 肝功能与肝保护570
第一节 肝脏的功能570
第二节 肝脏在药物代谢中的作用573
第三节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肝保护策略576
第五十章 腹部大手术麻醉582
第一节 胃肠系统病理生理582
第二节 腹部大手术常用的麻醉方法585
第三节 常见腹部大手术的麻醉586
第五十一章 腹腔镜手术麻醉592
第一节 二氧化碳人工气腹对机体的影响592
第二节 腹腔镜手术的麻醉管理595
第三节 腹腔镜手术常见并发症及处理596
第四节 腹腔镜手术麻醉后处理599
第五十二章 肝脏患者手术麻醉601
第一节 肝功能不全的病理生理变化601
第二节 术前肝功能的估价604
第三节 肝脏患者的麻醉608
第五十三章 肝脏移植麻醉619
第一节 肝脏移植受体的术前评估619
第二节 成人肝脏移植手术的麻醉管理621
第三节 特殊肝脏移植患者的麻醉考虑625
第四节 肝脏移植术后早拔管627
第五十四章 肾功能与肾保护629
第一节 肾脏的生理功能629
第二节 肾功能不全患者的麻醉630
第三节 围术期肾保护的措施634
第五十五章 泌尿外科手术麻醉637
第一节 麻醉基本要求637
第二节 常见泌尿外科手术的麻醉638
第五十六章 肾移植麻醉642
第一节 肾移植患者的病情特点642
第二节 肾移植的发展及手术简介644
第三节 麻醉前评估和准备646
第四节 麻醉管理647
第五节 术后注意事项及相关问题648
第六节 儿童患者的肾移植麻醉649
第五十七章 围术期急性肾损伤651
第一节 病因学651
第二节 发病机制652
第三节 临床征象653
第四节 诊断依据655
第五节 治疗656
第六节 预防和预后658
第五十八章 甲状腺和甲状旁腺手术麻醉660
第一节 甲状腺手术的麻醉660
第二节 甲状旁腺手术的麻醉662
第三节 甲状腺疾病行非甲状腺手术的麻醉663
第五十九章 糖尿病患者麻醉和围术期处理665
第一节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和分型665
第二节 糖尿病主要病理生理665
第三节 麻醉前准备666
第四节 糖尿病患者的麻醉处理667
第五节 糖尿病围术期急性并发症防治669
第六十章 肾上腺手术麻醉672
第一节 肾上腺的解剖生理与麻醉672
第二节 皮质醇增多症患者手术的麻醉673
第三节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手术的麻醉675
第四节 嗜铬细胞瘤手术的麻醉676
第六十一章 肥胖及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麻醉679
第一节 肥胖的定义及生理改变679
第二节 肥胖患者的围术期处理681
第三节 特殊肥胖患者的麻醉683
第六十二章 眼科手术麻醉685
第一节 眼科手术特点及其对麻醉的要求685
第二节 眼科药物的全身作用688
第三节 眼科手术的麻醉处理688
第四节 小儿眼科手术麻醉691
第五节 非眼科手术的眼部并发症692
第六十三章 咽喉部手术麻醉694
第一节 咽部手术的麻醉694
第二节 喉部手术的麻醉697
第三节 特殊咽喉部手术的麻醉699
第六十四章 口腔颌面手术麻醉705
第一节 口腔颌面手术的特点705
第二节 口腔颌面肿瘤手术麻醉管理706
第三节 唇腭裂手术麻醉管理710
第四节 口腔颌面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手术麻醉管理712
第五节 麻醉后恢复713
第六十五章 整形外科手术的麻醉715
第一节 整形外科手术与麻醉特点715
第二节 整形外科手术的常用麻醉方法716
第三节 整形外科手术时的麻醉处理技术718
第四节 特殊手术麻醉721
第六十六章 休克患者治疗723
第一节 创伤性休克723
第二节 脓毒性休克728
第六十七章 创伤患者的麻醉733
第一节 创伤性休克的病理生理733
第二节 创伤患者的病情评估及处理736
第三节 麻醉处理740
第四节 特殊创伤的麻醉处理741
第五节 术中和术后并发症743
第六十八章 脊柱和髋关节手术麻醉745
第一节 脊柱手术麻醉745
第二节 髋关节手术麻醉748
第六十九章 烧伤患者麻醉753
第一节 烧伤患者的病情特点753
第二节 烧伤患者的麻醉要求和术前准备754
第三节 烧伤患者的麻醉方式和药物选择755
第四节 烧伤患者的麻醉管理755
第七十章 妊娠生理与麻醉757
第一节 妊娠期母体的生理改变757
第二节 胎儿生理759
第三节 麻醉对母体和胎儿的影响760
第七十一章 剖宫产手术麻醉763
第一节 麻醉前准备763
第二节 麻醉方法选择763
第三节 剖宫产麻醉期间的低血压765
第七十二章 高危妊娠患者剖宫产麻醉768
第一节 前置胎盘与胎盘早剥的麻醉768
第二节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麻醉769
第三节 多胎妊娠的麻醉771
第四节 妊娠合并心血管疾病的麻醉771
第五节 妊娠糖尿病的麻醉775
第六节 妊娠合并病态肥胖症的麻醉775
第七十三章 妇产科其他手术麻醉779
第一节 气腹腹腔镜手术麻醉779
第二节 宫腔镜手术的麻醉782
第三节 产科患者非产科手术麻醉783
第四节 人工流产的镇静与镇痛785
第五节 取卵的镇静与镇痛786
第七十四章 分娩镇痛788
第一节 分娩镇痛的解剖学和疼痛学基础788
第二节 分娩镇痛的方法790
第三节 分娩镇痛对产妇、胎儿和新生儿的影响794
第七十五章 小儿解剖生理与麻醉797
第一节 呼吸系统797
第二节 心血管系统799
第三节 神经系统801
第四节 体液与肾脏803
第五节 小儿体温调节804
第六节 小儿其他重要脏器806
第七十六章 全麻药对神经发育的影响808
第一节 全麻药对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808
第二节 全麻药对突触发育和重塑的影响809
第三节 全麻药对细胞骨架形成的影响809
第四节 全麻药对胶质细胞成熟和发育的影响809
第五节 全麻药对神经再生的影响810
第六节 全麻药对非人类灵长类动物认知功能发育的影响810
第七节 全麻药神经发育毒性的临床研究811
第八节 神经发育的影响因素812
第七十七章 小儿周围神经阻滞814
第一节 小儿周围神经阻滞的相关问题814
第二节 臂丛神经阻滞816
第三节 下肢神经阻滞819
第四节 躯干周围神经阻滞822
第七十八章 小儿部位麻醉828
第一节 局部麻醉药的药理学828
第二节 蛛网膜下腔阻滞829
第三节 硬膜外阻滞831
第四节 骶管阻滞831
第五节 周围神经阻滞832
第六节 并发症及注意事项833
第七十九章 小儿全身麻醉的实施835
第一节 麻醉前的访视、评估和准备835
第二节 小儿全身麻醉的诱导837
第三节 小儿全身麻醉的维持840
第四节 全身麻醉期间的管理843
第五节 围麻醉期监测845
第六节 苏醒及拔除气管导管846
第八十章 新生儿和早产儿麻醉848
第一节 与麻醉有关的解剖生理特点848
第二节 术前准备851
第三节 麻醉方法852
第四节 输液和输血854
第五节 几种新生儿疾病的麻醉处理855
第八十一章 小儿术中输液输血858
第一节 小儿液体治疗的基本概念858
第二节 术中液体治疗859
第三节 术中输血治疗861
第八十二章 小儿先天性心脏病麻醉864
第一节 小儿先心病的循环病理生理864
第二节 术前评估和准备865
第三节 麻醉管理的一般原则868
第四节 各种疾病的麻醉管理871
第八十三章 新生儿和小儿心肺复苏880
第一节 新生儿复苏880
第二节 婴幼儿及儿童心肺复苏883
第八十四章 小儿镇静888
第一节 小儿镇静的意义和特点888
第二节 小儿镇静的实施890
第三节 小儿常用镇静药和使用方法892
第四节 小儿镇静的发展趋势894
第八十五章 小儿疼痛治疗896
第一节 疼痛传导通路和疼痛神经生物学896
第二节 疼痛对患儿的生理和心理影响896
第三节 小儿疼痛评估897
第四节 小儿急性疼痛治疗900
第五节 常见手术的术后镇痛方法903
第六节 小儿慢性疼痛905
第八十六章 老年解剖生理改变与麻醉关系908
第一节 老年人各系统的解剖生理改变908
第二节 老年人心理方面问题913
第三节 药代学和药效学改变914
第八十七章 老年患者麻醉前准备和并存症处理916
第一节 麻醉前评估916
第二节 术前特殊问题917
第三节 老年患者并存症的处理918
第八十八章 老年患者麻醉处理923
第一节 麻醉选择和实施923
第二节 围术期监测925
第三节 输液与输血925
第四节 老年患者术后镇痛926
第五节 围术期并发症的防治927
第八十九章 全麻恢复期管理及并发症防治929
第一节 PACU的管理929
第二节 麻醉后早期并发症及其防治932
第九十章 麻醉和围术期液体治疗940
第一节 液体治疗的基础知识940
第二节 常用液体的药效和选择941
第三节 液体的选择和输液量估计944
第四节 液体治疗监测946
第五节 各科手术的液体治疗947
第六节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949
第九十一章 电解质和酸碱平衡951
第一节 钠代谢紊乱951
第二节 钾代谢紊乱954
第三节 镁代谢紊乱957
第四节 钙代谢紊乱959
第五节 酸碱失衡及处理960
第九十二章 输血与血液保护965
第一节 输血的新理念、不良影响及防治965
第二节 血液制品及成分输血968
第三节 输血的适应证及注意事项971
第四节 节约用血及血液保护974
第五节 自体血回输978
第九十三章 围术期凝血功能监测与抗凝治疗981
第一节 围术期深静脉血栓栓塞981
第二节 抗凝和抗血小板药983
第三节 围术期出凝血功能监测986
第四节 围术期抗凝治疗989
第五节 围术期抗凝治疗患者与椎管内麻醉993
第九十四章 机械通气和呼吸支持997
第一节 各类通气模式的意义和产生机制997
第二节 机械通气的适应证和实施方法1004
第三节 机械通气并发症的防治1009
第四节 无创通气的使用1011
第九十五章 麻醉和围术期过敏反应1014
第一节 发病机制1014
第二节 围术期过敏反应高危因素1015
第三节 围术期过敏反应的诊断与处理1016
第九十六章 反流误吸与吸入性肺炎1021
第一节 反流误吸的诱因1021
第二节 反流误吸的高危人群1022
第三节 吸入性肺炎的病理生理1022
第四节 吸入性肺炎的诊断1024
第五节 吸入性肺炎的预防1024
第六节 吸入性肺炎的治疗1026
第九十七章 围术期急性呼吸衰竭防治1028
第一节 围术期低氧血症1028
第二节 围术期高碳酸血症1032
第三节 围术期急性呼吸衰竭的处理1033
第九十八章 急性肺损伤和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治疗1037
第一节 ALI和ARDS的病理生理、发病机制与临床特征1037
第二节 ALI和ARDS的诊断与治疗1038
第三节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1041
第四节 ALI和ARDS的液体治疗1044
第五节 ALI和ARDS的药物治疗1046
第九十九章 围术期高血压防治和控制性降压1050
第一节 围术期高血压防治1050
第二节 控制性降压1057
第一○○章 围术期心律失常治疗1062
第一节 心律失常的病理生理1062
第二节 围术期心律失常的原因和分类1065
第三节 围术期心律失常的治疗1067
第四节 围术期心律失常的电学治疗1075
第五节 心律失常治疗药1075
第一○一章 围术期肺栓塞1080
第一节 肺血栓栓塞症1080
第二节 脂肪栓塞综合征1084
第三节 空气栓塞1088
第四节 羊水栓塞1090
第一○二章 急性肺水肿1093
第一节 病因与发病机制1093
第二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1095
第三节 肺水肿类型1098
第四节 肺水肿的治疗1101
第一○三章 围术期气胸的诊断和处理1104
第一节 气胸的病理生理及分类1104
第二节 围术期气胸的常见病因1105
第三节 围术期气胸临床表现与诊断1105
第四节 围术期气胸的预防与处理1106
第一○四章 围术期急性心力衰竭的治疗1108
第一节 术前心衰的评估与治疗1108
第二节 围术期心力衰竭的病因和诱因1112
第三节 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1113
第四节 舒张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及治疗1115
第五节 严重心功能不全患者的麻醉处理1118
第一○五章 术后中枢神经并发症1121
第一节 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1121
第二节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原因1123
第三节 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病理生理1126
第四节 神经系统并发症的诊断1127
第五节 预防和治疗1128
第一○六章 术后认知功能障碍1131
第一节 POCD发病率及其差异性的原因分析1131
第二节 POCD的病因和相关危险因素1132
第三节 POCD发病机制的研究1134
第四节 POCD的检测与诊断1136
第五节 POCD的防治1138
第一○七章 起搏、复律和除颤1141
第一节 心脏起搏1141
第二节 复律和除颤1147
第一○八章 心肺复苏1150
第一节 心脏停搏原因、类型和复苏步骤1150
第二节 初期复苏1152
第三节 二期复苏1156
第四节 后期复苏1159
第一○九章 脑复苏1161
第一节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生理1161
第二节 脑复苏治疗1162
第三节 脑复苏转归1165
第四节 脑死亡诊断标准1166
第一一○章 疼痛的现代概念和急性疼痛的病理生理1168
第一节 疼痛的定义及分类1168
第二节 疼痛发生的机制1170
第三节 急性疼痛的相关神经结构1170
第四节 躯体与内脏器官的神经支配1172
第五节 急性疼痛的病理生理变化1175
第六节 急性疼痛对机体的影响1177
第一一一章 针刺及相关技术在围术期的应用1179
第一节 针刺与术前镇静1179
第二节 针刺与围术期镇痛1181
第三节 针刺与术后恶心呕吐1183
第四节 针刺与围术期心肌保护1185
第一一二章 非麻醉性镇痛药在围术期的应用1188
第一节 非甾体抗炎镇痛药1188
第二节 其他非麻醉性镇痛药1194
第一一三章 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疼痛1197
第一节 神经阻滞治疗顽固性疼痛的机制1197
第二节 治疗性神经阻滞的种类、方法和实施途径1197
第三节 神经阻滞用于疼痛治疗1198
第一一四章 手术室外的镇静与镇痛1209
第一节 镇静与麻醉监控镇静术1209
第二节 手术室外镇静与镇痛的特点及实施1210
第三节 常见的手术室外镇静与镇痛1214
第一一五章 术后镇痛1219
第一节 手术后疼痛及对机体的影响1219
第二节 疼痛评估及镇痛管理监测1220
第三节 术后镇痛的常用方式1221
第四节 患者自控镇痛1222
第五节 多模式镇痛1226
第一一六章 危重患者镇静与镇痛1228
第一节 危重患者的镇静1228
第二节 危重患者的镇痛1234
第三节 气管插管患者的镇静与镇痛及肌松药在ICU中的应用1236
第四节 镇痛和镇静对器官功能的影响1238
附录1 麻醉与复苏相关的标准1241
附录2 药物剂量与用法1246
附录3 常用临床疼痛检查标准1264
附录4 肌肉的起止和作用1266
附录5 麻醉科常用英文缩写1273
索引1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