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汶川地震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汶川地震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https://www.shukui.net/cover/66/35003225.jpg)
- 殷跃平,张永双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37534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547页
- 文件大小:129MB
- 文件页数:55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汶川地震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篇 区域地质构造篇11
第1章 区域地震地质背景11
1.1概述11
1.2 Y字形构造带主要活动断裂特征16
1.3龙门山构造带的地震地质特征18
1.4龙门山构造带地震活动性41
1.5地层岩性与工程地质岩组45
1.6小结52
参考文献53
第2章 龙门山构造带及邻区深部地球物理特征58
2.1概述58
2.2区域地球物理场特征59
2.3龙门山构造带马尔康-龙泉地球物理探测剖面64
2.4鲜水河构造带新都桥-小金地球物理探测剖面69
2.5安宁河构造带盐源-永善大地电磁测深剖面73
2.6小结78
参考文献80
第3章 龙门山构造带及邻区地壳运动特征83
3.1概述83
3.2汶川地震前地表位移的GPS监测结果86
3.3汶川地震后地表位移的GPS监测结果91
3.4地震前后青藏高原东缘动力学特征对比100
3.5小结102
参考文献103
第4章 龙门山构造带区域应力场特征研究105
4.1概述105
4.2基于断裂擦痕的构造应力场反演110
4.3基于形变的区域构造应力场数值模拟117
4.4汶川地震过程的地质力学分析130
4.5小结136
参考文献136
第二篇 汶川地震工程地质篇143
第5章 汶川地震同震地表破裂特征143
5.1概述143
5.2中央断裂同震地表破裂特征144
5.3前山断裂同震地表破裂特征162
5.4小鱼洞断裂同震地表破裂特征167
5.5后山断裂同震地表破裂特征170
5.6小结171
参考文献171
第6章 汶川地震断裂工程安全性研究173
6.1概述173
6.2地震地表破裂带避让问题研究进展175
6.3汶川地震地表破裂影响带研究188
6.4工程选址安全避让距离讨论191
6.5小结192
参考文献192
第7章 汶川地震滑坡的基本特征195
7.1概述195
7.2汶川地震地质灾害概况200
7.3断裂活动与大型滑坡关系研究204
7.4汶川地震滑坡活动强度研究216
7.5小结221
参考文献222
第三篇 斜坡地震动监测与试验方法篇231
第8章 汶川地震区斜坡地震动特征研究231
8.1概述231
8.2汶川地震区斜坡地震动监测台站建设235
8.3斜坡地震动响应特征分析242
8.4斜坡地震动响应规律研究265
8.5小结279
参考文献279
第9章 汶川地震区斜坡地脉动特征282
9.1概述282
9.2典型斜坡地脉动监测284
9.3斜坡地脉动卓越频率特征分析292
9.4小结295
参考文献295
第10章 斜坡动力响应大型振动台试验研究297
10.1概述297
10.2斜坡地震破坏的大型振动台模拟试验研究298
10.3斜坡动力响应特征及变形破坏机制304
10.4小结329
参考文献330
第11章 汶川地震区斜坡岩体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331
11.1概述331
11.2斜坡稳定性分析赤平投影法336
11.3基于应力场的斜坡稳定性动力评价方法340
11.4基于动力放大系数的拟静力极限平衡修正方法346
11.5斜坡动力稳定的可靠性评价方法348
11.6典型斜坡变形破坏机理的数值模拟方法355
11.7小结369
参考文献370
第四篇 地震地质灾害专题篇375
第12章 汶川地震强震加速度与滑坡响应特征375
12.1概述375
12.2汶川地震区地震加速度分布规律376
12.3竖向加速度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379
12.4不同坡角滑坡地震动力响应模拟384
12.5小结390
参考文献390
第13章 大光包巨型滑坡地震动力响应特征研究392
13.1概述392
13.2地震前后滑坡遥感对比研究394
13.3滑坡地质结构模型建立407
13.4滑坡变形失稳的FLAC3D模拟412
13.5滑坡地震动力响应特征419
13.6小结420
参考文献421
第14章 地震高速远程滑坡空气动力学研究423
14.1概述423
14.2牛眠沟高速远程滑坡动力学过程分析425
14.3高速远程滑坡空气动力学效应数值模拟研究434
14.4高速远程滑坡飞行风洞模拟试验研究440
14.5小结444
参考文献444
第15章 地震高速远程滑坡液化机理研究446
15.1概述446
15.2高速远程滑坡液化机理实验研究447
15.3液化作用下高速远程滑坡长程滑动机制分析453
15.4小结457
参考文献457
第16章 滑坡防治工程的地震响应研究459
16.1概述459
16.2地震前滑坡防治工程460
16.3地震期间滑坡防治工程动力响应分析463
16.4余震滑坡防治工程动力响应分析467
16.5小结469
参考文献469
第17章 地震滑坡快速评估及编图方法研究470
17.1概述470
17.2基于Newmark位移模型的地震滑坡编图方法470
17.3区域地震滑坡易发性快速评估与编图474
17.4区域地震滑坡危险性及损失快速评估与编图479
17.5地震地质灾害应急图件编制基本要求486
17.6小结492
参考文献493
第18章 汶川地震区震后高位泥石流灾害研究495
18.1概述495
18.2高位泥石流的基本特征与判识标准495
18.3高位泥石流的分布及动态变化特征499
18.4高位泥石流成灾模式511
18.5高位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527
18.6高位泥石流防治对策537
18.7小结544
参考文献545
后记5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