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广州市志 第10卷 政权政务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广州市志 第10卷 政权政务](https://www.shukui.net/cover/30/34998784.jpg)
- 广州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编 著
- 出版社: 广州:广州出版社
- ISBN:7806552154
- 出版时间:2000
- 标注页数:1314页
- 文件大小:99MB
- 文件页数:133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广州市志 第10卷 政权政务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人民代表大会志5
概述5
第一章 广州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7
第一节 性质和职能7
第二节 代表8
第三节 会议9
第二章 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18
第一节 性质和职能19
第二节 选举20
第三节 代表23
第四节 会议26
第三章 广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48
第一节 性质和职权48
第二节 办事机构49
第三节 常委会的职权活动53
第四节 会议73
附录116
一、清朝末年的议事会116
二、民国时期广州市的代议机关117
政府志127
概述127
第一编 晚清、民国时期广州地方政府第一章 行政机构139
第一节 广州府140
附录 外人委员会142
第二节 粤海道142
第三节 广州市市政公所143
第四节 广州市市政厅144
第五节 广州市市政府145
专记 广州苏维埃政权147
第六节 广州特别市政府147
第七节 广州市政府148
附录 伪广州市行政机构154
第二章 政务要略158
第一节 市政沿革159
第二节 市政工程159
第三节 环境卫生161
第四节 公用事业163
第五节 文化教育事业164
第六节 福利慈善事业165
第七节 工业166
第八节 商业和对外贸易167
第二编 广州市人民政府机构169
第一章 广州市人民政府169
第一节 成立初期(1949年10月28日~1949年12月)169
第二节 广州市第一至第四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时期(1949年12月~1952年12月)170
第三节 广州市第五届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及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期间(1952年12月~1955年1月)172
第二章 广东省广州市人民委员会175
第一节 广东省广州市第一届人民委员会175
第二节 广东省广州市第二届人民委员会177
第三节 广东省广州市第三届人民委员会178
第四节 广东省广州市第四届人民委员会179
第五节 广东省广州市第五届人民委员会181
第六节 广东省广州市第六届人民委员会182
第三章 广东省广州市革命委员会185
第一节 党政一元化的领导机关185
第二节 政权机关188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结束,仍行使政权机关职能189
第四章 广州市人民政府(第七至第九届)194
第一节 广州市第七届人民政府194
第二节 广州市第八届人民政府197
第三节 广州市第九届人民政府199
专记 广州市军事管制机构202
第三编 广州市人民政府重要政务第一章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50~1952年)204
第一节 建立和巩固人民政权205
第二节 恢复国民经济215
第三节 改革和发展文化教育卫生事业222
第二章 “一五”计划时期(1953~1957年)224
第一节 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24
第二节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26
第三节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26
第四节 建立工业化的初步基础229
第三章 “二五”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1958~1965年)232
第一节 “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运动232
第二节 调整国民经济236
第三节 安排人民生活240
第四章 “三五”、“四五”计划(“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242
第一节 维护社会秩序242
第二节 坚持生产建设245
第三节 保障人民生活247
第五章 “五五”至“七五”计划时期(1976~1990年)249
第一节 改革经济体制249
第二节 调整经济结构261
第三节 扩大对外开放267
第四节 推动科技进步270
第五节 加速城市建设273
第六节 发展文化教育事业275
第七节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278
第八节 改善人民生活279
第九节 加强政府机关建设281
第四编 广州市人民政府专项政事第一章 参事283
第一节 机构284
第二节 性质与职责285
第三节 编制与职级286
第四节 主要活动289
第二章 文史299
第一节 机构300
第二节 活动303
第三章 来信来访311
第一节 机构与职责312
第二节 来信来访来电处理314
第三节 信访信息328
政协志337
概述337
第一章 广州市各界人民代表会议协商委员会341
第一节 历届协商委员会341
第二节 委员会的工作活动346
第二章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广东省广州市委员会351
第一节 历届政治协商会议委员会351
第二节 委员会的工作活动371
民政志410
概述410
第一编 民政机构413
第一章 建国前的民政机构413
第一节 晚清时期413
第二节 民国时期413
第二章 建国后的民政机构415
第一节 机构415
第二节 职能和职能部门418
第三节 人员422
第二编 基层政权建设424
第一章 基层政权组织424
第一节 区政权424
第二节 街道办事处428
第三节 乡镇政权431
第四节 人民公社434
第二章 基层社会组织436
第一节 保甲436
第二节 居民委员会(小组)438
第三节 村民委员会440
第三编 优抚安置442
第一章 优抚442
第一节 褒扬烈士442
第二节 抚恤451
第三节 拥军优属459
第四节 革命老根据地建设465
第二章 退役安置468
第一节 管理机构468
第二节 复员、退伍军人安置470
第三节 军队离休、退休干部安置474
第四节 军用供应476
附记 部分地方退休人员的管理477
第四编 救灾救济479
第一章 灾害救济479
第一节 建国前的灾害救济479
第二节 建国后的市内灾害救济481
第三节 支援外地的灾害救济486
第二章 社会救济488
第一节 救济机构488
第二节 慈善义举490
第三节 城市救济493
第四节 农村救济500
第五编 社会福利504
第一章 社会福利事业504
第一节 老人福利单位505
第二节 儿童福利单位507
第三节 婴儿福利单位511
第四节 残疾人福利单位513
第五节 综合性福利单位515
第六节 医疗福利单位517
第七节 社区服务520
第八节 有奖募捐520
第二章 社会福利生产523
第一节 沿革523
第二节 管理机构528
第三节 经营管理529
第四节 保护扶持534
第五节 效益536
第三章 残疾人社会团体542
第一节 组织机构542
第二节 主要工作和活动545
第四章 旧社会公益团体房地产的管理和使用550
第一节 房地产的处理550
第二节 房地产的管理552
第三节 房地产的改造与使用553
第四节 为社会福利事业服务554
第六编 社会行政管理556
第一章 收容遣送556
第一节 收容557
第二节 遣送564
第三节 游民、娼妓改造566
第四节 临时收容人员的管理571
第二章 社团登记管理573
第一节 社团与法规573
第二节 登记576
第三节 管理578
第三章 婚姻登记管理580
第一节 婚姻法规580
第二节 婚姻登记582
第三节 宣传、管理587
第四章 殡葬管理591
第一节 管理机构591
第二节 行业、队伍592
第三节 场所、设施595
第四节 殡葬改革599
第五章 禁烟禁毒工作604
第一节 概况604
第二节 戒烟所、戒毒所606
外事志613
概述613
上编 晚清、民国时期的外事620
第一章 机构和团体620
第一节 外事机构620
第二节 涉外机构622
第三节 外国驻广州领事机构623
第二章 对外交往与交涉627
第一节 晚清时期627
第二节 民国时期640
第三章 外国在广州的租地与租界647
第一节 十三行地区之扩界647
第二节 洋行租地协议与河南扩界纠纷649
第三节 沙面租界650
附录 收回英、法领事馆旧址655
第四章 广州地方政权为外人把持657
第一节 外人委员会657
第二节 日伪政权658
附录 日本侵略广州和广州的抗日斗争659
第三节 粤海关税务司660
第五章 外国在广州的经济和宗教、文化活动667
第一节 经济667
第二节 宗教 文化671
下编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的外事第一章 机构681
第一节 外事机构681
第二节 涉外机构685
第三节 对外团体686
第四节 外国驻广州领事机构687
第二章 涉外群众活动696
第一节 保卫世界和平696
第二节 抗美援朝701
第三节 抗美援越703
专记 涉外案件704
第三章 对外交往708
第一节 官方交往708
专记 印支三国四方会议733
第二节 政党交往734
第三节 民间交往737
第四节 专业交往745
第五节 外国专家、留学生和实习生768
第四章 建立国际友好城市关系772
第一节 与九个外国城市缔结友好关系772
第二节 友好工作的开展778
第五章 外事管理781
第一节 因公出访管理781
第二节 外国专家管理784
第三节 其他管理786
人事志793
概述793
第一章 人事机构797
第一节 民国时期人事机构797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人事机构798
第二章 机构与编制管理802
第一节 管理机构与管理工作802
第二节 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810
第三章 任用832
第一节 吸收录用832
附记841
一、留用旧政府人员841
二、“审干”录用干部842
三、整顿“以工代干”842
四、聘用合同制干部843
五、吸收“五大”毕业生、自费走读毕业生844
六、录用自学成才人员845
第二节 干部任免846
第四章 考核奖惩855
第一节 考核855
第二节 奖励858
第三节 惩戒861
第五章 培训864
第一节 民国时期864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864
附记 广州市人才培训中心867
第六章 流动与调配868
第一节 调配868
第二节 大、中专毕业生877
第三节 转业军官安置888
第四节 人才智力交流897
第五节 引进国外人才智力901
第七章 专业技术干部905
第一节 专业技术干部队伍905
第二节 专业技术干部管理机构906
第三节 专业技术干部管理908
第四节 专业技术干部待遇918
第八章 工资 福利923
第一节 工资923
第二节 福利938
附记 市政府员工福利机构953
早期作为集体福利而创办的学校和幼儿园954
干部疗养院所简介955
第九章 退休、退职、离休957
第一节 退休957
第二节 退职964
第三节 离休966
第十章 组织建设和业务建设968
第一节 人事干部队伍建设968
第二节 业务建设970
第三节 人事信访工作973
档案志981
概述981
第一章 机关、企事业档案工作985
第一节 机构与职责986
第二节 文书档案管理990
第三节 科技档案管理996
第四节 专门档案管理1003
第二章 档案馆事业1012
第一节 机构与职责1012
第二节 馆库建筑与设施设备1015
第三节 档案管理1018
第四节 馆藏简介1029
第三章 档案事业管理1053
第一节 管理体制、机构与职责1053
第二节 档案工作监督指导1057
第三节 档案行政管理规章建设1059
第四节 档案干部队伍建设1062
第五节 档案宣传1065
第四章 档案利用服务与效益1067
第一节 利用服务1067
第二节 利用效益1071
第五章 档案学术研究、交流与档案专业教育1077
第一节 档案学会1077
第二节 学术研究活动及成果1078
第三节 档案专业教育1082
第四节 档案工作交流1085
海关志1099
概述1099
第一章 机构 人员1103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前机构1103
第二节 新中国成立后机构1113
第三节 人员配置1120
第二章 运输工具监管1138
第一节 国际航行船舶1138
第二节 来往穗港澳船舶1145
第三节 民船、小轮1151
第四节 陆、空运输工具1155
第三章 货物监管1168
第一节 一般贸易1168
第二节 灵活贸易1179
第三节 非设关地区1184
第四节 对代理报关的管理1186
第四章 物品监管1200
第一节 旅客行李物品监管1201
第二节 邮递物品监管1209
第三节 进出境运输工具服务人员自用物品监管1217
第五章 征税1227
第一节 税则1227
第二节 税项1234
第三节 关税计征、退补1257
第四节 关税减免1262
第六章 查缉走私1270
第一节 查缉沿边沿海走私1271
第二节 查缉货运走私1280
第三节 查缉行邮走私1284
第四节 反走私宣传1291
第五节 走私案件处理1293
第七章 海关统计1299
第一节 业务统计1299
第二节 贸易统计1301
专记1304
河南事件和沙面事件1304
粤海关关税管理权易手1305
“关余”斗争1306
省港大罢工时期的粤海关1309
广州率先开征二五附加税13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