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以人为本 教育技术价值取向及其现实路径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以人为本 教育技术价值取向及其现实路径
  • 郝兆杰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7516194786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214页
  • 文件大小:37MB
  • 文件页数:222页
  • 主题词:教育技术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以人为本 教育技术价值取向及其现实路径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教育技术价值取向问题的提出1

一 研究的时代背景1

二 研究的学科发展背景5

三 个人的困惑与思考6

第二节 “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研究的理论根基9

一 核心概念界定9

二 本研究的理论基础12

第三节 以人为本的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的研究设计22

一 研究目标22

二 研究内容22

三 研究意义23

四 研究思路24

五 研究方法24

第二章 教育技术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相关研究综述27

第一节 国内教育技术领域相关研究综述27

一 教育技术领域关于“价值”的研究综述29

二 教育技术领域关于“价值观、价值取向”的研究综述31

三 教育技术领域关于“以人为本”的研究综述34

第二节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47

一 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关注全体人的发展48

二 对伦理、道德的重视49

三 关注儿童的健康成长,为儿童构建良好的网络环境52

四 关注教育技术在残疾儿童教育中的应用53

五 技术应用中对心理学研究成果的借鉴54

六 对教育技术的质疑与批评54

第三节 国内外已有研究评述56

一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小结56

二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小结57

三 已有研究的不足57

第三章 技术化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的现实表现及归因分析59

第一节 技术化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的现实表现59

一 教育技术建设中的“重硬轻软”59

二 人才标准技术化61

三 人才培养技能化61

四 信息道德教育的缺席63

五 教育软件制作过程中的“炫技”67

六 教育技术人的“新技术热”68

七 教师的技术依赖70

八 教育技术学术研究中的重“技”轻“教”72

第二节 技术化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的归因分析73

一 科学主义教育技术观是产生技术化价值取向的根本原因73

二 工具理性是引发技术化价值取向的思想根源76

三 教育技术的“技术”属性及教育技术“以媒体为中心”的研究和应用传统强化了教育技术技术化的价值取向77

四 “重硬轻软”的恶性循环助长教育技术的技术化倾向79

五 从业人员的学科背景在一定程度上强化技术化的价值取向81

第四章 以人为本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的确立83

第一节 教育技术的学科定位是教育技术以人为本价值取向的内在逻辑83

一 教育技术学姓“教”不姓“技”84

二 遵循教育的逻辑,教育技术也应“以人为本”85

第二节 教育技术实践中的主客体关系决定了其“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87

一 一般性技术实践活动中的主客体关系88

二 信息化教学中的主客体关系89

三 教育技术的“主体技术”属性决定了其“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90

第三节 技术化教育技术价值取向的负面影响迫切需要“人”的回归91

一 教育技术无法真正地“促进教学,达到教育最优化”91

二 现代化教育中“全人”培养目标落空,甚至导致“技术人”的产生96

三 技术化价值取向阻碍教育技术学学科健康发展98

第四节 技术的价值负荷特性为教育技术“以人为本”提供可能性前提101

一 技术及技术的价值负荷101

二 教育技术的“价值负荷”是其“以人为本”的可能性前提104

第五章 满足与异化:教育技术与人之属性的关系辨析108

第一节 教育技术与人的自然性109

一 人的自然属性109

二 教育技术对人之自然性的满足与异化112

第二节 教育技术与人的社会性118

一 人的社会性118

二 教育技术对人之社会性的满足与异化120

第三节 教育技术与人的发展性126

一 人的发展性126

二 教育技术对人之发展性的满足与异化129

第四节 教育技术与人的实践性133

一 人的实践性133

二 教育技术对人之实践性的满足与异化135

第六章 教育技术以人为本的现实路径144

第一节 教育技术以人为本的路径选择144

一 以AECT’94定义中的五个范畴为切入口144

二 关于以AECT’94定义五个范畴为切入口的几点说明146

第二节 以人为本的“设计”152

一 “设计”范畴的内涵152

二 “设计”中如何以人为本155

第三节 以人为本的“开发”164

一 “开发”范畴的内涵164

二 “开发”范畴中如何以人为本166

第四节 以人为本的“利用”169

一 “利用”范畴的内涵169

二 “利用”中如何以人为本171

第五节 以人为本的“管理”177

一 “管理”范畴的内涵177

二 “管理”中如何以人为本180

第六节 以人为本的“评价”184

一 “评价”范畴的内涵184

二 “评价”范畴中如何以人为本185

结束语190

参考文献191

后记212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