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菩提道次第略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菩提道次第略论
  • 宗喀巴著 著
  • 出版社: 戒幢佛学研究所
  • ISBN: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219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24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菩提道次第略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菩提道次第略论1

序论1

一、归敬颂1

二、本论内容及造论意趣2

三、本论作者及殊胜传承3

1.氏族圆满3

2.求学经历3

3.成就功德4

4.所作事业6

四、本论之殊胜8

1.会通一切经教互不相违8

2.显示一切经教皆为教授9

3.易得佛密意10

4.自能灭除极大恶行10

五、说听轨则11

1.闻法轨则11

2.说法轨则17

3.完结时共作轨则19

正论——修学引导次第21

第一章 依止善知识为入道根本22

第一节 选择善知识与修习依止法22

一、所依善知识之相22

二、能依弟子之相26

三、依止之法27

1.意乐依止27

2.加行依止法29

四、依止的胜利30

五、不依止的过患31

六、总明其义31

第二节 略示修法32

一、加行修法32

二、正行修法36

1.总说修法36

2.修习依止法36

三、结行修法36

四、未修中间37

1.守护根门37

2.正知而行38

3.于食知量38

4.悎寤瑜伽38

五、破斥二种妄见39

第二章 于有暇身劝受心要42

第一节 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42

一、何为暇满人身42

1.离八无暇42

2.具十圆满43

二、暇满人身的重大意义43

三、思惟人身难得45

第二节 三士道的建立及生起决定47

一、三士道的建立47

二、道次第引导之相48

三、三士道的建立原理52

第三章 共下士道修心次第54

第一节 念死无常54

一、不念死的过患54

二、念死的胜利55

三、发何种念死心56

四、修念死之法56

1.思惟定死56

2.思惟死期无定59

3.死时除佛法外余皆无益61

第二节 念三恶趣苦62

一、思惟恶趣苦的意义62

二、思惟地狱苦63

1.大有情地狱苦63

2.近边地狱苦66

3.寒冰地狱苦67

4.孤独地狱苦68

三、思惟傍生苦69

四、思惟饿鬼苦69

第三节 皈依三宝71

一、皈依之因71

二、思惟皈依境的殊胜72

1.抉择应皈依之境72

2.明可皈依之相72

三、如何修习皈依73

1.知三宝功德73

2.知三宝差别76

3.自誓皈依三宝76

4.不皈依余处76

四、皈依后应学之次第77

1.各别学处77

2.共同学处80

第四节 深信业果84

一、思惟业果总相84

1.业决定之理84

2.业增长广大85

3.业不作不得85

4.业作已不失85

二、十不善业道86

1.杀生87

2.不与取87

3.邪淫88

4.妄语88

5.离间语89

6.粗恶语89

7.绮语89

8.贪业89

9.嗔业90

10.邪见90

三、依不善业论业果轻重91

1.依《本地分》说六种业果轻重91

2.依四门力大说业果轻重91

四、十不善业果报差别94

1.异熟果94

2.等流果95

3.增上果95

五、依十不善业说十善业95

六、业的种类96

1.引满差别96

2.定不定受差别96

3.决定受差别97

七、完美人生的因果差别97

1.异熟功德及业用97

2.异熟之因有八98

八、不善业的认知及对治100

1.总说对治100

2.四力净修之法102

九、下士道发心之量104

十、除邪分别105

第四章 共中士道修心次第106

第一节 共中士之发心(出离心)106

第二节 思惟轮回之苦(苦谛)107

一、先说苦谛的密意107

二、思惟轮回总苦109

1.思惟八苦109

2.思惟六苦113

二、思惟轮回别苦114

1.三恶趣之苦114

2.人道之苦114

3.阿修罗之苦115

4.天道之苦115

第三节 思惟流转次第(集谛)116

一、烦恼发生之相116

1.正明烦恼117

2.烦恼生起次第118

3.烦恼过患119

二、业积集增长之相120

1.业的认识120

2.业如何增长120

三、死亡与结生相续之相121

1.死缘121

2.死心121

3.暖从何收122

4.死后成中有之理122

5.生有结生之相123

第四节 中士道发心之量与上士发心差别124

一、发心之量124

二、除邪分别125

第五节 抉择解脱道之自性(道谛)126

一、依何身灭除生死126

二、修何道而为灭除127

第五章 上士道修心次第131

第一节 菩提心的殊胜131

第二节 菩提心如何发起134

一、七因果修法134

1.大悲为大乘根本134

2.于有情修平等心137

3.七因果修习法139

4.发心特征及差别144

二、自他相换修法145

1.自他相换的意义145

2.自他相换的成立及原理145

3.自他相换的修习次第146

4.此心发生之量148

三、受持菩提心仪轨149

1.从何处受149

2.以何身受149

3.菩提心受持轨则149

4.如何守护菩提心153

5.犯已还净法159

第三节 菩萨行的安立160

一、菩萨行的两大内容160

二、菩萨行的安立167

1.六度的安立167

2.六度的安立次第及原理171

第四节 广说菩萨行172

一、布施学处172

1.布施自性172

2.布施差别172

3.身心生起之法173

二、持戒学处175

1.戒之自性175

2.戒之差别175

3.身心生起之法176

三、忍辱学处178

1.忍辱自性178

2.忍辱差别178

3.身心生起之法178

四、精进学处183

1.精进自性183

2.精进差别183

3.身心生起之法183

五、静虑学处186

1.静虑自性186

2.静虑差别186

3.身心生起之法186

六、智慧学处187

1.智慧自性187

2.智慧差别187

3.身心生起之法187

七、学行四摄以利他190

第六章 止观192

第一节 止观自性192

第二节 学止法193

一、修止法193

1.修止的加行193

2.修止的正行194

二、修止的量201

第三节 学观法203

一、修观资粮203

二、抉择正见203

1.明染污无明203

2.抉择正见205

第四节 止观双运213

第七章 道次第之要义215

余论——略说金刚乘修学法21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