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
  • 李连山,杨建设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095458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11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323页
  • 主题词:环境污染-污染控制-高等学校-教材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0章 绪论1

0.1环境物理性污染概述1

0.1.1环境物理性污染的构成1

0.1.2环境物理性污染的定义4

0.2环境物理性污染的特点5

0.2.1环境噪声污染的特点5

0.2.2环境振动污染的特点5

0.2.3环境放射性污染的特点5

0.2.4环境电磁辐射污染的特点6

0.2.5环境热污染的特点6

0.2.6环境光污染的特点6

0.3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的内容6

0.3.1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的产生6

0.3.2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的研究对象10

0.3.3环境物理性污染控制工程研究的发展趋势14

思考与练习题15

深度探索和背景资料15

参考文献15

第1章 环境噪声污染控制16

1.1环境噪声污染概述16

1.1.1来源与分类16

1.1.2危害17

1.2环境噪声污染控制的声学基础19

1.2.1声波的产生20

1.2.2声波的叠加25

1.2.3声波的反射、透射、折射和衍射27

1.2.4声级30

1.2.5声源的辐射32

1.3噪声的度量、评价和控制标准34

1.3.1表示噪声的物理量34

1.3.2噪声的评价35

1.3.3噪声的控制标准40

1.4噪声的测量44

1.4.1测量仪器45

1.4.2声强及声功率测量50

1.4.3环境噪声监测方法53

1.4.4工业企业噪声测量56

1.5城市噪声源分析与预测58

1.5.1噪声源及其种类58

1.5.2城市环境噪声源及预测模式59

1.5.3工业噪声源61

1.6环境噪声影响评价62

1.6.1环境噪声影响评价的目的和意义62

1.6.2环境噪声影响评价工作程序和内容62

1.6.3噪声预测65

1.7噪声控制技术72

1.7.1噪声控制技术概述72

1.7.2吸声技术77

1.7.3隔声技术96

1.7.4消声技术111

1.7.5个体防护技术129

1.7.6环境工程常用设备噪声控制131

思考与练习题135

深度探索和背景资料137

参考文献137

第2章 环境振动污染控制139

2.1环境振动污染概述139

2.1.1振动的定义与分类139

2.1.2振动的危害140

2.2环境振动的基本概念与理论141

2.2.1单自由度系统的自由振动141

2.2.2单自由度系统的受迫振动143

2.2.3单自由度振动系统中弹簧劲度系数和固有频率的计算145

2.3环境振动评价标准146

2.3.1描述振动的主要参数146

2.3.2环境振动评价标准148

2.4环境振动测量技术152

2.4.1振动测量分析系统152

2.4.2惯性测振仪原理153

2.4.3振动测量的常用仪器153

2.4.4振动测量方法155

2.5环境振动污染控制技术157

2.5.1振动控制的基本方法157

2.5.2隔振材料和元件159

2.5.3阻尼材料163

2.5.4防止共振165

2.6隔振设计与计算165

2.6.1振动传递系数与隔振效率165

2.6.2弹簧隔振器的设计与计算167

2.6.3橡胶隔振器的设计与计算168

2.6.4橡胶隔振垫的设计与计算169

2.6.5环境振动污染控制实例170

思考与练习题172

深度探索和背景资料173

参考文献173

第3章 环境放射性污染防治174

3.1环境放射性污染概述174

3.1.1放射性及其危害174

3.1.2放射性污染源178

3.1.3放射性污染在自然环境中的动态182

3.1.4我国核辐射环境现状184

3.2放射性污染的基本量185

3.2.1描述放射性辐射的基本量185

3.2.2放射性环境保护有关的量和概念187

3.2.3辐射效应的有关概念188

3.2.4剂量限制体系189

3.3辐射对人体的总剂量及环境放射性标准189

3.3.1辐射对人体的总剂量189

3.3.2环境放射性标准192

3.4放射性监测与评价194

3.4.1放射性监测194

3.4.2放射性评价198

3.4.3辐射环境质量评价的整体模式199

3.5放射性污染的防治200

3.5.1放射性防护技术200

3.5.2放射性废物的治理201

3.5.3放射性废水的治理203

3.5.4放射性气的治理204

3.6放射性污染的防治实例205

3.6.1核电厂放射性废液的处理205

3.6.2工业废渣生产建筑材料放射性污染的控制207

思考与练习题207

深度探索和背景资料208

参考文献208

第4章 环境电磁辐射污染控制210

4.1环境电磁辐射污染概述210

4.1.1电场与磁场210

4.1.2电磁场与电磁辐射211

4.1.3射频电磁场213

4.1.4环境电磁辐射的来源214

4.1.5电磁辐射污染的传播途径216

4.2环境电磁辐射污染的影响和危害217

4.2.1电磁辐射污染对装置、物质和设备的影响和危害217

4.2.2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的影响217

4.2.3移动电话的电磁污染220

4.3电磁辐射的测量及标准221

4.3.1电磁辐射的测量技术221

4.3.2环境电磁辐射污染防护标准226

4.4环境电磁辐射污染控制231

4.4.1环境电磁辐射污染的特点和我国电磁环境现状232

4.4.2电磁辐射污染防护的基本原则232

4.4.3电磁辐射防治的基本方法233

4.4.4环境电磁辐射污染防治239

4.5环境电磁辐射污染控制应用实例243

4.5.1高频感应加热设备的屏蔽防护243

4.5.2屏蔽装置构成及主要技术参数243

4.5.3屏蔽罩原理244

4.5.4屏蔽效果244

思考与练习题245

深度探索和背景资料245

参考文献246

第5章 环境热污染控制247

5.1热环境247

5.1.1人类生存热环境的热量来源247

5.1.2地表接受太阳辐射能量的影响因素248

5.1.3地球环境换热方程248

5.1.4人体与热环境之间的热平衡关系249

5.1.5热环境变化过程中人体的自身调节方式250

5.1.6高温环境对人体的危害250

5.1.7高温热环境的防护252

5.1.8温度的测量方法和生理热环境指标252

5.2温室效应253

5.2.1温室效应的定义253

5.2.2温室效应的原理254

5.2.3温室效应的加剧255

5.2.4温室效应的理论257

5.2.5全球变暖258

5.3热岛效应260

5.3.1城市热岛效应现象260

5.3.2城市热岛效应的成因261

5.3.3城市热岛效应的影响262

5.3.4城市热岛效应的防治263

5.4环境热污染防治263

5.4.1热污染的成因264

5.4.2水体热污染266

5.4.3大气热污染271

思考与练习题273

深度探索和背景资料273

参考文献274

第6章 环境光污染控制275

6.1环境光污染概述275

6.1.1光源275

6.1.2光环境276

6.1.3光污染277

6.1.4人与光环境的关系280

6.1.5光污染的危害282

6.2光污染的单位和度量286

6.2.1光通量286

6.2.2发光强度287

6.2.3照度287

6.2.4亮度289

6.2.5曝光量289

6.2.6明度289

6.2.7电光源的主要性能指标290

6.2.8光污染的测量仪器291

6.3光环境评价与质量标准292

6.3.1天然光环境的评价292

6.3.2人工光环境的评价294

6.4环境光污染的防治301

6.4.1可见光污染防治301

6.4.2红外线和紫外线污染的防治305

6.4.3室内光污染的防治306

6.4.4光污染的防治材料306

6.4.5光污染的综合防治对策307

6.4.6光污染的立法现状308

思考与练习题311

深度探索和背景资料311

参考文献31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