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防震应急分区对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防震应急分区对策研究
  • 高庆华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气象出版社
  • ISBN:978750294794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94页
  • 文件大小:28MB
  • 文件页数:208页
  • 主题词:地震灾害-防治-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防震应急分区对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防震应急区划与分区防震应急对策研究的意义和方法1

一、为了保障公共安全需要进行防震应急1

二、按规定国家与地区要制定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2

三、国家破坏性地震应急预案必须重视地震应急分区对策4

(一)一般破坏性地震4

(二)严重破坏性地震4

(三)造成特大损失的严重破坏性地震6

四、制定防震应急分区对策的基础是地震灾害系列区划7

(一)地震灾害系列区划的类别与基本方法7

(二)根据地震灾害区划制定分区应急对策11

第二章 地震时空分布规律及其地壳运动机制13

一、全球地震的分布规律13

(一)洋底构造与地震分布13

(二)构造体系与大陆地震系的分布15

二、地震灾变链与灾变群22

(一)地震灾变链22

(二)地震与自然灾变群24

三、地震韵律活动和相关自然变异24

(一)全球地震活动的分幕现象24

(二)地震活动与其他自然变异的相关关系25

四、地震分布规律的地壳运动机制35

(一)地壳运动现象的相关性36

(二)地壳运动整体观39

(三)研究地震分布规律的地震科学整体观40

第三章 中国地震区域危险性预测46

一、中国地震烈度区划46

二、中国地震灾变区划49

(一)编图方法和步骤49

(二)中国地震预测灾变分区58

三、根据地球化学异常预测地震危险区60

(一)基本观点60

(二)基于地下水水文地球化学标志的未来地震危险性预测64

(三)水文地球化学异常—地震危险区(带)目录64

四、根据地震危险性确定地震重点监视区66

第四章 中国地震区域风险性评估67

一、区域地震经济损失度评估67

(一)编制中国地震烈度指数区划67

(二)区域承灾体价值和财产密度调查评估69

(三)承灾体易损性研究和区域损失率测算71

(四)中国未来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度区域评估73

(五)中国未来地震损失度区域分布的特点78

二、中国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与危害性区划80

(一)中国地震次生地质灾害的分布和形成条件81

(二)中国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82

(三)中国地震次生地质灾害危害性区划87

三、中国地震高风险区的划分91

(一)中国地震经济高风险区91

(二)中国未来地震人员死亡度分布92

第五章 中国地震应急目标区的划分99

一、区域安全不可接受地震灾害影响程度分析99

(一)意义99

(二)区域不可接受地震人员死亡率研究101

(三)区域不可接受地震直接经济损失率研究103

二、中国地震应急目标区的划分105

(一)中国地震应急目标范围的圈定105

(二)中国防震应急目标区地震灾害等级的划分110

(三)中国重点防震应急目标区遴选115

第六章 中国重点防震应急目标区基本情况和区域差异性分析117

一、中国重点防震应急目标区的基本情况117

(一)京津唐地区117

(二)山西盆地地区121

(三)包头—呼和浩特地区122

(四)辽东半岛地区122

(五)苏南—上海地区124

(六)东南沿海地区126

(七)豫东—鲁西地区128

(八)川中地区129

(九)云南中部地区130

(十)甘东—关中地区134

(十一)张掖—武威地区137

(十二)西宁—同仁地区138

(十三)银川—乌海地区138

(十四)乌鲁木齐—伊宁地区139

(十五)喀什—阿克苏地区140

(十六)拉萨—日喀则地区142

二、中国重点防震应急目标区地震易灾性与防震应急能力的区域差异性分析145

(一)重点防震应急目标区地震危险度区域差异性分析145

(二)地震经济损失度区域差异性分析146

(三)地震人口死亡度区域差异性分析148

(四)地震危害度区域差异性综合分析149

(五)防震应急基础能力区域差异性分析150

三、中国重点地震应急目标区易灾性和地震应急区等级划分154

(一)承灾体区域易损性或抗震能力分析155

(二)区域地震经济损失度变化155

(三)区域地震人口死亡度变化155

(四)区域减灾有效度测算。155

(五)区域易灾性综合指数的计算和防震应急区等级的划分155

第七章 中国防震应急分区对策研究158

一、制定防震应急分区对策的主要依据158

(一)中国防震应急工作经验教训158

(二)自然灾害系统和地震灾害链165

(三)防震应急系统工程165

二、中国防震应急重大对策研究169

(一)以地壳运动整体观为指导研究区域地震活动规律169

(二)以地震预测整体观指导各地区地震综合监测与预测170

(三)研究编制地震灾害系列区划图,指导分区分级防震减灾175

(四)将防震减灾纳入社区综合减灾体系,推动防震应急社会化178

(五)建立区域递进式防震应急系统183

(六)建立分阶段地震应急响应机制186

(七)开展地区综合减灾,减轻地震伴生灾害、次生灾害不当造成的损失186

(八)有针对性地增强区域防震减灾能力187

(九)以人为本,提高全民防震减灾意识和能力187

(十)研究地震灾害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根据区域地震灾害承载力,制定与减灾相结合的发展策略188

主要参考文献19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