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英国文学中的印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尹锡南著 著
- 出版社: 成都:巴蜀书社
- ISBN:9787807521433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435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67页
- 主题词:文学史-研究-英国-19世纪~;印度-历史-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英国文学中的印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 英国文学印度书写的研究价值及其相关问题1
第一章 英国作家印度书写的西方“来时路”14
第二章 自信期:优越心态中的印度书写(1858-1914)24
引言24
第一节 想象持续期:“吉卜林前驱者”的印度书写27
第二节 1857年“印度兵变”:一个独特的书写主题33
第三节 “丛林”、“箭河”、“法律”、“负担”:吉卜林的印度书写36
一 “东方就是东方”:殖民叙事中的“他者”印度37
二 “白人负担”与“丛林法律”:殖民语境中的英印关系44
三 在“大游戏”中探索“箭河”:帝国时期的印度之爱50
第四节 “吉卜林派”作家与贝恩的印度书写57
一 “吉卜林派”简介58
二 F.S.斯迪尔的印度叙事61
三 F.W.贝恩笔下的印度情味64
小结68
第三章 怀疑期:忧郁心态中的印度书写(1914-1947)70
引言70
第一节 “心灵深处的印度之行”:福斯特的印度书写73
一 “典型的东方之旅”:福斯特与印度文明的三次接触74
二 《印度之行》:“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经典作品”?79
三 福斯特与吉卜林的印度书写比较95
第二节 两位诗人的东方情结:叶芝和T.S.艾略特笔下的印度102
一 “东方的希望”:叶芝诗歌的印度情愫103
二 “荒原”上的印度“四重奏”:艾略特心系东方110
第三节 在“刀锋”间寻找智慧:毛姆的印度书写119
第四节 内部的反叛声:乔治·奥威尔质疑帝国127
第五节 玄学而遥远的东方:L.H.迈尔斯笔下的中世纪印度137
第六节 “印度的囚徒”:E.J.汤普森对印度的“分裂的同情”143
小结151
第四章 “眷恋期”到“解构期”:后殖民时期的印度书写(1947-)154
引言154
第一节 在历史的岔道口写作:约翰·马斯特斯笔下的印度157
第二节 反思“Raj”:保罗·斯各特的印度书写165
一 历史反思:保罗·斯各特印度叙事的基点167
二 “隐身人”:关于混合文化身份的艺术思考174
三 关于殖民时期东西关系的艺术反思180
四 关于“东方”印度与“性神话”的后殖民解读186
第三节 独特的历史思考:J.G.法雷尔笔下的印度风云195
第四节 “通往英格兰之路”:N.C.乔杜里的印度话语203
第五节 从“黑暗地带”出发:奈保尔的后殖民印度书写212
一 “湿婆神不再舞蹈”:奈保尔笔下的印度文明现状212
二 “印度精神文明的最新象征”:奈保尔的甘地论220
三 “无家可归的异乡人”:奈保尔的文化身份探索226
第六节 东方的“炎热与尘土”:杰哈布瓦拉的印度叙事232
第七节 “无处安身者”的素描:玛拉康达雅的后殖民思考246
第八节 后现代姿态的解构叙事:拉什迪的印度书写254
一 “反讽性史诗”:《午夜诞生的孩子》主题探索256
二 “创造性想象的后现代文本”:《撒旦诗篇》的移民主题267
三 愤怒的“Fatwa”:“拉什迪事件”及其文化内涵278
小结284
第五章 殖民与后殖民文学中印度书写之联系292
引言292
第一节 关于印度历史书写的演变294
第二节 印度形象的跨文化建构300
第三节 殖民与后殖民文学中的身份探索311
第四节 印度女性形象书写及“性神话”建构320
小结330
第六章 英国作家中国叙事与印度书写比较332
引言332
第一节 英国作家中国叙事简述333
第二节 中国叙事与印度书写的相似之处340
第三节 两种东方叙事的差异辨析351
小结362
第七章 东方诗学在英国作家印度书写中的批评运用364
引言364
第一节 “以言去言”之文本运用367
第二节 “立象尽意”和“以少总多”与文本批评371
第三节 “虚实相生”之文本实践376
第四节 印度味论与合适论之文本运用382
第五节 印度韵论之文本运用391
第七节 印度庄严论、曲语论之文本实践398
小结407
余论 走向三维立体的比较文学研究408
参考文献416
后记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