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抉择 中国南方地区经济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综合分析及对策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抉择 中国南方地区经济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综合分析及对策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21/34898898.jpg)
- 吴人坚主编 著
- 出版社: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 ISBN:7309012704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324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33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生态经济持续发展的抉择 中国南方地区经济发展、人口、资源、环境综合分析及对策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第一篇 生态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原理2
第一章 生态经济研究的形成与发展2
一、生态经济研究的起源2
二、生态经济研究的历史概况7
三、我国生态经济研究的回顾与展望10
第二章 经济发展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5
一、资源的基本概念15
二、自然资源的分类16
三、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的相互关系17
四、世界与我国的资源利用状况与问题19
五、自然资源的价值问题22
六、自然资源最优利用对生态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意义23
七、发展经济和保护资源必须遵循的若干生态经济原则25
第三章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31
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相互关系31
二、提高环境经济效益32
三、坚持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统一34
四、加强环境经济管理35
五、环境经济评价37
(一)环境经济评价的含义37
(二)一些基本概念38
(三)费用—效益分析38
第四章 经济发展与人口42
一、人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42
二、劳动人口与生产资料的关系43
三、积累与人口的关系44
四、生活资料与人口的关系45
五、农业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关系46
六、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47
七、经济发展对人口变动的决定作用48
八、制订经济发展战略要重视人口因素分析51
第五章 人口、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53
一、资源与环境53
(一)资源和环境的整体性53
(二)资源利用与环境恶化54
(三)综合利用资源,保护生存环境55
二、人口与资源55
(一)人口与淡水资源56
(二)人口与土地资源56
(三)人口与森林资源57
(四)人口与矿物资源58
(五)人口与劳动力资源58
(六)人口发展与自然资源的最优结合59
三、人口与环境59
(一)人口对空间环境的压力59
(二)人口对城市环境的影响60
(三)人口素质与环境61
第六章 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研究方法63
一、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研究的基本原则63
二、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研究的一般工作步骤65
三、区域生态经济系统辨识65
(一)系统初识66
(二)指标体系的建立67
(三)系统模型的确立70
(四)模型的验证与误差分析70
(五)模型的灵敏度分析72
四、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时序分析73
五、区域生态经济系统的空间分析75
(一)简单指数法(单因子评价法)75
(二)加权叠加法76
(三)综合指数法77
六、区域生态经济系统决策控制80
(一)系统动力学模型80
(二)多目标决策模型86
第二篇 生态经济发展的地区分析实例92
第七章 江苏省南通市92
一、概况92
二、1980—1989年国民经济主要综合指标分析96
(一)纵向分析96
(二)横向比较97
三、资源开发利用的经济分析99
(一)生物与土地资源99
(二)能源与工业原材料利用99
四、环境经济分析101
(一)废水排放101
(二)废气排放102
(三)固体废物102
(四)治理费用103
(五)环境经济综合情况103
五、人口经济分析103
六、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预测105
(一)产值结构与劳动力结构预测105
(二)经济发展速度预测108
(三)劳动力和劳动生产率发展速度预测109
(四)环境污染预测111
(五)几点认识120
七、生态经济协调发展对策121
第八章 浙江省舟山市124
一、系统分析124
(一)区域概况124
(二)经济发展的优势125
(三)资源开发利用对经济的影响126
(四)环境污染现状及其对经济的影响129
二、系统的模拟129
(一)模型的总体结构和主要反馈回路129
(二)主要子模块的结构和机制132
(三)模型基本运行的结果及分析138
(四)政策分析139
三、对策141
第九章 福建省龙岩地区145
一、概况145
(一)自然环境145
(二)社会经济环境147
二、资源开发利用与环境污染对经济发展的影响148
(一)矿产资源148
(二)土地资源151
三、协调发展对策152
第十章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157
一、自然地理概况158
二、发展现状分析159
三、经济发展中的资源—环境限制163
(一)海拔高度和地貌的限制163
(二)资源匹配较差,聚集度低165
四、人口压力下的双轨恶性循环168
(一)人口密度与相关资源的垂直变化168
(二)“露水庄稼”——低收入下的选择169
(三)循环的阈限:环境质量173
(四)不断扩大的差距175
五、缩小两把“剪刀差”,实现生态—经济良性循环176
第十一章 贵州省遵义市183
一、概述183
(一)地理环境与自然资源183
(二)经济发展概况186
(三)环境质量状况187
二、经济发展与资源、人口、环境的关系190
(一)经济发展与资源相关关系分析190
(二)经济发展与环境的关系192
(三)经济发展与人口的关系195
(四)经济、人口、环境发展预测197
三、发展对策200
第十二章 云南省昆明市204
一、概况204
二、经济发展中的资源优势206
三、资源开发利用对经济的影响207
四、环境污染现状及其对经济的影响210
(一)水污染210
(二)大气污染211
五、对策211
第十三章 江西省宜春市218
一、自然、经济和社会概况218
二、现状分析和未来目标222
(一)特征222
(二)生态经济分析225
(三)未来目标228
三、对策232
第十四章 广东省清远市236
一、概况237
(一)资源优势237
(二)地理环境与交通条件239
(三)经济发展有一定基础239
(四)经济发展的困难与问题240
二、人口状况与经济发展242
(一)人口发展状况242
(二)人口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影响245
三、环境状况分析249
(一)环境质量状况249
(二)环境质量与经济发展253
四、对策与措施254
第三篇 生态经济发展综合评价与对策260
第十五章 中国南方地区自然经济概况260
一、背景:湿热的亚热带和热带自然景观260
二、发展特征262
(一)发展的高位势262
(二)发展的非均衡性267
三、问题:不稳定系统272
(一)自然系统的非稳态272
(二)大系统宏观失控275
第十六章 中国南方八个地区经济、生态、社会综合评价279
一、经济指标综合评价279
二、社会指标综合评价281
三、环境指标综合评价290
四、资源利用指标综合评价294
五、经济、生态、社会综合评价296
第十七章 中国南方地区生态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对策300
一、生态经济发展的综合建设300
(一)普及与提高生态经济意识300
(二)加强政府对生态经济建设的全面领导301
(三)应用经济手段,促进生态经济发展302
(四)健全生态经济法规302
二、提高物质资料生产中的经济效益302
(一)对企业和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303
(二)调整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304
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与保护306
(一)充分利用光热资源,建立各类商品生产基地306
(二)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307
(三)调整林业布局,发展林业生产307
(四)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管理与保护309
(五)能源及矿产的开发利用和管理311
四、搞好环境建设313
(一)控制工业污染的基本途径313
(二)农业生态环境保护315
五、进一步控制人口增长318
(一)迎接新的生育高峰318
(二)迎接劳动年龄人口的激增320
(三)迎接老龄化321
主要参考文献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