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小说概说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小说概说
  • 刘世剑著 著
  • 出版社: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10334·13
  • 出版时间:1986
  • 标注页数:291页
  • 文件大小:11MB
  • 文件页数:30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小说概说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话说“小说”1

一、“小说”概念的历史演变2

(一) 先说中国2

(二) 次说外国13

(三) 现代意义的小说15

二、小说的地位和作用19

第二章 中外小说大观23

一、中国小说发展概况23

(一) 先秦小说--神话和传说23

(二) 两汉小说24

(三) 魏晋南北朝小说--笔记体24

(四) 唐代小说--传奇体25

(五) 宋代小说27

(六) 元代小说29

(七) 明代小说29

(八) 清代小说31

(一) 欧洲小说34

二、外国小说发展概况34

(二) 美国小说47

(三) 日本、印度、阿拉伯小说48

(四) 欧美现代小说50

三、几点结论54

第三章 人物:小说形象体系的核心58

一、人物的艺术魅力58

二、人物的质和量60

(一) 从质的角度看小说人物60

(二) 从量的角度看小说人物63

三、人物的种类64

(一) 主次组64

(二) 正反组66

(三) 动静组74

(四) 虚实组78

四、从人物原型到典型人物78

(一) 典型人物的基础78

(二) 人物典型化的基本方法83

(一) 直接表现法85

五、表现人物的技法85

(二) 间接表现法89

第四章 环境:人物活动的舞台108

一、环境的实质108

二、环境描写的功能111

(一) 表现主题111

(二) 衬托人物114

(三) 制造气氛115

(四) 推动情节116

三、怎样描写环境119

(一) 大环境的创造119

(二) 风俗画和风景画的绘制121

(三) 时间背景的设置125

第五章 情节:人物的运动129

一、情节和人物的关系129

(一) 情节等于故事吗?129

(二) 情节是人物性格和人物关系的运动131

(一) 短篇小说的情节133

二、短篇小说和中、长篇小说的情节133

(二) 中篇小说和长篇小说的情节134

三、线索、场面、细节135

(一) 线索135

(二) 场面136

(三) 细节137

第六章 结构:小说的骨架140

一、小说结构的意义140

二、小说结构的根据141

三、情节的安排143

(一) 情节的单纯化和统一性143

(二) 情节结构的方式和类型147

四、人物的配置158

(一) 人物在结构中的作用158

(二) 主人公的配置160

(三) 陪衬人物的配置162

(四) 线索人物的配置163

(二) 气氛165

(一) 节奏165

五、结构形态的审美要求165

(三) 色调166

(四) 布局166

第七章 意境:诗的艺术世界168

一、小说的诗化168

二、小说意境169

三、小说意境的创造170

(一) 抒情170

(二) 明理174

(三) 氛围气176

(四) 绘画美181

第八章 叙述人语言182

一、小说叙述人语言的特征184

(一) 摹写性184

(二) 生活化187

(三) 个人风格190

(一) 描绘环境192

二、叙述人语言的功能192

(二) 叙述情节196

(三) 刻画人物199

(四) 抒情和议论201

第九章 视点:观察和叙述的立场203

一、视点的作用203

二、视点和人称204

(一) “我”是小说主人公206

三、“我”露面的视点206

(二) “我”是小说配角207

(三) 有两个叙述人“我”--双观点208

(四) 以多个“我”交错叙述--多视点208

四、所谓“第三人称”的视点209

五、混合视点211

第十章 小说的分类214

一、根据题材和具体内容分类214

(一) 现实小说和历史小说214

(二) 不同内容的小说215

二、根据语体分类217

(二) 白话小说218

(一) 文言小说218

(三) 韵文小说219

三、根据写作体制分类219

(一) 表现格式不同的小说219

(二) 记实程度不同的小说221

四、根据篇幅、容量和把握生活的方式分类223

(一) 长篇小说223

(二) 中篇小说225

(三) 短篇小说227

(四) 超短篇小说229

五、根据小说三要素在作品中的地位分类230

(一) 氛围小说230

(二) 性格小说231

(三) 情节小说232

一、创作的准备233

(一) 积累生活233

第十一章 创作过程233

(二)读书--理论和技巧上的准备242

二、艺术构思246

(一) 创作冲动的勃发246

(二) 题材的确立与主题的提炼251

(三) 虚构--从人物到情节的创造性想象257

三、执笔写作261

(一) 拟定写作提纲261

(二) 执笔和修改264

四、创作过程中的思维活动267

第十二章 小说欣赏274

一、欣赏对象的择取274

二、小说的审美力276

(一) 小说感和小说欣赏276

(二) 小说感的培养278

三、跨越语言文字的桥梁283

四、再创造285

五、“进”和“出”288

后记29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