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古生物学教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古生物学教程](https://www.shukui.net/cover/23/34892837.jpg)
- 何心一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地质出版社
- ISBN:7116011951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255页
- 文件大小:14MB
- 文件页数:26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古生物学教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古生物学及其研究对象1
一、古生物学及其内容1
第一篇 通论1
二、化石及其保存条件2
三、化石的保存类型3
四、化石化作用6
一、生物的分类单位7
二、分类的原则和方法7
第二章 生物的系统与分类7
三、古生物学的命名法则10
第三章 生物与环境12
一、概述12
二、海洋环境分区和海洋生物12
三、大陆环境分区13
四、环境因素对水生生物的影响14
五、海洋生物的生活方式16
六、生物群落及生物埋藏16
一、生命的起源与有机体的发展19
第四章 生物的演化19
二、物种形成20
三、生物进化的一些重要规律22
第五章 古生物学在地质学中的应用25
一、地层系统和地质年代的建立25
二、划分和对比地层25
三、在研究古地理、古气候方面的意义27
四、在地球物理学方面的应用27
五、在地球化学和矿产研究中的应用28
一、概述29
第二篇 各论29
第六章 原生动物门(Protozoa)29
二、放射虫目(Radiolaria)30
三、有孔虫目(Foraminiferida)31
四、?亚目(Fusulinina)38
五、有孔虫的地史分布45
六、有孔虫的生态46
一、一般特征49
第七章 海绵动物门(Spongia)49
二、骨骼形态50
三、分类51
四、生态及地史分布53
第八章 古杯动物门(Archaeocyatha)55
一、一般特征55
二、骨骼构造56
三、分类57
四、古生态及地史分布58
第九章 腔肠动物门(Coelenterata)61
一、概述61
二、水螅纲(Hydrozoa)62
三、原始水母纲(Protomedusae)64
四、钵水母纲(Scyphozoa)64
五、珊瑚纲(Anthozoa)66
六、四射珊瑚亚纲(Tetracoralla)67
七、异珊瑚目(Heterocorallia)76
八、横板珊瑚亚纲(Tabulata)77
九、六射珊瑚亚纲——石珊瑚目(Scleractinia)81
十、珊瑚的生态83
第十章 蠕虫动物(Vermes)85
一、概述85
二、蠕虫动物主要特征及其进化意义85
三、蠕虫动物各主要门类特征及化石保存86
四、环节动物门(Annelida)87
一、一般特征及分纲89
第十一章 软体动物门(Mollusca)89
二、腹足纲(Gastropoda)92
三、双壳纲(Bivalvia)96
四、头足纲(Cephalopoda)106
五、竹节石纲(Tentaculita)119
六、软舌螺纲(Hyolitha)120
第十二章 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123
一、概述123
二、三叶虫纲(Trilobita)124
三、肢口纲(Merostomata)与蛛形纲(Arachnida)132
四、鳃足纲——介甲目(Conchostraca)133
五、介形虫纲(Ostracoda)135
六、昆虫纲(Insecta)138
第十三章 苔藓动物门(Bryozoa)141
一、概述141
二、苔藓动物的硬体构造142
三、分类及代表属例143
四、苔藓动物的生态及其地层意义145
二、形态构造147
第十四章 腕足动物门(Brachiopoda)147
一、概述147
三、分类及化石代表153
四、生态161
五、地史分布163
第十五章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165
一、概述165
二、海胆亚门(Echinozoa)166
三、海扁果亚门(Homalozoa)168
四、海百合亚门(Crinozoa)169
五、海星亚门(Asterozoa)174
第十六章 半索动物门(Hemichordata)及笔石纲(Graptolithina)175
一、概述175
二、笔石纲的基本构造及笔石枝的分枝176
三、笔石纲分类178
四、笔石类的地史分布和演化趋向179
五、笔石动物的生态182
一、概述及分类184
第十七章 脊索动物门(Chordata)184
二、鱼形动物的一般特征及无颌纲(Agnatha)186
三、盾皮纲(Placodermi)和棘鱼纲(Acanthodii)188
四、软骨鱼纲(Chondrichthyes)188
五、硬骨鱼纲(Osteichthyes)189
六、鱼类的演化及陆生四足动物的起源问题190
七、两栖纲(Amphibia)190
八、爬行纲(Reptilia)192
九、鸟纲(Aves)198
十、哺乳纲(Mammalia)199
第十八章 古植物学(Paleobatany)附孢子、花粉简介206
一、概述206
二、低等植物(LowerPlants或Thallophyte)简介207
(一)低等植物的一般特征207
(四)甲藻植物门(Pyrrophyta)209
(五)金藻植物门(Chrysophyta)——颗石藻类(Coccolithophorides)209
(三)硅藻植物门(Bacillariophyta)209
(二)蓝藻植物门(Cyanophyta)和叠层石(Stromatolites)209
(六)轮藻植物门(Charophyta)210
三、高等植物(HigherPlants)——维管植物(Tracheophyte)的形态和结构210
四、苔藓植物门(Bryophyta)213
五、原蕨植物门(Protopteridophyta)213
六、石松植物门(Lycophyta)215
七、节蕨植物门(Arthrophyta)或楔叶植物门(Sphenophyta)219
八、真蕨植物门(Pteridophyta)223
九、前裸子植物门(Progymnospermophyta)227
十、种子蕨植物门(Pteridospermophyta)228
十一、苏铁植物门(Cycadophyta)232
十二、银杏植物门(Ginkgophyta)233
十三、松柏植物门(Coniferophyta)235
十四、有花植物门(Anthophyta)或被子植物门(Angiospermae)237
十五、植物界演化的主要阶段240
十六、孢子、花粉简介241
一、概述242
二、牙形石类的形态构造及形态分类242
第十九章 分类位置未定的化石——牙形石(Conodonts)242
三、牙形石群集244
四、牙形石的生物分类位置245
五、牙形石类的地史分布及生态245
第二十章 遗迹化石(Ichnofossils)247
一、遗迹化石的定义及研究范围247
二、遗迹化石的分类和命名247
三、遗迹化石举例249
四、研究遗迹化石的意义251
主要参考文献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