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文献信息学引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文献信息学引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19/34891427.jpg)
- 朱建亮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
- ISBN:7501309108
- 出版时间:1992
- 标注页数:305页
- 文件大小:10MB
- 文件页数:31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文献信息学引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次1
序1
第一章 绪论1
第一节 文献信息学的建立1
一、时代的信息化2
二、信息时代的文献信息3
三、文献信息学的提出4
四、文献信息学的界说5
第二节 文献信息学的对象和内容7
一、文献信息学的对象7
二、文献信息学的任务8
三、文献信息学的内容10
第三节 文献信息学的科学地位13
一、科学大系统13
二、文献信息学的纵向关系15
三、文献信息学的横向关系21
第四节 文献信息学的研究方法22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23
二、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24
三、其他方法28
一、几种代表性的解说30
第二章 文献信息的本质与价值30
第一节 文献30
二、孔子的文献观33
三、当代文献观36
第二节 文献信息38
一、信息38
二、文献信息44
三、文献信息与文献46
第三节 文献信息的本质和特征48
一、文献信息的要素48
二、文献信息的本质49
三、文献信息的特点52
第四节 文献信息的价值56
一、文献信息价值的客观性57
二、文献信息的使用价值59
三、文献信息的学术价值62
四、价值量的累积和转移65
第三章 文献信息的结构67
第一节 编码的线性结构与平面结构67
一、信息符号67
二、编码的平面结构70
三、信息流及其句段的链式结构72
第二节 信息内容的立体结构76
一、符号结构的立体性77
二、句段内容结构的立体性78
三、整体文献的大型信息空间81
第三节 信息的层面结构83
一、叙述层(或语法层)83
二、含义层(或语义层)86
三、效用层(或语用层)88
第四章 文献信息的载体和类型92
第一节 文献信息的软载体92
一、图画93
二、文字96
三、声象和电磁信息符101
四、发展趋势102
第二节 文献信息的硬载体103
一、硬载体的产生103
二、天然载体104
三、人工载体107
四、发展趋势111
第三节 文献信息的外观类型112
一、按载体划分112
二、按感官划分113
一、按学科体系划分115
第四节 文献信息的内容种类115
二、按表征对象的性质划分121
三、按精神活动形式划分123
四、按信息的层次划分124
五、按公开程度和易获取性划分125
六、按加工信息的层次划分126
第五章 文献信息的增长与量度128
第一节 文献信息的量度128
一、信息的量度128
三、文献计量133
二、知识计量133
第二节 文献信息的增长与老化136
一、增长情况和指数规律136
二、增长的原因139
三、增长中的老化143
第六章 文献信息的生产147
第一节 文献信息生产的目的147
一、什么叫文献信息生产147
二、外化人脑记忆,扩大信息存贮150
三、固定信号编码,以助信息利用151
四、转移思想情感,满足精神寄托153
一、精神生产155
第二节 文献信息生产的性质155
二、文献信息与精神生产156
三、文献信息生产与物质生产157
四、文献信息生产与文献的性质157
第三节 文献信息生产社会化160
一、社会化的标志和原因160
二、文献信息生产的体制163
三、个体劳动的作用165
四、文献信息生产的管理166
一、基本原则168
第四节 文献信息生产的原则和方法168
二、信息原料搜集方法172
三、信息处理方法174
四、文献记录176
第五节 文献信息编码体例和方式178
一、基本编例178
二、编码方式181
三、文体及其体例184
第七章 文献信息的流通187
第一节 流通的方向和模式187
一、流通的目的188
二、流通的方向189
三、流通的模式191
第二节 传递系统194
一、直接传递系统195
二、中转传递系统199
三、加工传递系统200
第三节 存留与滞留203
一、存留是流通环节203
二、存留与滞留时间207
三、存贮设施209
四、保存技术211
第四节 亡佚与剔汰212
一、复本的消费212
二、亡佚及其原因213
三、剔汰及其原则218
第八章 文献信息的控制220
第一节 文献信息控制的性质、作用220
一、控制及其方法220
二、文献信息控制的性质223
三、文献信息控制的作用224
一、文献信息控制系统的要素226
第二节 文献信息控制系统226
二、文献信息控制系统的设计230
三、控制程度233
第三节 宏观控制与微观控制234
一、宏观控制234
二、微观控制237
第四节 冗余信息和噪声的控制240
一、冗余信息的控制241
二、噪声及其来源242
三、噪声的控制245
一、理性需求249
第九章 文献信息的摄取249
第一节 文献信息需求者249
二、摄取基础252
三、摄取器官254
第二节 文献求索与选择255
一、文献求索256
二、文献选择257
三、选择方式和步骤259
第三节 摄取的程序和方法262
一、摄取程序262
二、摄取方式265
三、文献信息的摄取方法267
第四节 信息处理与升华270
一、释码与理解270
二、本文与语境274
三、主体信息的介入276
四、信息的升华279
第十章 文献信息的研究与利用281
第一节 研究的范围281
一、语篇研究281
二、专题研究283
三、巨档研究284
第二节 研究的方法286
一、结构研究法286
二、要素研究法288
三、逻辑推导法289
第三节 文献信息的利用292
一、信息鉴别与筛选292
二、在各个领域的利用293
三、综合联想利用296
后记299
参考文献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