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环境卫生学 第3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环境卫生学 第3版
  • 姚志麒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7117001615
  • 出版时间:1981
  • 标注页数:348页
  • 文件大小:22MB
  • 文件页数:36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环境卫生学 第3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部分 环境卫生学理论部分1

第一章 绪论1

一、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内容1

二、我国环境卫生学发展简史4

三、我国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5

四、环境卫生工作和环境卫生学的今后任务7

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的关系及其研究方法9

第一节 环境与健康概论9

一、环境与健康的概念9

二、环境与人体健康的辨证关系10

三、人群对环境危害的反应模式11

第二节 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15

一、疾病分布呈现明显区域性16

二、疾病发生与微量元素有密切关系16

三、总摄入量16

四、环境适宜浓度16

第三节 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影响17

一、环境污染引起急性中毒和死亡17

二、环境污染引起慢性危害17

三、环境污染引起致癌作用18

四、环境污染对遗传的影响24

五、环境污染的其他危害26

第四节 环境与健康研究方法26

一、环境流行病学研究方法27

二、环境毒理学研究方法29

第三章 大气卫生37

第一节 大气的特征和卫生学意义37

一、大气圈和大气垂直结构37

二、大气正常组成及其卫生学意义38

三、大气的物理性状及其卫生学意义39

第二节 大气的污染以及大气污染物的转归40

一、大气污染来源40

二、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及其存在形式42

三、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因素43

四、大气污染物的转归47

第三节 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影响48

一、大气污染物进入人体的途径48

二、大气污染对健康的直接危害50

三、大气污染对健康的间接危害52

第四节 大气中主要污染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54

一、可吸入颗粒物54

二、二氧化硫55

三、氮氧化物56

四、光化学烟雾57

五、一氧化碳59

六、多环芳烃61

第五节 大气卫生标准63

一、大气卫生标准的概念63

二、制订大气卫生标准的原则64

三、制订大气卫生基准的研究方法65

四、我国现行大气卫生标准67

五、工业“废气”排放标准67

第六节 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和监测68

一、调查和监测的目的68

二、调查和监测的内容和方法68

第七节 大气卫生防护措施72

一、规划措施73

二、工艺措施73

三、除尘和废气净化措施74

第八节 大气污染的卫生监督和管理77

一、预防性卫生监督77

二、经常性卫生监督78

三、大气污染紧急事故处理原则78

第四章 水体、卫生79

第一节 水资源种类及其卫生特征79

一、降水79

二、地面水79

三、地下水80

第二节 水质的性状和评价指标80

一、物理性状指标80

二、化学性状指标81

三、微生物学性状指标83

第三节 水体的污染源和污染物84

第四节 水体的污染、自净和转归85

一、各种水体污染的特点85

二、我国水体污染的概况86

三、水体污染的自净87

四、水体污染物的转归88

第五节 水体污染的危害89

一、生物性污染的危害89

二、化学性污染的危害90

第六节 地面水水质标准和废水排放标准92

一、地面水水质标准92

二、污水排放标准95

第七节 水体卫生防护96

一、工业废水的利用与处理97

二、生活污水的利用与处理99

三、医院污水处理100

第八节 水体污染的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101

一、水体污染的卫生调查和监测101

二、水体的卫生监督和管理104

第五章 饮用水卫生105

第一节 饮用水的卫生学意义105

第二节 饮用水与疾病105

一、介水传染病105

二、生物地球化学性地方病106

三、化学性污染对健康的影响108

四、饮水硬度与心血管疾病109

五、饮水氯化副产物与肿瘤109

第三节 生活用水量标准110

第四节 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110

一、制订的原则和方法110

二、我国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110

三、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分级要求114

第五节 集中式给水114

一、水源选择114

二、取水点和取水设备115

三、水质处理116

四、配水管网的卫生要求128

五、给水的卫生防护129

第六节 分散式给水130

一、水井卫生130

二、泉水卫生131

三、地面水卫生131

四、雨雪冰的收集132

第七节 农村改水132

一、优先改水地区的确定132

二、水源选择133

三、给水系统133

第八节 饮用水的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134

一、集中式给水的卫生调查、监测和监督134

一、农村饮水水质及水性疾病的监测136

第六章 土壤卫生137

第一节 土壤的卫生学意义137

第二节 土壤的卫生特征137

一、土壤的物理学特征137

二、土壤的化学特征139

三、土壤微生物140

第三节 土壤的污染与自净140

一、土壤的污染140

二、土壤污染的自净141

第四节 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影响142

一、生物性污染的危害142

二、重金属污染的危害143

三、农药污染的危害143

第五节 土壤的卫生标准144

一、制订土壤卫生标准的原则144

二、土壤卫生标准的研究方法145

第六节 土壤卫生防护146

一、粪便的无害化处理和利用147

二、垃圾无害化处理和利用149

三、工业废渣的处理和利用150

四、污水灌田的卫生防护措施152

第七节 土壤卫生监督152

一、预防性卫生监督152

二、经常性卫生监督153

第七章 住宅和公共场所卫生155

第一节 住宅的卫生学意义和基本卫生要求155

一、住宅的卫生学意义155

二、住宅的基本卫生要求155

第二节 住宅设计的卫生要求156

一、住宅的平面配置156

二、住宅居室的卫生规模157

三、住宅的朝向158

四、住宅的间距159

五、住宅的日照161

六、住宅的采光和照明162

第三节 住宅小气候对居民健康的影响及其卫生要求164

一、室内小气候164

二、住宅小气候的卫生要求167

第四节 室内空气污染169

一、室内空气污染的来源和特点169

二、居室空气清洁度的评价指标170

三、保证居室空气清洁的措施172

第五节 住宅噪声172

一、住宅噪声的来源172

二、住宅噪 声对健康的影响173

三、住宅噪声的标准173

第六节 住宅设计的某些卫生措施173

一、围护结构的保温和隔热174

二、遮阳174

三、采暖174

四、通风175

五、围护结构的隔声176

第七节 住宅的卫生监督和管理176

第八节 公共场所卫生177

一、公共场所的概念177

二、公共场所的卫生要求177

三、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181

四、公共场所的卫生监督182

第八章 城乡规划卫生183

第一节 我国城市规划的基本原则183

第二节 城市规划的基础资料184

第三节 自然环境因素对城市规划的卫生学意义184

一、气候184

二、地形185

三、水185

四、土壤186

五、绿化186

第四节 城市的人口发展规模186

第五节 城市功能分区的卫生学要求187

一、城市功能分区的原则187

二、城市各功能分区的卫生学要求187

第六节 居住区规划卫生191

一、居住区的建筑密度和人口密度191

二、居住区住宅建筑群的布置192

三、居住区的公共建筑193

第七节 城市街道规划卫生194

一、街道的一般要求194

二、街道的走向195

三、街道的排水195

四、街道的其它卫生要求195

第八节 城市的绿化195

第九节 城市环境噪声196

一、城市噪声的来源196

二、城市环境噪声的评价指标197

三、控制城市环境噪声的规划措施198

第十节 村镇规划卫生198

一、村镇规划的原则198

二、村镇的总体规划199

三、村镇居住区的规划卫生201

第十一节 城乡规划的卫生监督201

第九章 环境质量评价203

第一节 概述203

一、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和作用203

二、环境质量评价的种类203

三、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204

四、环境质量评价的方法205

第二节 环境质量现状评价205

一、环境质量评价的程序205

二、污染源和污染物的评价205

三、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之一——数据统计法207

四、环境质量评价方法之二——环境质量指数法208

五、环境质量与人群健康关系的调查评价221

第三节 环境影响评价223

一、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和作用223

二、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224

三、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224

四、环境健康影响评价229

五、环境影响报告书231

第十章 家用化学品和化妆品卫生232

第一节 家用化学品和化妆品的种类232

一、化妆品232

二、洗涤剂233

三、粘合剂233

四、涂料233

五、家用除害药物234

六、其他234

第二节 家用化学品和化妆品对健康的不良影响234

一、化妆品对健康的不良影响235

二、洗涤剂对健康的不良影响239

三、其他家用化学品对健康的不良影响240

第三节 化妆品的安全性评价和卫生标准241

一、化妆品的安全性评价241

二、化妆品的卫生标准242

第四节 家用化学品和化妆品的卫生监督和管理243

一、化妆品的卫生监督和管理243

二、家用化学品的卫生监督和管理247

第二部分 环境卫生学实习指导249

实习一 大气及室内空气采样方法249

实习二 大气二氧化硫的测定(盐酸副玫瑰苯胺比色法)254

实习三 空气中一氧化碳及血中碳氧血红蛋白的测定257

实习四 水样采集及水中“三氮”测定260

实习五 生化需氧量的测定(五日20℃培养法)267

实习六 水中砷的测定(二乙氨基二硫化甲酸银比色法)270

实习七 水中氟化物的测定272

实习八 漂白粉中有效氯含量、水的余氯量及需氯量的测定275

实习九 水的细菌学检验280

实习十 环境毒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与排出(血中亚硝酸盐含量测定)283

实习十一 发汞、尿汞的测定289

实习十二 唾液中溶菌酶的测定293

实习十三 有害物质嗅阈和味阈浓度的测定295

实习十四 鼠伤寒沙门氏菌/哺乳动物微粒体试验(简称Ames试验)299

实习十五 公共场所空气中细菌的测定方法——沉降法303

实习十六 公共场所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测定方法305

实习十七 化妆品急性皮肤刺激试验307

实习十八 看图法308

实习十九 住宅设计卫生审查315

实习二十 环境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分析——环境砷污染对居民健康影响的调查研究318

实习二十一 环境质量评价课题322

主要参考书324

英汉环境卫生学词汇325

附录1 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82)335

附录2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大气部分)335

附录3 工业“三废”排放试行标准(GBJ4-73 )“废气”十三类有害物质的排放标准336

附录4 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TJ36-79) (地面水部分)339

附录5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340

附录6 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88)342

附录7 居住区生活用水量标准343

附录8 农村生活用水量标准(GB11730-89)344

附录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85)345

附录10 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346

附录11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82)347

热门推荐